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病榻杂记中,季羡林 郑重其事 地请求辞去人们送给他的三个称号 “国学大师 ”、 “学界泰斗 ”和 “国宝 ”。 B有些地方政府仍然将楼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追求单纯的 GDP 数字,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收入状况及经济承受能力等根本民生利益,这种 得鱼忘筌 的做法,必须得到有效遏制。 C目前,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治理 “地沟油 ”的行动。这种“围剿式 ”的集中治理,虽有 立竿见影 的效果,却难走出 “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 ”的怪圈。 D小
2、悦悦事件带给人巨大震撼,许多人在讨论,思考。也许我们从中看到的只是 一鳞半爪 ,但借此 “切片 ”完全可以观照自我乃至观察社会。 答案: B 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 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对于一个致力于传 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
3、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她稚嫩的双肩全力撑起了几经风雨的家。她的行为,使养母有了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B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 “老无所依 ”,不要在城市奉献了青春后 “悄然离去 ”,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C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 “犬
4、儒主义 ”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 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 ”一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
5、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 “和 ”,有别于 “同 ”,故而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 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
6、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 “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 “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 “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 可以在中国
7、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 “终极关怀 ”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 “张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 “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的形成。 (2011年 11月 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 【小题 1】关于 “和合
8、”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 “和合 ”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 “合 ”,只有 “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 “和 ”的状态。 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讲 “拿得起 ”,道讲 “想得开 ”,佛言 “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小题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9、。 ”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 ,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10、 “生 ”,不研究 “死 ”,而佛学的引进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只有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 ”之道,破 “生死 ”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原文说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前提错误。 【小题 1】 “要素 ”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 “三家都不可或缺
11、”是指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 “信奉 ”。 【小题 1】 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 “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之说 ;B. 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 “中国固有的学问 ”比 “儒道两家 ”大得多,另外 “只是 ”一词太绝对,原文说 “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 C. 概括失当,并非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 ”,儒道两家既可互补,所谓 “一张一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 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忧患意识,
12、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 习,决意避荣华,告病归里,重回 “君子固穷 ”的旧日生活。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 “隐恶扬善 ”,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最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
13、,受到 “救国图存 ”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 “实业救 国 ”、 “教育救国 ”、 “富国强兵 ”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 “演义救国 ”的素志。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 “洪宪帝制 ”作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 “直皖战争 ”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 ,历数民国以来的
14、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 “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 借说部之体载,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 ”司马迁 “善善恶恶,不虚美,不隐恶 ”的实录法是后世正史的典范。蔡东藩所著虽是通俗演义,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亦使他直追司马遗风,颇有良史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虽以 “演义 ”为名,并不相沿所谓 “演义体 ”。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 “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 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 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 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处不少也
15、。 ”蔡氏著 “新演义 ”,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于通俗历史别开新途。蔡氏著书博览群籍,广搜史料,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对 “新演义 ”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 成历朝通俗演义 11部 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
16、秉笔直书, “写当代之状况 ”、 “语皆有本 ”,使 “军阀武夫为之惧 ”,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B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否则,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 C蔡东藩的 “新演义 ”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 “演义体 ”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 ” ,不适合 “供社会教化之助。 ”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小题 2】作
17、者认为蔡东藩 “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这些品质。( 6分) 【小题 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 6 分) 【小题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 11部 600余万 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A E (选 A得 3分;选 E得 2分;选 D得 1分 ,选 BC 不得分) 【小题 1】 淡泊名利。虽贫寒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 不畏权贵。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 秉笔直书。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
18、风骨(每点 2分) 【小题 1】 开辟了通俗历史文笔力求通俗,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道路; 不脱离历史正轨,参入稗史遗闻,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 为后面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 史小说者提供了法式。(每点 2分) 【小题 1】观点一:是受到 “救亡图存 ”的时代精神的影响。 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 “演义救国 ”之路; 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 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
19、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 【小题 1】 B、 “不然,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 ”,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全是作者的目见耳闻。 C、 “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毫不修饰文字 ”的说法不当,原文有 “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 ”。 D、 “不适合 ”“供社会教化之助 ”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 “供社会教化之助 ”。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 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20、。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分条陈述。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如 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观点 2分,理由充分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蒲公英情人
21、【欧 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 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 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
22、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 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 “ 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 ”沃尔特是这样说的。
23、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 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 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 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 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
24、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 。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 ”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 ”沃尔特回答说, “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
25、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 “我给你写了信的。 ”萨 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 ”他说,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 “为什么? ”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 ,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
26、一滴泪痕 。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B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他们寄寓深深的同情。 C本文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 “含泪的微笑 ”的艺术魅力。 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
27、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 E. 欧 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小题 2】小说中的萨拉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文中划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6分) 【小题 4】这篇小说以 “蒲公英情人 ”为题,有人 译为 “菜单上的春天 ”你认为哪个题目好?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A3 分 C2分 D1 分。 【小题 1】萨拉的美好品质: 聪慧、真诚、有爱心,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还能替人着想,
28、顺手打菜单; 珍视爱情、执着地追求爱情,对恋人的思念,对爱的渴望,竟然能让她打错了菜名; 坚韧、勇敢地面对艰苦的生活,在寒冷的冬日里,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工作、生活。(每点 2分) 【小题 1】 渲染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点明萨拉生活处境的艰难。 引出下文、暗示结尾,为爱人的重逢做铺垫。 刻画人物、展现主 题,艰难的环境更加展现出真诚与爱的可贵,以及萨拉的坚韧。恋人的重逢才显得那样的热烈。(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1】示例 1:以 “蒲公英情人 ”为题好。( 2分) 蒲公英具有推动情节的作用, “蒲公英 ”见证了主人公的爱恋,他们又因蒲公英而重逢。( 2分) 刻画人物形象, “蒲公
29、英 ”,那金灿灿的花朵,能映衬出女主人公的美丽( 2 分) 展现主题, “蒲公英 ”,那金灿灿的花朵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而且凸显了主题,“蒲公英 ”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战胜困难。( 2分) 示例 2:以 “菜单上的春天 ” 为题好。( 2分) 菜单为线索串联情节,文章因打菜单而起,恋人又因菜单而重逢。( 2分) “菜单上的春天 ”,能够展现女主人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坚韧、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精神。( 2分) “春天 ”暗示了主题,春天能给人以美好的憧憬,特别是经受了严冬摧残之后的生灵,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 2分) 【小题 1】 B项本文语言不诙谐,叙述不轻松,说主题是 “热恋情人的
30、悲欢离合 ”也不太确切。 D 项说到两位主人公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其实只写到萨拉,另外,沃尔特的生活环境是否艰苦文中未提到。 E项,本文主题是表现萨拉面对艰难生活的坚韧、勇 敢,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并非 “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此处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此处注意从三方面答题。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
31、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 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
32、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 ,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 ,上颇俳优 畜之。 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 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 曰: “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 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 !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
33、又何以子万国乎 ”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 ”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 “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 ”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 “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 ”助恐,上书谢称: “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 。 ”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
34、,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选自汉书 严助传,有删节 ) 【注】 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 俳 (p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 计最:地方政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臣数 诎 诎:驳倒,屈服 B于是助 诘 曰诘:责问,反问 C自秦时弃不 属 属:隶属 D 阔 焉久不闻问阔:阔气,富裕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 全都表明严助 “贤良 ”的一组是 ( )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
35、数十篇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B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D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
36、4分 ) (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 (6分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 2)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 【小题 1】阔:阔别,分别久 【小题 1】 是说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 是说朝廷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是说会稽太守想按法规拒绝 (严助调兵 )而不派兵。 【小题 1】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不合文意。应该是会稽之兵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
37、了。原文 “未至,闽越引兵罢 ”之句可作依据 【小题 1】 (1) “唯 ”、 “见 ”、 “进 ”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 “穷困 ”、 “振 ”、 “安 ”、“子 ”各 1分,句意通顺 2分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有才德的人,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只提拔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武帝身边。这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对内改革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选举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平民
38、出身) ,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延请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对国家有利之事。皇上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皇上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建元三年 (前 138),闽越出动军队围攻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 。田 认为,越人互相攻击 ,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复无常,不值得烦劳中国前去救援
39、,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于是严助反问田 说: “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 况且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 !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 ”皇上说: “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 ”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根据汉朝的法律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宣 告汉武帝的意旨,于是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严助陪侍皇上闲谈,皇上问严助居住在家乡时的情况,严助回答说: “家里很穷,被
40、富有的连襟欺辱。 ”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回答说,希望当会稽太守。于是皇上授予他会稽太守的官职。过了好几年,武帝都没有听到称赞严助政绩的报告。皇上赐书说: “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思念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面连接大海,南面靠近诸越,北面靠长江。近来,阔别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把你的情况全部根据春秋经义禀告我,不要使用苏秦的纵横之术。 ”严 助非常害怕,上书谢罪说: “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因为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该接受惩罚。陛下不忍心杀我,我希望亲自进京奉上三年的考绩。 ”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任侍中。遇到奇
41、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 诗人长期隐居于襄阳,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吴越期间。 【小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5分) 【小题 2】诗歌第三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分) 答案: 【小题 1】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 2分) 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惆怅,再写自己客居异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 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 3分
42、) 【小题 1】诗歌颈联(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 2分)上联写 诗人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联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 的襄水之滨遥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 着自己归来。( 2分)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 “思念 ” 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 且真切表达诗人的思归之情。(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
43、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语言表达 答案: 江河的水常常如世间的人一般平静,世间的人有时却像江河水一样咆哮。 奔腾的浪花常常如幸福的人们一样欢快,幸福的人们有时却像奔腾的浪花一样浮躁。 水中的月亮常常如地上的事物一般真实,地上的事物有时却像水中的月亮一 样虚幻。 辽阔的大海常常如人们的心灵一样平静,人们的心灵有时却像辽阔的大海一般波涛汹涌。 深秋的落叶常常如迟暮的人们一样凄
44、凉,迟暮的人们有时却像深秋的落叶一般辉煌。 给下列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 15字以内。( 5分) 新华网南京月日电(记者 蔡玉高)记者日从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获悉,经研究决定,原定由友好协会与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共同举办的南京 “日本文化周 ”活动将推迟举行。南京已将这一决定通报了日本有关方面。 南京 “日本文化周 ”每年举行一次。按照原计划,今年月份的南京 “日本文化周 ”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 动,包括多个中日青年文化交流项目。 2月 20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接待南京代表团时,发表否认 “南京大屠杀 ”谬论,引起南京各界强烈抗议。随后,南京市政府决定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
45、 答案:南京宣布 “日本文化周 ”推迟举行(每个词 1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耳得之而为声, , ,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小题 2】曲终收拨当心画, 。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答案: 【小题 1】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小题 1】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 1】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成千上万的蜂儿携带着它们的尖刺气势汹汹地杀来。可漫山遍野的植物却绽开了它们的 “笑脸 ” 用一簇簇娇艳的鲜花来迎接这些不速之客。结果,一副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出现了:蜂儿在植物间忙忙碌碌,替它们采花授粉,而植物又提供芳香的花蕊,让辛勤的蜂儿酿蜜。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