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8.53KB ,
资源ID:31438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4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四川省金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四川省金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四川省金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梦 魇 偃 旗息鼓 发 髻 通 缉 劳 累 连 累 B 提 防 堤 坝 出 入 繁文 缛 节 勾 当 勾 画 C市 侩 刽 子手 埋 怨 埋 伏 星 宿 宿 舍 D罪 愆 信 笺 糟 粕 压 迫 谄 媚 陷 阱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羸弱 膨涨 负曲衔冤 脍炙人口 B暮霭 国萃 怨气充天 别出心裁 C罪孽 贤惠 天堑无涯 各行其是 D燥热 脉搏 流水帐 名门旺族 答案: C 下面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

2、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 耳濡目染 :我们有些中学动辄上百千万把校舍装饰得 蓬荜生辉 ,气派非凡,实验室配置尖端可与重点大学相 媲美 ,以期达到培养有内涵、有修养的人才的目的。但 事与愿违 ,我们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上不去, “绅士 ”培养不出来,反而养成了学生互相攀比的心理,重表不重里的风气。 A 耳濡目染 B 蓬荜生辉 C 媲美 D 事与愿违 答案: B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将是一曲由“创新 ”和 “融合 ”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

3、“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 ”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截至 5月 9日 17时 30分,累计检票人园已达 19 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 120急救中心 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 3分,共分)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

4、导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人倘能 “知人 ”,固然可见出智慧,但 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 “自知 ”,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 “自知 ”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种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5、。 人什么时候需要 “自知 ”?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 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诫自己 “自爱不自贵 ”的同时,做到 “自知不自见 ”,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种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 “知不知 ”,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 “不知知 ”,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 “知不知 ”的太少, “不知知 ”

6、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别 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 “算我瞎了眼了 ”,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 “我认得你! ”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 最明澈的镜子

7、。想到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 “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 ”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小题 1】下列对 “自知 ”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 “自知 ”,既要知人,也要自知,这样才能达到神志清明,不受人蒙蔽和自蔽。 B所谓 “自知 ”,既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当然更要知道这二者哪个占主要成分。 C所谓 “自知 ”,既不是指对自己优点的自知,也不是指对自己自然的短处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D所谓 “自知

8、 ”,必须先 “知人 ”,然后 “知己 ”;是那种建立在 “知人 ”基础上的“知己 ”。 【小题 2】对文中 “由老子书中引出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 ”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说:自知者明。一个人能够认清自己才会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澈,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 B作者在文中引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句话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少有人能够真正认 识自己。 C世间 “知不知 ”的人太少, “不知知 ”的人极多,认识自己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应该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并且作出回答的问题。 D作者认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有自已未知的东西或领域,

9、这是非常难得的,明白这个道理后人才会谦逊一些。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高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 B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本文强调人应该努力弄清各种世事,用心通晓人情世故,这样才会有通透的 明澈,不被人蒙蔽。 C一个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难以看清内心深处的自我,也就难以拥有自知之明,因此人世间的名人虽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却不太多。 D人很难完全清楚地认识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却绝非仅限于认识自己。他更希望人们在拥有自知之明后学会谦虚和谦让。 答案: 【小题 1】 C

10、【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A项将 “知人 ”“自知 ”并提,且 “神志清明 ”后面的内容是自知的结果而非含义; B项,原文强调的是知道自己的缺点和后天的不足; D项曲解文意。 【小题 1】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只是对自身自然短处的自知,与本文所谈的对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不同。 【小题 1】本文的主旨是谈 “自知 ”而非 “知人 ”, ”通透的明澈 ”需要在 “知人 ”的同时拥有 “自知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22分)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 “上善若水 ”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 是褒扬都江堰吗 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

11、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 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 “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 的 “道 ”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 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 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 “低作堰、深淘滩 ”,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

12、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 “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 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 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 “妙

13、 源清君 ”,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 ”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 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 “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 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

14、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 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小题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小题 2】文中说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 小题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小题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 “上善若水 ”的哪几层深意。 答案: 【

15、小题 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小题 1】因为都江堰的建造 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 方法科 学: “低作堰、深淘滩 ”“分四六、平涝旱 ”; 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 体现了 “上善若水 ”的哲学思想。 【小题 1】采用议论 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 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小题 1】以水比喻 “上善 ”,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小题 1

16、】此题考查段首句的作用,考虑与全文的关系。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

17、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 也。 ”桓公曰: “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 “善哉! ”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

18、修政以干时 于天下,其可平? ”管子对曰: “可。 ”公曰:“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 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 “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

19、: “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揖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 “敢问 何谓其本? ”管子对曰: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曰,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

20、有删改) 【注】 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泽命不 渝 ,信也 渝: 坚持 B勿 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C公 修 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 济 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省刑罚薄赋敛 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 B C D 【小题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 ”“仁 ”“严 ”“礼

21、”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D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3分) 译文 :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3分)译文: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4分)译文: 答案: 【小题 1】 A

22、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被凌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 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 “根本的事情 ”)做起。 【小题 1】渝:改变 【小题 1】 A.连词 ,就; B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 介词 ,到、在;介词,和 D主谓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结构助词,的 【小题 1】 是现实不以民为本的具体表现, 仅仅是叙事,没有体现民本思想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

23、评价 ”能力的考核。 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我知道这四条很好,但是人民少,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人民少,并不可怕。从前天子立在中央,地方千里,只要具备上述四条,怎么怕人民少呢?治理人民,不知其疾苦则人 民憎恨,不厚施德惠则人民多怨,用刑罚恐吓则人民多行欺诈,用强力禁制则是去者不肯再回,来者也裹足不前了。所以,圣王治理人民,不在乎人口的多少。 ”桓公说: “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

24、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 “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 ”桓公说: “好呵! 桓公又 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 ”管子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 ”管子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 “爱民之道如何? ”管子回答说: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

25、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说: “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 ”管子说: “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 士,以奖励人们求知;施刑罚不要苛刻,以有利于百姓。实行这些措施没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会失灵。这就是役使人民的办法。 ”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 “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26、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管子回答说: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 “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 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管子回答说: “您要成就霸王之业兴举大事么?这就必须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 ”管子回答说: “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

27、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 ”桓公说: “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第二 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 南歌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28、,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 星河:天河、银河。 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小题 1】 “凉 ”字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意蕴。 (分) 【小题 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 【小题 1】 “凉 ”,既是秋夜天气使竹席有凉意,又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后挥之不去的孤寂悲凉之感袭上心头。 【小题 1】秋凉天气、金翠罗衣如旧,只是情感不再是当年的感觉了,词人用“旧时天气旧时衣 ”来衬托只有 “情怀 ”变化,从而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恨。 【小题 1】炼字题。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

29、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语言表达 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 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的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进一步强化报纸品位,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 1)序号: 修改: ( 2)序号: 修改: ( 3)序号: 修改: ( 4)序号: 修改: ()序号 : 修改: 答案: 下面是一位母亲的 “家庭教育观

30、 ”。请你写 段话 给这位母亲,得体地告诉她她所理解的 “家庭教育 ”不正确。(不超过 50字) (分) 你问我是怎么对孩子实行教育的,我的做法是: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晚上做作业的时候盯着他,别让他走神;做完作业给他检查;有时候让他默写单词,辅导他写作文,给他出算术题等等。 答案:阿姨,您是不是应该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应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和尊重。 默写 名著导读 【小题 1】莎士比亚是 () 时代的伟大戏剧家,被称为 “四大悲剧 ”的 () () 李尔王、 麦克白代表了他艺术的巅峰。 【小题 2】艺术使人 “出世 ”的原因在于 () 。 【小题 3】朱光潜用一幅著名的标语 () 劝告年轻人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更有价值。 答案: 【小题 1】文艺复兴 哈姆雷特 奥赛罗 【小题 1】超越利害关系或不包含功利目的 【小题 1】慢慢走,欣赏啊 作文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孟子认为君子有 “三乐 ”,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请选择 “三乐 ”中的一乐作文。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