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惠州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鱼 凫 ( f)猿 猱 ( no)石 栈 ( jin)飞 湍 ( tun) B幽 咽 ( yn) 乍 破( zh)商 贾 ( ji) 荻 花( d) C孝 悌 ( d) 悭 吝( qin) 谄 媚( xin)膏 腴 ( y) D 倏 忽( sh) 浣 女( hun) 纶 巾( gun)雕栏玉 砌 ( q)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项 石栈( zhn) B项 幽咽( y)商贾( g) C项 孝悌( t)谄媚( ch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
2、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对于易读错的读音要着重记忆,并且不能想当然,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相关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这都是 人为的因素决定的。但无论如何,你不学会处世,可能再简单的问题, 会变得复杂; 再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A再说 由于 也 否则 B其实 由于 也 反之 C其实 因为 就 反之 D再说 因为 就 否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再说:表示推进一层。
3、其实: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因为:表示原因;常跟 “所以 ”连用。否则:如果不是这样。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
4、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 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下列一段话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8 岁的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 不负众望 ,赢得短道速滑女子 1500 米比赛金牌。心直口快 的周洋不忘父母 含辛茹苦 养育之恩,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拿了金牌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她的回答受到中国体育官员于再清的批评: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但网民们特别是年轻网民对于再清批评意见的指责却 不绝如缕 。 A不负众望 B心直口快 C含辛茹苦 D不
5、绝如缕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 “不负众望 ”是指不辜负大家 的期望。 B “含辛茹苦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C “心直口快 ”意思是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 A.B.C 合乎语境。 D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也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语境不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安
6、大学毕业的小杨是前几天拿着调令到我们公安局报到工作的,许多工作人员还不认识。 B受冷空气和超强台风 “三巴 ”外围环流的共同影响,再加上恰逢天文大潮,使得福建沿海 15日出现 67 级、阵风 89 级的东北大风。 C这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就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则、建设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目的在于转变城市发展观念,促进城市交通健康发展。 D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民政部对中国足协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对其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指代不明。 “许多工作人员 还不认识 ”有歧义。可以理解为 “许多工作人员不认识小杨 ”,也可理解为 “小杨对这里的许多工作
7、人员不认识 ”。 B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去掉 “使得 ”。 C介词使用不当,可将 “就 上 ”改为“对 ” 或 “就 的问题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 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
8、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韩剧的励志,不是 “假大空 ”的说教,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故事,它总是懂得如何把它的励志功用打散、揉碎于剧情中。 励志和言情是绝大多数韩剧不变的两个主题。 它的情节是不脱离普通人的,也就是说,无论剧中人物是名门望族还是 凡夫俗子,他们都拥有普通人的情感。 当励志不再是一颗坚硬的 “核 ”,观众接受和消化起来便会容易的多。 韩剧的言情,虽然和我们熟悉的港剧、台剧一样擅长煽情,很多场景和对白设计也十分夸张,但韩剧的长处在于其对情感处理的日常化。 A B C D
9、答案: C 试题分析: C( 是本段落总起句,应放在段首。 句与首句中 “励志 ”相照应,进行分说。 句继续解释韩剧 “励志 ”特点。 句转入介绍 “言情 ”。 句中代词“它 ”代的是 句中的 “韩剧 ”,衔接紧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现代文阅读 被风吹走的夏天 秦俑 那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夏天。 那天是高考分数线出来的日子,我没有跟家里人说实话。我说还得要几天时间呢,他们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我的
10、父母一大早就得去地里干农活。父亲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密,他常跟我们兄弟俩说,秋天的收成怎样,就要看这一季的努力了。 哥哥大我四岁多,上完初中就跟人去东莞打工,今年春节回来,承包了村里的制砖厂,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回家吃 。 吃过午饭,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地去了村子三里地外的一个食品批发部。在那里,有离我们村最近的一部公用电话。但回来的时候,我的腿里一定是灌满了铅,要不我怎么会觉得回家的路这么长? 离最低录取线差了两分。我不知道该怎样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家人,怎样面对他们脸上的失望。我在村子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后坐到了村口的桥墩上。 也不知坐了多久,四周响起此起彼伏的蛙声。我一步一步地往回走,走到家门
11、口,走进卧室。我一晚 上都没有说话,也没有出去吃饭。 母亲进来看过我几回,她不停地摸我的额头,怀疑我是不是生病了 。哥哥给了我一个饼,问我是不是出成绩了,我背着脸说,还没呢,还得有几天。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或者说,我压根儿一晚都没有入睡。我跟父亲说,我想去哥的制砖厂做工。父亲头也不抬地说,你能做什么?我对父亲的轻蔑感到非常不满,干什么都行,就是搬砖块我也愿意!就这样,我去了我哥的制砖厂做工。哥哥告诉我,砖块刚烧出来时很脆的,需要从窑里搬到窑外,经过日晒雨淋,消掉一身的火气,才能砌成一面墙。我具体的工作,是将窑里烧好的砖一块一块搬 下来,垒到担子上。窑里很闷,砖面很糙,不大一会儿,我全身就湿透
12、了,手心也磨出了三四个血泡。哥哥心疼地将他的手套摘下来给我,可依然不管事,锋利的砖棱儿还是不小心划破我的手套,又划破我的手指。我没有吭声,身体上的疼痛可以让我暂时麻木,忘却分数的烦恼。只有等晚上躺在床上,我才像一条搁浅在岸上的鱼,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那一年我 17岁, 1.74米的个头,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一个多月又苦又累的工作,并没有让我变得更瘦,相反我感觉自己一天一天愈加强壮,就像地里疯长的玉米苗一样。半夜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身体里有 “咯吱咯吱 ”的声音,那是我的力气在增长。我一直没有勇气说出高考结果,很奇怪,他们也没有再问我。有好几次,在跟父亲和哥哥说话时,我试图往这个话题上引,结果他们
13、都将话岔开了。我也没有看到他们脸上的失望,也许他们早就猜到了结果吧,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对我抱希望。我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也不怎么爱出门去疯了。邻居见到我,说我变黑了,长大了,像个男子汉了。我偷偷对着镜子看过自己,看上去有点陌生,嘴唇上都长出了一溜儿浅浅的胡茬。 下过一场雨,天气开始转凉。是 9 月初的一天,父亲一大早叫醒我。起来吧,今天该去上学了。母亲已经准备好了被铺, 上面还散发着前几天晒进去的太阳味儿。哥哥将学费交到我手里,说是给我这一个多月的工资。父亲照例背着铺盖,送我到村口的桥头。父亲说,天气凉了,你在学校要注意身体。我接过背包,走在了通往复读的路上。一阵风吹过,我积蓄一个夏天的泪水终于
14、忍不住飞落下来。 村庄渐渐地远了。这个夏天,也渐渐地在我身后远去了。 【小题 1】文章第 段中画线语句交待了哥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题 “被风吹走的夏天 ”的含义。( 5分) 【小题 3】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 是如何表现“如山 ”的父爱的。( 6分) 答案: 【小题 1】( 4 分)了解哥哥的情况( 1 分);表现出哥哥勤劳的性格( 1 分);为后文 “我 ”去哥哥的制砖厂做工作了铺垫( 2分) 【小题 2】( 5分) 既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 “我 ”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的结束;也指在亲情的呵护下 “我
15、 ”的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 【小题 3】( 6分)( 1):第 段中,日渐衰老、辛勤劳作的父亲,用朴实的言行告诉他的孩子自己的人生体验,表现出父爱的厚重。 ( 2)第 段中的父亲对 “我 ”的想法表现出冷漠和不屑,任由 “我 ”去体验艰辛,经历打 磨,显示出父爱的沉稳。 ( 3)第 段中父亲对高考话题的回避,是对 “我 ”的呵护,体现了父爱的包容。 ( 4)第 段中的父亲 “叫醒我 ”, “照例 ”“送我 ”,嘱咐 “我 ”注意身体,是用他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出他最平实的爱。(答出 2个方面,即给满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文章第 段中画线语句交待了哥哥的情况,是处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16、所以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应该是为后文 “我 ”去哥哥的制砖厂做工作了铺垫。而内容上,则交代了哥哥的情况,正是哥哥没能上学,全家人才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也体现出了哥哥的勤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综合 ”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本题型答题时可按以下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
17、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小题 2】试题分析: “被风吹走 ”单从字面上讲,指已经远去了,已经没有了。而体现在文章中,这样一个 经历了人生挫折的夏天,却在家人的呵护下安然度过,也是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
18、,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小题 3】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筛选题,要逐段逐句地将父亲怎么对我的那些句子找出来,然后一一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 自身弱点搏斗
19、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 “战争摄影的绝唱 ”的罗伯特 卡帕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 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
20、闻摄影的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 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
21、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 1999年11月 24日山东烟台 “大舜号 ”海难后,广州某报在 11月 26日头版头条刊出被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22、,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 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 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
23、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 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一大历史使命。 B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存 意志和抗争勇气。
24、 C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D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E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罗伯特 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 “大舜号 ”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获得 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
25、受而自杀身亡的。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小题 3】文章在论述中两次引述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事件,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小题 4】 2012年 12月 3日,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座地铁站内,一名患有精神病的黑人男子将一名原 本素不相识的 58岁的韩裔男子推下站台。摄影记者乌玛尔 阿巴斯当时正在等车,他抓拍到了韩裔男子扒住站台的照片。(最终该男子被列车撞死。) 4日,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头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根据文意,评析该摄影师的行为。( 4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2】 A 【小题
26、3】第一次引述是用它作为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灾难新闻摄影要把握好尺度,要突显人文关怀;( 2分)第二次引述是用它作为例子来证明对灾难新闻摄影记者的 “先拍照 ”的 “冷酷 ”行为到底该如何评价,尚无定论,还需要深入探讨。(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在面临先救人还是先拍照的矛盾时,摄影记者乌玛尔 阿巴斯选择了先拍照,失去了挽救该男子的机会; 阿巴斯的履行了他作为新闻记者的职责,但是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 阿巴斯拍的这张照片或许能引起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思考,但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是不适当的,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 (评分要点:答案:应包括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各 2分。 两
27、点,答出一点即可得 2分;第 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CE( C项应为 “过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 ”; E项表述为西方记者的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 2】试题分析: A( B项 “记者想出名 ”于文无据; C项:卡特的死亡也与自己内心的困惑有关; D项:作者认为 “问题远非如此简单 ”, “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
28、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然后一一对应着去分辨 对错,只要是原文中的原话,即可算对。如果表述不同,但是意思相同也算正确。 【小题 3】试题分析:在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两次引用,再品读这两次引用时还有什么相关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同整篇文章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循着这个思路就能解答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分析综合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引用在现代文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引用都会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可信;也会引用一些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会引用一些古典诗句,来提升自己文章的文学韵味
29、。 【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 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 “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 窦姬出涕, 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
30、,乃肯行。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
31、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 “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 ”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 。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 (建元六年 )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 司马迁史记 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误置其 籍 代伍中藉:登记 B 比 灵文园法比:比照 C而王后
32、所生四男 更 病死更:更加 D 识 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窦姬 以 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 以 之赐诸王 B家贫, 为 人所略卖 至宜阳, 为 其主入山作炭 C识 其 县名及姓 从 其 家之长安 D窦皇后言之 于 文帝 封公昆弟,家 于 长安 【小题 3】下面各组内容,都能体现窦后 “孝悌 ”品格的是( 3分) “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 代王独幸窦姬 欲如赵近家 丐沐沐我 请食饭我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
33、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B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C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都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D窦皇后进宫之前,家道艰难,曾带幼弟上山采桑,其弟跌伤,与弟诀别于驿站宿舍,讨来米汁给幼弟洗头,又要来食物给幼弟充饥,然后才离去。 【小题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4分 ) 译: 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
34、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 4分) 译: 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 2分) 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5】 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 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 【小题 1】试题分析: B( A藉:名册。 C更:接连。 D识:记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
35、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 2】试题分析: C(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指代 “少君的 ”。 A以:介词,凭借;介词,把。 B为:介词,表被动;介词,替,给。 D于:介词,对,向;介词,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 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 3】试题分
36、析: D ( 窦姬受到代王的专宠, 窦后信奉黄老学说,都不属孝悌品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 “孝悌 ”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窦后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孝悌 ”。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 4】试题分析: C ( C项中, “代王成 为皇帝之后,由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都病死 ”错。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
37、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 5】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涕 ”1 分、 “相 ” 1分,“乃 1分,句意 1分。( 2)这个句子中 “明年 ”1 分, “已而 ”1 分 , “是 ”1 分,句意 1分。( 3)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为 所 ”1 分, “略 ”1 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
38、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窦太后,赵国清河观津人。吕太后的时候,窦姬以良家女子的身份选入宫中服侍太后。后来太后把一批宫女遣送 出宫赐给各诸侯王,每王五人,窦姬就在这批宫女之中。窦姬家在清河,想到赵国离家较近,就请求那个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 ”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 名册上奏,诏令说可以,应该启程了。窦姬流出眼泪,埋怨那个宦官,不想去,强制她走,她才肯动身。到了代国,代王偏偏只宠爱窦姬,生下女儿
39、叫嫖,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孝文帝即位几个月之后,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 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小儿子刘武为代王,不久又迁徙到梁国,这就是梁孝王。 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设置二百户的园邑,由长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灵文园的做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境贫穷,被人掠去后出卖。他家中不知他被卖在何处。又转卖了十几家
40、,卖到宜阳。他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觉,山崖崩塌,把睡在下边的人全都压死了,只 有少君脱险,没有被压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断定他几天之内要被封侯,于是就从主人家去了长安。听说窦皇后是刚被封立的,她的家乡在观津,姓窦氏。广国离家时年龄虽小,也还知道县名和自家的姓,又曾跟姐姐一起采桑,从树上掉下来,把这些事作为证据,上书陈述自己的经历。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广国即被召见,问他,他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不错。又问他还能用什么来验证,他回答说: “姐姐离开我西去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诀别,姐姐讨来米汁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 ”于是窦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涕泪纵横流下
41、。左右侍从也都 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为皇后助哀。于是赏赐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钱,又分封与皇后同祖的窦氏兄弟,让他们迁居到长安。 窦太后爱好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窦氏子弟都不得不读黄帝和老子,尊奉黄老学术。窦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与文帝合葬在霸陵。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远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小题 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 “断 ”“复 ”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3分)
42、 答: 【小题 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 “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 ”,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断 ”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 “复 ”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3分) 【小题 2】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因此, “情更切 ”变成了 “情更怯 ”,“急欲问 ”变
43、成了 “不敢问 ”。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4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贬斥蛮荒,非常悲苦,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 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 ”字 “复 ”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
44、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 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 2】试题分析:宋之问的家乡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一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离诗中的 “汉江 ”都比较远。所谓 “近乡 ”,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像今天家
45、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 “近乡 ”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 “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 全出乎常情: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 “规定情景 ”。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 ”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
46、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 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 “情更切 ”变成了 “情更怯 ”, “急欲问 ”变成了 “不敢问 ”。这是在 “岭外音书断 ”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 “情更怯 ”与 “不敢问 ”,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
47、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 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语言表达 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 15字以内。( 6分) 我正坐在火车硬座上,这里人很多,环境嘈杂,很多人在大声说话,通话非常不方便。我 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我会给你打一个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一个电话,我们双方可以联系。 答案:( 6分)车上不便通话,( 2分) 9点到达后联系。(
48、4分)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步骤如下: 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本题就是压缩题,要将该文段压缩到 15字以内,因此语言要极其精炼; 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该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火车环境嘈杂,通话非常不方便;另一个是到达目的地后联系。 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压缩语段 ”, 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做 “压缩语段 ”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丢失。 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冗余信息,以保证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