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季延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余音绕粱牵 掣 ( zh)九 霄 ( xio)云外 B 狩 ( shu)猎贻笑大方 愠 ( yn)怒良莠不齐 C揶 揄 ( y)徇私舞弊 迄 ( q)今棉薄之力 D斧正闻过饰非 聒 ( gu)噪长 吁 ( y)短叹 答案: B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些出生于农村的作家,作品主要以表现农村或边远城镇生活为主,多数写乡下人的故事,就题材而言,可以归入 “乡土小说 ”行列。 B “三言 ”的作品来源有两类,一是宋元时代说书人的底本 “
2、话本 ”,二是明代由文人参与创作的 “传奇 ”,主要反映明代中后期的新兴群体 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C儒林外史涉及的是人生现实中的灰色甚至黑色的一面,它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 D呼兰河传是萧红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浸透了她的忧伤,也贯彻着她对历史惰性和国民劣根性的忧患意识。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 飞短流长 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B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 放虎归山 ,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3、,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 高山仰止 。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线 走马观花 的转了一遭。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C道德本是维系群体人际关系的准则,它是一种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化、不断微调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是一种非人为设计的长久习俗。 D 2012年 “3.15”,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
4、被曝光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止此类问题不再出现。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经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 B C D 答案: D 此处是南岳衡山石柱
5、对联的上联: “七二峰雾失云迷, 好留佳客寻衡岳 ”,与之对应的下联是( ) A千余载星移斗转,不改凭栏认烟霞。 B千古恨鹧飞鹃啼,愁锁吴宫怨春深。 C九千丈风迥雪舞,喜看飞花落洞庭。 D一襟星斗焕经台, 不教幽景落人间。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吕绍刚 2008年 4月 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 89岁。他和李敖都是台湾著名杂文家,同时又与张学良、李敖一起并称台湾 “三大难友 ”。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 80年代末引起过激烈争论。 柏杨的传奇人生就此画上句号,但其思想与人格的火花,仍在众多热爱他的读者中
6、闪耀。 柏杨原名郭衣洞, 1920年出生于河南, 1949年前往台湾, 1968年因所谓 “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 ”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度过了 9 年零 26 天的铁窗生涯。事后,柏杨回忆说, “正是在 1968至 1977年间,我做了阶下囚,便开始潜心治史。 ”身陷囹圄,使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也 成为他一生治学、为文、为人的动力源泉。 柏杨一生针砭时弊,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不肯听话,是我自己性格最大的弱点之一。 ”他自评道, “我摆脱传统文化的包袱,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这也成为广大读者熟知的一句名言。 柏杨一生著述等身,计有 170 多部小说、杂文
7、和历史作品面世,成为 “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十年小说 ”的传奇作家。其中,柏杨版 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他其实是借助历史来讽喻现实,在历史与现实中找 到了一个结合点。 ”蒋朗朗评价道,柏杨的一切与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柏杨说: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 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 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大陆,回到了阔别 40年的家乡。今年年初, “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 ”在北京举行成立揭牌仪式,因健康原因,柏杨未能成行,由妻子张香华女士代表。 “我来时请他写了几个字,他费力
8、写了 重回大陆真好 ,签名竟用了一个多小时。 ”张香华女士说。尽管当时已是 88岁高龄,但是 “重回大陆 ”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柏杨曾提起过一件事。 大陆一个剧团到台湾表演老舍的茶馆, “我在台下,看得老泪纵横,心情沉重无比,仿佛中国百年来的伤痛逼面而来,我们却束手无策。 ”正是这种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不久前他接受采访,认为今日的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的文明度却落在后面,“我只怕中国人痼疾未除,却暴发各种新的病变。 ”他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忧虑,始终如一。 张香华女士提到柏杨对后起之秀的期盼: “把空白的纸和笔铺在年轻一代的桌上,把手中的
9、麦克风交给年轻的一代,让他们去试自己的新声。 ” 柏杨先生埋骨台湾,终于停笔休息。一位网友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在他的墓碑上应该写上这么一段话:这里埋葬着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他在世的时候,让所有人觉得刺痛。而没有了他,又让所有人怅然若失。 ” (选自 2008年 5月 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一段提到柏杨和张学良、李敖并称台湾的 “三大难友 ”,流露出作者对柏杨的褒扬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 B 9年零 26天的铁窗生涯,使柏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史为鉴思考中国问题的视 角,使他的思想和情怀也
10、更具有了深远的穿透力。 C柏杨的思想和人格之所以在众多热爱他的读者中闪耀,只是因为他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D因对世俗文化的真诚批判,所以柏杨在世的时候,让所有的人觉得刺痛;他的逝世又让文坛丧失一位写作天才,所以又让所有的人怅然若失。 E本文一面叙述关于柏杨的事件,一面借助于作者和蒋朗朗等人对柏杨的评论,表现了柏杨的思想和人格。 【小题 2】柏杨说: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 我们的母亲,是我们惟一的立足点。 ”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种情怀的?请 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3】文章以 “柏杨: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为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11、)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1】 “重回大陆 ”一直是他非常清晰的愿望。 观看茶馆,为祖国母亲百年来的伤痛老泪纵横,心情沉痛。 接受采访的言谈中,对中国及中国人前途命运的优虑,始终如一。 期盼能把爱国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小题 1】( 1)标题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形成反差,引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分)( 2)点明了写作对象,表现了柏杨是一个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和热 爱我们祖国母亲的中国人。( 2 分)( 3)表达作者对柏杨思想和人格的赞美之情,呼吁人们以他为镜子,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2 分) 【小题 1】 C 项 “他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
12、,犹如奋战不懈的斗士 ”只是原因之一。 D 项说 “写作天才 ”过于绝对化。( 5 分,答对一项 3 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4 分,每小点各 1 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 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
13、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一般论述类文本( 6分)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当 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 卡列尼娜或特工 “007”等。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
14、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 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
15、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当代文化的辉 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 15分钟的明星。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一旦明星不需
16、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 是条条大道通明星。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 “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 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 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
17、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 2011年第 2期) 【小题 1】下列有关明星概念 “泛化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了电视和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能充当明星。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18、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B项不符合文 意,原文是 “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 ”。 【小题 1】 A项,原文是 “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 ”。 B项强加因果, “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D项原文是 “就有成功的可能 ”。必定语气太绝对。 文言文阅读 文化经典论语( 6分) 阅读下面论
19、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论语 颜渊) 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 【注】 道,通 “导 ”。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魅的弟弟。桓魅在宋国 “犯上作乱 ”,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 【小题 1】根据文段,请你阐述为什么说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2分) 【小题 2】子夏劝说司马牛,是践行孔子待友之道的典范。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材料所的待友之道。( 4分)
20、 答案: 【小题 1】 ( 2 分)示例: 君子能积极地以敬持身,不犯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 1 分),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 1 分),这就是 “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道理。 【小题 1】 ( 4 分)示例:朋友有过失或疑惑,应诚挚地帮助他( 1 分)。用合乎义理的内容来劝导他( l 分);劝导的辞气,沟通的态度方法等,要因人事情景不同而深加考虑( l 分)。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 l 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 、态度,能进
21、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参考译文】 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 “应诚挚地帮助他,用好的方法和内容来劝导他;如果朋友不听,那就停止劝导,以免自取其辱。 ” 司马牛忧愁地说: “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 “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以敬持身,不犯过失,又能待人恭敬,合于礼节,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乐于和他相处,把他看成兄弟了。君子何愁 没有兄弟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廷评 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
22、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曰: “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 “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 “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
23、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 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 “吾儿当忧其不学耶? ”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
24、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 卷十六,有删节) 【注】 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苏轼在 “行状 ”中称其为 “苏廷评 ”,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 评事略,就是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独治丧 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B会皇考病 没 没:通 “殁 ”,去世 C蜀贼 行 破矣行:将要 D 所以 劝导成就者所以: 的原因 【小题 2】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 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
25、耳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 “行状 ”,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小题
26、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1) 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祖父始终不后悔。 ( 2)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小题 1】用来 的方法 【小题 1】 表现 其为人洒脱; 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 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 【小题 1】 “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 ”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小题 1】( 1)语意通顺, 1
27、分;以, 1 分;数, 1 分。( 2) 语意通顺, 1 分;素, 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 1分。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 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 “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 ”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 “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
28、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 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 “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
29、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 “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 ”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 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
30、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 很长时间,他说: “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 ”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6分)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 耸琼瑶 ,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
31、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 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的一首诗。 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 琼瑶:美玉。 【小题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小题 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小题 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 “万笏 ”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 “琼瑶 ”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小题 1】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 “笑 ”写 “难消 ”,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
32、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10分)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 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葛朗台得知欧也妮的金子没有了,暴跳如雷,他还威胁女儿,如果她
33、不屈服,就再也不想见到她,而且得关在房间里吃面包喝冷水。欧也妮生来胆子就小,吓得赶紧溜进自己的房间。(欧也妮 葛朗台) B大个子拿侬长相难看,头脑简单,内心纯朴。她在葛朗台家里起早贪黑,什么都干,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那样保护主人的财产。有时葛朗台也会怜悯地瞧着她说: “可怜的拿侬 !”但在拿侬看来,主人的这种怜悯也是拿侬的全部幸福。 (欧也妮 葛朗台 ) C在玛丝洛娃受审后的一个星期,聂赫留朵夫又以陪审员的身份到法院陪审一起盗窃案。被告是一个二十岁的孩子,被控同另一个伙伴一起扭开一个堆房的锁,偷了几条没有用的粗地毯。但由于失主的强烈要求,法院只好对孩子进行审判。(复活) D聂赫留朵夫从彼得堡的剧
34、院出来,步行回姨妈家。路上一个妖冶的妓女朝他嫣然一笑,他顿时想到了玛丽叶特,产生了像在剧场里那样又迷恋又嫌恶的感觉。(复活) E.马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后,各方面处境都得到改善,还认识了对她起良好影响的谢基尼娜和西蒙松等人。她又能坦然地面对聂赫留朵夫,感 谢他为她出的力,特别是把她调到她目前所处的人们中间来。(复活) 【小题 2】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 “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什么?请简述。 【小题 3】简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卡秋莎)的情节。 答案:
35、 【小题 1】 AC 【小题 1】欧也妮偷看了堂弟的信件,得知他破产的事情。欧也妮对堂弟充满同情,决定把自己的积蓄送给他。堂弟回赠给她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两人私订了终 身。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堂弟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 【小题 1】在狱中,聂赫留朵夫(第二次)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她气愤地说; “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 我讨厌你 -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 ”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小题 1】错 A项欧也妮并
36、非 “吓得赶紧溜进自己的房间 ”,而是 “站起来,高傲地望了父亲一眼,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里去 ”; C错 ,没有强烈地要求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简述情节就是概括出情节。 【小题 1】本题考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简述情节就是概括出情节。 默写 默写( 10分) 【小题 1】 ,金石可镂。(劝学) 【小题 2】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小题 3】 ,以望复关。 诗经 氓 【小题 4】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小题 5】吾师道也, ?(师说
37、) 【小题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小题 7】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小题 8】暧暧远人村, 。(归田园居) 【小题 9】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小题 10】其险也如此, 。(蜀道难) 答案: 【小题 1】锲而不舍 【小题 1】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 1】乘彼 垣 【小题 1】奈何取之尽锱铢 【小题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 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 1】苟余情其信芳 【小题 1】依依墟里烟 【小题 1】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 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作文 作文 阅读下列材 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过这样
38、的描述: “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 “精神的自救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写成议论文。()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佳作展示一】 精神的自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精神需求能否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呢?精神的缺失必将导致生活的畸形,若陷入泥淖,谁是我们
39、的救世主? 曾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们的精彩才艺表现让我心潮澎湃,但知识问答环节却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手竟将英国国旗误认作中国国旗,连一点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 “精神自救 ”真是迫在眉睫。 我们听惯了激情澎湃、语速极快的流行音乐,却逐渐忽略了古琴古筝的渺远、悠扬。 我们对 “非诚勿扰 ”等娱乐节目烂熟于心,却忘了诗经中 “青青子衿,悠 悠我心 ”带来的感动。 我们随手从畅销书中取一本小故事大智慧便觉得自己亲近着书本,却将论语史记等经典抛诸脑后。 没有人能拯救你的灵魂,精神只能自救。忙里偷闲时,泡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静静地品味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这未尝不是 “
40、精神自救 ”的途径。 节日气氛的冷淡大家有目共睹,年味不浓了,汤圆不甜了,粽子不香了,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精神生活平庸化的标志。告别酒店年夜饭,一大早起来,跑跑菜市场,洗洗涮涮,暗香浮动的夜晚,丰盛的年夜饭会告诉你年的味道。告别超市里的速冻粽子,买些糯米,洗洗泡泡,虽然可能包得形态各异,但亲手包的粽子才香。快餐文化时代的我们,过于倦怠懒散,缺乏对精神的关怀,这不只是人类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 面对种种精神平庸化的表现,我们该何去何从?理想家早已为我们勾画出一系列的蓝图,若我们只是冷眼旁观,那它们将永远只是一个个漂亮的幻影。能够拯救 精神的只能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 【点评】从文化的视角切入,密
41、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由表及里,探讨 “精神自救 ”的途径。通过文化现象折射出的人们精神之缺失,论证了自救之必要,中心突出,主旨鲜明。善用修辞,长短句、整散句的恰当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佳作展示二】 精神的自救 这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年代,我们缺的不是房子和车子,我们缺的是精神。 活在当下,要想找寻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不被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同化。史铁生 20岁时得知自己永远无法站立行走,他颓废了, 迷惘了,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终于清醒,及时进行了 “精神的自救 ”,于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知道,人,一定要靠自己!他是中国少有的坚持写实
42、写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了高度。相比其他当红作家,我愈发觉得史铁生精神的伟大。而那些曾经对 “80后 ”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们,最终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被物质同化了。他们的笔下已不再是文章,而是商品!沦落为 “写手 ”的他们失去了自我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精神 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硬伤。放眼望去,一些人缺少应有的信仰和信念,精神颓废,萎靡不振,功利至上;一些人缺少应有的道德情操,将瘦肉精搬上人们的餐桌,把毒奶粉送入婴儿的口中 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彻底的精神拯救。 “从来就
43、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天助自助者 ”,只能依靠自己拯救自己的精神与灵魂。 如果手术台上躺着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主刀的医生一定是我们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的教诲已传承了两千多年,如今是该自我反省和精神自救的时候了。学会精神自救,不让自我堕落;学会精神自救,不让灵魂被玷污;学会精神自 救,不教一日虚度。我们是平凡的,但不能因为平凡而平庸,要通过精神自救修正人生的方向。 古希腊先哲说过:认识你自己。找到真实的自我,拯救自己的灵魂。 【点评】本文紧扣社会现实,剖析精神生活平庸化的现状,揭示了 “精神自救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观点鲜明,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贴近生活实际,富有针对性。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说理透彻,最后升华主旨,水到渠成。提出 “自我反省是精神自救的重要途径 ”,观点深刻,极富启发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