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广东省新兴县惠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修 葺 /提纲 挈 领 拮 据 /佶 屈聱牙 翘 楚 /翘 首以待 B 悭 吝 /草 菅 人命 喘 息 /不 揣 冒昧 蹊 跷 /另辟 蹊 径 C糟 糠 /沆 瀣一气 沮 丧 /含英 咀 华纰 缪 /未雨绸 缪 D 熨 贴 /钟灵 毓 秀 瑕 疵 /睚 眦 必报 伺 候 /伺 机而动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英国的橡胶冒险家和金融掮客手拉手走进上海的十里洋场。他们先找到之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上海外资银
2、行, 得心应手 地说服他们为自己的股票担保,然后在报纸上 大事 渲染 “朝阳产业 ” 橡胶业,声称 “买橡胶股票就是买明天 ”。他们还在报纸广告上 信誓旦旦 地表示,橡胶股票可以在外国银行直接抵押,置换银两或外钞贷款,这不是 天上掉馅饼 吗? A得心应手 B大事 C信誓旦旦 D天上掉馅饼 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乔布斯的名字对每一个热爱苹果的人都不陌生,乔布斯有着过人的智慧,是计算机业界的标志性人物。 B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这一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C公众人物在被默
3、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 D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在家中发生的。因此,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 ,如绿透了的海; ,那是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 ,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 、 、 ,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苇尖上
4、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红的敷抹 黄的点染 绿的底色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济动车与文化警觉 几年前,在苏州的一次诗会上,我说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令在座的诗人们感到惊讶、不解。我接着说,消失的不是苏州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瘦石、草木花卉,而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情怀。苏州园林成了旅游景点和文化空壳。今天,我们的财富和能力足以建造更多的苏州园林,甚至能把整座城市变成园林,但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苏州园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开着宝马、凯迪拉克的 “名人 ”急冲冲出入于今天的 “苏州园林 ”,但他的目光不再注意墙角边一朵小花的开 放和凋零
5、,他的心灵再也体验不到水塘里一尾锦鲤游弋的快乐。 我觉得火车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旅行工具。相对于汽车,火车有空间感;相对于飞机,火车则有时间感。所以,在中国火车全面提速的早几年,我甚至想给铁道部长写信,建议他给兰新铁路减速。因为我生活在新疆,而我的老家在浙江,每次回家和返疆,都要乘坐往返于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 54次、 51次列车。提速前,这趟列车要走三天三夜:第一天,大家为了 “占领 ”行李架可能会发生争吵、冲突;第二天,面对面有些尴尬,从沉默到试探性地沟通、说话;第三天,敞开心扉,有了无障碍交流,有的开 始分享一只烤鸡,一起喝起了啤酒 在火车上结识朋友、产生爱情,是时常发生的事情。火车提速到两
6、天两夜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情形照旧,第三天却没了 一起乘坐了火车,一起经历了漫漫长旅,车上与车下,都是陌路。 “慢 ”的乐趣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我想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进步、阻挠发展,而是包含了一个 “游子 ”朴素、诚恳的文化动机。 这两件事情,表面上看是社会进步带来生活方式改变的两个例子,具有抽样分析、个案讨论的价值。但环境的变化已触及到每个人内心,并且是切身的、具体而微的。时代步伐和个人节拍之间 ,出现了失调;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失衡,文化困惑由此产生。难道社会已分成了几张皮: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灵的 但社会仍是一个整体,必须在一
7、个共同体中协调向前,尽管它有点气喘吁吁、慌不择路的样子,却是包裹在一张皮里面的。我们深陷于资讯、影像与复制之中,置身于雅克 厄鲁尔所说的 “极度视觉化的时代 ”,一切都从属于视觉化,在视觉化之外什么都没有意义。 经济是个手段,不是心智完善以及抵达完美人性的目标。文化朝向这一目标,所以文化需要工具和手段。我们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 和非物质文化,那么,从文化现实来说,文化又可以分为外部文化和内在文化。内在文化指向心灵、情感、思想、人性,这也正是文学需要呈现和探讨的。只有人类内在的天赋秉性得以有效、和谐地发展,人性才能获得尊严、富足和愉悦。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工具和手段,追求文化的高质量
8、、高品位,并抵达文化内在的终极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宗教、科学、诗歌、哲学都肩负着这一基本的责任和使命。但目前的情况是,文化共时性(古典当代、传统创新)被忽略了,文化关系(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生了错位,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往往被当作了文 化目标。一方面,太多的聪明人把文化搞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们高谈阔论文化,其实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在行经济之事,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颠倒了,文化成了工具手段;另一方面,大众传媒无疑对文化传播是有贡献的,但文化的内核被遮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乐化已是一个现实。 如何使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获得一种新
9、的平衡,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现在,经济发展不再是一趟普客列车,而已是动车和高铁,火车上的三天三夜终有一天会变成 30个小时。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时间 的获得还是时间的失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飞速的经济动车上,被惊醒的文化充满了警觉,这是文化自觉、人类自觉的一个前提。文化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它几乎是社会的全部要素和我们的唯一出路,攸关性命和未来。 【小题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A作者所说的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是指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园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园林本身并没有消失。 B作者想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火车提速,而是觉得 “慢 ”的乐
10、趣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 C人们往往将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 作了文化目标,因此文化共时性被忽略了,文化关系发生了错位。 D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文化的内核被遮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它对文化传播谈不上贡献。 E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充满警觉的文化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把文化当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 【小题 2】下列不属于颠倒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 3分) A苏州园林成了热闹的旅游景点。 B现在很多地方大打 “名人故里 ”争夺战。 C一些地方以经济价值即盈利多少作为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尺度。 D各地方政府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投入。 【小题 3】从文章看,
11、作者通过苏州园林和火车的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4 分) 【小题 4】联系全文,说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乐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4分) 答案: 【小题 1】 AB 【小题 1】 D 【小题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步伐和个人节拍之间,出现了失调。 经济运动与文化建设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失衡,文化困惑由此产生。 社会这一整体中各元素间有割裂不能协调向前的危险。(社会已分 成了几张皮) 【小题 1】 通过工具和手段,追求文化的高品质、高品位,并抵达文化内在的终极目标。 重视文化共时性。 摆正文化与社会、经济
12、、政治的关系,不能把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作文化目标。(不能让文化关系发生错位)。 应使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获得一种新的平衡。 【小题 1】 C、第 4段,强加因果; D、第 4段最后一分句中 “大众传媒无疑对文化传播是有贡献的 ”; E、第 5段最后一句 “文化不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元素 ”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 【小题 1】引用事例的好处就是为了证明文章的观点态度。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
13、。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 字,完成小题,共 15分。 晚宴 一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 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
14、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 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 ,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年轻的女士认为 ,妇女已经有所进步 ,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 :“一遇到危急情况 ,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想叫 ,但比起女人来 ,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
15、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 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 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 男仆两眼一下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位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 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橼子 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 -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
16、正在等着上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 餐桌下面。 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跳开,并向其他 人发出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蛇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得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自制能力,我数三百下 也就是五分钟 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 ” 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二十个人都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当他数到 “ 280”时,突然从眼角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他跳起来把通往走廊的门 “砰 ”地紧紧关上,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 “你刚刚说得对,少校! ”男主人大声说 .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
17、显示了从容不 迫、镇定自若的范例。 ” “且慢。 ”那个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 “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在屋子里呢? ” 女主人脸上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 “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 【小题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5分) 【小题 2】文中两处画线部分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分) 【小题 3】小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男人、女人谁更勇敢的争论,那么你认为究竟是谁更勇敢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晚宴上,一条眼镜蛇正从餐桌下女主人的脚背上爬过去,女主人暗示 男仆将一碗牛奶置于阳台上以便把蛇引开,一位男
18、客人(美国人)果断地 “编造 ”一个 “游戏 ”,配合 “处理 ”了这件 “可怕的事件 ”。 【小题 1】( 1) “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女主人公只是 “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 ”,事后还能 “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这些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她处变不惊、从容镇定。( 2) “向男仆做了个手势 ”、 “耳语了几句 ”,这几个动作描写表明女主人公已有了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现出她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
19、象,语言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结合划线句子的描写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小题 1】评分细则如下:( 1)回答男人女人都一样勇敢,不能以性别来区分高下;并能举出文章美国人和女主人在 “非常情况 ”下表现同样优秀为例进行证明;语言通顺者可得 6分。具体为:表明观点 1分,联系原文举出例子 4分,表达通顺流畅 1分。 ( 2)回答男人更勇敢或女人更勇敢,并能以原文为例,言之成理的,最高 得 4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
20、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 ”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 ,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 “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恐 失民望。 ”从之。帝尝谓拜住曰: “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 P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
21、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 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
22、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 瘼 疾苦 B安童 相 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 C屡杀大臣,鬻 狱 卖官官司 D拜住以海运粮 视 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分 )( ) A问宿卫之臣 于 左右舆拜住画相 于 海云寺 B帝悦 而 止 而 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朕委卿 以 大任者告 以 逆谋 D以 乃 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 乃 生异谋 【小题 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 “贤 ”的一组是(分
23、)( ) 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夺其官,仆其碑 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 )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
24、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小题 5】断句和翻译。 (10分 )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分 ) 尤 恶 平 章 王 毅 右 丞 高 P 因 京 诸 仓 粮 储 失 陷 欲 奏 诛 之 拜 住 密 言 于 帝 论 道 经 邦 宰 相 事 也 以 金 谷 细 务 责 之 可 乎 帝 然 之 俱 得 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分 ) 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 3分) 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 十万石。(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1)尤
25、恶平章王毅 /右丞高 P/因京诸仓粮储失陷 /欲奏诛之 /拜住密言于帝 /论道经邦 /宰相事也 /以金谷细务责之 /可乎 /帝然之 /俱得不死 ( 2) 向身边侍卫询问宿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 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 【小题 1】视:比照,与 比 【小题 1】把,介词。 A向,介词 /到,介词。 B表承接或修饰,连词。却,表转折,连词。 D你的,代词 于是,连词。 【小题 1】 仅陈述拜住世袭祖先官职,难见其贤。 是皇帝所为。 是间接表现,非直接表现。 【小题 1】得到元帝奖赏的是张养浩 【小题 1】( 1) 3分,
26、每错、漏三处扣 1分,扣完 3分为止。 “平章王毅 /右丞高P”中间可断可不断。 ( 2) “左右 ”分; “咸 ”1分,大意分。 “困 ”分, “充满 ”1 分, “岁 ”分,“大意 1分。 【参考译文】 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母亲独自教育和抚养他。至大二年,承袭祖上职位担任宿卫长。英宗做太子时,向身边侍卫询问宿卫的情况,侍卫们都说拜住这个人很贤能。英宗派人去召 他前来,要和他交谈。拜住对使者说: “在可能产生嫌疑的时候,君子应该小心对待。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 ”他最终也没有去见太子。 至治元年正月,英宗想在宫中搭建彩楼,元宵节
27、夜晚张灯设宴。当时英宗还处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参议张养浩上书劝谏,拜住认为应该进谏,便带着张养浩的奏疏向英宗上奏,英宗高兴地接受了劝谏,停止了喜庆活动,并赏赐锦帛给张养浩,来表彰他敢于直言。三月,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拜住上奏说: “陛下刚登上大位 ,不去了解民间疾苦,却急于大兴土木导致影响农业生产,恐怕会让老百姓失望。 ”英宗听取了拜住的意见。英宗曾对拜住说: “我把重任委托给你,是因为你的先祖木华黎跟随太祖开拓疆土,你的祖父安童辅佐世祖能够很好地治理天下。 ” 当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多次杀害大臣,买卖官司,卖官鬻爵,大肆结党营私,凡是不肯依附自己的一
28、定借故除掉。尤其憎厌平章王毅和右丞高 P,以京城各粮仓储藏的粮食缺失为理由,要上奏英宗将二人杀掉。拜住私下对皇帝说: “讨论治国大计,是丞相的职责,如果用钱粮上的小事来责罚他们,合适吗? ”英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王毅 和高 P都得以活命。铁木迭儿又推荐参知政事张思明担任左丞来帮助自己。张思明忌恨拜住为人正直,阴谋中伤陷害拜住。拜住身边的人得知内情后,就找机会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拜住,并且提请拜住防备他们。拜住说: “大臣合作协调,是国家的幸事。现在因为右宰相仇视我,我便想法报复,这不只是我们二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你们不必再说了。 ” 夏季六月,拜住因为从江南海运来的粮食比起世祖时代剧增了好几
29、倍,现在江南百姓困苦到极点,而京师的粮食又很充足,便上奏请求每年减少二十万石海运的粮食。英宗于是减免了运粮。这时,铁木迭儿过去的罪恶一 天天地暴露出来,拜住将他所有的罪恶都上奏英宗。英宗醒悟过来,于是剥夺了铁木迭儿的官爵,并推倒了他的墓碑。铁木迭儿的党羽铁失等人十分害怕,于是便萌生了谋反之心。当时晋王也孙帖木儿镇守北方边境,铁失暗地里派人到晋王那里,把造反的阴谋告诉他,相约事成后推举晋王做皇帝。晋王下令将报信的人囚禁起来,派使者到上都举报奸党的阴谋。使者还没有到达上都,英宗皇帝已经返回南方,停留在南坡,铁失等人在夜间用他们统领的阿速卫兵作为外应,杀死拜住,又在营帐中杀死英宗。晋王登上皇位,铁失
30、等人被处死。晋王下令有关部门安排仪仗队,由百官和 有才德的老人在前面引路,抬着拜住的画像送到海云寺,在那里举行大规模的佛事。参观仪式的有一万多人,没有不感叹惋惜而流下眼泪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 风 u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 【注】 晋臣:辛弃疾的朋友,写有落梅词。 雨 ( chn)风 u( zhu):风雨交相摧折。 醇酎( zhu):醇美的浓酒。 【小题 1】 “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
31、不教花瘦 ”和 “轻薄荡子难久 ”分别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情景?( 3分) 【小题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4分) 答案: 【小题 1】分别写出了昨日春花烂漫、而今春天飞逝难以久留的情景。 【小题 1】春天离去,词人与凄凉愁闷的情绪相约,在杨柳岸边等候春天的归来。这句话用 “约 ”和 “候 ”来表现惜春盼春的感情,化虚为实,情感表达形象生动。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 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3分。第一点 1分,第二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
32、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4 分。句意 1分,情感 2分,效果 1分。意思对即可。 语言表达 在语段空缺处填上 恰当的内容,使前后语意连贯,不超过 25字。( 6分) 2011年 3月,日本宫城县发生了大地震及海啸。灾情非常严重,当地居民的处境十分危险,但社会秩序如
33、常。人们自觉排队打公共电话,节省用电以保障电力供应,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结束之后地上没有一片垃圾。各类社会团体都开放它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商家也纷纷行动起来,打电话不要钱,手机充电处提供免费服务。在记者的报道中,没有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灾民呼天喊地的悲惨镜头,没有一线记者虚张声势的煽情采访,没有任何放大和传播恐惧的报道,有 的只是灾情信息的通报,有的是实用信息的及时提供。 些情景让我们看到:在大地震及海啸面前,日本国民 , , 。这些独特表现确实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答案:自觉有序,互帮互助,富有社会责任感 乔布斯创造了苹果神话,带来了影响广大消费者生活
34、方式的 i系列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2011年 10月 5日,他悄然离世。如果乔布斯在天堂能收到短信,请你发一条短信给他,表达你的敬意。要求: 语意连贯得体;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少于 70字(含标点符号)。( 6分) 答案:尊敬的乔布斯先生:您好!您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改变了世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在科技、艺术与人性的航船上,您是有远见的领航员。您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我们将接过您创新的火炬来继续改变世界。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按前 3题计分 ,对 1空 1分)( 6分) 【小题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
35、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小题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_。( 杜甫登高) 【小题 4】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小题 1】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小题 1】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 【小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梭罗说: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
36、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 “放下 ”或 “不放下 ”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个字。 答案: 例文: 放下 不只一次,在梦中看见草原,在澄蓝的苍穹下,没有边际的绿茵原野,轻得像风一样的身体仿佛能够一直自由地纵横原野之上。 儿时总喜欢跑到城市的那头,看从远方来的火车窗上拓印着的翠色的梦的残片,迎面的风力似有草原的味道。 “赶快回家啦,还有多少功课没完成。 ”父亲拖着我,汇入潮水般的人流与日复一日不变的生活之中。我曾恳求,但他瞪我一眼:“你还小。 ”那就等我长大。我暗下决心。 年岁渐长,我不再有时间跑到城那头,学业生 活一点一点缩小我活动的范围。我向母亲恳求,我
37、已经长大了。她神色漠然,你那有那个时间,你要学习,你要生活。日复一日的习惯一点一点压在肩上,浅浅地,走不远了,每日里似乎停在学校门口便已耗尽全部的力气。学业确实重,等有时间吧,等有时间一定去。 猛然惊醒,抬头,又是一年秋凉。什么时候坐上了轮椅,愈中的肩头压弯了双脚,再也没有力气离开这个堆满工作与生活的方寸空间。我艰难地摇着轮椅,移到墙边,伸出手指比划地图上的距离。一指,两指,我那梦中的草原,竟是在那样遥远的地方,我还能够到达吗?一点微弱的光透进窗帘,推开窗,如旧的 城市,我一点一点将视线抬高,街道消失了,每日往复的车流消失了,渐渐地,铁灰的楼房和大桥的铁索也终于从视野中消失,唯有空阔的没有边际
38、的天空。 忽觉心头一轻,不由伸手摸向肩背,那一日一日不断在肩上垒起的是什么?一点一滴琐碎的生活,抑或怀揣梦想却蹉跎的岁月。从前总不愿放下,重复的惰性,于是为着一些小小的理由轻易妥协,总想着,算了吧,机会没到,以后再说吧,于是不知不觉间,把更多的年月负诸肩上,愚蠢地压断了自己追寻的双腿。 扶着窗框,我一点一点艰难地站起身来,明明还能走出,指尖扫过那张早已泛黄的地图,梦才不过两指的距 离。我扶着墙,一步一步走下楼梯,剥落的粉墙沉淀了数十年的时光,而今,终于是放下的时候了,放下那些自作的枷锁,放下那些惰性与虚妄的否定。膝盖一点一点伸直,蹒跚的脚步逐渐变成奔跑,身体原来像风一样轻盈,只是不愿放下的我们自甘匍匐于地。 深吸一口气,自由驰骋于无边的绿野,我想,我能够飞起来。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本想轻盈奔跑,可现实却让人不堪重负,此时才悟得:惟有 “放下 ”方可自由驰骋。但作为考场记叙文,本文情感思路呈现上若有更清晰的关键句则更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