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有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降 解 /押 解矫 捷 /皎 洁 吝 啬 /租 赁沦 落 /纶 巾 B粗 犷 /旷 达内 讧 /哄 骗熟 稔 /荏 苒 谩 骂 /藤 蔓 C 畜 牧 /罢 黜猝 然 /荟 萃 挑 剔 /孝 悌 商 贾 /蛊 惑 D血 泊 /停 泊赦 免 /显 赫亟 待 /鲫 鱼弯 曲 /曲 调 答案: D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前几年听过这样一个民谣: “教育把你父母逼疯,房子把口袋掏空,医疗把你提前送终。 ”这个令人 啼笑皆非 的民谣告诉我们:教
2、育、住房、医疗已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 “三座大山 ”。这两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这无疑是最令人 拍手称快 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城乡已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真正做到了 “实至名归 ”。 A啼笑皆非 B三座大山 C拍手称快 D实至名归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B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专业课、外语课、政治理论课,还包括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说写方面的技能。 C讲真话难是我国社会的严重病症,它所造
3、成的信息失真阻碍我国科学发展,必须落实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直至选举权,保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权利,鼓励人们讲真话、讲实话。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 “宁波的骄傲 ”。 答案: C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而思路是
4、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 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提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导致全球变暖 ”。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了紫外线辐射加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李先生的 “女性爱美让全球变暖 ”其实就是鼓励
5、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 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
6、碳足迹,因而会增加环 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破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 “碳足迹计算嚣 ”来测算,你自驾年消耗了 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 270千克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当然,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而是处处体现,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得到确认。可以说,人类的一切
7、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只是我们对此并不在意而已。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减少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 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每千克相当于 296
8、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 84。 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从而危及环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相反,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在我国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花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资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 个人在尽力减低自
9、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购买商品时要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 “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小题 1】本文开头举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在重庆参加第 11届科协年会的具体事例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5分 ) 【小题 3】既然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而我们又 “不能因噎废食去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不能禁止农业生产 ”,那人类又
10、该如何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6分 ) 答案: 【小题 1】 (1)以具体事例开题,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样写能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要话题 低碳生活。 【小题 1】本文的 主要内容: (1)什么是低碳生活,并自然引出碳足迹的概念 (2)低碳生活如何可行,即个人和社会如何尽量减少碳排量,来保护地球环境。 本文的主要观点: (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或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2)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日常生活开始,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小题 1】 1、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一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还应该
11、尽量减少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2、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与革新,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减少和改善碳排放。例如在我国推广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研发和使用生物燃 料等。 3、个人尽量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来弥补和抵消其他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小题 1】引用事例的作用,是为了证明观点,开头引用也是为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 1】两个方面皆要答到,前一部分 3分,后一部分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
12、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 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破碎的美丽 乔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桩枯枝萎叶,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石阶倾斜玉栏折裂,喜欢云重雾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喜欢一个沉默的老人穿着褪色的衣裳走街串巷捡拾破烂,喜欢一个小女孩瘦弱的双肩上背着花布拼成的旧书包上学。每当
13、看 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望着他们,直到把他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 我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的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像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 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
14、苍凉啊 !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深厚,那么绰约,却那么美丽。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欢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荼,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 。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
15、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的灵魂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彻悟和超脱;凡 高的破碎,是 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我不得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
16、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沉默 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 :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 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小题 1】为什么作者相信 “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 ”( 4分) 【小题 2】文章中列举的林黛玉、三毛、凡 高、贝多芬等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一般人都是追求圆满、向往完美、憧憬辉煌的,而作者却偏偏喜欢破碎、欣赏残缺。对于这
17、一点,你怎么看?( 6分) 答案: 【小题 1】虽然它平常、清淡,但破碎的事物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因此是真实的。( 2分)作者相信破碎的东西曾经有过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 ,从美丽到破碎,其中蕴含着太多的悲欢离合,蕴含着永恒的感伤和无垠的苍凉。( 2分) 【小题 1】举例论证是为了论证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 ”的观点,( 2 分)进而阐明优秀灵魂的破碎会展现无比丰富的美丽值得人们去赞美的思想。( 3分) 【小题 1】完美和破碎是事物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流程;( 2分)破碎的事物曾经也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有曾经的完美和破碎的苍凉,所以才令作者喜欢;( 2 分)无论
18、喜爱完美,还是喜欢破碎,都是对美的追求。(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 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引用事例的作用,是为了证明观点。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
19、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易与近代科学 曹树明 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其古老,是因为自易传开始,中国人就把周易与科学联系起来。说其常新,是因为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从未中断过。尤其是到了 17世纪,乾嘉学派的几位易学大家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已经具有了某种 “以科学治易学 ”和 “以易学治科学 ”的意识。 20世纪初至 30年代,国内开始出版易学与医学、数学以及物理学等方面的专著。 80年代以来,随着易学热的升温,加之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了易学科学热。 那么 ,易学与科学有怎样 的关系 ,到底是阻碍还是促进了科学的
20、发展?本文将以近代科学为例作出解释。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这是著名的 “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 “2004 文化高峰论坛 ”做了题为 “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的报告,使得易经背上了 “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 ”的罪名。杨先生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它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并且易经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主要原因。很多学者对杨先生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易经具有演绎法,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流 观念而不是易经的专利,因而不能把罪责归于易经。有些学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制度等多个视角分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比如
2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复杂的科技,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制度对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影响等等。其实,这些分析不足以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只能说明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不重视科学,是对大的背景的介绍。再者,他们的论述都是从这个背景阻碍科学发展的角度进行,而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可见,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既然近代科学是自国外引进中国,它也只能是 “近代科学在中国 ”,探究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应该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各自具有的鲜明特征里寻找,这些特征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应该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22、以下几个方面:(一)近代科学是科学实验和数学证明相结合,其中的科学试验属于技术操作层面,而数学证明则是原理阐述的部分;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造,而不注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阐述。(二)近代科学把宇宙整体划分为不同的界域,如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和矿物界或者分为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等,然 后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研究对象是包括人这个主体在内的整个宇宙,不做界域的划分。(三)近代科学强调理性思维,侧重从外部深入研究事物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以及性质、能量等,其特点是非系统的、局部的、静态的;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是倚重直觉体悟,忽视
23、对事物细节的研究,从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事物的动态功能结构,其特点是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从上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具有几乎与近代科学相反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限制了它向近代科学的转变。有学者认为,正是周易造成了中国 古代科学的这些特征,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其实,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不会只是通过周易就能形成,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况且,科学和哲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学不会决定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应该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渐进行的。说周易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比如说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的发明是受到先天八卦图的启发、周易里已经有了相对论原理等等,也多属于牵强附会,是把后人的理解强加给了周易。
24、 学界在探讨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倾向于把周易中的哲学思想作为二者发生关系的内在机制。而哲学是对事 物的究根穷底的研究,它力图揭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基础,以期求得形而上学的满足,它所追求的是一个 “为什么 ”(丹皮尔语)。科学则不然,它限于对经验中的事物和事件进行描述,并对这些事物和事件做出解释和说明,以期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它追求的是一个 “怎么样 ”(丹皮尔语)。由此可以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就是 “为什么 ”和 “怎么样 ”的关系。其实,周易的 “为什么 ”与 “近代科学 ”的 “怎么样 ”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就像孔子的学说无所谓促进或阻碍克隆技术的产生一样。 【小题 1】下列说法与
25、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 )( 5分 ) A历史上周易与科学的牵扯始自 17世纪,当时乾嘉学派的易学大家已经具有了科学和易学 相互关联的意识。 B杨振宁认为,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C作者说 “这种解释路径行不通 ”,意在指出有些学者仅仅强调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 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但却忽略了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 D既然近代科学是引自国外,只是 “近代科学在中国 ”,那么近代科学模式没在中国出现应从国 外科学技术发展模式中去寻找。 E. 说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是 “为什么 ”和 “怎么样 ”的关系,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原
26、, 而科学则侧重解释说明世界。 【小题 2】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关系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在相关技术操作层面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原理阐述部分或者说在规 律阐释部分。 B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研究的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致力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 C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前者强调直觉思维,后者则强调理性思维。 D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着几乎相反的特征 ,这是考察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基本 依据。 【小题 3】学界对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有不同看法,试分条概括。( 4分) 【小题 4】对于 “周易到底是阻碍还
27、是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这一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1】 A 【小题 1】 杨振宁先生认为,易经的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文轻理的儒家思想和八股取士的政治制度等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 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创造,偏于整体的研究方式以及直觉体悟等思维方法是周易造成的,因而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小题 1】作者基本观点:作为国学经典的周易对科学发展无所谓阻碍或促进。( 1分) ( 1)作者认为,科学发展应该从
28、科学自身寻找原因。( 1分)(本要点如果按照下面的回答同样给 1分。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不会只是通过周易就能形成,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 2)科学和哲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界域,哲学不会决定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应该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渐进行的。( 1分) ( 3)周 易属于哲学领域,探究的是 “为什么 ”,科学研究的是 “怎么样 ”,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1分) 【小题 1】 A时间有误。第一段提到 “尤其是到了 17世纪 ”,不能认为是始自17世纪。 B.表达不完整,以偏概全。杨振宁的观点还包括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 C.参阅第三段的分析。 D.注意后一个句子 “应该从中国古代科学
29、与近代科学各自具有的鲜明特征里寻找。 ”E.最后一段的表述可以作出相应的归纳。)(选对一个得 2分,选对两个得 5分。 【小题 1】错在前半句。原文是 “近代科学是科学实验和数学证明相结合,中国古代科学偏于解决实 际问题的技术创造。 ”( 3分) 【小题 1】本题 4分。答出一点的给 2分,答出两点的给 3分,答出三点的给 4分。回答问题时,要讲清楚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不能笼统做答。凡是不能讲清楚原因或者表述不全的,最多 2分。这种答题方式是: 杨先生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有学者试图从经济、政治制度等多个视角分析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正是周易造成了中国古
30、代科学的这些特征,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周易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小题 1】本题 4分。基本观点 1分,每条理由各 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 小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 于,玄宗赐其名。 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 “终不足成吾
31、事! ”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 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思明又曰: “俟克陕州,终斩此贼。 ”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 ”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 “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朝义泣曰: “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
32、,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 呷酥茏涌 渲 斜郏 孤恚 烨苤 济魑剩骸奥艺呶 俊痹迷唬骸胺罨惩趺 !彼济髟唬骸拔页 从锸 似浼按恕簧蔽姨 纾 尾淮 铱顺玻袷虏怀梢印!痹玫人退济饔诹 洌 糁 贡 逶唬骸笆鲁梢印薄 逶唬骸安痪 撕酰俊痹迷唬骸拔蕖!笔敝苤俊 硎寮浇 缶 诟 玫仁剐砑境 嬷 烤 褂诘亍 逡 梗 俊 寮嚼从 玫热俺 逯粗浚 敝 亮 玫瓤种谛奈匆迹 扃松彼济鳎 止 涫 尧偻崭汗槁逖簟 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橐: tu,通 “托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卫伯玉 逆 击反 B悦等以朝义
33、部兵三百被甲 诣 驿到达 C悦等劝朝义 执 挚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 壹 统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无宠 于 思明悦等送思明 于 柳泉驿 B则 以 其谋告之 以 止 涫 C皆 为 陕兵所败立朝清 为 太子 D左右颇泄其谋 其 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小题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 “谦谨 ”的一项是( )( 3分) 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朝义俯首不应 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不惊圣人乎 畏曹将军,不敢动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
34、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小题 5】断句和翻译( 10分) ( 1)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戊 戌 命 朝 义 筑 三 隅 城 欲 贮 军 粮 期 一 日 毕 朝
35、义 筑 毕 未 泥 思 明至 诟 怒 之 令 左 右 立 马 监 泥 斯 须 而 毕 ( 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答案:( 2) 史思明生性多疑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微不合(他的)意,动不动就被诛杀九族,(因而)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已。( 3分) 您假如不允许的话,我们现在就归附李氏,(那么) 您也不能保全了。 3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寄家人 沈绍姬 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 ,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
36、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注】 沈绍姬: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 前劫事:前世事。 【小题 1】颈联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柳絮和芭蕉二物?( 3分) 【小题 2】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问别的,只问他亲手种在小园中的一栏红芍药的情况。有人说 这样写是绝妙的一笔。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 4分) 答案: 【小题 1】( 1)作者写柳絮和芭蕉二物是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写法, 1分) 前一句用飘飞无定的柳絮来喻没有着落的恋乡梦;后一句用紧裹的、不舒展的芭蕉叶的心来喻在内 心积郁已久的不得舒展的恋乡之愁苦。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长年客居在外的诗人为思念家人而梦 往神游,无所着落,无比愁苦的心
37、情 【小题 1】( 2)此笔绝妙。(只有观点而无分析,不得分)诗人以小见大。(写法, 1分,意思对即 可)红药联系( /勾连)着故乡、亲人。惦念红药即是惦念着故乡、亲人。(结合文本阐释写法,共 2分,意思对即可)这样写使得思乡、思念亲 人的情感表现得形象而含蓄。(作用, 1分,意思对即 可) 【小题 1】结合文本阐释运用此种写法的作用,共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诗歌鉴赏题作答时存在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评分时务必再三斟酌考生的答案:,言之有理皆应赋分。 “写法 ”部分,答到以下的内容都应赋分: 以小代大 /以少总多 /寓巧于朴 /以红药 象征 故乡、家人 /以红药作为故乡、家繁多事物的
38、借代 /借物抒情 ,借红药来抒发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 ,托红药言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之情 / “结合文本阐释写法 ”部分的赋分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第一步答 “写法 ”的时候扣的是什么帽子,二是要 结合文本 来阐释这种写法,考生要对尾联两句的句意有准确的理解,意思对即可。比如考生未答到 “惦念红药即是惦念着故乡、亲人 ”而是答到 “诗人以询问红药的近况来代替向故乡、家人问好 ”或 “关心红药的近况就是关心故乡、家人的近况 ”等也是应当赋分的。 “作用 ”部分的赋分要注意: “作用 ”与前头答的 “写法 ”是否对应。言之成理皆应赋分。比如考生未答到 “形象 而 含蓄 ”而是答到 “形象
39、 而 委婉 ”或 “含蓄 而 深厚 ”或“质朴平淡 、富有生活情致,而又 诗味浓郁 ,耐人咀嚼回味 ”等也是应当赋分的。 语言表达 相传,夏禹治水时,洛水里出现一只大乌龟,它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河图洛书纵横图 (见下)。请你仔细读图,写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答案:横列、纵列、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是 15。(一个发现 2分,共 6分) 从下列文字中,概括 “高纯度 ”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字)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却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用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 “下岗 ”。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 “高纯度 ”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等的过
40、程 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 “水至清则无鱼 ”,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对我们人类能有什么好处呢?研究表明: “高纯度 ”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不仅不能被人体吸收,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高纯度 ”饮用水 答案:缺乏并会淋洗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6 分)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分) 【小题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王勃滕王阁序 ) 【小题 2】长桥卧波, ? ,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 3】
41、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恨, 。(杜牧泊秦淮) 【小题 4】锦瑟无端五十弦, 。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答案: 【小题 1】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小题 1】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小题 1】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 1】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作文 作文(分) 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很细,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
42、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 定标题。不少于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弱者的智慧 萤火虫在人们眼中,只是一种小巧、纤美的小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 ”,它是多么诗意而又柔弱的小动物,面对世界是多么软弱无力!然而它却能巧妙地战胜身披硬甲的蜗牛,享受这其它动物只能望之兴叹的美食。这便是它的智慧,弱者的智慧。 大自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弱小者往往无法逃脱强大者的捕食;大自然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世界,那些没有办
43、法逃脱的弱者就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只有依靠智慧,弱者才能存活。细小的竹节虫能将自己装成竹节以逃脱天敌的捕食;柔弱的蝴蝶能用慑人的图 案吓走敌人;机灵的壁虎能弃尾而逃,保全性命 这便是大自然在启示我们:弱者要以智慧求得生存。 人类社会亦是如此。世界上永远存在着竞争,有竞争便有强弱。在战争中,在商场上,在比赛中,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弱者。弱者要战胜强者,只能依靠智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的赤壁古战场总能引起无限感慨。曹操 “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何等的威风强大,不可一世!然而一夜间,兵力远不及他的东吴却出其不意地战胜了他
44、,使他落得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的 “困于周瑜 ”之局面,又是何等的狼狈不堪。 “草船借箭 ”、 “苦肉计 ”、 “连环记 ”、 “火烧赤壁 ” 无不告诉我们:弱者灵活运用智慧,可以胜过强者的暴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生活的风波,我们也许是弱者。但我们拥有智慧,便可以巧妙地化解一次次危机,渡过一个个困境。 拥有智慧,我们可以将拦路石变为前进途中的垫脚石;拥有智慧,我们可以绕过航船中的险礁,平安到达彼岸;拥有智慧,我们可以把压在身上的重担作为维持我们平衡的工具,安然走过独木桥 无论我们面前的困难多么强大,多么令人望而生畏,我们都要坚 信,即使我们弱小,我们也能用智慧战胜它。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