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5.04KB ,
资源ID:31615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6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 A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黛玉的一席话: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红楼梦 ) B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贾探春的判词。探春有才有志,精明能干连凤姐也不敢小瞧她。她曾一度代凤姐管理大观园,把纷繁的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不在凤姐之下。(红楼梦) C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

2、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重的挫伤,那一夜,她 “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 ) D在欧也妮生日的那天,拿侬到欧也 妮房间拿了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侬说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于是葛朗台请人来修了楼梯。 (欧也妮 葛朗台) E、欧也妮已经三十三岁了,却没有尝到一点儿人生的乐趣。她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可并不觉得快乐。她盼望着爱情和人们之间的温暖,但却没有

3、得到,于是她靠着宗教的信仰活下去。 (欧也妮 葛朗台) 答案: B、 E 试题分析: A、错。应是薛宝钗。 C、错。拒绝开门的是晴雯,林黛玉写下的是葬花吟 D、错。拿侬到葛朗台房 间拿了一瓶酒;是葛朗台自己修了楼梯。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个人认为本题型值得借鉴推广。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将阅读名著广泛地推广开来,而这种题型并不难,只要考生阅读过就能答出来,操作性强。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2分) “美 ”字的来源,是 “羊大为美 ”。说文对美的注释是 “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来源于好吃、味美。孔子的 “君子成人之美

4、 ”,把美与善、美与满足混在一起。他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是例证。大哲学家庄子,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 看到了美的相对性。他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孟子认为“充实之为美 ”,已经触及了一些内涵。此外礼记的 “美恶皆在于心 ”,把美看成是主观的东西。还有散见于诗词、文章的不少观点,如美在恰如其分,在于匀称。即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绘的东邻之女的美,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至于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诗句,则说明了美在自然。而

5、“情人眼里出西施 ”的谚语,道出的 是美在于关系。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以上种种,虽挂一漏万,却也说明 “ ”。如美学家朱光潜所云: “法国人往往把美叫做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 ” 其实,漂亮的形象引起人们感官愉悦,进而触发其爱慕甚至占有的情感,这里有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道德的、时代的、物欲的等多种因素作用于其间。包括体育竞技、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归纳起来: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 (不是抽象的概念 )作用于我们的感官。 其次,感官把接受的形象作用于情感,引起了

6、我们的爱慕和喜悦,给我们享受和陶醉。第三,能够引起我们审美情感的形象,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美不是自然现象 (如花的红和花的美有区别 ),也不是私有现象 (美能分享,美有公认的标准 ),如少女能歌唱失去的爱情,而守财奴不能歌唱他所失去的钱财 (因为后者的歌唱不能和他人交流,共鸣,因此不会动人 )。第四,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不是都美,即美除了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的特点外,还 必须具备一个最根本的特点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的形象应当反映出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也即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

7、去改造世界,追求真与善,从而在客观世界取得自由这样一种能力和力量。如庖丁之出神入化地解牛,医生神奇熟练地运用手术刀,社会井然有序地和谐发展,神舟飞船出入自由地邀游太空 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所以有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之誉。 (选自人民文学 2003 12) 【小题 1】下列是对文中古人对 “美 ”的认识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孔子认为美就是善,就是满足。总之,美是主观的东西。 B孟子认为美是充实的,他比孔子则更触及了美的内涵,认为美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C庄子认为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美

8、是虚无飘渺的。 D宋玉对 “东邻之女 ”美的描述,也是基于认为美是主观的认识。 【小题 2】苏东坡的琴声体现了他对美的认识,最能说明他的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美是主观的东西 C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小题 3】第二段空缺处是一句关于美的名言,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黑格尔) B美是难的(苏格拉底) C美是一种本质的现象(歌德) D美本身都是无限的(黑格尔) 【小题 4】下列是本文作者对美的见解,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漂亮的形象),才能引起人们感官的愉悦,从而产生美的享受

9、和陶醉。 B不仅形象要作用于感官,而且感官还要作用于情感,这样才能产生美,因而美是人区别动物的标志之一。 C美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私有现象,它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人对社会有意义。 D美总是与真与善相联系的,只有反映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力量的才是美的形象。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庄子 “对美很有点辩证的把握 ”,他 “看到了美的相对性 ”,也就必然承认美的存在,因而不可能认为美是虚无飘渺的。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文所谈内容为 “美 ”的沿袭与变

10、革,本题从文章最重要概念入手命题,有利于考查 学生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也可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时重要点关注文章的重要概念。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苏东坡认为琴声的美不仅取决于 “琴上 ”,也不仅取决于 “指头上 ”,而应该是两者的和谐配合统一,因而体现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在于,考查学生能否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是高考中最能考查学生能力的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要从上下文的语境去看。从上文看,古人对美的探索有种种不尽相同的认识,下文引用 “朱光潜所云 ”,都表明对 “美 ”的确很 难作出确切的解释

11、。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令人称道的题,新颖的考试题型,多方位的考查角度,既考了归纳概括的能力,又考了连贯得体的能力。让人耳目一新。 【小题 4】 试题分析: A项,原文是 “首先,是在于一种具体的形象作用于感官 ”所以不一定 “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美的形象 ”。选项把 “具体的形象 ”理解得太绝对了。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点评:推断题要在分析原文内容的基础合理推断,命题者通常设置的陷阱为主观臆断、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必然变或然、未然变已然等。这就要求 学生在阅读时仔细分析,合理推断。本题难度也不大,区分度不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

12、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 “缺 ”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 “求阙斋 ”,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 ”有什么好呢? “阙 ”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 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 “常态 ”。 在中国的传统里, “天残地缺 ”或 “天聋地哑 ”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 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

13、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 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

14、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 从此 “地陷东南 ”,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 “天倾西北 ”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

15、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 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 “方其圆时,即其缺时 ”。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 时,

16、花恒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 5分) A这篇散文以 “月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 “月 ”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先由古文献对月的独特解释谈起,接着宕开一笔,引出曾国藩住所的题 名,紧接又引述有关中国神话传说,从而为下文阐释有关 “月圆 ”的哲理做了充分铺垫。 C

17、本文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从 “天残地缺 ”的中国神话传说中,发现了月亮没有真正圆过的真象,并从中悟出了 “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 ”这一道理。 D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的道理。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这些句了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小题 2】第 5自然段中说: “我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作者 “渐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的原因或理由。请分两点作答。( 4分) 答:_ _ _ 【小题 3

18、】文章结尾说: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请简要分析这话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 ( 6分)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 A、 C 【小题 2】 “阙(缺) ”往往是事物的常态; 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 【小题 3】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 2分)而且常和缺憾和不如意相生相伴,( 2分)因而要多一份豁达,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喜悦。(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本文的线索应是 “月缺 ”或 “天残地缺 ”; C错在 “发现 真相,并从中悟出了 道理 ”。 考点: 本题考查理解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这一类

19、题类似于社科文的理解文意题,但又不完全相同,这类题的内容更丰富,考查的点更多,不仅涉及到内容,还涉及到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所以考生要区别对待。 【小题 2】 试题分析: “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这是一个总领句,后文从两个方面来解说这个总起句,从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 ”至 “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写 “缺 ”是万物一种常态;从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 ”至结尾,写 “缺也是美 ”。 考点:本题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规范的归纳概括题, 有明确的答题区间,文段中有明显的中心句,这样的题规范、严密,不会引起争议,更不会让考生无从下手。规范的题目有利于

20、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 “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可得出: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而且常和缺憾和不如意相生相伴。 “让我们也爱缺月吧 ”这是一个呼告句,呼吁爱圆月的同时也爱缺月,由此可得出:要多一份豁达,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喜悦。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并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旨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是找到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或词语,像本文的 “我渐 渐爱上了 阙 的境界 ”等句子。所以本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直抒胸臆的词句。 文言文阅读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踽,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

21、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已,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以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帝曰: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22、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 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欲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

23、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坏 府舍屏障坏:毁坏 B直言 穷 矣,举声一号穷:尽 C口不 臧否 人物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 造 焉造:赠送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任何时候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 “杀父乃可 ”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

24、而对于不拘礼教者则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文章对阮籍 “母终 ”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 “不拘礼法 ”的个性印象深刻。 【小题 3】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3分 ) 译文:_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 无所改窜。 (3分 ) 译文: _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籍曰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

25、禽兽之不若。 【小题 4】 (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得分点:数、因、句顺。 (2)使者把这事告诉阮籍,阮籍便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得分点:以告(省略句)、书案、无所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坏:拆除; C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善恶 ; D造:访问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点评:文言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但也可以从已学知识中迁移而来,如本题中的 “臧否(陟罚臧否) ”“造(造访) ”,这样就会让学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运用能力。本题在这一方面做得较好。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 “什么事都不表现在神态上 ”错。

26、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句不难,根据结构就可以划分出来。 “知母 ”“不知父 ”结构一致,“而 ”表转折; “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 ”结构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文的断句并非难点,考生可以凭语感、常用的句首句末词(以助词、连词为主)、相同的句式结构等来断句。当然考断句归根结底还是考对句子的理解。 【小题 4】 试题分

27、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数:多次。(一词多义)以:拿。(重要虚词)因:趁机。(重要虚词)可否:差错。致:意译为 “治(罪) ”。 (2)以告:省略句,以(之)告。书案:省略句,书(于)案。无所:固定结构,没有什么。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的点很丰富,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并不常见,如 “可否 ”“致 ”,还考到了两处重要的省略。考生平时学习要多培养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准确翻译句子。 诗歌鉴赏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

28、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 1)诗歌上片中的 “堪恨西风吹世换 ”语意双关,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_ _ ( 2)请说说下片中诗句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_ _ 答案:( 1)明写恼恨 “西风 ”使季节更换( 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2分)。 (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 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 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

29、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1分)。 试题分析:( 1)所谓双关即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表面意思还有深层含义。本句的深层含义在 “更吹我,落天涯 ”一句表现得很明显。( 2)分析本诗的意境先可以从关键词句和手, “叶声寒 ”“恨西方风 ”“寂寞 ”“日又斜 ”“燕入谁家 ”给人一种国破家亡的凄凉之感。然后结合情与景 的关系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意境、意象、情感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两个小题考查的点很丰富,将诗歌鉴赏中常考的点都考到了,而且有层次,有梯度,是一道规范的诗歌鉴赏题。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对待,熟悉各类题词型的答题思路和格式就容易解答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

30、答问题。 (3分 ) 日前,武汉科技大学汉字书写测试结果公布, 30%学生不及格。 以前,写字是读书人的 “门面 ”,读书而写不好字,那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 ( )。 步入键盘社会以后,写字真的 “没用 ”了吗?不! 端正、规范、整洁地书写 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具备熟练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其实,汉字中蕴含着很多美学道理,要领会这些道理,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 ,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 ( 1)在 句括号中填上歇后语的后半截。( 1分) 答: 。 ( 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 句空格处填上一个成语。( 1分

31、) 答: 。 ( 3) 句有 1处语病,指出并改正。( 1分) 答: 句有语病。 修改: 。 答案:( 1)里外不是人 ( 2)触类旁通(或举一反三) ( 3) 句;( 1分)改为: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备端正的写字态度)。( 1分)(只找出病句不作修改不给分)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能整体把握语段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字音、字形、语病等,文段是将各类题型综合在一起,但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样的,答题思路也是一样的。由于受文段材料的限制,这类型的题一般不是太难。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将字音、字形、成语、连贯、语病几个知识点综合在一个语段之中,这种考试形式注重

32、了语境义的理解。有利于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段内容的能力。但相对来说要选到合适的材料比较 难,题目的难度也很难把握。 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 15个字。( 3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 “隐逸诗人之宗 ”,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 。 答案:陶渊明

33、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试题分析: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该句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所以答案:应从本句中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较好,既是一个结构层次清晰的文段,有利于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又是一个评价古代文人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古代著名文人。 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2分 ) 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 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 辛辛苦苦 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浩浩荡荡 放怀一笑 是亦足矣 著二百五

34、十余卷书 吾其归欤 流播四方 答:上联 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 _ 下联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_ 答案:上联: 下联: 试题分析: 本题可结合内容和对联常识整合:对联必须是仄起平收,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内容方面上联为做事,下联为做人。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创新,让考生自己组合对联,比简单的选上下联难度有所加大,但更能考查考生的能力。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二题任选一题作)( 5 分) ( 1)这日王夫人正是往锦乡侯府去赴席,李纨与探春早已梳洗,伺候出门去后,回至厅上坐了。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 “赵姨

35、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 ” 李纨、探春为何代替凤姐理家?对赵家的丧事,李纨的意见如何?探春做出了怎样的决定?请简 述。(红楼梦) ( 2)庭长 但只有您帮我一个大忙,我和我的财产才能属于您。 欧也妮请庭长德 蓬风帮什么忙?目的是什么?请简叙。(欧也妮 葛朗台) 选作第 题。 答:_ _ _ 答案:( 1)参考答案:凤姐小产,不能理事;王夫人一人无力支撑,便叫李纨、探春与宝钗一起理家。( 2分)对赵家的丧事,李纨认为可以多给一点。( 1分)探春坚持按旧例赏银二十两。( 2分) ( 2) 欧也妮让庭长拿着一张一百五十万法郎的股票立刻前往巴黎,找到德 格

36、拉桑先生。( 2分) 找出叔父的全部债权人名单,还清全部债务。( 1分) 最后把总收据和债券还有一封信一并交给查理。( 1分) 目的是为了成全查理的幸福,使他能够如愿娶到侯爵家的小姐。( 1分) 试题分析:( 1)探春管家,探春改革都是红楼梦中很著名的情节,其中探春顶撞赵姨娘的情节最能体现探春作为封建家族大小姐的身份。她的那一句 “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充分体现了她潜意识里浓厚的主子情节,以及因自己为庶出因自卑而生的强烈自尊。( 2)1827年吝啬鬼死去,留下 1900万法郎,欧也妮继承父业,成了当地首富,人人都向她求婚,她却痴心等待夏尔。但是夏尔在海外

37、经商,逐渐发扬了葛朗台家族的血统,变得小气 ,贪婪,精于算计,自私自利,并且明白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把乡下的堂姐撇在脑后,写信与其瞥清关系。他要与贵族小姐结婚,但因不肯偿还父亲的债务而受到阻碍。最后,欧也妮答应嫁给公证人的侄儿德 . 蓬丰,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并要求他帮她用四百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名誉的生活。她自己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并“在着数不尽的善行义举的伴随下走向天国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点评:作为选做题,两个文段选择了一中一外,这样中西结合更能考查考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既有利于中国文学的 发扬光大。还可以兼顾不同学生的阅读爱好,

38、有人爱读外国小说,但有人爱读中国小说,各取所需,各展其长。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 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孟子 梁 惠王) 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 (孟子 离娄) (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9、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销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 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 “出尔反尔,反乎尔者 ”,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

40、“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的理解。( 3分) 答:_ _ 答案:( 1) C,( 2)曾子认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分)孟子引用曾子的话意在说明,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心腹,以死相报。(分)所以,贤君应该行仁政,才能得民心,王天下。(分) 试题分析:( 1)原文没有 “趁机巧取豪夺 ”的意思,而是强调官员在灾年毫不体恤百姓,见死不救。( 2)孟子认为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君与臣是以恩义相合的 。所以君施以恩,臣则报以义。其核心还是 “仁 ”。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文化经典的能力。 点评:任何文本都是浑然的统一体,理解其中的内容必须时刻顾及 “上下文 ”,如果断

41、章取义,势必谬以千里。有些考生弃置这一阅读常识,理解文本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沿着一定的思维定势,浮想联翩而致误。本题的第一小题即犯了这种错误。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小题 1】 ,忽到庞公栖隐处。 【小题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小题 3】垆边人似月, 。 【小题 4】卧龙跃马终黄土, 。 【小题 5】 ,只是朱颜改。 【小 题 6】昆山玉碎凤凰叫, 。 【小题 7】各抱地势, 。 【小题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答案: 【小题 1】鹿门月照开烟树 【小题 2】三顾频烦天下计 【小题 3】皓腕凝霜雪 【小题 4】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 5】雕栏玉砌应犹在

42、【小题 6】芙蓉泣露香兰笑 【小题 7】钩心斗角 【小题 8】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频烦(易误写为 “频繁 ”)、皓腕、凝、寥(易误写为“廖 ”)、砌、钩(易误写为 “勾 ”)。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内容与教学进度衔接很紧密,并且所选句子都有代表性。特别是易错字较多,比如 “频烦 ”很可能写成 “频繁 ”, “寥 ”很可能写成 “廖 ”。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积累时细心、耐心。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生活于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常用这样的方法捕狼:他们在锋利的刀刃上涂上一层又一层鲜血,冻成血坨,反插在野外的雪地上。饥饿难捱

43、的狼发现后,会兴奋地舔食刀上新鲜的冻血。融化的血液散发出强烈的气味。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它们越舔越快,越舔越用力。狼这时已经嗜血如狂,它们猛舔刀锋,根本感觉不到舌头被刀锋 划开的疼痛,直至鲜血流尽,成为爱斯基摩人的猎物。 令狼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其精力的,却是狼内心的贪欲。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 文体限定议论文。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略 试题分析:闻一多先生写过一首关于秦始皇的诗,把秦始皇无法填平的欲壑比作一匹贪婪的狼。内在的贪婪与外在的诱惑相互作用,终于将秦始皇引向自我毁灭。材料中那群生活在北极的狼,既无法拒绝外界的诱惑,又不能克制内心的贪欲,最 终成了爱斯基摩人的猎物。其警世的含义包括两个层面:拒绝诱惑与克制贪欲。从哲学角度来剖析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两者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由此确定的作文立意,可以写两者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也可以择其一作发挥,单写拒绝诱惑或克制贪欲。 建议拟成这样的标题:拒绝与克制;节制是一种美;学会拒绝。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 “最熟悉的陌生人 ”,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 “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