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4.68KB ,
资源ID:31493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4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2012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2012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1、2011-2012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学校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拜 谒 疮 痍颐 指气使 贻 笑大方 B湮 没蓦 然 秣 马厉兵含情 脉 脉 C屏 障 上 涨 通货膨 胀 乌烟 瘴 气 D 畸 形 绮 丽无 稽 之谈 羁 旅之愁 答案: B 下列各项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斑驳蜷缩没精打彩义愤填膺 B雕像典籍直接了当繁荒丛杂 C葳蕤会晤众目睽睽浅尝辄止 D潦草慷概游目骋怀山清水秀 答案: C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传销活动屡禁不止, 不绝如缕 ,显示出其 “顽强 ”的生命力。一方面因为传销活动的情形的确十分

2、复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管理“短板 ”。 B如今,保障房不保障,住建委岂能 安之若素 ,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C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参加某论坛时也用了一个比喻,称小偷从菜市场偷一棵白菜,人们都可以 义愤填膺 。但是若有人把手伸进了成千上万股民的钱包,却常常不会引起人们重视。 D一位约旦足协的官员表示: “由于球票已全部售完,能容纳 25000人的安曼国际体育场明晚将爆满,届时安曼街头将出现 万人空巷 的一幕。 ” 答案: D 下面各项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借口 “重返亚太 ”,并 “不遗余力 ”地挑唆和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B新华网华盛顿 4月 6日专

3、电,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等西方五大央行 6日宣布总额近 30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改善金融市场的信贷状况。 C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最新修订的北京市实施 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提出了 “确责 ”新规。 D我国现行的投资体制是在交通系统内部封闭运行,采用 “投资、建设、管理、运营 ”“四位一体 ”管理模式。 答案: B 下面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工商银行在系统中对于客户密码的存储与传输均采用加密方式,在与第三方公司的电子商务合作中,涉及的密码信息均要求在该行系统页面上进行操作。 B因为 “泄密门 ”爆出,终于使原来潜伏在水面之下的互

4、联网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C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D湄公河惨案是一些国际势 力经过蓄意操纵、长期预谋,花费重金雇用泰国军队帕莽军营士兵,甚至包括其他武装组织共同实施的一系列行动。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分) 北京时间 12月 13日消息,我们投入大量能量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智能和注意力,甚至通过利他林和咖啡因等药物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然而,变得更聪明似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5、人类的脑力可能已经进化到极限,例如记忆不完整,这种极限似乎是一种防御机制。 任何用于永久 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根据刊登在美国心理科学学会杂志心理科学近期趋势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人类的智商存在上限,任何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可能伴随一系列问题。论文作者指出,人类的智商已经进化到极限,不可能继续提高。 这篇研究论文由英国华威大学的托马斯 希尔斯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拉尔夫 赫特维格合作撰写。希尔斯表示: “很多人对能够以各种方式提高认知能力的药物感兴趣。对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我们为什么没有变得更聪明? ”“此消彼长 ”在进化中非常普遍。拥有 8英尺 (约合 2.43米

6、 )的身高 固然很好,但绝大多数心脏都无法将血液泵到这一高度。大多数人的身高在 6英尺(约合 1.82米 )以下。希尔斯表示,除了身体特征方面的进化权衡外,智商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权衡。 婴儿的大脑体积因一系列因素受到限制,例如母亲的骨盆大小,更大的大脑体积意味着更高的分娩死亡风险。在不改变站立和行走方式的情况下,骨盆的大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利他林和安非他明等药物可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但它们通常只能帮助注意力低于基线的人。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没有问题,服用提高注意力药物反而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人类的注意力存在上限。 希尔斯说: “如果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任务,例如开车,你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正确的

7、事情上,这些事情可能一直发生变化。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在明亮的广告牌或者变换收音机的频道,你就可能遇到麻烦。 ”拥有出色的记忆力无疑是件好事,但如果生动的记忆太多,你的生活也会困难重重。希尔斯说: “记忆是一把双刃剑。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无法停止回忆可怕的经历。 “如果发生不好的事情,你显然希望忘记它。 ” 即使一般智力提高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希尔斯和赫特维格以有关德裔犹太人的一项研究为例,说明这一点。德裔犹太人的平均智商高于普通欧洲人。由于过去 2000年的智商进化选择,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但在拥有高智商的同时,德裔犹太人也饱受戴萨克斯症等遗传病折磨。这种疾病会破坏神经系统。德裔犹太人的遭遇似乎

8、说明脑力的提高也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 希尔斯表示,鉴于这些在思考力提高时付出的 “代价 ”,超级头脑可能并不存在。“如果面对一项需要更多记忆、更高速度或者更高精确性的特殊任务,你可以通过服用增强剂的方式提高能力,进而完成任务。但如果认为增强剂能够提高你的所有能力,你就大错特错了。 ”(新浪科技) 【小题 1】根据全文,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新研究表明超级大脑 可能并不存在 B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商已经进化到极限 C新研究发现人类进化已达到极限 D研究发现大脑进化存在上限 【小题 2】对于 “记忆不完整,这种极限似乎是一种防御机制 ”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此消彼长 ”,记忆

9、太完整了,身体的某些重要器官就会退化。 B婴儿如果头脑太大,势必对母体分娩造成伤害,因此头脑不能太大,记忆也就不会太完整,这是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的一种防御手段。 C拥有不完整的记忆,其实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D智力提高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因此保持适度的大脑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 【小题 3】下面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或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既然人类智商已进化到了极限,那就意味着人类各个器官的进化都到了或快到极限了。 B人类不应寄希望于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或其他手段来提高人类智力水平,因为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 C作者举 “开车 ”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记忆力过于

10、强,就会对周围的一切生动的对象感兴趣,从而容易转移注意力,可能酿成车祸。 D鉴于思考力的提高会时时付出代价,所以我 们不能全面提高大脑的智力水平,但为了达成某种特殊的任务可以短期内采取某种措施提高某部分的能力。 【小题 4】作者提出 “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险性 ”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智力水平上也存在 “进化权衡 ”;记忆是一把双刃剑,记忆力越高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脑力的提高也增加了患病的风险的提高。 【小题 1】出自第二段,是全文的观点,具有概括性。全文重点是介绍心理科学近期趋势的主要观点。并主

11、要讲述了现在用于提高智商的手段都面临着诸多问题,进而说明人类的智商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小题 1】来自于第三段,理解牵强,尤其是 “身体的某些重要器官就会退化 ”没有依据 【小题 1】出自第二段,是全文的观点,具有概括性。全文重点是介绍心理科学近期趋势的主要观点。并主要讲述了现在用于提高智商的手段都面临着诸多问题,进而说明人类的智商已经发展到了极限 【小题 1】第二自然段中 “任何用于永久性提高智商的新型药物或者技术都具有潜在危 险性。 ”所以答案:主要集中在后面的四个自然段中,主要内容包括三点,概括这三点即可。 “但如果生动的记忆太多,你的生活也会困难重重。德裔犹太人的遭遇似乎说明脑力的提高也

12、意味着患病风险的提高。除了身体特征方面的进化权衡外,智商方面同样存在这种权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倾听那涛声 蔡永祥 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 1992年 5月 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 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原来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女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一流到跳岩这

13、里,就拥挤了起来,一起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 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 。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 “我 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 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 1902年 12月 28日,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

14、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为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 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纳传神,句式简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

15、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 “照我思索,能理解 我 ;照我思 索,可认识人。 ”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 “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 ”背面刻有沈从文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蕴涵 “从文让人 ”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

16、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 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 “亦谦亦让 ”的沈从文! 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 ,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回到故乡 ”,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2007年 5月 20日,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 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这时的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 ,倾听 (选自 2008年散文百家,有改动) 注

17、三生石,传说中立在奈何桥边的一块大石头,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 【小题 1】结合上下文,说说 “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 ”的含意。( 4分) 【小题 2】文章为什么称听涛山为 “归根山 ”,沱江水为 “忘情水 ”?( 4分) 【小题 3】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倾听那涛声 ”有哪些含义。( 5分) 答案: 【小题 1】沱江的涛声饱含着沈老对家乡的一片热爱之情和他魂归故里的无限欣慰;( 2分)也饱含着故乡人民对沈老的无 限敬仰与热爱。( 2分) 【小题 1】因为沈从文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在他死后四年终于魂归凤凰,叶落归根,所以

18、作者称他安葬着的听涛山为 “归根山 ”;( 2分)沱江水让沈从文一生魂牵梦萦,不能忘怀,而今沈先生倦游归来,依山傍水,夙愿终于了结,灵魂可以安息。( “忘情 ”有告慰安息之意。)( 2分) 【小题 1】开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为写沈从文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死后归葬听涛山作铺垫。( 2分)结尾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听涛山的宁静祥和,委婉地表达了对沈从文高尚人格的赞美(或答:委婉地表达了对逝者安息的祝愿)。( 2分)结尾 与开头的环境描写相照应,使结构更完整;紧扣文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分) 【小题 1】 幼年的沈从文在沱江的涛声中成长 ,习读自然与人事两本大书。 离开凤凰的沈从文思

19、念故乡,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他的梦里。 沈从文归葬听涛山后,终于可以日夜静静倾听沱江的涛声。 瞻仰沈从文的墓地,感悟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 (每点 1分,意对即可,语句通顺得 1分) 【小题 1】从 “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来看,沈从文对家乡充满了感情。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说明家乡有涛声也爱他,即家乡的人也爱他 。所以答题时要从两上方面答。 【小题 1】答题之前要弄清归根和忘情的意思。归根就是回归家乡,而忘情则不是无情之意,而是告慰安息之意。所以答题时要写出沈老对家乡的热爱,最终归根故土。沱江水使他的灵魂得到安息。 【小题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答。

20、内容上都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宁静详和。从结构上来讲,则前后呼应,与文题、与主题等都有所帮助。 【小题 1】涛声的含义很多,是自然,是家乡的代名词,是他的心中所系,是他人格的象征等,所以题目包含的语意很多,答题 4条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童心 说 (明)李贽 龙洞山人叙西厢,末语云: “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

21、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 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

22、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 场阿辩也。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而非文者。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

23、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腐门徒、懵懂 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为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之童心

24、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言哉! 【小题 1】下面各项对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 闻见 从耳目而入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或听到的东西 B以 障 学人为耶阻隔,堵塞 C言虽工,于我何 与 ?动词 “参与 ” D则文辞不能 达 明白畅达 【小题 2】下列各项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亦 以 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 /学者既 以 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 B盖其人 既 假,则无所不假矣 /既 以闻见道理为心矣 C满场 是 假,矮场阿辩也 /故吾因 是 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 D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 之 心也 /于是焉又知美名 之 可好也 【小题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推断有

25、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写作就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不为世俗功名所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B作者认为六经论语孟子大多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不一定全是圣人之作,故而不必奉为经典。 C作者认为要读书,更要守住童心,不能让外在所见所闻以及外在道理代替童心。 D作者认为一旦丢失童心,人为就变得言不由衷,言不由衷就会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了。 【小题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 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

26、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而非文者。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 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闻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 【小题 1】语气词通 “欤 ” 【小题 1】既然 A凭借、用 介词 /认为 动词; C判断动词 /指示代词 “这 ”D代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 1】原文是那些以为六经论语孟子 “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 ”,的人将此 “奉若经典

27、”而非作者全面否定这些文章是经典。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 注意之的用法,两个之的用法分别为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第三个之则为代词。 虽不能译为虽然,而是即使。其中于的用法为引出对象。 苟译为如果。行译为不能通行。注意句式,双重否定表肯定。本题意译较多,注意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修改,使之语意贯通。 【译文】 龙洞山农在为西厢记写的序文末尾说: “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 有童心的话,就知足了。 ”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

28、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儿童,起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水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贸然失落呢?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 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久而久之,做得的道理、闻见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 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的闻见、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

29、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纵使多读书,他们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绝不像那班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现而雍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 至于迷人心窍呢?童心一旦雍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童心已失,而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却入主心灵的缘故。 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哪怕他说得天花

30、乱坠,跟我又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 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肯定信以为真;给假人谈假文章,必然赞赏备至。这可真是无处不假,便无所不喜呀!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 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 原因何在?因为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闻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 。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外,近体格体,古文也发展

31、为唐朝传奇,金代院本,元人杂剧,西厢记, 水浒传,还有当今应科举的八股文,凡是讲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厚古薄今。所以,我对那些发自定心的文章体会最深,实在用不着言必称六经,言必称论语、孟子。 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不然的话,也是那班糊涂弟子们,追忆老师的言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而奉若经典。又哪里晓得,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精论呢!即使真有圣人讲的,也是有的放矢,不过 就一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罢了。对症下药,不拘

32、一格,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显而易见,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呜呼!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 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小题 1】一诗一词都描写了春景 ,但表达的感情并不相同 ,请作简要说明。( 4

33、分) 【小题 2】从整首词看 ,踏莎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上片或下片词中意象,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 答案: 【小题 1】田园乐诗人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等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田园美景,抒写出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 2分)踏莎行抒发的是离愁别绪。( 2分)(或上片写游子怀乡之情,下片写闺中人思念之情。) 【小题 1】采用了借景抒情和想 象的手法。( 2分) 示例 1:上片借景写出远行游子的离愁。 “候馆 ”、 “溪桥 ”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 ”、 “柳细 ”,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 “草薰风暖 ”,用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 “如春水 ”,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

34、出离愁之长、之浓。 示例 2:下片用游子想象闺中人思念自己来刻画愁情。 “柔肠 ”、 “粉泪 ”,见出对方情深。 “楼高 ”句写对方怅望远方游人,远山重叠,盼归不见的痛苦心情可想而知。(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比诗歌的思想感情。关键是找出具有感情色彩的词,田园乐中桃红、柳绿、落花、犹眠是非常惬意的场景,景中融情,如此美景自然感情也是愉悦的。而踏莎行则通过征辔、离愁、粉泪、行人等词汇传达出一种离愁别绪。答题时要遵循描绘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的模式。 【小题 1】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

35、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 “愁 ”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 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答题时要先点出表现手法,再从上片或下片中举例说明。 语言表达 请为下面一段已打乱的文字重新排序。( 4分)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36、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排序: 答案:参考答案: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诗经 先民的歌唱;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历史的长城;老残游记 帝国的最后一瞥;平凡的世界 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4分) 。 。 答案:示例:庄子 哲学的天籁;资治通鉴 帝王的镜子;颜氏家训 一位父亲的叮咛 ;聊斋志异 瓜棚下的怪谈;三国演义 龙争虎斗;红楼梦 失去的大观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无悔的人生。 把下面一个复杂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句意要明确,可增删个别字词,但

37、不得改变原意。( 4分) 联合国安理会正试图解决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后在核查报告中说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美国宣称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谁是谁非的问题。 答: 答案: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后在核查报告中说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 美国宣称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联合国安理会正试图解决这个谁是谁非的问题。 默写 填空。( 6分) 【小题 1】陶渊明是一位自愿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文人,他追求清高和闲适,“采菊东篱下, ”就体现了他的这种追求。李白也有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如

38、:“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 ” 【小题 2】杜甫漂泊流浪,登高望远,见秋风落叶、大江东去,便吟出了应景诗句 “ , ”,可见诗人内心是多么的凄凉。 【小题 3】王士祯论宋词说: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这 “易安 ”就是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 。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被恩格斯誉为 “现实主义大师 ”,他创作的 被称为法国社会的 “百科全书 ”。 答案: 【小题 1】( 1)悠然见南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 1】(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 1】( 3)李清照;人间喜剧。(每空 1分) 作文 作文

3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慎独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独处时谨慎不苟。请联系自己的感受与认识,以 “慎独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可以记一件事,也可论述观点。 答案 : 例文 小议 “慎独 ”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 “慎独 ”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 ”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 “君子慎独 ”,一个人越是在

40、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 ”还是道德品质的 “试金石 ”。后汉书 &8226;杨震传有一则 “暮夜无知 ”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 “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 ”更是社会生活的 “净化器 ”。人一旦缺少了 “慎独 ”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

41、旦 “传染 ”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 “榜样 ”,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慎独 ”呢?关键要在 “隐 ”和 “微 ”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 ”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 “慎独 ”的典范他一个人 20年走了 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 100他说: “

42、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 “孤独之旅 ”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 “一个人的长征 ”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 ”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 “我自己认为,在 19501960 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 ,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

43、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 ”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 “糖弹 ”; “慎独 ”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 “慎独 ”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 “慎独 ”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简评】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从身边的种种 “摆平 ”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 “慎独 ”的内涵,即 “慎独是什么? ”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

44、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 “慎独 ”比作 “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 “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 “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作者在这里可谓 “颇具匠心 ”!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 “隐 ”和 “微 ”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 “慎独 ”这个观点诠释得 “入木三分 ”!紧接着,又提出 慎独的方法: 严格要求自己; 自我反省:举了 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 “新鲜的血液 ”,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 “一道风景 ”,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