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 渔人之利 。 B现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有些学生一头钻进了题海中,而放弃了对课本的钻研,其实,这是一种 舍本逐末 的做法。 C本文五、六两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 狗尾续貂 之感。 D在各式各样的制假贩假活动中,食品造假 当仁不让 地排在首位,这对百姓的生活和生命安全直接造成了危害。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
2、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是一个约摸六十岁的孤单老人, , , 。 , 。 嘴里噙着一杆长烟锅,吧嗒吧嗒地抽了一锅又一锅 闲的时候呢,就一个人蹲在墙根下或是盘腿坐在炕上出神 个子不高不矮,背略有些驼 总是带着一副匆忙而又庄重的神情 走起路来两手或是微向前伸,或是倒背在身后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分) A宣泄俨然唇枪舌箭轻歌慢舞 B陷阱震憾水乳交融委曲求全 C峻工闲遐甘败下风一脉相承 D文身厮杀功亏一篑大相径庭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无 “网 ”不胜 今天,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跨入网络化社会,走向新的文明。在
3、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成为联结未来信息社会的纽带。各种网络将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 “地球村落 ”,促进了人类的共同发展。全球将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网络影响极其巨大。网络化使远程观测、远程信息反馈、遥距控制、复杂市场的多方面跟踪检测成为可能,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将被设计研制、施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 “并行 工程 ”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出个性化产品将成为可能。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大大改变。家庭将再次成为社会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单元,作为网络上的一
4、个节点参与整个社会的运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同万里之外的朋友 “面对面 ”地交谈思想认识,交流经济信息,商讨学术见解;利用网络选购各种物品,接受优良教育;利用网络还可以欣赏到想要看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 网络发展极其迅速。据了解,目前因特网,这个世界上影响最大、用户最多、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已同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其他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 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诞生。可以预见,就像人类开掘运河、修筑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和发展航海、航空业一样,网络将进一步把地球变小,并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收网中。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个性化的产品 ”的理解
5、,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具有个体特征的产品 B反映人的智能的产品 C富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D包含高新科技的产品 【小题 2】下列各项,对网络的巨大影响概括得最全面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并行工程 ”生产方式将取代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B数据、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系统将得到更快速度的传送和处理。 C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 D地球进一步变小,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得到共同发展。 【小题 3】下列根据原文已有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网络化使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可以生产出个性化产品。 B在网络时代,人们所有的思想交流、经
6、济交流、学术交流较以前便捷得多,也直接得多。 C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欣赏到想要看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 D科技革命将带来人类交流方式、发展方式、娱乐方式的变革。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 ”考点。能力层次为 B(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本题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第二段“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将被设计研制、施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 并行工程 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出个性化产品将成为可能 ”可以看出, “个性化的产品 ”非 “反映人的智能的产品 ”“富有特殊功能的产品 ”“包含高新科技的产
7、品 ”,故选 A。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本题审题要注意 “对网络的巨大影响概括得最全面恰当 ”中的 “最 ”,ABD三项属于具体的影响,不够 “最全面 ”。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A项与 “工业社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将被设计研制、施工生产、销售一体化的 并行工程 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出个性化产品将成为可能 ”的 “可能 ”不吻合。 B 项非 “所有 ”。 C 项 “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欣赏 ”的说法太绝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8、 25分) 前方 1 曹文轩 ( 1)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 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 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 3)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大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徒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
9、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 4)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 5)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 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 6)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
10、。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 7)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 8)因此 ,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 9)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11、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 10)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 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
12、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 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 1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
13、,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 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 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
14、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 12)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注 本文是由摄影作品前方引发联想而写的 “摄影散文 ”。文中 “一辆破旧的汽车 ”、 “坐在车上的人们 ”、 “手托下巴 ”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 【小 题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类离家远行的四个原因。( 5分) 【小题 2】请对文章第 9自然段的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6分) ( 1)文章中画线 处的 “前方 ”分别指什么? ( 2)依据文章第 7自然段的内容,概括 处 “前方 ”的特点。 【小题 4】这篇文章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扩展了作品的艺术
15、空间,增强了表现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习性使然); 外面的世界总是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外界诱惑); 由于种种原因,人不得 不离家(出自无奈); 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理想召唤)。 答出 3点每点 1分,答出 4点得 5分 【小题 1】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人类对前方的追寻转入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 内容上。丰富文章的内涵,说明人虽身在具体的家中,心灵却往往找不到归宿,向往着 “精神家园 ”,形象化地阐发了 “人有无家可归之感 ”的原因。 【小题 1】( 1) 处 “前方 ”是指人实实在在地面对着的方向;( 1分
16、) 处 “前方 ”既实指前面的远方,( 1分)更指目标、追求、理想等。( 1分)( 2) 不确定性; 引领作用: 激励作用。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后两条照抄原文,不给分 【小题 1】 由一辆破旧的汽车,想到人类的离家远行,再想到人生苦旅和对“精神家园 ”的迫寻,由此铸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由离家远行,想到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通过类比,形象地说明了人类远行的习性。 由照片上的汽车想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汽车和丰子恺笔下的汽车,将旅行中的 “苦 ”味含蓄地抒发了出来,给以人生苫旅的形象的解读。 由旅人思乡,想到崔颢等人的诗句,揭示了远行与思乡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并引申到人类对 “精神家园
17、 ”的追寻之苦,从而深化了主题。 【小题 1】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抓住 “人类离家远行 ”原因的中心句。对应的语句分别是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归纳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作品结构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解答该类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思考。 【小题 1】本题考查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和 “赏析作品的内涵 ”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 C和 D,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
18、力的考查。第一小题中, “前方 ”含义要结合语境探讨,第一处实指,第二处虚指。第二小题结合文本分项总结。注意题干中概括的要求。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抓住文中的 “联想和想象 ”,结合文本内容解读其表现力。四点选答两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著,怀英遇 “坎 ” ,因留事金,弃疾得 “离 ”,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
19、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 “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弃疾还至海 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
20、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 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
21、抚。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弃疾间与之 游 游:交往 B 说 下之,使隶京说:通 “悦 ”,高兴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 壮 之壮:以 为壮 D州 罹 兵烬,井邑凋残罹:遭受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怀英遇 “坎 ”, 因 留事金 相如前进缶, 因 跪请秦王 B 揣僧必 以 虚实奔告金帅 以 其无礼于晋 C 献俘行在,斩安国 于 市 月出 于 东山之上 D 乃 创奠枕楼,繁雄馆 乃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辛弃
22、疾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一起占卜仕途,党怀英得到的是 “坎 ”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 “离 ”卦,于是南归大宋。 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并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请求耿京给自己三天期限去抓义端。 C辛弃疾曾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当着众人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捆绑起来带走。 D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 【小题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
23、事变,何以复命? (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1)辛弃疾回到 海州,与众人谋划道: “我因主帅前来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 ( 2)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胸有大志谋略过人。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本题实词皆为常考的 120个实词之中的实词, B项 “说 ”音为 “shu”, “劝说 ”之义。 【小题 1】本题
24、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 D项 “乃 ”,连词,均为 “于是 ”。 A项 连 词,于是 趁势; B 项 介词,把,拿, 连词,因为; C 项 介词,在, 介词,从。 【小题 1】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A项中 “于是南归大宋 ”不妥,原文 “遂决意南归 ”意为 “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关键词语( 1)谋:谋划,商量。缘:由于,因为。期:预料,料想。何以:以何。( 2)辟:
25、征召,授官职。雅:很,极。慷慨:胸怀大志,刚直不阿。略:谋略。 文言文翻译: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 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功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
26、耿京大怒,要 杀辛弃疾。辛弃疾说: “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 ”他推测义端一定会把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 “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系我。 ”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 “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 复命呢 ”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 (此时
27、 )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 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
28、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 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8分) 鹧鸪天 宋 贺铸 重过阊门 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 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 。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 阊门:苏州西门
29、,词人旧居。 :晒干。此二句化用古乐诗薤露歌 “薤上露何易 。露 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 【小题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阕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这首词上阕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原上草,露初”,措景抒情,既实写坟场之杂草萋萋景象,又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牛短暂,以引发下句 “旧栖新垅两依依 ”的深情。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于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
30、深切怀念。 【小题 1】比喻。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木凋零,落叶萧索;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所了失伴之苦吧!以 “梧恫半死 ”和 “鸳鸯失伴 ”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诗中的 “新垅 ”的 “坟 ”和 “原上草 ”等意象,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其次要抓住卧床遥思亡妻的细节,思妻之情则呼之欲出。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31、。解读此题先确定诗句中的表达技巧,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表现,鉴赏其作用。 语言表达 下面六个句子中五个语病,请先写出有语 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5分) 事实也正如此,十多年来,由于对城市住宅产品的近乎完美的追求,使绿城一直成为地产界和普通大众瞩目与评论的中心。 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 “言 ”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是国家 863科技攻关项目,预计投资高达 9000万以上。 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 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
32、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中国仍 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孙子兵法为历来兵家所推崇,其中一些基本策略至今仍有生命力。 答案: 删除 “使 ”; 删除 “高达 ”,或删除 “以上 ”; “建立 ”改为 “培养 ”; 删除 “不会减弱 ”; “历来 ”调至 “为 ”前。 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5个字)( 4分) 教育部决定从今日开始,对全国 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的部分公共课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进一步树立网络教育良好的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据介绍,统考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由全国高校现 代远程教育协作
33、组成立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具体组织落实。考试对象为试点普通高校的本科层次网络学历教育的学生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项目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 2004年 3月 1日之前入学注册的网络教育的学生采用抽查考试的办法,成绩作为试点高校的评估依据之一; 2004年 3月 1日以后(含 3月 1日)入学注册学生的统考合格成绩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资格的条件之一。 答案:网教学生将参加全国统考 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 6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 起。 故乡的歌是 , 。 故乡的歌是 , 。 答案:故多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
34、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5分) 【小题 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小题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 5】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 6】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小题 7】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8】 ,人事音书漫
35、寂寥。(杜甫阁夜) 答案: 【小题 1】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 1】孤舟一系故园心 【小题 1】乱花渐欲谜人眼 【小题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 1】势拨五岳掩赤城 【小题 1】青青子衿 【小题 1】烟光凝而暮山紫 【小题 1】卧龙跃马终黄土。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的人在生活中,常常没有快乐,他 们精神的天空是暗淡的,他们看不到花开花落,看不到晨光夕月,他们的精神世界总是被无尽的烦恼、不断的空虚所包围。可是,他们并没有什么可悲可叹的大事,他们烦恼的原因原来是没有精神的支柱,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滋养。 你有什么烦恼吗?你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注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