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 空缺部分。( 6分) ( 1)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 2) ,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 3)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 (屈原离骚) 答案:( 1)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 2)取之无禁 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 ( 3)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权钱交易 ”“权权交易 ”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 “感染 ”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B入
2、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安之若素,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 石桥上对月凝思。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 、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来源 :学 _科 _网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了明日黄花。 答案: D 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北京奥运会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 ”“玉 ”材质组合而成。 。在为期 16天的北京奥运会上, “金镶玉 ”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
3、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工程中的又一次 “中西合璧 ” 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 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本届世博会共有 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创下 158年世博 史的最高纪录。 B一次性用品已经成为文明生活质量
4、的标志,但是由于回收管理不及时、消费者随意丢弃以及产品本身降解困难的原因,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C “TPR教学法 ”的精髓就是要向幼儿提供充分的视听信息,使幼儿自己透过观察与模仿深入了解并加工信息,不知不觉地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 D美国医疗协会所出版的一份专门刊物中指出,一剂对人体无害的广泛使用的综合药物,在患者服用之后,会持续地破坏维生素 C达 3个星期以上。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
5、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 显然 “提笔忘字 ”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 “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 ”,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 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 舞台。生存和生活
6、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 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 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 “新文盲 ”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
7、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 “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 ”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 “无缝衔接 ”,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 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 “提笔忘字 ”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
8、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 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2010年 8月 5日) 【小题 1】下列对 “提笔忘字 ”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笔忘字 ”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 “提笔忘字 ”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 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 ”如
9、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 “提笔忘字 ”现象可以不再 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小题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来源 :学科网 ZXXK D “提笔忘字 ”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
10、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小题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 “提笔忘字 ”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来源 :Z_xx_k.Com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3分)
11、 【小题 1】(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 ”说得过于绝对)( 3分) 【小题 1】(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 “提笔忘字 ”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 “美国媒体的报道 ”,而是 “提笔忘字 ”现象)(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
12、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 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我搬出那四舍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 竹竿,吃力地举起 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 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 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
13、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 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 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 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 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
14、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 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 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 城市的改变当 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
15、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 。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16、是 ( 5分)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 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E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小题 2】在不同时期, “那株巨槐 ”给 “我 ”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 “我 ”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 6分) 答: 【小题 3】作者在文
17、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小题 4】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见解(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 E 【小题 1】 (6分 )在 “我 ”年幼时, “我 ”感受了槐树巨人的荫庇和恩惠,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 (3分 ) “我 ”搬出了四合院以后,随着生活的变故, “我 ”能从槐树中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 (3分 ) (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 1】 (6分 )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自己从小到大都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胡同四合院生活有深深的眷恋 (或热
18、爱 )(3分 ),这样写点明主旨,使文章更加令人回味,表达更富有文采,同时达到与题目照应的作用。 (3分 )(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 1】示例一:不该删去。( 1分)文章谈的是槐树,实际上借槐树谈的是对胡同院落和北京传统生活的 感情。 (3分 )作者谈的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 (4分 ) 示例二:可以删去 (1 分 )。文章的主题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3分 )倒数第二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谈旧城改造,略显得赘余 (或技蔓 ),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主旨更清晰。因此可以删去
19、。 (4分 ) (观点 1分,表述本文主题 3分,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4分;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 题。( 19分)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祖伯凤,周汾州刺史。父定,上仪同。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 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
20、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 : “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 ”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 ” 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
21、兄女妻行俨 。 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 裴仁基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便弓马便:熟习。 B简精兵三万简:挑选。 来源 :学科网 ZXXK C以逼东都逼:逼近。 D世充却还却:表 示转折。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其众归密
22、其孰能讥之乎 B王世充以东都食尽引以为流觞曲水 C所得军资纵一苇之所如 D将军张童儿告之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 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 “苦谏 ”“苦
23、争 ”,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5分) 译文: (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5分) 答案: 【小题 1】(却:后退) 【小题 1】(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 成名词性短语。) 【小题 1】( “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 ”不当。) 【小题 1】 1.(译出大意给 2分, “反 ”译为 “谋反 ”给 1分, “见囚 ”译为 “被囚禁 ”给 1分, “超拜 ” 译为 “破格任命 ” 给 1分。) 2.(译出大意给 2分,
24、“以 ”译为 “因为 ”给 1分, “礼 ”译为 “对 礼敬 ”,给 1分, “妻 ”译为 “做妻子 ”给 1分。 诗歌鉴赏 古 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小题 1】作者是如何将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结合诗歌前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5分) 答: 【小题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乱入 ” 一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 5分)用比喻的手法。首句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
25、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 2分)前两句作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2分)让人感到,这些采 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1分)(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 1】( 6分)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1分)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2分)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
26、,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被 “乱入 ”一词诠释得恰到好处。( 3分)(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 1】略 语言表达 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 ,使之语义连贯并与第一个分句大致组成排比句式。 (6分 ) 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莹净的世界里,聆听缕缕清婉的琴音; ; 。如此深隽的滋味,恐怕只有在散文的笔调里,方能充分领略。 答案:示例: 读朱自清的散文,仿佛漫游在荷塘月色的意境中,吟唱美妙悦耳的采莲曲;读贾平凹的散文,仿佛穿行在秦岭山间的小道上,放声大吼陕西人热爱的秦腔。 作文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这幅画触发了你哪些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