1、2014届江苏省兴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燃烧、樟脑丸放在衣橱中消失 B玻璃破碎、西瓜榨汁 C食物腐败、光合作用 D湿衣服晾干、动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樟脑丸在衣橱中消失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樟脑丸的大小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玻璃破碎、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分子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 MnO2)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O2(水蒸气) 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 D Fe( Cu)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 个原则: 1、假如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铜在加热的时候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可以达到目的, B、KCl是易溶于水,而 M
3、nO2是不溶于水,通过加水溶解,再过滤即可分离。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正确; D、 Fe中混有 Cu,要除去 Cu而不是 Fe,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是跟 Fe反应,是将 Fe除去了,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质量的 NaOH溶液中滴加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象问题要结合题目本身之外,尤为重要的是要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所表示的量, A、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 Zn越活泼,反
4、应的速率就越快,反应所需时间就越短,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的质量相等、且均生成同价态的化合物时),跟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Fe的相对原子质量比 Zn小,故生产的氢气质量更多, B、 2KMnO4 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加热剩余的固体中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既加热后固体质量不会变为零 ,C、原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加入硝酸钾晶体,根本不会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不变, D、溶液的 PH变化,当向碱性溶液中加水,那么碱性是越来越弱, PH是越来越小,但是不可能小于 7,应该是无限地接近 7,故选 A 考点:图象问题的处理,结合金属的性质,饱和溶液的概念, PH的变化 生物体
5、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 -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 -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 -14原子 核中含 6个质子与 8个中子,在衰变时,其中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 7个质子, 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 7个质子, 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 6个质子, 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 7个质子, 8个中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可以继续分,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
6、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和电子所带的负电完全抵消,所以原子不电性,在原 子中: 1、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2、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碳 -14原子核中含 6个质子与 8个中子,在衰变时,其中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意味着衰变后碳 -14原子核中变为 7个质子与 7个中子,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内部结构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1 时, 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 20g的甲 B将 t2 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 (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 时,要使接近饱和
7、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 t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 t1 ,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 A、 D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 1、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数值, 2、结晶的方法, 3、溶解度曲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甲的溶解度是 20克,表示的是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物质甲是 20克,是 100克溶剂,而不是 100溶液, B、在 t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将 t2 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溶
8、剂的量不变),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改变的是溶液的状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都没有变,所以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既仍然相等, C、结晶有 2种方法, 1、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 KNO3, 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 NaCl,据图观察,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无疑属于后者,所以正确, D、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 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而它讲的是溶液,没有说是饱和溶液,所以错误,故选 A、 D 考点: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的方法 某物
9、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 C、 D 试题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的前提首先要是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 就无法判断,本题是说某物质,这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也有可能是纯净物, A、讲一定是纯净物是不对的,还有可能是混合物,比如: O2和 O3,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都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它们都是混合物, B、自然一定是单质也不对,有可能是混合物, C、化合物至少有 2种元素组成,而
10、这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故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 C、 D 考点: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 和 ,可研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 和 ,可研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 和 ,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 和 ,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常见因素有: 1、温度, 2、酸的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酸的种类, 5、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等,而当我
11、们在探究有多个因素影响的实验时,那就需要注意控制变量, A、对比实验 和 ,只有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其他的因素控制相同,所以正确,那 D自然就不正确 B、对比实验 和 ,变量有 2个,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而且温度也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无法比较,故 C也不正确,经过故选 A 考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豆浆被称为 “植物奶 ”,其中含有的异黄酮( 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中共含有 27个原子 B异黄酮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10: 2 C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D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 D 试题分
12、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确定 1、一个分子中所含 的原子总数以及对应各原子的个数(甚至是个数比), 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可计算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 4、可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一定要描述成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共含有 27个原子, B、 15: 10: 2是异黄酮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C、 H、 O 质量比应该为 90: 5: 16,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中应该含有原子,故应改为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二个氧原子,D、异黄酮中碳元素 = 100%,故选 D 考点: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的相关计算 小翔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13、 A实验现象 B安全常识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大量白雾 稀盐酸中滴加石蕊 溶液变红 进入陌生溶洞前 先做灯火实验 冬天用煤炉取暖 保证室内通风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生活 缺铁 易引起贫血 缺碘 易患甲状腺肿大 区别老陈醋与酱油 闻气味 区分硬水与软水 用肥皂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于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要注意准确性,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产生大量的白烟,一定要注意 “烟 ”和 “雾 ”的区别, “烟 ”是固体小颗粒,而 “雾 ”是液体小液滴,因为白磷燃烧生成的是 P2O5固体,所以是白烟,而不是白雾,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的;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一旦
14、CO2的浓度过大,对人的生命会造成危险,陌生溶洞,由于与外面空气不对流,导致里面就会可能有大量的 CO2聚集,如果这个时候贸然进去会有危险,所以应该先做灯火实验,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当它在氧气充足的时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氧气不足的时候,就会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有剧毒,所以冬天用煤炉取暖 保证室内通风; C、化学微量元素与人体身健康息息相关,像缺铁 易引起贫血,缺碘 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锌 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缺硒 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缺氟 患龋齿; D、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区分物质,醋有刺激性气味,而酱油无气味,所以可以根据闻气味进行区分,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末少,浮渣多,而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振
15、荡,泡末丰富,浮渣少,故选 A 考点:酸的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以及物质性质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 白色固体 有腐蚀性 易吸收水分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 白色固体 有腐蚀性 易吸收水分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表面逐渐湿润而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CO2 + 2NaOH=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
16、密封保存,故选 D 考点:氢氧化钠性质以及应用 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有 4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复 分解反应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反应物中含有 2种不同的分子,生成物中也含有 2种不同的分子,故整个反应中有 4种分子;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生成物中有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而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必须
17、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有关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种类 厕所清洁剂 桔子汁 牛奶 草木灰水 厨房清洁剂 pH 1 3 6.5 11 12.5 A草木灰水显碱性 B厕所清洁剂显酸性 C桔子汁的酸性比牛奶弱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用 PH表示, PH在 07,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 PH在 714,溶液呈碱性, PH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呈中性
18、, A、草木灰水的 PH=11,在 714之间,显碱性,正确, B、厕所清洁剂的 PH=12.5,在 714之间,显碱性; C、桔子汁的 PH=3,牛奶的 PH=6.5, PH在 07,溶液呈酸性, 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桔子汁的酸性比牛奶强, D、胃酸过多的人本来就是酸性物质过多,不宜多吃酸性物质,否则会加重病情,而桔子汁的 PH=3,呈酸性,所以不宜多吃,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和 PH之间的关系 发射 “嫦娥三号 ”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 X),助燃剂是四氧化二氮( 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N2O4=3N2+2CO2+4H2O,则 X的化学式为 A H2
19、 B CH4 C C2H8N D C2H8N2 答案: D 试题分析:只要是发生化学变化,就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前各原子的质量、种类以及数目在化学反应后均没有发生改变。而在此反应中,生成物中 N、 C、 H、 O 对应原子个数分别是 6、 2、8、 8,而反应物 N2O4,由于它前面有系数 2,故 N、 O 原子个数分别为 4、 8,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的应用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
20、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倾倒,并且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在稀释过程中由于大量放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正确; B、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时,对于可燃物的选择是: 1、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燃烧产物中不能有气体生成,木炭虽然能在空气中燃烧,而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它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广口瓶中的压强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而导致无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 C、测溶液的 PH时,要注意不能将 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原待测液,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试纸上,待显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待测液的 PH; D、过滤操作的六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21、 ”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 ”指 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指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很明显本题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且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 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果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则属于化学性质;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过程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从而
22、使水蒸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的过程中,是利用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而人的呼吸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C、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 质发生中和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 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这个化学性质。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别 填空题 如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实验开始时,同学们针对是先给氧化铁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应该 ,目的是 _ _,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 (
23、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请写出第 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3)为了节约金属资源,通常用稀盐酸来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先通一氧化碳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防止发生爆炸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 2) 3CO+Fe2O3 2Fe+3CO2 ( 3) 6HCl +Fe2O3=2FeCl3+3H2O 试题分析:(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纯净的一氧化碳可以安静燃烧 ,不纯的一氧化碳在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如果先加热 ,那么一氧化碳就会和装置内的空气混合 ,使得一氧化碳不
24、纯净 ,这是再给它加热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应该先通一氧化碳 ,然后在加热 ,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 ,如果排放到空气中 ,会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要进行尾处理 ,应在装置最后的导管口添上一盏燃着的酒精灯或系上一个气球等 (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2O3,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 ( 3)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所以可用稀盐酸来除铁锈 ,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HCl +Fe2O3=2FeCl3+3H2O 考点:一氧 化碳的性质 ,炼铁的原理 ,稀盐酸的用途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
25、答下列问题。 ( 1)请写出图中标号 a、 b仪器的名称: a ; b 。 ( 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 ( 3)检查装置 B气密性的方法是 。 ( 4)装置 B与 D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 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 “有 ”或 “没有 ”)明显影响。 答案:( 1)试管 集气瓶 ( 2) 2KClO3 2KCl + 3O2 A D或 E ( 3)向长颈漏斗加水至液
26、封 ,夹紧止水夹 ,再往漏斗口处倒水 ,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 ,说明气密性好 ( 4) CO2 CaCO3 + 2HCl=2CaCl2 +CO2 +H2O 或 O2 2H2O2 2H2O +O2 ( 5)防止 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没有 试题分析:(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同时还生成氯化钾 ,故 2KClO3 2KCl + 3O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属于固固加热型 , 故选 A作为发生装置 ,根据生成物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 O2的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易溶于水 , 故可选 D或 E作为收集装置 ( 3)检查装置气密性
27、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气体的压强变化 , 向长颈漏斗加水至液封 ,夹紧止水夹 ,主要是使装置出在一个密封的状态 ,然后再通过加水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 ,从而形成一定的液面高度 ,如果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 ,说明气密性好 ( 4)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生成物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 装置 B与 D组合 , 属于固液体常温下的反应且生成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所以可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或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5) CO2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 ,可防止 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从而使 CO2的体积减少 , 考点:常见仪器名称 ,常用
28、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与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请你尝试完成下列填空。 ( 1)水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 2)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是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 ( 3)用洗洁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因为洗洁精有 作用。 ( 4)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可以使水的凝固点 (填 “升高 ”、“降低 ”或 “不变 ”)。 ( 5)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但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强,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分子的构成 ( 2)吸附 ( 3)乳化
29、( 4)降低 ( 5) 4Al + 3O2=2Al2O3 试题分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由于水与双氧水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就像 CO和 CO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 于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冰箱里除臭剂,防毒面具滤毒罐里的滤毒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等,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洗洁精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4)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所以在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可以使积雪更快融化,( 5)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强,主要原因是由于铝在常温时就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从而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考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溶液,乳化现象,金
30、属的化学性质 科学家发现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另外火星上还有丰富的镁资源。金 属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 ( 1)用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 氧化镁中的阳离子 ; 2CO2 。 (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4价变为 价。 ( 3)上述反应说明燃烧 (填 “一定 ”或 “不一定 ”)需要氧气;少量金属镁着火, 。 ( 4)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火星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镁可能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 答案:( 1) Mg2+ 2个二氧化碳分子 (
31、2) 2Mg + CO2 2MgO + C 0 ( 3)不一定 隔绝氧气(或空气) ( 4) 试题分析:( 1)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由于氧化镁中的阳离子是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故可表示为 Mg2+, 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CO2表示 2个二氧化碳分子 ;( 2) 金属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可以推知黑色单质是碳,所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为 2Mg + CO
32、2 2MgO + C,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3)由金属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灭火的原理有: 1、隔离(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空气), 3、降低温度,可以用沙子盖灭,其主要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4)地球大气成分 78%氮气, 21%的氧气,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二氧化碳, 0.03%的其他气体或杂质,而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另外火星上还有丰富的镁资源,与地球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由于不含氧气,所以存在生命的可能 性很小,故选 考点:化学用语,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计算题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
33、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若用 100g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 1g/cm3)的体积为 mL(精确到 0.1); (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 请填写下侧的标签; ( 3)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_ 20(填 “”、“ 试题分析:( 1)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一般采用加溶剂 水的方法,而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 100g98% = ( 100g + x) 20% X =390g
34、,再根据水的密度 1g/cm3, V 水 =390mL ( 2)溶液的标签包括溶液的名称以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3)用量筒量取水时,正确的读书方法是: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偏小,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偏大,由于是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以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0 考点: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量筒的使用 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是铜和锌的合金。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 10g该黄铜样品粉末加入到 25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产生氢气 0.1g。试求: ( 1)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 2)所用稀硫酸中
35、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67.5% ( 2) 19.6% 推断题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 A、 B、C、 D、 E为化合物, A是一种绿色粉末状固体, D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丙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D ; ( 2)丙在甲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写出丙反应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 。 答案:( 1) Cu2( OH) 2CO3 CuO CO2 ( 2) 3Fe + 2O2 Fe3O4 ( 3) Fe + 2HCl=FeCl2 +
36、H2 浅绿色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鉴别型框图推断题,解题时,要抓住特征现象,找到推断的题眼,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可推得结论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反应现象来推断物质的组成,初中阶段所学的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一种气体是 CO2,年产量最多的金属丙是铁,以及 C 甲和乙的条件是通电,可大胆得出 C就是水,所以甲和乙就是 H2 或 O2,而金属丙是铁要在甲中燃烧,所以可知甲是 O2,那乙就是 H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E,四氧化三铁与 CO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Fe和 D(即 CO2),而绿色粉末状固体 A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三种物质,其中 C是 H2O、 D是 CO2,不难推出 A是 Cu2( OH) 2CO3 考点:鉴别型框图推断题,初中化学综合知识点的考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