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41.72KB ,
资源ID:31631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63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 学年安徽泗县双语中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姻 ( yn)缘 埋 ( i)怨 篡 ( cun)夺 咄 ( du)咄逼人、 B纰 缪 ( mu)未 遂 ( su)离 间 ( jin) 处 ( ch)境艰难 C专 横 ( hng) 冠 ( gun)冕 戕 ( qing)害所向披 靡 ( m) D 秩 ( zh)序挖 掘 ( ju) 症 ( zhng)结向 隅 ( u)而泣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埋 ”读 mn; B“缪 ”读 mi; D“隅 ”读 y。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

2、级为 A级。 点评:本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要准确识记语音,一是要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二是抓住重点难点多练习,在练习中纠错;三是做有心人,平常碰到把握不准的读音多查字典,做好积累工作。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容 ;早在公元前 2世纪,中国人就在长期航行和生产实践中发现和认识了南沙群 岛。 作为独具个性魅力的红色主旋律大戏,新四军女兵生动塑造了一群红色年代新四军女兵形象,青春、时尚的气息 着广大观众。 在美国男篮职业

3、联赛 2011赛季总决赛中,迈阿密热火队没有笑到最后,詹姆斯低迷的状态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议论,个中 难以揣测。 A置疑传染委屈 B质疑传染委曲 C质疑感染委屈 D置疑感染委曲 答案: D 试题分析:置疑:怀疑,用于否定。质疑: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感染: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传染:病源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传到别的生物体。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心里难过。委曲:河流、道路、曲调等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近义实词的选择,首先是要把握两个近义实词的本质区别。对于近义实词的辨析,往往从它们的使用对象、

4、词性、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等进行区别。有了这样一些认识做基础,下面就可以根据所给的句子,借住句 子中的具体语境,作出选择。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了解,打人事件发生后,现场的工人们个个 意兴阑珊 ,坚决不让开发商离开,场面一度处于僵持状态。 B李晓燕说,长期的合作培养出的师生间这份 举案齐眉 的深厚感情,是任何事情也破坏不了的。 C杜甫的诗歌 博大精深 ,既有描写和抒情,又有议论和用典,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D在装修之前,房主经常在 家徒四壁 的新房里转悠转悠,反复构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有限的空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意兴阑珊:形容一

5、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不合语境。 B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适用对象不当。 D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的辨析及运用主要从以下方面把握: 1.望文生义辨析。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意思,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2.范围错用辨析。有些成语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3.褒贬失当辨析。有些成语有明显的褒贬之情,或赞颂、表扬,或贬斥、指责,如果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都是不恰当的。 4.不合语 境辨析。有些成语意思比较接近,这就要求结合具体语境,细致分析,选择最切合语境的成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地方官的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奉承甚至赞扬,这就使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B定风波记叙的只是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词中寄寓了作者洒脱、放达的心胸,也表达了他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 C辛弃疾对立有赫赫战功的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了作者人到暮年仍旧壮心不已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 D承受着丧夫离乡之痛 ,李清照在辗转逃亡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珍爱的文物和古籍,还意外地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可以改成 “赞扬甚至奉承 ”。 B搭配不当, “寄寓 ”与 “心胸

7、”搭配不当。 C句式杂糅,可以将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 ”删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辨析病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的方法:语感审读法。语感,即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明辨原因, 加以修改。 2语法分析法。对于复杂的单句,可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检查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清晰、合理,主、谓、宾搭配是否恰当,然后再依次检查附加成分的结构、搭配、语序、用词等方面。对于复句,重点在于检查分句间的关系、层次、句序是否合理,表意是否清晰,检查

8、关联词语是否配套,是否得当等等。 3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4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即运用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分析就得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进行检查 ,看语句表达是否恰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 现代文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 “春秋 ”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 “春秋 ”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

9、,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 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 “天命靡常 ”的观点,命名当世为 “战国 ”;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 “春秋 ”。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 “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 ”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

10、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 何以会说 “吾见百国春秋 ”可 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小题 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 “春秋 ”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 “春秋 ”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小题 2】徐文认为 “春秋 ”不

11、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 “春秋 ”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小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 “春秋 ”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 “春秋 ”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 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 “天命靡常 ”的观点,是 “战国 ”时代得名的依据。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12、 B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对墨子看春秋的时代表述错误; B项说 “墨子见过的春秋几乎被烧掉 ”表述错误; D项说 “大量鲁国的春秋 ”表述不对。 【小题 2】试题分析:只是当时社会局面的描述。 【小题 3】试题分析: “天命靡常 ”的观点产生于春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社科文阅读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理应把理解文章放在第一步。只有清楚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通读全文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举足轻重,它是解题的保障,也为下面的解题打下了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文中隐含的出题点

13、。隐含的出题点常常指的是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阅读时要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给关键词、句做好标记。关键词指文中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和表示事物间逻辑关系的词语以及对知识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修饰限制语,比如 “可能 ”“将 ”“一些 ”“正在 ”“如果 ”“假使 ”等,还包括有指代意义的 “其 ”“这 ”等词语。关键句主要指中心句、过渡句、观点 句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前后内容 (概念、观点 )的先后关系、因果关系,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 于是王召见,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 “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

14、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偿城恐不可得。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

15、城,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小题 1】找出各项加线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召有司 案 图 B唯大王与群臣 孰 计议之 C复举剑 拟 之,武不动 D一时收 禽 ,上下肃然 【小题 2】下列各项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决 负 (依仗)约不偿城 B礼节甚 倨 (傲慢) C安帝 雅 (素常)闻衡善

16、术学 D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 当 (抵押) 【小题 3】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中 “以 ”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 4】下列加线字中,与 “宁许以负秦曲 ”的 “负 ”词性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城不入,臣请 完 璧归赵 B反欲 斗 两主 C空以身 膏 草野 D大将军邓骘 奇 其才 【小题 5】下列句子中与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 6】请选出都能表现蔺相如大

17、智大勇的一组( )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D 【小题 5】 B 【小题 6】 C 【小题 1】试题分析: A句, “案 ”通 “按 ”; B句, “孰 ”通 “熟 ”; D句, “禽 ”通“擒 ”。 【小题 2】试题分析:负,辜负;背弃。 【小题 3】试题分析:例句和 D项中的 “以 ”都作 “因为 ”讲。 A句,目的连词,来,用来。 B句,介词,用;

18、C句,介词,在。 【小题 4】试题分析: “宁许以负秦曲 ”中的 “负 ”,是使动用法, ABC这几个选项中加线的词也都是使动用法。 D项, “奇 ”是意动用法。 【小题 5】试题分析: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是判断句, B句也是判断句,与 B句句式相同。 A为定语后置句, C为宾语前置句, D是被动句。 【小题 6】试题分析: 句讲秦侍强求璧,不能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句蔺相如出使不辱使命,被拜为上大夫,也不能表现其大智大勇的一面。 考 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阅读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本大题六个小题,有四个小题涉及到文言实词的理解。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

19、中的含义 ”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 “常见实词 ”,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 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 “在文中的含义 ”, “在文中 ”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 “理解含义 ”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实 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

20、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21、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 1】对下列四句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神明:神清气爽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骐骥:骏马 D鸡豚狗彘之畜畜:蓄养 【小题 2】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文字描述了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的得出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的结论 B第二段文字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两方面来 “劝学 ”,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

22、道理。 C第一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孟子的 “仁政 ”主张,具体说包括以下几层意思:发展生产、关心民生、兴办教育、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D第二段文字用蚯蚓的 “用心一 ”和螃蟹的 “用心躁 ”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小题 4】翻译题( 10分) (1)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年满七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能不受饥寒,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天下的君主还从未有过呢。 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23、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小题 1】试题分析: 神明,指人的智慧 【小题 2】试题分析: A 以,介词,因,凭 /以,目的连词,用来; B 项,兼词,相当于 “于此 ”/语气助词; C项,代词,指不称王这样的事,作 “有 ”的宾语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项,代词,它们的。 【小题 3】试题分析:第一段文字中没有谈及 “招贤纳士,广开言路 ”这方面的内容,是无中生有。 【小题 4】试题分析:第一句的翻译要注意一个句式和两个关键词语的翻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个句子,整句是个者也判断句,而 “未之有也 ”是个宾语前置句,这些在翻译时应该有所体现;衣,名词活用作

24、动词,穿;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第二句,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 的办法,没有办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阅读能力,能力层次为 B、 C级。 点评:文言文阅读重点是读懂。那么怎么去读一篇文言文呢?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 “选择正确的一项 ”则除外)然后带着 “何人? ”、 “何时何地做何事? ”、 “结果怎样? ”、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 ”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

25、到题目中去找答案:。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 方法,对于文言虚词,在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来辨析。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小题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 6分) 答案:

26、 【小题 1】渲染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敌人入侵。 4分。 【小题 2】里面必须包含,威武、勇猛、刚毅(或相近的词语句均可)。 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在诗歌中,景物描写常常起到渲染气氛的 作用,烘托人物的心理。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关 ”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 “满 ”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所以,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渲染了阴沉肃杀的气氛,暗示着敌人的入侵。 【小题 2】试题分析: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更催 ”二

27、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 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这是一首绝句。对于绝句来讲,其章法结构上通常表现出这样的特点,第一二两句往往写景或叙事,三四两句抒情议论。诗歌的一、二句是为三四句服务的,三、四句是诗歌的主题和重心所在。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 完成 的艺术。 ”(艾青语 )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

28、的重要方法。 语言表达 请你为下面的文段补充一 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要求表达出一定的哲理意义。( 6分) 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一群孩子举着小红旗玩儿,于是回去央求妈妈也做了一面。可当我举着小红旗站在外面,却一点风都没有,红旗一直垂着,于是我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回去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我原因,我说红旗飘不起来,没有风。父亲说: “你拿着旗出去,快快地跑! ”果然,当我举着旗跑起来时,旗就呼啦啦地飘起来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不敢懈怠自己的脚步,因为我深知, 。 答案:只有奔跑,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旗高高飘扬。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语境,一是条件关系的句子的表现形式。从前面的语境来看,要想

29、让红旗有风,就得奔跑起来。后面所写的话,是要表现成长过程中的对此的感悟。句子中,既要关乎红旗,奔跑,又要与自己的人生相关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这是一个定向压缩题。对于这类题目,可采用分层次法。也就是说,将所给的材料划分层次,根据层次意思,来组织答案:。这样做,往往能保证答题时的遗漏和偏离,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象本题,材料就讲了两层意思,明确了这一点,后面所写的句子才有了着落点。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 3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3分)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 “士 ”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 “士 ”

30、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 : 答案:士 先秦 演进 . 试题分析:从论文简介中提取 3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应该能反映论文的内容。对此,应所给语段中先提取能表现论文内容的语句: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 “士 ”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具体点就是: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 “士 ”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就可提取出答案: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本段字数较少,又是一个完整的语段,可采用摘取法。所谓 “摘取法 ”,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 ,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 ,然后按题干要求

31、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 容单一,要求宽泛。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序号)( 4分) 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的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 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香气浓冽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答: 答案: . 试题分析:整个语段以我们的游踪为顺序,写到所看的景,因此 或 应排在句首。但根据这两句的所表现的时空关系, 应是 放在句首。 “那里 ”指山的深处,所以, 句应

32、紧接 句。 句显然是写瀑布的,所以应该紧跟其后。到这里,后面的两句排列自然也就出来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出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解答此类题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另外,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 默写 补 写下列诗文名句。( 9分) 【小题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小题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3、【小题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 5】吾所以为此者,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 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小题 7】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小题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荀子劝学) 【小题 9】 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小题 1】樯橹灰飞烟灭 【小题 2】一蓑烟雨任平生 【小题 3】水随天去秋无际 【小题 4】梧桐更兼细雨 【小题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小题 6】多情自古伤离别 【小题 7】有暗香盈袖 【小题 8】则知明而行无过

34、已 【小题 9】别有幽愁暗恨生 试题分析:除了第五和第八句外,其余的都是古诗词。由于版本不同,第一句的 “樯橹 ”会有不同写法,这点请注意,但还是以课本为主。还要注意 “蓑 ”和 “幽愁 ”等词,很容易写错,在默写时,应该细心一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注意领会含义,圈点强记,边背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默写时不连笔,规范书写;要注重同音异义词,注重同义异形词;要关注通假字等。 作文 作文( 60分) 中学生,朝气蓬勃,青春荡漾,渴望表现自我,让世人一睹自己的风采 请以 “如何 看待自我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

3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 试题分析:所谓自我,就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具体来说作为经验客体的我包括三种不同形式:( 1)精神的我,由个人目标、抱负和信念等组成;( 2)物质的我,指个人的身体及其属性;( 3)社会的我,即他人所看到的我。 “如何看待自我 ”,就是要写出怎 样看待自己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具体点来说就是自身的各种特写的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在具

36、体写时,不应该这样面面俱到,可以单就其中的某一个方面,甚至是某一个方面的某一点,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注意在立意的时候,要客观,要积极,最好能给人以某种启迪。不要过高或过低地看待自己,走向极端或颓废。 写作时,应该突出 “如何 ”这个重点。如写成记叙文,要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自己是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如写成议论文,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乐曲要有主旋律 ,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使人不知所云。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了好立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