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其他 答案: ( 1)以咨诹善道 ( 2)山岛竦峙 ( 3)玉盘珍羞直万钱 ( 4)忍尤而攘诟 ( 5)舞幽壑之潜蛟, ( 6)万里悲秋常作客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次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中,我方教练斟酌再三,布出奇兵,大胆启用新人,出奇制胜了老对手瑞典队。 B工程已接近尾声,指挥部要求大家牢记 “行百里者半九十 ”的古训,再接再厉,为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C刘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 D只要 3
2、G用户双方同时拥有足够的带宽,就可让远隔几千里的人实现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 _, _,_, _, _, _,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这倒 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北京市落实 “国八条 ”的调控政策细则,分为八个部分
3、,包括落实政府责任、全力做好住房保障、加强税收征管、切实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严格用地供应管理、合理引导需求、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组成。 B 2010年 12月,美国宇航局专家通过对比时隔数年拍摄的火星上同一区域的照片后认为,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液态水。 C山东航空公司将于 3月 2日正式开通济南 大阪定期航班,济南人多年以来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D访问英国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向莘莘学子深情地表露: “我深爱的祖国年轻而又 古老、自强不息而又历经磨难、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
4、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 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 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
5、审美简化 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 ”和 “傻乐 ”,如此 “审美 ”,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是, “通俗化 ”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 “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 ,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 于大众有益的。 ”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 “俯就、迎合、媚悦 ”。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
6、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 ,似乎 “文化事业 ”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 “文化产业 ”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 ,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
7、盘 “消费主导 ”,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 “产业化 ”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 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 2010年 10月 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8、【小题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 “文艺大众化 ”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文艺 ,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 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
9、精神 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 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马克思说的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阐明了艺术作品对 “艺术对象 ”,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就是,文艺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没有承担起生活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背离了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B文艺之所以不能照搬生活,是因为文艺创作体现
10、着文艺家的主体性、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体现着 艺术家对反映对象的发现和选择。 C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顾及社会效益,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文艺低俗化的状况。 D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所以健康或不健康的文艺作品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文艺大众。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此项是对 “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的理解,不是谈 “文艺大众化 ”的。) 【小题 1】(概念理解错误, “艺术对象 ”就是艺术作品。) 【小题 1】(从原文中看, “根本误区 ”应该指文艺家 “放弃精神坚守 ”,而不是
11、指“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以及 “文艺自身的人文精神内涵 ”。) 答案: 【小题 1】( 5分) AC( B、章太炎的谢恩师,不是表达他对恩师的谢意和敬意,而是表明与恩师断绝关系。 D、并不是章太炎不会逢场作戏,不能适应官场的一套,而主要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官职也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E、文章的选材上并未详略得当,因为几件事情在记叙笔墨上基本均衡。) 【小题 1】( 6分 )(每点 2分 ) ( 1)性格暴躁;与日本人山根虎次郎一起办报,文斗解决不了问题,就斥诸武斗,互 挥老拳;与袁世凯交恶,暴跳如雷,口口声声大骂袁贼,掀翻传达室的桌椅,打碎门窗的玻璃。 ( 2)敢于自嘲,真性情,真名士:敢于自嘲
12、,说自己是私生子,大闹总统府。 ( 3)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些东西: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与恩师断绝关系。 【小题 1】( 6分) ( 1)这两段的共同作用都是能使传记内容更丰富,能使我们多侧面了解传主,( 2分) ( 2)具有趣味性,增强可读性。( 2分) ( 3)写周作人和章太炎断绝师生关系,还可以说明章太炎对作为学生的周作人影响之深;( 1 分)第四段写章太炎的尴尬事,可以体现出章太炎的书生本色,( 1分)还能衬托出他反对帝制的决心和勇气。( 1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1】( 8分)是真名士。敢于自嘲,敢于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掀翻桌椅,打碎玻璃;他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可以与
13、恩师断绝关系,这一切都说明了他有着真名士的特征和表现,所以说他是真名士。 不是真名士。章太炎先生在做革命家与学问家的中间,还做过小段时间的宦家,这说明他也想做官并且因为这事给自己弄得好尴尬。 文言文阅读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 5 分)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 “谢恩 ”、 “感谢 ”也可以),趁机请皇上回京,皇上没有答复。 (译出大意给 2分; “币 ”(解为 “财物 ”“礼物 ”均可)、“谢 ”、 “报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 2)( 5分)杨廷和等不奉命,趁
14、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 (译出大意给 2分; “因 ”、 “趣 ”、“戒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小题 1】(革除,废除) 【小题 1】( 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的; 是说 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 是杨廷和对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的一种怀疑。) 【小题 1】( “终于阻止了此事 ”说法不当。从原文 “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 【小题 1】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
15、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 、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下诏批评自己的过错,征求正直之言。趁此与下属官员一起上疏,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尊崇对两宫皇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共十多条,都切中时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亲去世,请求允许奔丧,武宗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
16、,武宗才答应。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从杨廷和开始。服丧期刚满,杨廷和就被武宗召回。当时武宗正 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和美酒、银两和丝织品。杨廷和上疏推辞,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出塞请武宗回来。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允许他们出关),他们才回 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帜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说:“这是民间百姓用来表示对故旧 的亲热罢了,天子是最为尊贵的,我们不敢亵渎奉献这些。 ”皇帝再次派使臣前来说 明意思,但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只好作罢。 江东一带连年歉收,而宦官又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工部和给事、御史进谏,都不听从,催促内阁起
17、草敕书。杨 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为急迫,并告诫不要固执阻挠。杨廷和极力劝谏,说: “臣等及满朝大臣、谏官的话都不听,反而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能只与这二三个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皇帝推辞说不清楚,只是告诚所遣宦官不要过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杨廷和起先屡次上疏请求退休,后来请求更加坚决。三年正月,皇帝允许杨廷和离职。 第二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过了很长时间,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
18、仓积聚的粮 食还有多少,李时回答说: “还可以支付几年。 ”皇帝感慨地说: “这是杨廷和的功劳啊!不可以抹杀。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 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小题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4分) 【小题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
19、的是静景。(答对一点 2分,两点 5分。) 【小题 1】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迁恨明月,说明月故意与人作对,在 “缺 ”(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答对一点 3分,两点 6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 “粉丝 ”的三个主要特点,每点不超过 6个字。 (6分 )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 “粉丝 ”。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 “乙醚 ”,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 “潜艇 ”,于丹的粉丝自称为 “鱼
20、丸 ”。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 “粉丝阅读 ”。 ; ; 答案:数量极大 ; 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据所给文字的的意思,将 空白处补足。注意内容的彼此衔接和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 ( 6分) 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染着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地上的花儿慢慢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夏天最美是 。 , , , 。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山,成群结队的大雁,归心急切,比翼高翔,那叫声感动了多少迁客骚人。 冬天最美是 _ _。 _ _, _, _ _, _。 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 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 “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 ” 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对此,你怎样认为? 要求立意明确,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