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高三上学期联考考试语文卷 其他 填空。( 6分) ( 1)借古讽今针砭时事常常成为古人写作文章的目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道: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讽喻唐敬宗广建宫室的穷奢极侈。苏洵在六国论中悲叹道: “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针砭北宋赂辽的现实。 ( 2)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离骚中说 “ ,恐美人之迟暮 ”,赤壁赋则说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 3)我国明代杰出的戏剧家 ,被誉为 “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描写了贫寒书生柳梦梅和太守之女杜丽娘的
2、爱情故事。爱尔兰作家萨缪尔 贝克特以他的名作 奠定了他在荒诞戏剧的地位,于 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惟草木之零落兮; 渺渺兮予怀; 汤显祖; 等待戈多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勒紧 /勒令款识 /博闻强识拾级而上 /拾人牙慧 B创伤 /重创露脸 /抛头露面鬼使神差 /差强人意 C角楼 /角力屏 障 /敛声屏气飞来横祸 /蛮横无理 D刊载 /下载解数 /解甲归田自怨自艾 /方兴未艾 答案: D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迭宕秘诀绵薄胁从不问共商国是原型毕露 B嘉奖脉膊题跋崭露头脚欢呼
3、鹊跃慧质兰心 C亵黩 觇视坐落嘻笑怒骂老生常谈功亏一篑 D班驳撕打攻讦平心而论竭泽而渔掎角之势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校准备组织教职员工去西藏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B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C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D重庆打黑专项整治工作已全面展开,滥杀无辜危害平民的黑势力团伙纷纷落网,市委书记薄熙来表示,打黑要彻底,决不会投鼠忌器。 答案: D 下列各
4、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 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 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 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华特 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 D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
5、确的一项是 ( ) A诚信,又回来了 不再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而是 “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永远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B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 395页) C学生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不能简单的责怪他们,必须研究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教学不完善,还是学生的学习上有疏漏? D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
6、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 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
7、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 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国家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
8、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 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 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一刀切 ”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
9、,但也可能导致 “浅而不深 ”,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 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小题 1】下列对文章表述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均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影响
10、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B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必须让所有学生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让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 C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D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一旦取消分科,就会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小题 2】下列对 “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 ”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避免学生个性的片面发展,帮助他们建构完整的人格。 B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让学有生 接受到更广的学科知识。 C让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促
11、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高校录取制度改革。 D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让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 【小题 3】文章说 “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 ”,不能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B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 的职业意识。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D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 【
12、小题 4】我国高中教育在条件成熟后取消文理分科,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兼顾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学校课程师资的教育资源丰富; 实施学分制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小题 1】 A 项,原文是 “一直有观点认为 ”,并非作者的观点; B项,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 “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 D 项,原文是 “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 【小题 1】 C项是说取消文理分科的条件。 【小题 1】 D项是说我国高中教育已形成了系列
13、化举措,与解释理由无关。 【小题 1】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想 起 陶 宋长征 想起陶,就想起了乡村,想起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细密的纹理,在心间轻轻流淌。 陶是怎样走来的,或者,哪一个祖先为了给易逝的光阴,找到一个盛放的器皿;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暮色下,苦思冥想,把脚边的泥土抟了又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 架炉,生火,祈祷火神,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泪将陶捧出。 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质地,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
14、笨拙,却能安放下整个乡村。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 我是 从陶里走来的。那陶片上简单的图案,一尾三文鱼或一株三叶草,曾经是我鲜活生动的祖先。陶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一声声锔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乡村的暮色而来,肯定是老锔匠背着一张弓弦走进村里。锔。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一样可以缝补。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带上花镜,把脚放平,把腿放稳,把破碎的陶的器皿夹在腿间,哧啦,哧啦,拉着古朴的琴声。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家什,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在母亲面前:拿来,我去补。在乡下,母亲是宽容的,就像对待
15、她的 庄稼,就像对待她亲手侍弄的那些活物。 陶,你发现没有 圆圆的口儿,厚厚的底儿,中间一直圆圆鼓鼓。我想那是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在肚子里,把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乡村的儿女都在土陶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 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 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一个手捧陶罐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灌清粼粼的河水,然后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吧, 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的辛劳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
16、的光阴? 陶的来路本就在乡间。河滩沟渠,一 g 远古的泥土,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得那样流畅。孤单,贫穷,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 幸福之果。 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的浸润,这乡下的日子还是一晃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一个人的一生就躲进了陶里。被封存
17、,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复而化为了泥土,再次融进一片乡土的灵魂。 不是我又想起了陶,当陶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看见眼中的落寞。陶走了,她的青春,被陶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弭。或者,陶根本就不懂。一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等某天清晨被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来,也可能只是些残片,然后在灼热的阳光 下被人抚摸,审视 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陶? 选自散文 2010年第 4期(有删改) 【小题 1】光阴能盛放吗?请指出第二段 “盛放 ”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小题 2】第四段划线句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3】作者称 “陶是乡间
18、的土著 ”,阅读 5至 7段,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5分) 【小题 4】作者想起陶,有温厚细密的情感在 “心间轻轻流淌 ”,通读全文,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归纳陶带给作者的感悟。( 6分) 生命层面: ( 2分) 生活层面: ( 2分) 价值层面: ( 2分) 答案: 【小题 1】承载岁 月沧桑,见证悲喜哀乐。 【小题 1】呼告(答拟人不得分)( 1分),表达对陶的外形的肯定赞美( 1分);象征(答比喻算对)( 1分),以陶的外形比附母亲的情怀,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1分)。 【小题 1】( 1)陶的质地是泥土,不高贵典雅,不属于宫殿,只属于乡村民间; ( 2)陶的来路是乡间,孤单贫穷,不精美不华
19、丽,浸透了劳作的汗水和祖先的味道; ( 3)陶的生活属于民间,见证了乡间的辛苦和岁月,包容乡村的冷暖; ( 4)陶代表乡村原始单纯的虔诚,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小小幸福的价值观。 【小题 1】生命层面:陶承载了沧 桑岁月,见证了困苦劫难喜乐悲哀,即使化为泥土也能封存储藏灵魂,陶让人充满悲悯虔敬之情。 生活层面:温暖着简单的乡村生活,虽历经辛劳苦难,却让人变得宽厚稳重,并懂得从容。价值层面:简朴而丰富,久远而单纯,修得完整的身心,包容冷暖,不贪图什么,只祈求平安幸福。 【小题 1】略 【小题 1】笼统从表达方式上答描写抒情给 1分。 【小题 1】前面三点各 1分,最后一点 2分。 【小题 1
20、】每个层面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 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 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 “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 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 “公未仕,可勿死也。 ”淳耀曰: “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
21、矣。 ”索笔 书曰: “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 !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耿耿不昧,此心而已。 ”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 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 “传胪 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 !”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 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
22、经,旁通三史 ,规范先正 ,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 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 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 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先正:先贤。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苟取一钱 苟:或许 B某公素善余善: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启:陈述 D益 以品节自厉厉:磨砺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 “忠诚磊落 ”的一组是 ( ) 昼所为,夜必书之 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城亡与亡,
23、此儒者分内事耳 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 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小题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君子始进必以正
24、,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3分) (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 3分) ( 3)既乃受业于兄,悉 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4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 ( 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 ( 3)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 【小题 1】苟:苟且,随便 【小题 1】 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 是说城被
25、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 是说弟弟黄渊耀的。 【小题 1】 A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 C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 D“制举业 ”不是指 “置办产业 ”,应是指 “写应试文章 ”。 【小题 1】文言文翻译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 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 “某 公
26、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 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 ”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 “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 ”淳耀说: “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 ”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 “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 向前不能替 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 ,忠心耿耿,光
27、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 ”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 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 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 。为人谨慎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 “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 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 ”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
28、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 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超然台 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
29、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4分) (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4分) 答案: ( 1) 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 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 “以乐景衬哀情 ”的成分。 ( 2)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最后词人为解脱苦闷而自我心理调适,认为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
30、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语言表达 平实的语意可以用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阿拉法特在联合国会议上就曾这样表述 “和平的期盼 ”和 “战斗的决心 ”:今天我是带着橄榄枝 来的,但也是带着保卫祖国的战士的枪来的。请在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将原句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表述,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 1)杜甫吟咏韭菜的诗句,至今令人回味。 ( 2)春风雨露时节,小草一根根长出地面。 答案:( 1)答案:示例:一千多年前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 2)答案:示例:多情的小草,在春风和雨露的歌吟里,在大地上排列着,把自己排成诗行。 请选用下面的词语
31、填空,组成一幅合乎意境的对联。( 4分) 蛙声 矶头 疏竹 板桥 村舍 人家 水边 帘外微风斜燕影,( )( )近( )。 答案:水边疏竹近人家。 水浒传中写宋江借酒兴在江楼题诗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效黄巢不丈夫 ”,被人理解为反诗并告发。 ( 1)该诗的 “反 ”意在哪儿?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 ( 2)请改动诗中的一个字,将它变为 “正 ”诗。( 2分) 改 “ ”字为 “ ”字 答案:( 1)诗面的意思是说,他年如有机会实现心愿,我也会像黄巢起兵反叛那样,做下敢作敢为的大丈夫事业,带有明显的叛逆精神。 ( 2)改 “敢 ”字为 “莫 ”(岂)字;改 “效 ”字为 “讨 ”(伐)字,如改为 “杀 ”“斩 ”“训 ”也算对。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据报载,某女自行节食 “减肥 ”,终得 “厌食症 ”,竟致形销骨立,生命垂危。 “减肥 ”,是健康需要,还是心理需求?是潮流引领,还是审美所趋?是价值重建,还是观念转型?是时尚,还是偏见?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卷上),不少于800字的议 论文。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