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碑帖( ti)档案 (dng)干( gn)练量体裁衣 (ling) B吐蕃 (b)下载 (zi)訾议 (z)相机行事 (xing) C褪色 (s)坍圮 (tn)瞥见 (pi)相形见绌 (ch) D蚊蚋 (ru)押解 (ji)包扎 (z)间断 (jin) 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
2、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B家 ,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C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吴敬 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D “三言 ”是冯梦龙所编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的总称,其中醒世恒言也叫做古今小说。 “三言 ”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
3、的发展。 答案: 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前年,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我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跟前站立了很久。 _, _。 _。 _, _。 _,那么,沙漠为什么不可以重新变成春天的故乡呢? 我赞叹它 乃是因为它虽然已死去千年,但仍然以一棵树的形象存在于人间 那么就可以证明,沙漠只是后来的演变 既然沃野可以变成沙漠 由此也引发我的思考:既然千年前这里还有树木 它虽然再也听不见春天的召唤,但却给执著的生命留下不朽的启迪 A B C D 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张编辑认为,电视从业人员,特别是文化素 质不高的节目主持人,是造成电视
4、媒体中语文差错率居高不下现象的主要原因。 B王老师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教学生 “研究语言 ”,而是教学生 “运用语言 ”。 C应该看到,不少歌星、影星成了中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D三名记者深入到这个煤矿,调查研究写出文章,详细地揭露了矿长欺上瞒下,造成该矿 20多名矿工遇难,令人震惊。 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界卫生组织称,到 10月 20日,在越南共有 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 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 B对于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人群,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强制性地实施雇主与雇员共同购买城镇职工医疗
5、保险的措施,并且确保雇主承担不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医疗保险费用。 C 600年前,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历时 28年,遍历亚非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海上探索与交流。 D姚明与叶莉这对相恋七年的体坛情侣,从昨天开始将翻开各自人生旅程中新的一页。 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 正确的一项是() A某国虽然年年搞军演,次次都试射导弹,但总是屡试不爽,不是发射故障,就是偏离目标,让人大跌眼镜。 B这些 “环保老人 ”利用晨练的机会,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C央视虎年春晚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与争议中落下了帷幕,但人们对 春晚的讨论却如雷贯耳, “王菲冷、小虎热
6、、本山闷、刘谦神 ”是观众对虎年 春晚四大亮点节目的基本评价。 D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答案: 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要义在于。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 /而是 B修缮保存崭新不但 /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 /而是 D修造保管时新不但 /而且 答案: 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是
7、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 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们就这样站立于夕阳的斜辉中,有鹰在低空盘旋,在沙漠风起时带来更多的凄怆。我想,常年累月地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记忆中会有多少色彩昵? C就东莞东站原站长因乘务员协助乘客爬窗被免职一事,广州铁路集团客运处处长黄欣作出了回应,称 “爬窗 ”只是表面原因,最主要原因是站长管理不利。 D穿上这草鞋,我的双足便机敏起来,我瞬间具有了解秘那些稀奇古怪的文字的能力,走过青石板,漫游在那遥远的洪荒时代,心中格外地宁静祥和。 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光碟水蒸气惹是生非
8、树倒猢狲散 B装潢摄相机蛛丝蚂迹时事造英雄 C脉胳挖墙脚礼尚往来一言以敝之 D诋毁明信片以逸代劳蚍蜉撼大树 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勒令 /敲榨勒索鳜鱼 /蕨菜抨击 /怦然心动跻身 /济济一堂 B炽烈 /博闻强识 挟持 /狡黠 关卡 /卡住脖子校勘 /犯而不校 C载体 /怨声载道 竣工 /疏浚 市侩 /脍炙人口教诲 /风雨如晦 D逾越 /瑕不掩瑜 积淀 /靛蓝 契合 /锲而不舍滂沱 /气势磅礴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每小题 3分) 文言之现代生命 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9、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 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 ,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 “效益 ”“速成 ”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其实,文言不是已经 “死亡 ”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 “总而言之 ”“闻过则喜 ”“反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 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
10、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 ”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 ,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
11、、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时代 ,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 !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 “时不我待
12、”了 ! 【小题 1】 下列对文言之 “现代生命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 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 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 D学习文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 “效益 ”“速成 ”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 【小题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
13、可没。 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 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 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 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
14、无本之木。 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A项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 B项前后两句说的是同一个现象,没有因果关系。 D项也是表明学习文言文 的态度,且不符合本文的主张。) 【小题 2】( B项少了 “几乎 ”一词,过于绝对。) 【小题 3】( D项 “循序渐进 ”是方法,而不是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分 )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
15、排挤。 她整夜失眠 ,甚至 ,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 母亲那时没有工作 ,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 ,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想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斯底里地嚷了一句: “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
16、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倾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 ,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 ”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
17、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 “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艳秋 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 ”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 ”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 “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 ”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 程砚秋
18、、 李世济、张火丁 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的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 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 “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 女人笑了: “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 ”“母亲? ”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
19、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 【小题 1】小说主人公 “她 ”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6分) 【小题 2】阅读小说,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6分) ( 1)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 “母亲的锁麟囊 ”为题?( 3分) ( 2)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 3分) 【小题 3】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4分) 【小题 4】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 分) 答案: 【小题 1】 锁麟囊调子婉转,戏词富有禅意。 楼下女人凄惨经历的对她的影响。 母亲对女儿深深地爱与细心地呵护(母亲精心的安排)。(每点 2分,共
20、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 1)楼下的女人本来只是偶尔唱唱;在母亲的请求下才天天来唱的;以此为题,更能突出小说的主旨,即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每点 1分,共 3分) ( 2)小说是站在 “她 ”的角度叙述的,这样安排符合 “她 ”的认知过程。这种倒叙(也可写补叙)的写法,既照应上文,又使文章富有变化,行文有波澜,更好地突出了母亲的爱。( 3分,答出一点即可给 2分) 【小题 3】语言描写: “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 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形象地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抑郁、烦躁等心情。环境渲染: “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 ”形象地表现她心情的压抑、失落、绝望等;心理描写: “她觉得那
21、是下里巴人的东西 ”)形象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烦躁、痛苦等。(每点 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 4分,意思对即可)综合解答亦可:作者用语言描写(如 “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 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环境渲染(如 “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 ”)、心理描写(如 “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 ”)这些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抑郁、痛苦、失落 、绝望的心情。( 5分) 【小题 4】小说塑造了一个为了女儿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深爱女儿的母亲的形象。她文化不高,坚强无私,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女儿上学,读博。但对女儿体贴入微,想尽办法开导女儿,女儿不喜欢评书,她就不再听了,女儿喜欢听锁麟囊,她请人天天唱,还用唱
22、戏女儿的经历开导女儿,她用爱救了女儿。 (共 5分,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2分,每小题 3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 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 稷倬
23、恚 嗳咴涌缮尽仍唬骸昂 朴幸狻晃 鸹迹 奔匆晕 !惫 拢 厥泳勺鳎 倬跛 苛既贰谑歉淖髁教猓 冒干希 怨燮湟臁 认 滞恐 ; 暧啵 桓赐浚 u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 “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乃录
24、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狐又尽 之。乃笑曰: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 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 郭生,有改动 ) 注: 沈:弄脏。 狃:因袭。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 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25、 【小题 2】心恚愤而无如何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何前是而今非也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小题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3分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于是渐不信孤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
26、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小题 5】 (1)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 (3分 )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 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27、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1)异史氏曰 /满招损 /谦受益 /天道也 /名小立 /遂自以为是 /执叶公之余习 /狃而不变 /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 /满之为害如是夫 (2)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小题 1】(录:抄录) 【小题 2】( A、 “而 ”:但、却,表转折; B、 “以 ”:因为,表原因; C、 “所 ”: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D、 “于 ”,前句 “
28、向、对 ”之意,表对象;后句作“在 ”之意,表处所。) 【小题 3】( “又复视 鹁恚 嗳咴涌缮尽钡氖峭跎 娜鲜叮 枪 那 椤br【小题 4】( “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有误,应为 “于是渐不信狐 ”。 【小题 5】略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
29、编辑起来读。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 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 “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 ”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 了一年多,狐狸不再
30、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 “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 ”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 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
31、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 “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 ”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 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
32、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注释 周昂( -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 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 2)诗的三、四句 “诗人意 ”是指 什么?为什么说 “无人解 ”而只有 “云边鸦 ”却能解?( 4分) 答案: ( 1)诗的一、二句写了轻烟淡抹的树林,河水初退的沙滩,碧绿苍翠的山峦,夕阳斜照的小屋( 2分);组成了一幅沉寂、冷清的夕照图( 2分)。 ( 2)联系诗人的平生际遇, “诗人意 ”是指
33、诗人遭贬谪的孤寂情怀和远离家乡的惆怅( 2分)。这种情怀 “无人解 ”而只有 “云边鸦 ”却能解,这看似无理,实则高妙。把不便明言的情感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表达方式含蓄地传达出来了,同时更衬托出无人解 “诗人意 ”的惆怅与无奈( 2分)。 大阅读 语言表达 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 意蕴丰厚,有文采。( 3分)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 _,月上柳梢见证爱情,_。 答案:示例:是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烟波日暮寻觅乡情 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中提取四个关键词。( 4分) 美国和日本 3名研究人
34、员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这种恐龙 具有挖地洞的习性。 发现化石的地洞里,一条长 2米多,宽约 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洞内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化石骨骼显示它们具有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成年恐龙化石长约 2.1米,重约 22 32公斤,属恐龙家族中最小型。 研究人员说: “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 ”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他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答案:发现 挖洞 恐龙 化石 下面这个图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标志,请从图案设计的角度揭示这个图形寓意。( 3分) 答案:整个图 案呈心形,代表志
35、愿者献出的一片爱心。里面白色的部分像一只手,又像一只和平鸽,代表志愿者伸出的援助之手,又象征志愿者的行为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只有雪松安然无恙。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雪从枝头滑落。 雪松用自己的 “柔 ”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值得肯定。可是, “刚 ”也历来广为人们颂扬。如: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在刚与柔的问题上,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
36、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与刚与柔有关,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 800字。 5、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生活中的 “太极 ” 中国有一套拳法叫 “太极 ”,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 “以柔制刚 ”,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 ,但是明白其精髓 ,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 (照应题目 ,设问入题 ,引人思考 ,切中话题。 ) 坚硬的石块会 被柔弱的水滴击穿 ,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 ,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 ,看似强大 ,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列举生活中三个
37、刚不胜柔的例子 ,扣题、典型 ,然后分析总结 ,提升高度 )所以说 ,刚不一定胜柔 ,人也一样。 (提出观点一 ,从一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 ) “二战 “时 ,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 ,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 ,没起任何作用。看似 “刚 ”却被 “柔 ”所化解。号称 “铁娘子 ”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小平的柔和迂回政策 ,看似 “刚 ”却被 “柔 ”所克制。 (过渡 ,列举一正一反两个事例 )曹 操的 80万大军也抵不住黄盖的火攻 ,看似 “刚 ”却被 “柔 ”所瓦解。 (再举一个事例 ,融分析于叙述之中 ,方向性极强。 )但这决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 ,柔便无所不能。毕竟水滴再厉
38、害 ,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呆在杯子里。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 ,是以退为进 ,是蓄势待发。就像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这便是常说的 “刚柔并济 ”。 (本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 ,紧扣话题 ,进行分析说理 ,论证的指向性明确。提出第二个观点 ,从第二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 ,说服力强。 ) 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 (过渡 )勾践由皇帝沦为马夫 ,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 ,蓄势待发 ;司马迁 汉面对残酷的宫刑 ,没有自寻短见 ,强忍难言的苦楚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受尽嘲笑 这一切都是柔 ,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 ,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勾践灭吴 ,“史家之绝唱 ”的史记问世 ,韩信的军
39、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刚。但这种柔不等于逆来顺受 ,这种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忍受各种酷刑 ,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 ,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 (再次点题 ,有强烈的扣题意识。 )(巧妙过渡 ,从第三个角度进行论证。连举三个事例 ,论证以柔克刚 ,分析与叙述结合 ,长于联系中心进行说理 。 ) “太极 ”之精深 ,涉及范围之广 ,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其实 “刚与柔 ”的 “太极 ”一直被国人运用得淋漓尽致 ,也许日本至今还未明白 ,在长达 8年的抗日战争中 ,他们坚船利炮 ,中国贫穷落后 ,并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 ,但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究其
40、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 “ 刚与柔 ”之理。 (结尾再次点明话题 ,回应文题 ,强化论点 ,并借抗日战争的实例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点评:作者立足于话题 ,从柔与刚的辩证关系入手 ,指出 “以柔克刚 ”是太极的精髓 ,进而阐释 “太极 ”在生活中的运用 ,体现了认识上的深刻性。其次 ,让事 实说话 ,列举了生活中 “以柔克刚 ”“刚不胜柔 ”的实例。说理建立在事实论据的基础上 ,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很有说服力 ,值得学习和借鉴。 写作素材精彩句段: 1.刚而不柔 ,脆也 ;柔而不刚 ,弱也 ;柔而刚 ,韧也。 2.至刚之物 ,未必至强 ;至柔之物 ,未必至弱。 3.我们不能有
41、骄傲狂放的刚 ,但决不能放弃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原则的刚。这是一份骨气 ,一份尊严。 4.开天辟地的盘古 ,以身补天的女娲 ,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 ;逐日的夸父 ,填海的精卫 ,用刚与柔书写了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5.开天辟地 ,刚之 力也 ;水滴石穿 ,柔之力也 ,刚柔相济 ,人生之道也。 6.小溪扭动纤细的身躯流向前方是柔 ,而它那种奔向大海的执著追求是刚 ;梅花外形娇小是它的柔 ,而在严冬之中傲雪盛放是它的刚 事物都有着刚与柔两面 ,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事实素材 : 一、名人的刚和柔 从古到今 ,刚柔相济的成功者大有人在 :项羽既有 “力拔山兮气盖世
42、”的豪迈刚烈 ,也有 “虞姬虞姬奈若何 ”的似水柔情 ;李清照既有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的豪迈 ,更有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的柔情 ;康熙既有执法严明的刚毅 ,也有爱民如子 ,为民着想的柔情 ;鲁迅既有对敌人 “横眉冷对千 夫指 ”的刚正 ,也有对人民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温情。 二、邓小平的 “一国两制 ” 1984年 2月 22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 ,统一后 ,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 ,大陆搞社会主义 ,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 ,两种制度 ,香港问题就是这样。 ”后来 ,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多次对 “一国两制 ”
43、作了类似的阐释。撒切尔夫人曾当面称赞邓小平创造的 “一国两制 ”简直是 “天才的创造 ”。邓小平一方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是刚 ;另一方面提出“一国两制 ”的构想 ,这是灵活变通的柔。最终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并对台湾的和平统一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 过刚易衰 ,柔和长存。过于刚强 ,锋芒毕露 ,与困难正面交锋 ,容易损耗刚强者的精力与体力 ,使其衰弱。柔和者能避重就轻 ,扬长避短 ,保全实力 ,以退为进。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就是一个好例子。楚霸王项羽刚强自负 ,锋芒毕露 ,最终自刎乌江 ;汉刘邦则圆滑柔和 ,善于笼络人心 ,最终击败楚霸王 ,建立汉朝。 四、殷商与老子
44、 商容是殷商时期很有学问的人 ,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 ,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 :“老师 ,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 ” 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 ,然后说 :“你看我的舌 头还在吗 ” 老子大惑不解地说 :“当然还在。 ” 商容又问 :“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 ” 老子说 :“已经掉光了。 ” 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 :“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 ”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 ,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 ” 商容点头笑了笑 ,对这个杰出的学生说 :“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 ” 刚柔并济,走向胜利 刚与柔,似乎总是对立的,与统一毫不相干。然而,并不是只有刚才能为人称颂,也并不是只有柔才
45、能被人肯定。刚与柔也可以完美和谐地统一在相同的身上,刚柔相济,才能走向胜利。 便如雪松,向来都是刚柔的统一体。雪松有刚,因它可以耐住压力挺直身躯面对恶劣的环境不改本色;雪松有柔,因它在雪厚到一定程度可以让枝桠下弯使雪滑落保持自我。雪松的刚柔并济让它既保持了坚韧的品格,又在恶劣的环境中保全了自己。雪松的刚柔并济,使它战胜天灾,走向胜利。 古之贤人中,亦有刚柔并济走向胜利的佼佼者。唐太宗李世民,若没有刚的品质,能够成为天下之主吗?显然不能。而且他亦有柔的品格。他可以礼贤下士,可以虚心听取魏征的纳谏。他的柔使他稳坐江山。再如蔺相如,面对秦王他刚直不屈,不卑不亢,终于保住和氏璧,也挽回祖国的 颜面。同
46、时他也是柔的,懂得适当地退让。面对廉颇的 “恶言 ”,他只是适度地回避,他的柔终让赵国更加辉煌强盛。因此,刚柔相济,方可走向胜利! 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刚柔并济,才能走向胜利。我们,并不缺少挫折与磨难。有时一道题便是拦路虎,阻挡我们通往成功的脚步。我们,该怎样才能胜利呢?一味地刚,还是一味的柔?不,应该刚柔并济。因为一味地刚只会让我们只顾与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无休止地对峙下去,不但消磨了时间,更消磨了信心。而一味地柔只会让我们遇见难题就退缩,最终使自己停留在低水平,没有进步。我们应该学会面对挫折刚柔并济然 后走向胜利。当我们遇到挫折,先试着去解决它,全力以赴去攻克它,若发现这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
47、,就果决地放弃它,以柔克刚,绕过它,或是寻求帮助,然后继续向胜利前进。遇事刚柔并济,这样,我们才会所向披靡,走向胜利。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场与挫折的战斗,我们只有刚柔并济,必要的坚持刚,必要的选择柔,我们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面对挫折。只有柔与刚统一起来,我们才可以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道,走向胜利。 不要只坚持刚,亦不要只选择柔!学会刚柔并济,这样,我们才能走向胜利!( 816字) 刚柔并济,所向披靡 刚如利剑,可以斩断一切的是 非,是一种强者的姿态,但是易碎则是的致命缺陷,柔如流水,可以巧借外力来解决问题,但是不由自己是柔的致命缺陷。何不融二者为一体,刚柔并济,该刚则刚,欲柔则柔,所向披靡。 刚者,强也,硬而易碎也。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刚强无畏,为民族大义而捐躯,这不正是刚者易碎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放弃 “江东子弟多才俊 ”的卷土重来,这也不正是刚强易碎么?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不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但刚者所体现的是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喷薄而出的霸气,一种无畏的勇气与执著。 柔者,如雪松,枝桠稍稍 一低头就保全了自身。郑王使佚之狐游说秦王,不出半兵半卒而退秦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