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绚 (xun)丽丰 腴 (y)倩 (qin)影乳 臭 (chu)未干 B 赦 ( sh)免 嗜 (sh)好 逡 (qn)巡弱不 禁 (jn)风 C游 说 (shu)愤 懑 (mn)逶 迤 (y )不见经 传 (chun) D 泅 (qi)渡坍 圮 ( p)恐 吓 (h)否 (p)极泰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乳 臭 (xi)未干 C. 不见经 传 (zhun) D. 坍 圮 ( p)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
2、,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对于易读错的读音要着重记忆,并且不能想当然,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最佳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 腚星形鸩萋食霰 答案: D 试题分析
3、: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 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 “元嘉北伐 ”失利事,以影射南宋 “隆兴北伐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 点评:要想真正的读懂诗句,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和诗人的身世来理解,并不是单纯的翻译。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才能正确的理解诗句和情感。 下列诗句朗诵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江 /东去,浪 /淘尽,千古 /风流 /人物 B英雄 /
4、无觅 /孙仲谋 /处 C元嘉 /草草,封狼 /居胥 D四十三 /年,望中 /犹记,烽火 /扬州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元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点评:想要断句,首先要能理解文句的意思,其次才是根据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本 题 “狼居胥 ”是一个地名,不能分开,所以不能在中间断开。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始于唐,盛于宋。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 “论 ”都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
5、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D阿房官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 “小杜 ”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 “小李杜 ”之称。 答案: D 试题分析: D杜牧和李商隐称为 “小李杜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文学常识的掌握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文学常识虽然最近几年考得不多,但是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学生读,该记忆的也要背过。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 于时,学于余 答案: D 试
6、题分析:例句和 D都是被动句, A.状语后置; B.判断句; C.定语后置句。 考点:考查学生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无外乎就那么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不赂者 以 赂者丧 洎牧 以 馋诛 杳不知其所 之 也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 之 农夫 A两个 “以 ”字相同,两个 “之 ”字也相同 B两个 “以 ”字相同,两个 “之 ”字不同 C两个 “以 ”字不同,两个 “之 ”字相同 D两个 “以 ”字不同,两个 “之 ”字也不同 答案:
7、 B 试题分析: 都是因为, 到的地方, 的。所以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下面几句话排列次序合理的一项是 ( ) 一个人在苦难中也可以感觉到生命意义的实现乃至最高的实现,因此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 我相信,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 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幸福是生命意义得到实现的鲜明感觉。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在苦难中感觉到的却是生命意义的受挫。 A B C D 答案
8、: B 试题分析:本文段就是在探讨幸福,所以 放在第一位。 的 “但是 ”,紧承 ,而 是对上述议论的一个总结,因此放在最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 3
9、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 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十一五 ”期 间要形成 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句式杂糅, “原因是 造成的 ”,删除 “造成的 ”; B.搭配不当,“提出 ”不能与后面的宾语 “抚慰金 ”搭配。 D.不合逻辑, “道路 ”包含在 “交通 ”中,不能并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
10、为 E级。 点评:修改病句,是辨析病句的最终 目的。病句修改题考点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4.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修改病句以通顺、正确为原则,不作修饰,不改变原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语病。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 不以为然 ,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炼 了自己的意志。 B近来,从中国
11、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 紧锣密鼓 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C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 潜移默化 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 休戚相关 、紧密相连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以为然:不认为对,用在这不恰当。 B. 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C.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D.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
12、利害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成语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 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依次填人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 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13、 什么都不得不 _。 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个空所需词语在 “承载 ”与 “装载 ”中选择。两词的相同成分 “载 ”可以不管,辨析相异语素: 装, 把东西放进器物内;把器物放在运输工具上。总之,它是指把东西由一个地方放进另一个地方,强调的是 “转移过程 ”。承,托着,接着。它强调某种事物支撑或连接的一种 “状态 ”。 结合原句前后文语境看,那 “必不可少之物 ”上早已置之于 “生活扁舟 ”之上的,句子所要强调的恰好是一种支撑的 “状态 ”,而与 “转移过程 ”无关。故选 “承载 ”。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14、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 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15、同时也要做记号。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轮廓简朴敞开变换莫测 B兴衰苍桑辨别千姿万态 C雕像相貌朦胧灿烂夺目 D遗漏憧憬禁固赏心阅目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变幻莫测 B.沧桑 D. 禁锢 赏心悦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识记字形的复习,应抓住重点,应把国家语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加强练习,用练习带动能力的提升。练习后,要及时纠正建档,建立错题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很多词语 的用字都
16、是和它的含义有关的。 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说第二次冒险,完成小题( 15分)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 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 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
17、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 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 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 “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 ”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这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 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18、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要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 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他问。 “当然,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小题 1】 “言语不多 ”的安德
19、鲁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 “滔滔不绝 ”?文中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小题 2】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安德鲁千钧一发从哪些情况判断出 “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 3分) 【小题 3】既然 “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 ”,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 4分) 【小题 4】文题 “第二次冒险 ”的含义是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 1】法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 2分)他们认为救助反法西斯战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分) 【小题 2】( 1)天已亮了;( 2)除农舍外,别无藏身之处; (3)
20、德军正有条不紊地搜索。 【小题 3】 (1)他们没想到安德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 (2)没想到正义的力量会如此强大,法国妇女会再次冒死救助的安德鲁。 【小题 4】 (1)安德鲁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 再次向女主人求援。 (2)女主人在丈夫因救助安德鲁被杀后,再次冒险将安德鲁藏起来。 【小题 1】试题分析:要透过人物的外在活动把握他们的心理情感。安德鲁的“反常 ”及其原因,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所附带的神态,以及全文的情节都对正确回答此题有帮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
21、,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 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在的句子或段落整体结合。 【小题 2】试题分析:要从时间、环境、处境三方面全面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
22、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小题 3】试题分析:联系生活 和思维的实际,不难回答 “他们没想到安德鲁会再次返回农家藏身 ”。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情节对主旨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时,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然后一一对应着去分辨对错,只要是原文中的原话,即可算对。如果表述不同,但是意思相同也算正确。 【小题 4】试题分析:从全文来看, “第二次冒险 ”既是说安德鲁,又是说女主人,第二点是容易被忽视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级 解题思路:快速 读懂原文,深
23、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阅读下面我与地坛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10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 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 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24、 。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 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 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
25、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小题 1】 “我 ”原来就知道 “母亲已经不在了 ”,为什么后来又 “才 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 3分) 【小题 2】母亲为什么 “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 ”?( 3分 ) 【小题 3】 “我 ”为什么明明看见母亲还没有找到自己却决意不喊她,让母亲继续着急地悄悄找下去?作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你能分析出来吗?( 4分) 答案: 【小题 1】( 3分)当 “我 ”在黑暗之中呆着却不再有人来催自己回家时,这陌生的感受是 “我
26、 ”真实地感到母亲已经离 “我 ”而去。( 2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沉的还念之情。( 1分) 【小题 2】( 3分)母亲来找我是因为她对我独自一人长时间呆在园中不放心,( 1分)不想让我发现是因为她理解我不愿见人,没办法只得任我一人疯狂地呆在废园中,( 1分)表达了母亲的巨大忧心、痛苦和深挚的爱。 ( 1分) 【小题 3】( 4分)可能是我不愿意看到母亲为我献出这么多而越发显出自身的绝望;可能是因自觉卑微一无用处承受不起母亲这样的爱;也可能是年轻不懂得关心体贴痛苦的母亲,不懂得珍惜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选择了残忍的回避。 【小题 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考虑 “我 ”对母亲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27、虽然明明知道 “母亲已经不在了 ”,但是因为潜意识里的抗拒,就觉得母亲还在。这种对母亲难以割舍的情感,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 【小题 2】试题分析:那是 “我
28、 ”刚刚得病的时候,在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母亲正是知道这一点,知道 “我 ”不愿见人,才让我独自呆着。可是又因为我长时间的独处而担心,才会偷偷来看。这短短的一句话,将 一个母亲的担心、痛苦和对儿子的深挚的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
29、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鉴赏 ”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小题 3】试题分析:从 “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 ”这一句和下 文进行分析, “倔强 ”和 “羞涩 ”两个方面分析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
30、: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六国论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12分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 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
31、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 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以 事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日 削月割,以趋于亡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 D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 ,四望如一
32、【小题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谓 智力 孤危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 C以为 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暴 霜露 ,斩荆棘 【小题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 “不赂秦 ”的灭亡也是 “赂 ”的结果。 B第二段用比喻论证的手法,用 “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形象地写了假如六国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评论现实做了铺垫。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做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D文中 “呜呼 ”“悲夫 ”等感情强
33、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时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忧虑。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6分) ( 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小题 1】试题分析: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作状语; C.名词作状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
34、为B级。 点评:对于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相对简单的,一般学生都能判断出来。就是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活用为状语学生不好区分,如果该词后面跟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词就是活用作动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动词,那就是活用作状语。 【小题 2】试题分析: A智力,是两个词,智慧和力量; B.故事,旧事; C. “凡 ”就是 “但凡 ”、 “凡是 ”的意思, “是 ”要和 “州 ”连在一起,是 “这个州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 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
35、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小题 3】试题分析:六国论中第二段的描述使用了对比论证,结尾又采用引用和比喻论证,中间穿插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不一而足。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 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 4】试题分析:( 1)第二小句倒装 1分,第三小句中的 “可以
36、 ”1 分,“而 ”1 分;( 2) “使 ”字后省略补上 1分, “为 所 ” 被动句式 1分,感叹语气 1分 .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日夕富阳浦口 和朗公 何逊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 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故乡千余里,兹夕寒无衣。 【小题 1】 “山烟涵树色 ”和 “江水映霞晖 ”两句写了不
37、同景色的特点,请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它们的特点。( 2分) “山烟涵树色 ” “江水映霞晖 ” 【小题 2】诗的第三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小题 1】( 2分)朦胧 绚丽 【小题 2】( 2分)寓情于景。独鹤凌空,形单影只,生出孤独飘零之感。或:反衬手法。以双凫齐飞反衬诗人飘零在外的孤独。或:对比手法。独鹤与双凫构成对比。(简单说 明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时已黄昏,烟霭四起,在山间弥漫,将树色吞没。写出了景色的朦胧。 “山烟 ”一句色调太暗沉,于是 “江水映霞晖 ”,诗意又振起。黄昏的江面,放眼四顾,没有比那翻光倒影、绚烂多彩的晚霞,更引人注意了。这晚霞
38、一及江面,一江流动着的,便似乎不是水,而是万匹锦绣。这一句色调明丽鲜亮,正是诗人心中希望的象征。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景物特点的能力。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都很明白,有烟就有朦胧,有霞就是绚烂。 【小题 2】试题分析: “独鹤 ”二句的两两相对,机杼又与上二句相同。独鹤凌空 ,形单影只,则使人生一身飘泊之悲;双凫出浪,相亲相近,则使人生夫妇相聚、举家团圆的向往。不过,这二句与上二句对比手法虽同,但笔致一阔大、一灵动,其趣亦不相同,而分别可喜可玩。诗最后以离乡千里,天寒无衣,凄然作结,回应到首句,则全诗成一浑然整体矣。 考点: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
39、为 D 点评: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 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秋逼暗虫通夕响 ”以动衬静。 语言表达 2012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67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 4分)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 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 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 本 1,85
40、0,000 672,000 苏 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 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两句话。 答案:( 4分)( 1)示例: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 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 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
41、人数。 ( 2)示例: 我们要和 平不要战争。 让和平永驻人间。 让战争远离人类。 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让世界充满爱。 试题分析: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像涉及到哪几个国家,其中的军人死亡数和平民死亡数各是多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图文转化 ”的能力。 点评:做图文转化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2、仔细人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 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生活中,
42、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答案:( 4 分)参考:它可能是一条江,让你体会澎湃:它可能是一只鸿雁,让你体味坚韧;它可能是一幅书法,让你体验苍劲;它可能是一卷线装书,让你品位深沉。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就是一道仿写题,仿写先看清事例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各个成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比着葫芦画瓢。一定要注意句式要相同或相似,然后看清楚有没有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仿用句式 ”的能力,
43、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 “形神 ”两方面去考虑。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5分 )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 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注】,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注】故:事故,指灾患病丧。 ( 1)解
44、释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王 怍 ( 2)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君子的三乐。 一乐 二乐 三乐 答案:( 1) 统治、统一或德治 惭愧( 2)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试题分析:孟子说: “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概括的时候要用最简练的词语来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题型比较新颖,题目也比较简单,只要能翻译出来,第一个小题就迎刃而解。再概括总结一下,第二问也不难答出来。 默写
45、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蜂房水涡, 。 【小题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小 题 3】人生如梦, 。 【小题 4】舞榭歌台, 。 【小题 5】故木受绳则直, 。 【小题 6】 ,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 【小题 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小题 2】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小题 3】一樽还酹江月 【小题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小题 5】金就砺则利 【小题 6】舞幽壑之潜蛟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矗 ”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哀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樽 ” “酹 ”的写法。 默写( 5)时,注意 “砺 ” “利 ”的写法。默写( 6)时,注意
46、 “壑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请以 “静听回声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文题,但是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考虑,其中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 ,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荷花,那童
47、年的风筝 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 我们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按这个题目写下去。我们可以从故乡的某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情境出发,以 “静听回声 ”为题作文。写作这个题目,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写这篇作文, 应该把所回忆的事情放在故乡这一大背景之下,写有关于故乡的一些美好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 “通过一个我看到 (听到,读到 )的有关 人 (负或不负 )责任、 (宽容或不 )宽容、 (友善或不 )友善 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 ” ,这时,题目 “责任 (宽容 )” 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