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广东省电白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测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 3)步余马于兰皋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屈原离骚) 答案:( 1)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 而望矣( 3)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选择题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昨天,看了上海队对湖北队的这场比赛,我算是对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 B 9月 28日上
2、午,高一新生以班为单位在教官的指挥下用飒爽的英姿、整齐的步伐向 学校领导、老师汇报了军训成果,会操可谓英姿飒爽,号声嘹亮简直响遏行云。 C无论是百卉含英的夏天,或是草林坚瘦的冬天,竹子都是一如既往,和风细雨顺境 翠绿,风刀霜剑逆境黛青。 D现代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往往采取 “超前 ”的办法,双休日早已被各种培训班挤占,长此 以往,难免会 “培养 ”出一个又一个苗而不秀的方仲永。 答案: D(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是双义成语,一是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二是说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响遏行云 ”用来形容歌声嘹亮; “百卉含英 ”用来指春天或 “比喻在繁荣昌盛的时代,很多有才识的
3、 人正待吐露才华,大显身手 ”)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重新寻找话剧在中国的起点 有关 2007年是 “话剧诞生 100周年 ”的说法,随着戏剧界以及各大小媒体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想必已经是路人皆知。但是何以话 剧的历史要从 1907年算起?100年前的 190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令后人觉得可以看成是中国话剧的起源的艺术事件?或者更直白地说,现在被人们通称为 “话剧 ”的这种特殊的、 与中国传统演剧迥然有异的戏剧形态 在 1907年以前是否就已经存在?这些在十年前也就是各路豪杰纷纷高调纪念话剧诞生 90周年时就已经被提出过的质疑, 却早就
4、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忘却了 。举办一场乃至许多场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为景气指数长期低迷的话剧打一支强心剂的强烈愿望,已经取代了追寻历史真相的重要性。有那么多熟知话剧历史沿革中种种事实和细节的史家们在,却任由 这笔账这样糊 涂着, 当然不会毫无原因 。 说话剧史至今仍然是一笔糊涂账,所谓话剧诞生 “ 百年 ”说根本就是这种糊涂算术的结果,并不是什么惊人之论,也不是我的新发现。因为几乎所有从事早期话剧创作演出的先驱们的回忆录都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按话剧在中国这个国度里的存在为依据,那么至迟到 19世纪 80年代,中国就已经有了话剧,而且有了话剧的商业演出,虽然那是在上海的租界里。在那个由洋人管理的
5、区域内,由于洋人群居,洋人们又会有些空闲和文化娱乐的需要,因此就有西洋剧团不远万里地来到中国为他们演出以牟利。洋人们在这里居住时 间久了,有时也会有些演戏的冲动,尤其是在这里开办的学校,更是继承了欧洲公共教育体系中注重戏剧的传统。当然,这些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洋人们业余时间自娱自乐的以 及洋人办的教会学校里学生们演的,都是话剧。而按照早期话剧艺人们众所皆知的回忆,受到教会学校演剧的影响与启发,在中国人自己兴办的新式学校里,也渐渐有了多种多样的话剧演出。在 1900年,上海的南洋公学公演了朱双云等学生排演的剧目六君子、义和拳,育材中学汪优游等学生借庆祝孔子诞辰,演出了内容为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以及江西
6、教案等等题材的剧目,这些演出当然都是 中国最初的话剧,而且,这已经是中国人在租界外中国人管理的土地上以中国题材演出的、给中国人看的话剧。而且,学生演剧于 20世纪初年在全国各地许多城市引为风潮,并不限于上海一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戏剧集 2所收的话剧剧本张文祥刺马,就是 1903年南洋公学的学生演出的,虽然大系里所收的剧目以王钟声的演出为本,但王钟声并非此剧的始创者。如果说这些还都只是非公开的学生演剧,那么, 1905年汪优游等人组织的 “文友会 ”已经走出学校,借社会场地公开演出话剧捉拿安得海和江西教案;而到 1906年,各地的学生演 剧团体更趋增多,李叔同和徐半梅都是当时的参与者;而且在上
7、海等地,除了学生界以外,一些新成立的社会团体都纷纷成立他们的演剧部,其中就包括有汪优游、朱双云等演剧爱好者组织的 “开明演剧会 ”。这些演剧团体既然纷纷成立,就当然会有不少的演出, “开明演剧会 ”甚至已经有了营业性的演出。 这些演出算不算话剧?算不算话剧在中国最初的滥觞?或者说哪次演出可以被看成是话剧诞生的标志?当然不是不可以讨论。但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当下各种话剧 “百年 ”纪念活动将 1907年看成是话剧在中国诞生年的理由,居然是那一年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们组织的 春柳社有了他们第一次演出,上演了话剧茶花女的片段,以及在那一年他们排演了第一个大戏黑奴吁天录。 如果以话剧在中国的首次公演作为标
8、志,当然轮不到春柳社;以中国人首次演话剧为标志,也轮不上春柳社;春柳社不是中国最初的戏剧演出团体。至少,早期话剧的重要人物朱双云是把汪优游看成 “实开今日剧社之先声 ”的先驱者的,那是不是春柳社的演出比起南洋公学等学校的学生演剧、甚至比起开明演剧会的演出更接近于西方的话剧?恐怕也不是。至少,在欧阳予倩看来,要到 1908年任天知和王钟声在春仙茶园演出的迦兰小因才算是 “有些像话 剧了 ”,其意是此前所有与中国传统演剧有异的演出,都还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戏剧的框架。 (文 /傅谨 文艺报) 【小题 1】下列不能直接驳斥 2007 年是中国话剧诞生百年的观点的一项是 ( ) A早在 19世纪 80年代
9、,在当时上海的租界里,就已经有了教会学校演出的话剧了。 B 1900年,六君子义和拳由南 洋公学公演,汪优游等演出江西教案的剧目。 C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戏 剧集 2收录了 1903年由南洋公学演出的话剧剧本。 D 1906年,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演剧团体,一些社会团体也纷纷成立各自的演剧部。 【小题 2】对文中各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100年前 的 1907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指春柳社上演了话剧茶花女,排演了黑奴吁天录。 B “与中国传统演剧迥然有异的戏剧形态 ”是指与中国古典戏曲表演区别非常大的艺术表现形式。 C “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忘却 ”意思是说一些持有 2007年
10、是中国话剧诞生百年的论者只承认话剧是 “舶来品 ”的现实。 D “当然不会毫无原因 ”,其中的 “原因 ”是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拯救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话剧。 【小题 3】依据文意,下列各项陈述的内容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作者从那些从事早期话剧创作、演出的先驱们的回忆录中归结出 “1907年是中国话剧滥觞 ”不可信这一结论,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B在作者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话剧在现在的中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百年纪念活动也是为了探讨中国话剧发展的未来之路。 C从作者对以 1907年留日学生组成的 “春柳社 ”上演茶花女为中国话剧诞生标志的态度看,作者认为应以本土题 材和本土演出为标志。
11、D通过中国话剧发展的历史资料和大量实例,作者明确肯定了中国话剧先驱们为中国话剧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答案: 【小题 1】 A(注意文中的 “虽然 ”一句,所以,不够 “直接 ”) 【小题 2】 C(属于主观臆断,这里的 “有意 ”指的是意在通过纪念活动挽救中国话剧, “无意 ”有批评论者忽视中国话剧真正源头的意思) 【小题 3】 C(文中并没有明确说出以什么为判断的标志,只是提出 1907年为起源并不科学)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奇士 ”的青春 陈晋 什么样的岁月会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浓浓的痕迹? 人们会说,是青春的岁月。 什么样的故事会在人至晚年时
12、深深地萦绕梦乡? 人们会说,是青春的故事。 青 春的岁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中,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 青春的故事所以萦绕梦乡,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些故事里,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而整个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为里若隐若现地藏伏着序幕。 1915年 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二年级学生毛泽东, 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他根据 “毛泽东 ”三个字的繁体笔画 数,用 “二十八画生 ”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个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 启事结尾化用诗经里的话说: “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 ”意思是鸟儿鸣叫着以寻求朋友,我也像古人
13、那样呼吁,请兄弟们来帮助我。 罗章龙也给自己起了一个气概不凡的名字,叫 “纵宇一郎 ”。 二人在湖南省图书馆相约见面。畅谈三个小时, 双方以风流自诩 。 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 “长沙赋 ”,说的是汉代贾谊在当长沙王太傅时写的治安策。 “楚屈平 ”,就是创作出离骚这部千古绝唱的屈原。 春秋战国时,湖南属于楚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 文人骚客和爱国志士,都曾把他们的思想、情感、才华抛洒在这片土地上。 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范仲淹、辛弃疾、王夫之,他们的人格精神,融入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在流浪行吟中,纵身跳入湖南汨罗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
14、格风范、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 毛泽东刚上师范时,有一本听课笔记。一共 46页,而前面的 11页,都是用魏碑字体工工整整抄写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 如此追踪诗哲先贤,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激励着青年毛泽东,去鄙视随波 逐流的世俗之风 ; 大概是屈赋的光芒照亮了诗国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诗情和灵感的太阳。 二人交往,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观览名胜古迹了。 他们来到长沙附近的拖船埠,那里有一座禹王碑,传说大禹在那里拖过船。他们寻访了屈原住过的玉笱山、纪念贾谊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长沙时在岳麓山住过的崇德寺、辛弃疾在长沙练兵 的旧址飞虎营 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 ,青年
15、毛泽东是在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还是在抒抚古思今的感慨? 正是在山川名胜的游历中,毛泽东似乎感受着叫作诗文意气的一些东西。 (摘自独领风骚) 【小题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开篇连续用两个设问句,突出了青春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B文章五、六段虽着以 “每一个有志青年 ”,但其用意实在对青年毛泽东的评价。 C “双方以风流自诩 ”中的 “风流 ”指的是当时两人不拘旧俗、旷达豪放的情怀。 D文章后面插入大禹的传说,意在为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 E依作者的观点, “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 ”,毛泽东的目的是 “同他们作心灵的对
16、话 ”。 【小题 2】结合文意,谈谈 “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中的 “特别 ”之处。( 6分) 【小题 3】 “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 ”,这里的 “文化精神 ”包含哪些要素?请分条概述。( 6分) 【小题 4】结合全文对青年毛泽东的介绍,探究 “奇士 ”应该具有怎样的青春品质。( 8分) 答案: 【小题 1】 CD( C项 “风流 ”应该指的是二人 “英俊杰出 ”,意思与毛泽东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的 “风流 ”相同; D项 “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 ”牵强附会) 【小题 2】 以师范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身份在长沙一些学校张贴结识有共同抱负和追求的征友启事; 所使用的署名
17、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不凡气概; 化用诗经内容表达渴望结识 真正友人的心志; 与友人罗章龙的谈话,体现出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 【小题 3】文化骚客和爱国志士的卓越思想、浓厚情感和艺术才华;融入湖湘山水中的先贤的人格精神;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和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所构成的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 【小题 4】应该拥有充实整个人生的远大理想。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之下,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现生命的蓬勃活力;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之下,青春的每一天都预示着不可限量的人生价值。在这种理想中,来自山川名胜的诗文气象承托起他的理想,而古圣先贤的人格象征、人格精神 又不 断纯粹着他的心灵,在追
18、踪诗哲先贤的过程中,使他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而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浪漫情怀又在不断增添他的理想内涵。(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 优哉游哉 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 !再来一下,咔嚓 !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 !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 ,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
19、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 !这第四下 “咔嚓 ”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怆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 渔夫终 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 “我的身体挺好, ”他说, “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 ”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 “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 游客
20、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 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 ” 回答是干脆的: “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 “捕的鱼多吗 ”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打鲭鱼 ” 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 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的肩膀 ,在他看来,游客 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 ”为了使游客的心情 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烟吧 ” “好,谢谢。 ”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 “咔嚓 ”。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
21、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 ”他说, “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您不妨想想看。 ”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 ”游客接着说, “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 ,甚至四次出海 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 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 ” 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
22、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 到巴黎。然后 ” 兴奋又一次鲠住了这位游客的喉 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 “然后 ”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 “然后又怎样呢 ”他轻声问道。 “然后, ”游客定了一下神, “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 ”渔夫说, “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
23、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 咔嚓 声打扰了我。 ”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此时,在他的心里, 对这个衣着寒 怆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衣着寒伧的渔夫和穿着时髦的游客是新旧不同文明的代言人,他们看法的差异,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差异。 B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游客和渔夫的言行对比,不同装束的对比,破旧的渔船和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等。 C文章 先后写了五次 “咔嚓 ”的相机和火机声,为整篇文章平和宁静的氛围增添了动感,动静相映成趣。 D “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的肩膀 ”,表达了渔夫对
24、游客深切关心的感谢,也流露了他对现状的满足感。 E “对这个衣着寒怆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余韵悠长,寄意深刻。 【小题 2】文章一开篇便借游客照相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分) 【小题 3】小说先后两次写渔夫 “摇摇头 ”“点点头 ”,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相同吗?请谈谈理由。(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说, “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读过这篇小说后的感受。(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A项过于牵强,并非是两种新旧文明的象征; C项 “增添动感 ”不恰当) 【小题
25、2】 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设了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 五彩纷呈的环境描写与渔夫的心态平和、恬淡形成了鲜明反差,衬托了渔夫内心世界的淡定、平和; 环境的优美为游客兴奋和激动的表现做了铺垫。 【小题 3】它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两次 “点头 ”和第一次 “摇头 ”都明确表明了渔夫的态度,或认可或否定;第二次 “摇头 ”则是对游客所问的不解,既非认可也非否定,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渔夫看似相同的动作(或细节),意在揭示渔夫生活的朴素与淡定。 【小题 4】可以从两个方面谈,既可从肯定角度,赞扬渔夫追求生活的平淡、恬适,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也可从否定角度谈,生活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不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自我
26、满足的状态中。(不可游离文本内容,不可过分拔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古直传 明 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 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 ,问之曰: “尔能诗耶? ”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克冲使海国。主王员外存敬,存敬亦出使。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 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
27、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 之以去。 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 “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 ”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 “遽败吾兴。 ”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 “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 ”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 “我来为爵禄图耶! ”“盍科举乎? ”则笑曰: “安得以少年处我。 ”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 ”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甚厚。阅月,忽辞去曰: “安能操朱墨,坐几案间乎! ”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
28、曰: “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 ”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 “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 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 ”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 “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 ”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 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有乡人坐事者坐事:因事犯罪 B旅食三十年,无僮仆旅食:寄食 C阅月,忽辞去曰阅
29、月:过了一个月 D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闻人:了解人 【小题 2】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古直 “性气屹屹 ”的一 项是 ( ) 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 日玩弄为儿戏 值掾吏至,曰: “遽败吾兴 此亦功名事业也 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 安能 操朱墨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古直这一人物形象,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待。 B在作者的笔下,通过王古直自己的言行,我们看到了一位个性倔强、蔑视官势,有时又直率得像个孩子的人物形象。 C王古直视仕途爵禄如草芥,视优厚的俸禄如枷锁,
30、“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 ”,是一个与当时封建潮流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 D从王古直身上,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虽然这一追求还是很朦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在所传的人物身上所寄托的这种理想。 【小题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 ( 1)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5分) 译文: ( 2)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 一再勺,已复 之以去。(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有名望的人) 【小题 2】 B 【小题 3】 D( “作者在所传的人物身上所寄托的这种理想 ”不当) 【小题 4】( 1)官吏把所有等候的人抓了起来,急切地
31、拷问王古直的同乡的妻子儿女(在哪里)。王古直宁愿受侵扰羞辱,最终没有说出(他们)所在的地方。 ( 2)(他)有五六个大箱子,其中只放几百幅诗卷画卷,中间存放着一壶酒,每天早晨拿出来喝一两勺,喝后再锁上后才离开。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小题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 词,作者为什么要写 “松竹梅 ”这三个意象?( 5分) 【小题 2】请简要分析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答案: 【小题 1】因为古人称松、竹、梅为 “
32、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作者正是以 “岁寒三友 ”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小题 2】 “着意闻时不肯香 ”中 “不肯香 ”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 “香在无心处 ”进一步表明 “无心 ”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隐居 生活的向往之情。 语言表达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写序号。( 4分)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写序号。( 4 分)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
33、自己。 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 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 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 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 官职、荣誉和名声。 答案: 答案: 仿照下面示例,以另外三个季节中的一个为对象,另写一段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格,使表达形象生动,字数大致相同即可。( 6分)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答
34、:必然曾经是这样的: 。 答案:秋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丰硕孕育的枝叶,一簇红再也憋不住了,赧然地一瞬,把翠绿笑成绯红,一调陶陶然的曲便从大山吹到平原,从平原吹到浅浅的河床,吹入草丛,吹入一片绿叶的筋脉,吹入黄灿灿的苹果 黄如一轮新升的秋阳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题为 “羡慕 ”的漫画的寓意。( 4分) 寓意: 答案:本题答案:包含双重角度:从鹦鹉角度可概括出 “拥有一方自由的天空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从室外小鸟的角度可概括出 “为了拥有自由,视金钱(富贵)如粪土 ”。(意思相近即可)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 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 老师爱抚地拍拍 她的肩。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要 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略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