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8.13KB ,
资源ID:31595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5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契机( q)横祸( hn)谵妄( zhn)萦绕( ro) B熙攘( rng)果脯( f)慰藉( ji)肖像( xio) C数轴( zhu)搭讪( shn) 癖好( p)偌大( ru) D朱拓( t)模样( m)蹙缩( c)炮烙( p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横祸 hn; B 肖像 xio; C癖好 p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常用字的数量比较大,究竟选择哪些常用字来考查,这是很有讲究的。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字 .多音字来给考生辨别。形

2、声字,按照一般规律应该读声旁。但是,许多形声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声母变了,有的韵母变了,有的声调变了,更有声韵调一起变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知这一变化,仍然 “读半边 ”,因而误读。 下列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焦燥口干舌燥忌惮惮精竭虑 B委屈委曲求全抱屈曲指可数 C辐射副员辽阔绵软棉里藏针 D叱咤莫名惊咤磐石磬竹难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屈指可数; A焦躁,殚精竭虑; C幅员辽阔,绵里藏针; D莫名惊诧,罄竹难书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常见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常见、常

3、用字。考查的重点是音形相近易混的词语、成语或熟语。所设置的别字误区多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干扰性强,迷惑性大,不易直接作出判断。但只要我们识记时联系意思去记,就问题不大。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从大学毕业开始就 苦心孤诣 地研究孟子,至今几十年了,虽然皓首穷经,至今仍不懈 怠,研究成果十分丰厚。 B在进行散文创作的初期,由于有亲人、朋友和读者的真诚帮助与鼓励,他才能 连篇累牍 地写下去,最后集成了这厚厚的一本。 C我想说,既然选择了平凡与忙碌,就该在这平凡与忙碌中学会寻找快乐,享受快乐,并把这份 天伦之乐 融入到工作中,在乐中学,在乐中教。 D中国的发展速度真是世界罕见。隔

4、几年回到家乡,这里已 面目全非 ,原来低矮的房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楼房与热闹的集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苦心孤诣:孤诣,独自达到的境地。费尽心思研究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与句中 “苦心研究 孟子到年老 ”的语境相符。 B 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C 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合语境。D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可改为 “面目一新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

5、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 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面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两座并峙高峰,他们分别被誉为 “诗仙 ”和 “诗史 ”,在诗坛上并称为 “大李杜 ”。 B宋词从风格上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在北宋的代表词人中,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 C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后来发表的阿Q 正传祝福药都收在他的小说集呐喊中。 D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

6、代表作品,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 ,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杜甫,被誉为 “诗圣 ”,他的诗才被称为 “诗史 ”。 B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豪放派代表词人。 C狂人日记阿 Q 正传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祝福收在小说集彷徨中。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 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7、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 “偷 ”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颗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 ”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 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

8、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 ,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

9、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 “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 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 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

10、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 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要嚼它。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齿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

11、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 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 称我是什么 “著名企业家 ”

12、。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小题 1】小说中画线的句子 “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5分) 【小题 3】小说以 “最后的黄豆 ”为标题,寓意何在? ( 6分) 答案: 【小题 1】心态:反映出 “爷爷 ”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 “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 ”是因为内心

13、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 “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 (答出心态给 2分,每点分析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生动揭示了 “爷爷 ”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 “爷爷 ”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 (每答出一点给 2分,答出 2点 4分,答出 3点 5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寓意:一是 “爷爷 ”通过一生奋斗留给 “我 ”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 “爷爷 ”留给 “我 ”的人生教训,启发 “我 ”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答出寓意每

14、点给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句有关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体会时要结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点评:要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目中 “嚼黄 豆 ”是小说主要人物的一个习惯动作,而且问的是 “在全文 ”有何作用,因些回答本题除考虑到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外,主要应围绕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来分析。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点评:针对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5、首先要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放入全篇中,结合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然后阐述其具体作用。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这需要 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最后的黄豆 ”既是 “爷爷 ”留给我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也是“爷爷 ”留下的人生教训。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题目中 “最后 ”可谓 “题眼 ”,引人深思。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

16、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点评:本题借对小说标题的探究来探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探究时 应注意选择 “最深的一点 ”。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 ”她说, “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

17、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我叫, 阿毛! 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各处去一问,都没有。我 急了,央人去寻去。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 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

18、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 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 ”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 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

19、,也就有这么大了 ”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节选自祝福 (二)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 Q 便在平时,看 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 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

20、 !”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 Q 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 !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 “你怎么动手动脚 ” 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 Q 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 Q 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 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 “晦气 ”都报了仇 ;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

21、绝孙的阿 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 !”阿 Q 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 !”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小题 1】理解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4分) ( 1)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 ( 2)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 “晦气 ”都报了仇; 【小题 2】这两段节选文字共同刻画了哪种群体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个群体形象的特征。( 6分) 答案: 【小题 1】( 1) “直着眼睛 ”通过对眼睛的描绘,刻画出祥林嫂整日陷在深深的思念与痛苦中,根本没有顾虑别人对她的态度。(描写 1分,祥林嫂沉浸在痛苦或思念中 1分) ( 2)

22、 “似乎 ”写出阿 Q 欺侮小尼姑后觉得好像报了王胡和假洋鬼子侮辱自己的仇而实际上并没有报仇的心理感受, (1分 )这一词体现了阿 Q 的健忘和作者对阿 Q精神胜利的否定。(答出语境义 1分,答出健忘或作者态度 1分) 【小题 2】这是一群看客的形象,他们冷漠、麻木、愚昧。对于 丧夫丧子的祥林嫂,鲁镇的人们没有表示同情,而是认为她 “克夫克子 ”不详,并且认为再嫁的女人不贞洁,充分体现出他们的冷漠,愚昧。阿 Q 欺负小尼姑的时候,两次写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 ”, “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他们像欣赏一出闹剧一样地看着,冷漠麻木。 (对象 1分,特征 2分,结合文本分析 3分) 【小题

23、1】 试题分析:( 1) “直着眼睛 ”是神态描写,说明祥林嫂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完全陷入了自己失去儿子的痛苦和深深的自责之中。神态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应该从人物的内心去挖掘。( 2) “似乎 ”是 “好像 ”,不 是真的这样。联系前文,这句话是阿 Q 欺侮小尼姑后的心理感受,阿 Q 感觉像是把王胡和假洋鬼子侮辱自己的仇报了,但事实不然,这反映了阿 Q 精神胜利法和作者对于阿 Q 精神胜利法的否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两段节

24、选文字中的人物形象有鲁镇的人们和酒店的人们,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对于身边的人和是麻木不仁,对于别人的痛苦态度极为冷漠,不但不同情,反而作为笑料。要结合文本进行 具体的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点评: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1、分析人物形象: 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刻画人物的手法: 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 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文言文阅读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

25、曰: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海 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 “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6、,吾计决矣!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 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小题 1】下 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遂与鲁肃俱 诣 孙权 诣:访

27、问,拜访。 今操芟夷大难, 略 已平矣 略:大体,简要。 若事之不 济 济:救济。 成败之 机 ,在于今日 机:关键。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请奉命求救 于 孙将军立则见其参 于 前 B众士慕仰,若水 之 归海鸟 之 将死,其鸣也哀 C愿将军量力 而 处之君子尊贤 而 容众 D荆州之民附操 者 其不可 者 拒之 【小题 3】下列句子全都能够作为曹操必败的根据的一组是 英雄无用武之地 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散 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近势耳,非心服也 荆、吴之势强 A B C D 【小题 4】下

28、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段写形势危急,诸葛亮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在分析了曹、刘的情况后,坚定孙权抗曹的意志。 B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采用激将法成功游说孙权抗 曹。 C面对心怀疑虑的孙权,诸葛亮说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刘备以逸待劳,必将击溃曹军,打消了孙权的顾虑。 D诸葛亮的一番劝说之后,本就又不甘心臣服于曹操的孙权,终于坚定了孙刘联盟的决心,开始与臣下谋划抗曹事宜。 【小题 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1)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 2)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答案: 【小题 1】

29、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C 【小题 5】( 1)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 2)如果这样,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 【小题 1】 试题分析:济:成功。把题中义项代入原文, “救济 ”与 “事 ”不能搭配,因此不符合要求。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主谓间,不译; A介词,向介词,在;

30、 C连词,表顺承,不译连词,表并列,不译; D代词, 的原因代词, 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忽略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因为 “意义 ”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翻译;而 “用法 ”却不是这样,某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所以,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由 “用法 ”产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 “用法 ”后 “意义 ”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辨析。 【小题 3】 试题分析: 是刘备的处境; 从诸葛亮的言辞中可知 ,两万左右的兵马只

31、能说可以抵挡一下曹操,远未能使 “曹操必败 ”; 诸葛亮向刘备提建议和游说孙权时都提到 “事急 ”,可见当时荆、吴的情况很不好。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点评: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 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 “前一阶段 ”的事件混杂到 “后一阶段 ”的事件之中,或将 “后一阶段 ”的事件混杂到 “前一阶段 ”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小题 4】 试题分析: “刘备以逸待劳 ”错误。刘备此时正处于 “新败之后 ”,并非 “以逸待劳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

32、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5】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 “苟 ”如果, 1分; “事 ”事业, 1分;大意 1分。 ( 2) “则 ”那么, 1分; “鼎足之形成 ” 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 1分;大意 1分。 考点:理 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

33、顺。 附译文: 曹操将要顺着长江向东进发,诸葛亮对刘备说: “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 “(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中原)大致已稳定,(他)于是攻破荆州,声威震动 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您)能拿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朝北向曹操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但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

34、势危急而不能决断,(离)大祸临头没几天了! ”孙权说: “假若像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说: “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他,就像河水流入大 海一样。如果抵抗曹操的事情不成功,这就是天意,怎能再成为曹操的属下呢? ”孙权发怒说: “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被外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人(能同我一起)抵挡曹操了,可是刘豫州刚了打败仗,怎能挡得住这个大灾难呢? ”诸葛亮说: “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和关羽率领的水兵精锐还有一

35、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行军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 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 啊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 (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况且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之所以归附曹操,(是因为)被他的武力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这样,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形成。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 ”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他的

36、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诗歌鉴赏 浪淘沙 秋江 张炎(南宋)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 。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小题 1】上片中的 “飞蓬 ”“鸥 ”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 (4分 ) 【小题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 “长笛霜空 ”的理解。 (3分 ) 答案: 【小题 1】 “飞蓬 ”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 “鸥鸟 ”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 (手法、情感各 1分,共 4

37、分) 【小题 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 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 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万里一飞蓬 ”运用比喻的手法,是说自己有如飘泊不定的蓬草。自己有如万里江山一点微不足道的 “飞蓬 ”,其悲凉心境便不难体会到了。 “三两点鸥沙外月 ”三两只沙鸥正自由自在翱翔,古代文人对自在闲适的沙鸥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用自在闲适的沙鸥,反衬作者的满腹忧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点评:诗歌本 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

3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 2】 试题分析: “长笛霜空 ” 在一片寒冷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苦的长笛之声,末句以景作结,写得很是肃爽,营造了凄清的氛围,这笛声正撞击着一位有如飞篷飘萍般游子的心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点评: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 原则: 第一,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观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主观的的感

39、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登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 1】这首诗的首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作简要的分析。( 3分) 【小题 2】全诗感情浓郁,请简要概括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3分) 答案: 【小题 1】这是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三种手法:俯仰结合、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答出并分析正确

40、一种手法得 2分,答到 2点得 3分。) 【小题 2】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之苦楚,年老多病的孤独,忧国伤时的情怀。 (答出漂泊之苦 1分,年老多病 1分,孤独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 岸,鸥鹭低空回翔。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 “悲秋 ”定下了基调。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这一联,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颇有疏宕之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

41、的表现形式。 点评:诗歌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与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 【小题 2】 试

42、题分析: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秋天不一定可悲, 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

43、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语 言表达 请根据下面对联的上联,补写出下联。( 4分)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 答案:答案:示例:万水千山尽朝晖 ( 评分:仄起平收, 1分;词性相同, 1分;结构相对应, 1分;内容恰当, 1分) 试题分析:要注意对联的要求仄起平收;词性相同;结构相对应。 “五湖四海 ”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 “皆 ”副词, “春色 ”是名词。因此下联的结构也应该如此。 考点:语言表达。 点评:对联的考查,属于语言表达部分,考查点比较全面,包括修辞手法,句式仿写,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因此对联对学生的要求

44、极高。要想把对联补充好,需要了解对联 的知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 关于悲剧,鲁迅有过这样的见解: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哈姆雷特、夏瑜和孔乙己等都是著名的悲剧人物。请你参考示例,就哈姆雷特或呐喊小说集中的悲剧人物写一段简评。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得当,条理清晰,不超过 90字。( 6分)(下面表格每行 20字) 例如:祥林嫂的悲剧主要是时代造成的。她善良勤劳,却被封建宗法制度彻底摧毁,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她反抗改嫁、捐门槛,都脱离不了封建思想的磁场,她的悲剧必不可免。( 76字) 90 答案:答案:示例一: 夏瑜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为了建立 “大家 ”的

45、天下,夏瑜参加了革命,但革命脱离群众,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仍得不到 “大家 ”的同情和理解,其鲜血反而成了愚昧民众治病的药,所以其悲剧必不可免。 ( 90字) 答案:示例二: 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性格造成的。他想用最正义的手段重整乾坤,却没有看清现实的残酷,低估了对手的强大,他又耽于沉思、自责和自我怀疑,以致付出了爱情和生命的代价。 ( 77字)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 2分,理由 3分,条理清晰 1分。) 试题分析:首先应该锁定对象,哈姆雷特或呐喊小说集中的悲剧人物,包括哈姆雷特、祥林嫂、阿 Q、夏瑜、孔乙己等。写简评时应该注意首先应该亮明自己的观点,观点一定要明确,然后要结合人物本身和自己的理解把

46、理由讲清楚。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点评:短评一般以事实内容为依托,对具体事件进行 画龙点睛的评说,或褒或贬,态度鲜明,评论生动,同时注重思想的深刻性、逻辑性,力求以理服人。 默写 默写( 12分) 【小题 1】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柳永) 【小题 2】 ,谈笑间, 。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小题 3】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李清照) 【小题 4】想当年, ,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小题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白居易) 【小题 6】乐节礼乐, , ,益矣。(论语) 答案: 【小题 1】竟无

47、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小题 2】羽扇纶巾 /强虏灰飞烟灭 【小题 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小题 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小题 5】别有幽愁暗恨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 【小题 6】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试题分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噎 ”“霭 ”“纶 ”“虏 ”“戈 ”“幽 ”“浆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点评: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理解,准确记忆。 具体说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用笔圈 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

48、。记忆时,脑想与手写,同步统一。书写要规范,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漫漫长路,可以分为许多个阶段,应该走好关键的一段,因为那一段往往可以决定你后面要走的路,那关键的一段可以让你对后面要走的路更清晰、更轻松。不仅仅是面对人生道路的时候要走好那一段,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要走好那一段。那么,你、我、我们该怎么走好那一段? 请以 “走好那一段 ”为题,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不少于 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漫漫长路 ”是比喻的手法,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