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用糯米酿酒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湿衣服晾干只是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对甲烷化学式 “CH4”所表示意义的回答,其中错误的是 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由四个氢元素和一个碳元素构成 C表示一个甲烷分子 D表示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是微观概念,它是由原子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它不能组成分子,也不能论个数。
2、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元素。 铱元素的质子数为 77,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则该元素的中子数为 A 77 B 192 C 115 D 269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192-77=115。 考点:质子数、中子数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A水 氢气 +氧气 B镁 +氧气 氧化镁 C水 +二氧化碳 碳酸 D酒精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具有多合一的特点,即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不止一种,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考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3、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鱼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 A错;氧气不是能跟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错;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理变化, D错。 考点:氧气,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 已知 “ ”、 “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单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故 A是单质, B是化合物, C是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是单
4、质。 考点:分子和原子,化合物,单质。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在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考点:分子的特征。 氮肥厂利用氮气和氢气在有铁存在的情况下合成氨。在此过程中铁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则铁在合成氨过程中充当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的
5、物质叫做催化剂。 考点:催化剂。 五氧化二钒( V2O5) 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1 C +3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五氧化二钒( V2O5)中钡的化合价为 x,则 2x+(-2)5=0, x=+5。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 某 1 L纯牛奶的包装盒上有如下一些数据 “每 100 g内:脂肪 3.3 g、蛋白质2.9 g、非脂乳固体 8.1 g、钾 145 mg、钙 115 mg” 。这里的钾、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里的钾、钙分别指的是牛奶中所有钾原子和所有钙原子的总称。 考点: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
6、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考点:空气的成分。 下列生活中的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禁止露天焚烧秸杆 C在居室内吸烟 D工厂任意排放废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露天焚烧秸杆,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考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填空题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 1)正确量取 8mL的液体,应选用的合适仪器是: A 10mL的量筒; B 50mL的量筒; C烧杯; D胶头滴管 (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再去吸其他药品 (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填字母) ,实验操作 C可能造成: 实
7、验操作 D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答案:( 1) AD ( 2)立即清洗干净 ( 3) ABC 灯内酒精燃烧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或其他合理答案: 试题分析:选用量筒的规格是等于或略大于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为防止药品的交叉污染,用过后的胶头滴管应立即清洗干净;倾到液体时试管应倾斜 ,瓶塞应倒放,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熄灭酒精灯时,为了防止失火应用灯帽盖灭,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冲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别人或自己。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小明同学去郊游,用瓶子装了一些山下的溪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对水进行净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8、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 2)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漏斗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 ( 4)净化后得到的清水是纯净水吗? ,为什么 。 答案:( 1)吸附沉淀 ( 2)烧杯 引流 ( 3)吸附 ( 4)不是 清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操作,溪水经过加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和吸附等操作后,得到的清水由于里面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所以仍然不是纯净物,过滤时玻璃棒是为了使待过滤液缓缓的流到过滤器里,起到了引流的作用。 考点:水的净化。 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
9、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 原子; Na+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 3)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 和 (填字母)。 答案:( 1) 17;质子数不同 ( 2)氯; A ( 3) A B 试题分析:氯的原子序数是 17,在数值上它与氯的核电荷数相等,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也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 1个电子,容易失去 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而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因
10、此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其质子数少 1。 考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离子的结构。 用化学式填空 氮气 过氧化氢 氧化铝 氯化钙 如图各个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 用化学用语表示 ( 1) 2个铜原子 ;( 2)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 答案: N2 , H2O2 , Al2O3, CaCl2 B, A , C ( 1) 2Cu ( 2)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根据化学式的写法书写化学式,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完成化学用 语的试题。 考点:化学式的写法,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判断,
11、元素符号的意义,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 1)科学家研究确认,一些油炸食品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C3H5ON)。 丙烯酰胺由 种元素组成, 1个丙烯酰胺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丙烯酰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 2)如图为某药品的说明书如果小孩每日食物中铁元素过多,含量超过200mg则不利于身体的发育有个小孩一天吞食了 8片此药,问: ( 1) 8片此药中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 2)请你判断铁元素是否过量。 答案:( 1) 四 10 36:5 19.7% ( 2) 8片药中含硫酸亚铁 850=400mg,400mg硫酸亚铁中铁的
12、质量为: 400mg 100%=147.37mg;147.37mg 200mg,故铁元素不过量 试题分析:根据丙烯酰胺的化学式 C3H5ON可知,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它的一种分子中含有 3个碳原子, 5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和 1个氮原子共 10个原子;丙烯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9.7%。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探究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二粗略测定加热 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化学式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
13、烧: 。 装置连接: 写出标数字的仪器名称: , 。 为达到实验二的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d 。 问题分析: ( 1)实验过程发现 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可能是: 。 ( 3)在本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加热后马上收集,若是在气体连续不断产生之后才开始收集,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会比实际值 (填 “偏大 ”或 “偏小 ”或 “不变 ”)。 ( 4)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 I: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14、 猜想 :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 250 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 250 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 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 “反应原理 ”用化学式表达式书写 “装置连接 ” 试管 量筒 c、 b “问题分析 ”( 1)试管口未堵一团棉花( 2)集气瓶中没有水(或没有足够的冷却用水) ( 3)偏小 “实验验证 ”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试题分析:书写表达式时,找准找全反应物
15、、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仪器的名称应根据仪器的形状和用途进行联想;实验二应根据制取的气体进入到集气瓶中,把排出的水进入量筒内 ,根据水的体积便可测出制取氧气的体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应堵上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和水槽的水中,使水变红色;在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炸裂的原因应从燃烧的产物方面进行思考;由于实验验证 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不会放出氧气;检验一种物质在加热时有无氧气生成,可在该试管口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根据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考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推断题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省略 ,部分反应物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A , E , G 。 答案: KClO3 、 CO2、 P2O5或 MgO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无色气体的黑色固体是碳,生成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够制取氧气的物质是固体氯酸钾和液体过氧化氢,由于 A是固体,所以它是氯酸钾,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的物质有红磷和镁,生成的白色固体分别是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镁。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