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浮藻( zo)叱咤 ( ) 拊( )心百舸( )争流 B碾( )米 莅( )临 惩创 ( ) 怒不可遏( ) C屏( )息 徘( )闻 漫溯( ) 长歌当 ( g)哭 D忸怩( n) 颓圯 (p) 修 u) 夙( s)兴夜寐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叱咤 ”的 “咤 ”应读 z ,拊,应读 f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本题主要考的是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声
2、旁相同的形声字的读音一要平时读得准,二要对选项逐个排除选择。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为上联 “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 ”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气,冬雪松竹衡岳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 B项 “荷花 ”与上联 “芙蓉 ”重复。 C项 “展翼 ”与所给上联 “芙蓉 ”词性不对。 D项 “才气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3、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 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副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越国 以鄙远 越国:国名 B.唯君 图 之 图:考虑 C.乘彼 垣 垣:倒塌的垣墙 D.进兵 北 略地 北:向北方 答案: A 试题分析:越国,这是两个词。越,
4、越过;国,国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在文言文里面,一词多义主要以单音词为主,做这一类题时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 来分析。以单音节为主提供的一个主要信息就是当看到文言句中有与现代汉语同形式的词时,首先不要盲目地把这个词连读,包括翻译的时候也不要盲目地当作现代汉语词,而是要断开,一个一个译,它们之间多数是没有“联系 ”的。当然,话也不能讲绝对。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忆往昔 /峥嵘岁月 /稠。 B在 /康河的 /柔波里,我 /甘心做 /一条水草。 C沛公军 /霸上。 D今人 /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答案: A 试题分析
5、: B项应为:在康河的 /柔波里,我甘心 /做一条 /水草。 C项应为 :沛公 /军霸上 .D项应为 :今 /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兵 旦暮 渡易水 B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C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 D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答案
6、: A 试题分析: A, 旦暮,早晚。 B非常,古义:突如其来的事变;今义,副词,十分,很。 C项,穷困,古义:不得志 ,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困难。 D项,东道主,古义:东方路上的主人;今义,东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高考题设错的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点来推断,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 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 下列句子与 “
7、何厌之有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安在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 C 试题分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A句是被动句, B句是定语后置句。 C句为宾语前置句, “安在 ”,就是 “在安 ”。 D句是被动句。 考点: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文言中不同的句式,指的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特殊句(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句子。 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8、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 “湖畔派 ”,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 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c.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d.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句,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应是先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然后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最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应填 a。 根据前后句式一致,前句写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后句就应对应春花秋月给
9、他们以寄托。故填 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B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不由得慢了下来。
10、 C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D日本政府 “购买 ”钓鱼岛的错误行径激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愤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反日保钓的热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可以把 “当 ”去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 1 )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 2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 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 3 )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 4 )逻辑分析
11、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在 “说谎成疯 ”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说假话,我要说:我怀念包弟。 B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 “够了。 ”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D对 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句号前几句话,句间是并列关系,所以, “流言 ”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标点符号分号的用法是常考点。分号要注意以下问题: 凡是用逗号不能
12、很清楚地表示并列分句的关系的地方要用分号,否则句子的层次关系不清楚。如: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要夜里打,叫打猎。 句中没有用逗句,不用分号。如: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因为他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 下列各句中粗体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 老张今年岁, 精短小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 睹物伤怀,聊赋四章,不是无病呻吟,而是 长歌当哭 啊! C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 峥嵘岁月 ,但出狱后仍恶习不改,继续为非作歹。 D. 变法失败,谭嗣同为唤醒民众,毅然放弃生的机会,横刀向天, 殒身不恤 。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项,不合语境
13、。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 A 项,精短小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B 项,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 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D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方法技巧: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扎实的平时积累,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基本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答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把握成语的具体含义。 分析语境。 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夙愿 呕歌 白
14、浪涛天 寻物启事 B毕竟 竞赛 寥廓 攻城略地 C愁 怅 肺俯 头晕目炫 英雄气慨 D苍桑 家具 观注 谍谍不休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呕 讴;涛 滔; C项:愁 惆;俯 腑;慨 概; D项:苍 沧;观 关;谍 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首先,要弄清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音同、音近致误;形近致误;音形义均相近致误。其次,要注意辨析错别字的方法: 1以义辨形,区别同音字。2以音辨形,区别形近字。熟记字音,有利于辨别形近字。 3根据语境辨形。汉语构词有一个规律,一个词常常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的字双举。 现代文阅读 痛 哭
15、 和 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 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
16、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 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
17、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 “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的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
18、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 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小题 1】在石评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5分) 【小题 2】在石评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分) 【小题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本文写道: “沉默是最
19、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5分) 【小题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石评梅的痛哭和珍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 “满 ”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石评梅的痛哭和珍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 “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石评梅的痛哭和珍中最后一段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 又
20、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答案: 【小题 1】刘和珍是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小题 2】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 “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小题 3】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 ,永久的悲哀。 【小题 4】 BD 【小题 1】试题分析:石评梅即本文的作者,因此把握全文,了解作者有关抒情、议论性的语句:刘和珍是勇士
21、;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其具体的方法为: 1、感知信息,即准确感知负载信息的语言。 1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文体知识、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知识,感受语言,推敲、揣摩语句中的词汇、语法意义、修辞意义。 2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加深、加强对语言意义的感受与认识。 2、通过联想、想 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完成对感知材料的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的筛选、整合过程。 【小题 2】试题分析:对比着写自己,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写出了自己的渺小。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衬托刘和
22、珍的伟大和英勇无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怎样写自己的,问的不明确。至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主要是作者的谋篇布局。本文的主体是写刘和珍君,写自己的作用,那就是非主体材料对主体材料的作用。其作用,也就是非主体材料对主体材料的衬托、对比等方面的作用,以突出主体材料。 【小题 3】试题分析: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作者的这句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而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的 “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表达的主要是愤怒。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
23、方法提示: 1从句子本身入手,抓关键词。 2从句间关系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对结构复杂的句子,进行语法或意义分析。理解句意是理解文义的基础;而理解句意,要掌握 “句不离篇 ”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 A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 “烘托 ”到极至。 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 E项的理解可能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分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做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将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的找到,看选项的表达方式,然后对原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概括分析。理解分析后,再与各选项进行比照、排除
24、和,就能得出答案:了。 文言文阅读 张 良 奇 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 (p)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 !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 ”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 ”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
25、,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b( g)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 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 1】解释句中划线词。( 42 8分)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 所 父去里 所 为 其老,强忍 良业 为 取履 【小题 2】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有一老父,衣 褐 (h,粗布短衣 ) B 孺子 (rz,孩子,年轻人 ) C 强 忍 (qing,勉强 ) D长跪 履 之 (l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 【小题 3】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有一老父, 衣 褐
26、 (名词作动词用,穿 ) B良尝闲从容 步 游下邳圯上 (名词作状语,修饰 “游 ”) C良殊大惊,随 目 之 (名词作动词用,看 ) D良因 怪 之,跪曰: “诺。 ”(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 【小题 4】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 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诚心。 答案: 【小题 1】 1处
27、所,这里指张良身边。 2表大概的数目。 3因为 . 4替(老人)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D 【小题 1】试题分析: 所,名词,处所,此指张良身边; 所,副词,大约,用在数量词后面 ,表示大概的数目。 为,介词,因为 为,介词,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 【小
28、题 2】试题分析:强,竭力,尽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利用语境分析词义,是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主要方法,即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要多加注意。本题中的 “强 ”字,初看可 以解释为 “勉强 ”,但一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即把这个解释放到原文的上下文中去顺读,就发现这样的解释是不对了,而应解释为 “竭力、尽力 ”。 【小题 3】试题分析:怪,非名词作动词用,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
29、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 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 ,也十分有用。 【小题 4】试题: “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 ”错,原文中是几个五天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做这类题目,坚持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30、。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 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诗歌鉴赏 韵次石湖 书扇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写了小桥 流水 村庄 绿岸 浮萍 荷花 人家 庭院等景物。(答对五个
31、得满分) 试题分析: 将诗句中的景物一一找出:小桥 流水 村庄 绿岸 浮萍 荷花 人家 庭院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点评: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点。考查意象的题目 ,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题型常用简答,也可用填空。 默写 翻译和默写(共 16分) 【小题 1】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 4分) 【小题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分) 【小题 3】
3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分) 【小题 4】(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分) 【小题 5】夏虫也为我沉默,( )。( 1分) 【小题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1分) 【小题 7】 ( , ),谁主沉浮?( 1分) 【小题 8】( ),子无良媒。( 1分) 【小题 9】及尔偕老,( )。( 1分) 答案: 【小题 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再见面。 ” 【小题 2】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小题 3】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着边邑,你知道那是困难的。 试题分析:本题
33、默写均自课本中的名篇名句,这几句除也 “寥廓 ”和 “愆 ”容易写错外,其余的则并不难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关注同音异义、同义异形词。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同义词是出题人常设题的地方,考生要格外关注。这种同音异义、同义异形词对考生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最大的,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作文 有人说,十六岁的高中生,既是成熟的孩子,又 是幼稚的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已懂得了很多。 请在下面题目的空格中填入一个词语,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题目:生活,教我懂得了 答案: 试题分析:这是个半命题作文,没有任何提示或可供选择的项,在写作内容和立意上反
34、而更加自由。 “生活 ”既有指向的限定,还有环境氛围的限定。 “教我懂得了 ”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总之是某种启示,某种道理,某个哲理等。但是想说教我懂得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 “生活 ”要具体化。生活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 ,也是人类这种生命的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 动 ,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称。物质生活是人生活上的基本需要,精神生活则是人们在得到了物质生活后,所追求的另一种精神寄托。写作时,又需将这些生活再具体化。 “教我懂得了 ”, “懂得了什么 ”这是写作此文的立意所在。
35、懂得的内容,无非是道理或哲理。需进一步再想,这些道理或哲理,可以指向人生,可以指向社会。可以先想某个大的主题,在大的主题里面找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主题。 主题或立意确定后,文章写作的重心就要放到怎样 “教我懂得 ”上。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将 “教 ”具体化和过程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考题切入学生生活,审题没有障碍,加之恰到好处的煽情语言,能迅速唤醒考生的写作激情,自由选择另一半也给学生展示个性,彰显才情的舞台。要想在作文上出彩,还需要注意: 一、细审题意,主题求新。主题新颖、深刻、独到无疑是获得高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 “精彩 ”的内涵:美丽,有益,得意等。 二、精补标题,材料求巧。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是长于叙述,精于描写,擅长议论;内 容 “熟 ”但要力避 “俗 ”,舍去那些大众化的词,力求选材的多样性;立意 “新 ”要切忌 “险 ”,开口要小,切题要巧。 三、活用文体,形式求新。这道半命题作文,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一问一答等创新文体,力求作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