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填入下列空格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 )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 “四旧 ”了。隔壁人家的 ,我们听得 ,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 ,有人 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 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摔破 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嚷嚷 敲打 一举
2、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一个空跟第二个联系的比较紧密,后面说 “听得 ”,因此前面应该选 “一动一静 ”,后面应该选 “清清楚楚 ”。文革时候抄 “四旧 ”,不应该仅仅是 “大声嚷嚷 ”和 “大声吆喝 ”,而应该是 “大声叱骂 ”,因此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下列各项中对家欧也妮 葛朗台的故
3、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我要请客啦 !请克罗旭他们吃饭。 ”葛朗台把一只野兔、几只鹧鸪,还有几条鱼交给拿侬。野兔和鹧鸪是在花园里打到的,鱼是从佃户们那儿要来的。 “从我结婚到现在,二十多年了,这是你爸爸第三次请客。 ”葛朗台太太小声对女 儿说。 葛朗台这次请客是因为他想要克罗旭他们为自己到巴黎处理弟弟的善后事宜,而且设法让他们 “自费旅行 ”。 B觉新与表妹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C晚饭时,葛朗台太太等桌布撤走之后对葛朗台说道: “咱们该戴
4、孝吧? ”“真是的,葛朗台太太,您光知道出新鲜主意花钱。戴孝要戴在心里,不在乎衣裳。 ”葛朗台说。 “但是,为兄弟戴孝是省不过去的,再说,教堂也规定咱们 ” 最后葛朗台听从了太太的建 议,决定拿出六路易让太太去买孝服,但要求只给他一块黑纱就行了。 D忽然袁成气咻咻地跑进来说: “太太,三老爷,姑太太来了。 ”接着从侧门里走进了张太太,后面跟的是琴和另一个年轻女子。 这一个年轻女子梅,军阀混战时正在张家玩,本要回家去,但因那一带的交通断绝,只得跟着跟着琴逃到高家来。与高家再一次 “亲密接触 ”。 E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对封建家长的专制
5、意志处处忍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他觉醒了,毅然投奔了光明。 答 案: 试题分析:(葛朗台拒绝了太太的建议,让太太用自己的钱去买孝服,只给他一块黑纱就行了。觉新并没有 “终于觉悟,毅然投奔了光明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是对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只有仔细阅读过这本书,并且熟悉该故事情节才能答出。这道题出的好的地方在于,它很好的检验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程度。 下列选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张良出,要项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内 纳; C.已 矣; D.要 邀。 考
6、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这种题型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大多数通假字都很常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积累就行。很多通假字都是同音形异字,可以根据句意来帮助理解。 选出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夫晋,何厌之有?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A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宾语前置。 考点:考查学生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点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无外乎就那么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
7、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 下面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樊将军以 穷困 来归丹 (物质上不富有) B约为 婚姻 (男女婚事) C持千金之资 币 物(礼品)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 其次 (排行第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穷困:困难之极 ,处境窘迫;贫穷。 B. 婚姻:儿女亲家。 D. 其次:它的旁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
8、,通则对,不通则错。 现代文阅读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我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 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我搬出那四合
9、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 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 如果槐花意 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 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 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
10、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 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 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一 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
11、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 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 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
12、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取材于 2007年 9月 15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
13、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E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小题 2】在不同时期, “那株巨槐 ”给 “我 ”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 “我 ”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 (4分 ) 答: 【小题 3】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2】年幼时, “我 ”感受了槐树巨大的荫庇和恩惠,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 2分)。
14、搬出了四合院以后, “我 ”则对槐树有了新感受,能从槐树中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 2分)。 (意思相同即可 ) 【小题 3】 (一 )不该删去( 1分)。文章谈的是 槐树,实际上借槐树谈的是对胡同院落和北京传统生活的感情( 2分)。作者谈的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 3分)。 (意思相同即可 ) (二 )可以删去( 1分)。文章的主题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 2 分),倒数第二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谈旧城改造,略显赘余 (或枝蔓 ),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主旨更清晰。因此
15、可以删去( 3分)。 (意思相同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 “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于文无据。 E项,作者并没有认为将胡同四合院 “全部 ”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作者主张在旧城多划保护区,并且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采取个例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 2】试题分析:作者童年时对巨槐的感受可从文章第 2段内容中加以概括,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则可主要参考第
16、3段进行总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
17、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选择题,并完成第 卷相关翻译题 钜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 其敝; 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夫
18、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 皆慑服,莫敢枝梧 。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
19、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枝梧,抵抗。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 阴 令羽诛之阴 ,暗中 B故不如先 斗 秦、赵斗,使 相斗 C立羽为 假 上将军假,假扮 D项
20、羽乃悉 引 兵渡河引,带领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 下令军中曰 因 击沛公于坐 B 与 秦军遇,九战失其所 与 C项羽 乃 悉引兵渡河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 乃 还。 D即 其 帐中斩宋义头吾 其 还也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 A章邯虽然已经打败了项梁的军队,但惧怕项羽的神勇,故率军围赵,以避楚军锋芒。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 “久留不行 ”,所以
21、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 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令诸侯军 “无不膝行而前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 C.假,代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试题分析: A于是;趁机; B.和;亲附; C.就; D.
22、它的;表商量。 考点:本题考查 学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 3】试题分析:项羽对将士说: “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 ”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
23、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诗歌鉴赏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 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 “云梦 ”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小题 1】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一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3分) 答: 【小题 2】 “
24、去雁远冲云梦雪 ”一句中诗人写了大雁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此联选取了 “暮霭(湘烟)、岸苇(芦苇)、楚田(田野) ”三个意象,(答对两个就得 1分)营造了一种阔大的意境,气象雄浑,( 1分)而用弥漫着凄冷压抑的氛围。(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大雁孤飞于飞雪暮霭中,天地苍茫,孤苦伶仃,( 1分)象征着友人归乡旅途的寂寞艰辛,( 1分)表达了作者的伤别之 情(对友人归乡的不舍和担忧)。(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湖 ”,指洞庭湖,诗人即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
25、写“湖口 ”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诗的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中流欲暮见湘烟 ”, “中流 ”即江心,这是江面宽阔的地方,此时在暮霭的笼罩下更显得苍苍莽莽。 “岸苇无穷接楚田 ”, “楚田 ”即田野,春秋战国时期湘江流域为楚地; “岸苇无穷 ”已有深远之意,再与 “楚田 ”相接,极 写其空旷广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点评:鉴赏诗歌的意象,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题 2】试题分析: “去雁远冲云梦雪 ”
26、, “云梦 ”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孟浩然曾以 “气蒸云梦泽 ”(临洞庭上张丞相)来状写它的壮伟,这里则以 “云梦雪 ”来表现同样的境界。经过此番描画之后,方才拈出第四句点题: “离人独上洞庭船 ”。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 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心绪,只是将几组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7、。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 ,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28、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注】 济众 :周济大众。 尧舜其犹病诸 : 病,不足;诸,之乎。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小题 1】在孔子看来 “仁 ”与 “圣 ”区别的关键在于: “仁 ”强调的是 , “圣 ”强调的是 。( 2分) 【小题 2】结合语段,联系现实,谈谈如何做到 “仁 ”?(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博施济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各 1 分) 【小题 2】孔子认为,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 分)。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推己及人
29、。现实生活中,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如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 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仁 ”强调的是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圣 ”强调的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考点: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 点评:本题虽然考的不是句子翻译,但是侧重点仍然是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要想做对这个题,首先要将两个句子的含义都弄懂了理解通了才能做对
30、。 【小题 2】试题分析:子贡说: “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 “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针对问题谈观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 一道半开放题,针对孔子的言谈,来谈谈如何做到 “仁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参照孔子的论点,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孔子的观点说出相应的理由。 巴黎圣母
31、院简述题(选择其中一道作答,满分 5分)选择( ) A.简述 “一滴水换一滴泪 ”的故事。 B.列举三个事例,体现圣地避难时,伽西莫多以其独有的温柔方式照顾着爱斯梅拉达。 100 答案: A.愚人节当晚伽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抓 (1分 )。第二天,被押送到格雷沃广场遭受鞭打并示众。烈日下伽西莫多被打得浑身鲜血淋漓,克洛德却冷眼走过。伽西莫多口渴难耐( 1分),三次喊 “给水喝 ”,却引来围观者的嘲笑和咒骂( 1分)。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走上前喂他水喝( 1分),他感动得留下了生平第一次眼泪( 1分)。 B.伽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至圣母院后,为她准备了衣服和食物并将自己的床褥送给她用。
32、当爱斯梅拉达看到他丑陋的面目而感到恐惧时,他让爱斯梅拉达别看他只听他说话。 伽西莫多并爱斯梅拉达白天呆在钟塔,晚上在教堂散步。 伽西莫多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 伽西莫多送给她一只小鸟做伴。 伽西莫多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 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以后,就送她一个小铁哨,让她在需要他想叫他来的时候,吹响小铁哨。 (答出一点 2分,两点 4分,三点 5分) 试题分析:简述名著里的某个故事情节, 首先要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本题考的是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很熟悉。除了熟悉文本外,还要有比较好的叙述能力,语言要简练不能拖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33、的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和写作能力。 点评: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也相当于是对文学常识的一种考查。在 “简述 ”是,语言表述要简洁,但也要流畅。要在规定字数以内将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介绍清楚。 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 【小题 2】乘彼 垣, , , 。 【小题 3】长太息以掩涕兮, 。 【小题 4】屈心 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小题 5】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 。 ” 答案: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俯察 ”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涟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哀 ” “艰 ”的写法。 默写(
34、 4)时,注意 “尤 ” “攘诟 ”的写法。默写( 5)时,注意 “萧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该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 课内文言文翻译( 6分,每题 3分) (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 1)(晋)在东边让郑国成为了自己的边地以后,又想扩大它西边的领地,如果不让秦
35、国土地减少,又将从哪里取得呢? ( 2)派遣将领守卫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 其他的盗贼进入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封 ”“肆 ”“阙 ”各一分。( 2)这个句子中 “所以 ”“他 ”“非常 ”各一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附:译文 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北进攻赵,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
36、为大将。张耳 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 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 “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 ”宋义说: “我认为并非如此。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
37、我宋义。 ”于是通令全军: “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 ”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 “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 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 “宋义和齐国同谋反
38、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 ”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 “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 ”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 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
39、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翻译钜鹿之战中文言文语句( 6分,每题 3分) ( 1)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 2)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答案:( 1)(如果)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 ( 2)项羽自此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试题分析:(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鼓 ”“举 ”各一分,句意一分。( 2)这个句子中 “属 ”“焉 ”各一分,句意一分。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能力,
40、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作文 语文期刊 咬文嚼字 12月 30日正式发布了 “2012年十大流行语 ”,其中“最美 ”列居其中。 “最美 ”,体现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请以 “最美的 ”为题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 800字以上的记叙文,卷面整洁,书写端正,不得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一、审读提示补全题。首先要细心审读提示材料,正确理解提示所包蕴的全部信息。 “最美 ”显然是文章所应表达的主题,
41、提示材料中的一组排比句则限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及选材范围。据此,可以把题目补为 “最美的风景 ” “最美的记忆 ” “最美的一瞬 ” “最美的情感 ”等。二、识别文眼 精选材。补好题目后,要进一步结合提示材料分析拟定的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以确定明确的主题,这就是识别 “文眼 ”的过程。抓住了文眼,也就确定了文章的写作走向。如 “最美的一瞬 ”,可谈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之事, “最美 ”就是题眼,它强调了所选材料必须是生活中 “最美 ”的瞬间; “一瞬 ”指极短的时间,这一限制性词语与提示材料中的 “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 ”相扣合,限定了文章的取材范围。三、确定文体
42、巧立意。就本题来说,如果侧重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则比较适于写记叙文;如果侧重阐述某种情感或修为的价值和意义,则比较适于写议论文。不管采用哪种文体,都要做到构思新、立意巧,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写 “最美的情感 ”,可以围绕 “宽容 ”立意,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 “宽容 ”的理解。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在叙述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议论,有分寸地点明 “宽容 ”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写议论文,可着重阐述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入际关系的润滑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半命题作文这种命题类型,既给我们以必要的限制,又在规定范围和限制条件之下给了我们选材和立意的 “自由权 ”,而要想用好这些 “自由权 ”,首先需要我们认真 “补题 ”。在给半命题作文 “补题 ”的时候应该注意要避 “生 ”就 “熟 ”因为要补充的内容不仅涉及到要写的内容,还涉及到要表达的主题,所以在 “补题 ”的时候,不应该选择自己还十分生疏的材料,而应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材料,不应该选择自己没有思考过的道理,而应该选择自己有过深人思考的道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