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3.30KB ,
资源ID:31620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62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贵州省湄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惆 怅 (chn)百 舸 () 斑 斓 (ln) 失其所 与 (y) B颓 圮 (p) 漫 溯 (s)浣溪 沙 (hun) 变 徵 之声( zh) C 浙 江 (Zh) 冰 屑 (xi) 几 束 (sh) 数 目项王 (shu ) D 创 伤 (chun )目( zhn) 戮 力 (l ) 和 而歌( h)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A这幅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江南小城的迷人景色和小城居民的生活情趣。 B就流程来说,尼罗河、亚

2、马逊河和长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 C这类工艺品最好摆放在茶几、书桌、床头柜或电视柜上比较合适。 D被各界广为关注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一事有了最重要的一次进展,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孙中山敬告同乡书: “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 图穷而匕首见 啊! ” B抗战时期 , 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 中流砥柱 ,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实现的。 C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 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

3、,也不愿交往过深。 D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 侃侃而谈 ,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现代诗的 “有 ”与 “无 ”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 “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 到神化处,何尝求工 ”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 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 “有 ”和 “无 ”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

4、验的产生是一个从 “无 ”到 “有 ”的过程。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 “有 ”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 ”,诗人又面临困窘。所谓 “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 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 “有 ”到 “无 ”。司空图说: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刘禹锡说: “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 “有 ”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 ”才是真 “有 ” 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

5、欲言。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 ”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 “有 ”到 “无 ”,诗人的智慧是以 “不说出 ”代替 “说不出 ”,以象尽意。诗人注重 “隐 ”。从 “有 ”到 “无 ”,诗 人注重 “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美体验是 “忘言 ”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 “忘言 ”走向 “寻言 ”。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 “寻言 ”之苦 ,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诗人 “至苦

6、”,诗篇里却 “无迹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 “易 ”并不是诗人的 “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 “大巧若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 拙。所谓 “拙 ”,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 “拙 ”实在不是随意 “玩 ”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里的 “平淡 ”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 “有 ”到 “无 ”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7、【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有诗意,无语言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 “有 ”到传达诗美体验的 “无 ”,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 “无 ”才是真 “有 ” 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 “说不出 ”来代替 “不说出 ”,也就是 “有诗意,无语言 ”。 【小题 2】下列选项中关于 “有功夫,无痕迹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人 “至苦 ”,诗篇里却 “无迹 ”,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 “易 ”并不是诗人

8、的 “浅 ”,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 “寻言 ”的过程,只要善于 “寻言 ”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 “大巧苦拙。 ”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 “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 里的 “平淡 ”其实是一种 极高的技巧。 答案

9、: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试题分析:诗人的智慧是以 “不说出 ”代替 “说不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对于概念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将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对照,特别注意其中是否混淆范围,将相对表达成绝对,还有选项中是否出现时间倒置和因果倒置的情况。本题的错项与原文之间就是范围和程度上有差异。 【小题 2】试题分析: “只要善于 寻言 就能写出好诗 ”不妥, “寻言 ”应该是 “能够写出好诗 ”的必要条件,可改为 “只有善于 寻言 才能写出好诗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对文章

10、分析和概括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将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对照,特别注意其中是否混淆范围,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过细,条件是充分还是必要,还是充要都要搞清楚。 【小题 3】试题分析: “文理能通、修饰能工 ”不是写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第一、二个层次。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点评:解这道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所 在段落进行重点阅读,依据文中句子进行分析,与原文不符的排除。有些似是而非的选项要单独提出来,再次阅读与这句话相关的所有文字,逐字逐句推敲,确定选项。像本题,考查的就是对全文各部分内容的概括。学生应该在做题前进行必要的梳理。 阅读下面的

11、文字,完成小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 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 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 问题 怎样使钢材不生锈?

12、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 10 倍、 20 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

13、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 “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 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

14、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 “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 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 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5、。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 “硅片 ”和 “芯片 ”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 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 “指甲大小 ”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 “一厘米见方 ”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

16、【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 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 “硅片 ”和 “芯片 ”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

17、女性的伟大人格。 【小题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 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谢希德的 “诚 ”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 答案: 【小题 1】 E B 【小题 2】 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 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 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小题 3】 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 修改科普文章

18、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 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小题 4】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 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 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小题 1】试题分析: C项 “谢希德 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 ”,

19、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 D项备选项与原文 “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 ”显然出入过大。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点评:本题一般。难点在于对文章要有一定的整体理解能力,所以答题时不但要仔细阅读题支所在的语段,还要逐项排除,如内容无中生有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当的或拔高等等。 【小题 2】试题分析: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此类题需要找出答题区间,然后,逐项筛选,明确的直接答,

20、不明确的整合归纳。所以答本题需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 “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考点: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点评:本题较容易。只要找出答题区间,即可归纳出两条(根据给分情 况进行适当判断应该给出的答题点个数),注意是简要分析,不能空对空。 【小题 4】试题分析: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 “诚 ”,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

21、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理解 ”能力的考查。 点评:本题主要是答题的思路要清除,答题格式要准确,吃准这两点,难度不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 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 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

22、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 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 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 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

23、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 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 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 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

24、京远了,去龙儿远了 。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 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 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 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 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

25、,自我放逐。 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 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小题 1】下列选项对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第一段中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在文章中承上启下

26、,引起下文对郁迭夫孤寂一生的叙述。 B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 为了语言的华丽多彩。 C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但在当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赞誉。 D文章题目中:一个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几出有呼应,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 E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 【小题 2】作者说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 ,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括。(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6分) 【小题 4】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27、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 A、 D 【小题 2】 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 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 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 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答出其中 4条可得 6分) 【小题 3】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他有沉沦、颓废、 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他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 3 分)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 仿佛是一个人的旅程 必须一个人走 是对文章题目的呼应。

28、( 3分) 【小题 4】 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 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 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要自己的风格。 【小题 1】试题分析: B、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为了真实具有说服力,更好体现郁达夫的真实情感。 C、还引来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谩骂。 E、不值得读者研究阅读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点评:本题 A、 D两项考 查学生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其他三项考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只要仔细阅读全文,把各个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生成是在文章的第六节结尾处,那么,我们推

29、断答题的重点区域是整篇文章,这类传记文章的结构是很清楚的,要么以时间为顺序,要么以传主的哪几方面成就为逻辑顺序。所以只要抓住文章每节的开头就基本上能理出层次。尤其注意,文章第二三节每节都有两个时间点,所以应该有两个小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结构的能力 点评:整体难度一般 ,学生抓住时间主线进行梳理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句段的作用是常考的题型,学生应该建立一个语段作用的知识结构。对于传记类文章,最后的句段一般都有总结性、收缩性的作用,另外,结构上的呼应(内容呼应,文题呼应)也是重点。 考点:考查学生辨析和理解句段作用的能力 点评:难度一般,最后一节的作用学生一般都能答出几点

30、。 【小题 4】试题分析:探究传主的某些独特人生对我们的启示,实际是探究作品的价值观的一个变式题。学生应该从传记中找到关键信息,如,郁达夫的文章个性与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关系,郁达夫的文章就是自己心路历程的 体现,郁达夫文章多感情真挚而炽烈等等。 考点: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价值观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大,主要是学生很难从文本中找到比较明显的信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31、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 L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

32、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太子闻之,驰 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中的 “函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 A晋 军 函陵,秦军 锬 /td B士皆 目,发尽 上 指冠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 翼 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 事之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 ) A今行 而 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夜缒 而 出,见秦伯 B樊将军 以 穷困来归丹 / 敢 以 烦执事 C父母宗族,皆 为 戮没 /使

33、子婴 为 相 D吾每念,常痛 于 骨髓 / 因击沛公 于 坐,杀之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太子丹面对强秦,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但他却又说不希望樊将军为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而牺牲,这表现了太子丹性格中虚伪的一面。 C樊於期为解燕国之围,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可见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亦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D荆轲沉着勇敢地私下会见樊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

34、,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由此可见,荆轲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5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却伤害品德高尚的人的心)( 2)既然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小题 1】试题分析:函:名词用作动词,用盒子装; A军:名词用作动词,军队驻扎。 B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C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翼一样; D

35、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这些都是明显的主要知识点。 【小题 2】试题分析: D 项,都用作介词,在; A 项,转折关系,却 /修饰关系;B项,因为 /拿 C项,被 /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虚词的各种不同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虚词有很准确的知识识记,这几个用法都比较特别,在课文中虽然出现了,也肯定被老师讲解过, 但是,要想吃准比较难 【小题 3】试题分析:太子丹的确是出于内心的不忍,他虽然想通过非同寻常的手段达到自己的救国目的,但是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私念而损害樊将军的性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本的

36、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点评:难度较小,主要读懂太子丹的那番话就行。 【小题 4】试题分析:关键点:( 1) “以 ”:因为, “私 ”:私心、私念, “长者 ”:忠厚的人( 2) “然则 ”即然这样,那么, “而 ”:并且,见:被,句式要求翻译到位,句意要求通顺。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本题要注意谦词的翻译;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尤其是句子的句式和语气。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

37、自知。 【小题 1】简析本诗的表达技巧。( 5分) 【小题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对比。诗中拿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 5分) 【小题 2】诗的前两句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到乌江畔,到时也是后悔,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表达技巧类考题要求同学形成完备详尽的知识体系。第一个层次是修辞,对常见的 12种修辞要烂熟于心;第二个层次是表达方式,

38、一般记忆四个,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第三个层次,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象征、抑扬、联想、想象、虚实结合、以小见 大;第四个层次,篇章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等。本诗四句话分为两层,第一层说,项羽英勇,第二层说他无谋而致败亡。显然是对比。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点评:本题是一道表现手法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诗歌中的形象也很鲜明,加之作者是我们很熟悉的大家,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小题 2】试题分析:前半部分对项羽的形象寄寓作者的敬佩之情,后半部分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不

39、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深惋惜。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 出他的英雄情结,敬慕英雄,成就事业是他一生的梦想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点评:本题是一道思想情感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诗歌中的形象也很鲜明,加之没有什么附加信息,因而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语言表达 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最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婆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

40、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 “要得 ”。 A佳友疏竹 B疏竹情思 C疏竹之美 D疏竹成趣 答案: B 班举行诗歌朗诵会,根据你对下面诗歌的内容、风格等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 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 40字)( 8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 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诗人去感受小巷丝雨的江南情调吧!( 4分,能前后衔接 2分,有文采 2分) ( 2) “康桥 ”“雨巷 ”牵动诗人的情思,祖国的无限

41、风光更是激励伟人歌咏祖国雄姿,抒发革命豪情!( 4分,能前后衔接 2分,有文采 2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语录) 【小题 2】但我不能放歌 , _ 。 (徐志摩再别康桥 ) 【小题 3】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_ 。(戴望舒雨巷) 【小题 4】 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小题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小题 1】见贤思齐焉 【小题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小题 3】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小题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小题 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题 6】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匆忙前行的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驻足回望,回望那曾经让自己欢笑过、痛苦过,并且难以忘怀的经历。你是不是时常有内心冲动,要追忆似水流年,记下那些铭刻于心的人和事?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 “回望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