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山西省沁县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不孚众望,以 216.57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 B面对三聚氰胺奶粉重现市场这样的事件,政府各职能部分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彻底追查,促进食品市场环境安全有序。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奥巴马带着胜利的喜悦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谈到了很多华人关注的焦点议题,言辞激切,兴之所至,搓手顿足。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
2、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 。 ” 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 冥思,燃烧自己。 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 芬奇密码的作者丹 布朗
3、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拒绝消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制成品,积极参与领养活动,遏制边远贫困地区草场、湿地和森林的退化,这些是 201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主题活动的内容。 C早在 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不允许 “瘦肉精 ”使用于养殖业,然而这个餐桌上的 “毒瘤 ”多年来未被根除,频繁出现的 “瘦肉精 ”事件,令人们再添食品安全之忧。 D武汉铁路局介绍,按照 “火车票实名制 ”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进站上车。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孔林 ,地面上的家谱 杨朝明 刘续兵 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
4、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林内分布着历代 “衍圣公 ”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 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 “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 “慎终追远 ”,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
5、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 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 “孝亲 ”开始,所以孔子说 “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 “亲亲 ”才能 “爱人 ”,只有在 “亲亲 ”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进而才能做到 “泛爱众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孝 ”是爱心形成的基础, “孝 ”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只要是 “人 ”,就应当具有仁德,而 “孝敬父母 ”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 “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什么是 “孝 ”,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 “三
6、年无改于父之道 ”,哪一位父 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 “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 “无违 ”,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 “父之道 ”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 “孝 ”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 “精神文明 ”的成果。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 “尊尊而亲亲 ”的 “治国方针 ”,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孔氏家族没有 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
7、伏,井然有序、 “万古长春 ”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 2011年第 4期 有改动) 【小题 1】孔林里能使 “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从战国到宋代 ,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B孔子
8、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 “民德归厚 ”。 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 “慎终追远 ”,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 “爱人 ”,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 “泛爱众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 “孝 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 )( 3分) A只要是 “人 ”,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 “孝敬父母 ”;人之为人, “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 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
9、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 C孔子所说 “父之道 ”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 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 “尊尊而亲亲 ”的 “治国方针 ”,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B一个人是否做到了 “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 “无违 ”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 “孝 ”的一个重要表现。 C井然有序、 “万古长春 ”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
10、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 (A项,这是现象, B、 C、 D三项都是作者分析的孔子对丧葬、祭祀的明确主张,这都是原因所在。 ) 【小题 1】 (B项,这是解释什么叫 “孝 ”,没有涉及到它的伦理、文化根基。 A项,由 “孝 ”到有仁德:到人的为人,已涉及到与伦理的这种联系; C项,关键在于能准确解读 “都是这样一代一代 ”中的 “这样 ”, “这样 ”呼应本段开头的 “
11、孝 ”,应指 “孝的礼制 ”; D项,是 “亲亲 ”与 “文化品格 ”联系的判断,明显正确。 【小题 1】 (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 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 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项的时间跨度错了; 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青;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 “使 ”也改变了原意。 D项, “兵连祸结 ”时、 “礼崩乐坏 ”时人们祭祀孔子的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 )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题。
12、( 25分) 逃兵 曹德权 “预备 ” 随着执刑官的一声厉吼,一排枪刺齐刷刷地抬起,对准了五米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十一条汉子。 十一个战场逃兵有 的耷拉着头,有的双目紧闭,有的瞪圆充血的双眼盯着执刑官,有的嘴角斜拉出一丝惨笑 逃兵们面前,肃立着一千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国军弟兄,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此时,一千多生者愤怒地盯着面前这十一个败类,十一个丧失血性的孬种。 逃兵是在上士班长向二狗的带领下从河堤上溜走的,他们没跑出去,被连长带人截住。 少将旅长冷酷地盯住面前这十一个兵,鼓起的腮帮抽搐着。 执刑官的右手凝固在右耳上方,就要劈下。突然,少将旅长向执刑官
13、摆了摆手。执刑官举起的右手缓缓放下。行刑队抬起的枪刺 缓缓放下了。 少将旅长来到向二狗面前: “你说,你为什么要带着全班当逃兵? ” “旅长,我错了,我前天接到家里的信,我媳妇被保长给糟蹋了,跳了井 我七十岁的老娘 也气 气疯了!我想,这一仗我们会被打死的,打死了,我怎么报仇呢 我就 就 跑了! ”向二狗泣不成声。 少将旅长盯住向二狗,一言不发。 “旅长,我向二狗不是孬种啊!我不是孬种啊!我犯了军纪,死而无怨,只求旅长为我做主,给我报仇啊! ”向二狗仰天惨嚎,嗵地跪下。 少将旅长将向二狗扶起,命人拿来十一支手枪,二十四颗手榴弹,蹲下身亲手将手枪压满子 弹,然后站起,亲手解了逃兵们身上的绳索,再
14、将枪和手榴弹发到逃兵们手上。 少将旅长的双眼挨个将逃兵扫过,说: “生死一人一回。你们犯了军纪,罪不容留,必须死,可这个死法,如何对得起父老乡亲?你们 自个选个死法去吧! ” 逃兵们惶恐而不解地望着旅长,好久才回过神来,向旅长行了个礼,拖着沉重的双腿在一千多生者鄙视愤恨的眼光下离去了。 五天后,情报处长将一份详细书面报告递到少将旅长手上,下面是一段节录:“逃兵李二牛、何喜发,刑场下来后逃往伏牛山,加入赵明英匪部;逃兵方财旺、陆邦才日前夜袭高桥日军弹药库,炸 毁其号炮弹库后滚入烈火中自焚;逃兵王磊、王玉清,深入汪伪张汉田旅部,击毙张旅参谋长高志国部下多名,弹尽拉响手榴弹自尽;逃兵刘四方、魏功德、
15、毛金银,在上士班长向二狗带领下,猛攻日高堡车站,炸翻日军军列,击毙日伪军多名,向二狗以及三名逃兵全部阵亡 ” 少将旅长长久地盯着报告,叹了口气: “派出两个小组,将李二牛、何喜发和那个保长杀掉。余下这九名逃兵 把他们记入阵亡将士英名录吧! ” 半月后,派出去的两个小组先后回来,报告李二牛、何喜发二匪已被击毙,只有那个保长不知被何人砍了头,祭了向二狗媳妇的坟。 少将旅长正惊异间,忽听门外一声报告,两名卫兵架了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进来。 少将旅长吃惊地盯住血人: “是你! ” 血人正是向二狗。 少将旅长逼前一步: “你,怎么没死? ” 血人艰难地喘着气,从怀里掏出一件染血的衬衣,双手捧着挪前一步: “
16、旅长,我们攻了高堡车站后,弟兄们掩护我冲出去 去杀保长,报仇!弟兄们要我报了仇后把这件衬衣交给您,我,爬了三天,爬 回 回 来了 ” 血人说完轰然倒下。 少将旅长展开那件衬衣,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六个血字: “我们不是逃兵。 ”还有九个血写的名字。 少将旅长将衬衣裹了向二狗的尸体,紧紧地抱着他,走出旅部,走向操场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这篇小说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有十一名士兵在班长向二狗带领下逃跑的事件,说明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 B “这场恶
17、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 ”,一个 “拼 ”字,两个数字,写出了战斗的惨烈,也衬出了战士们的军人气节。 C少将旅长 “盯 着向二狗,一言不发 ”、解绳、装子弹、送枪等一系列的动作,透露出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感情因素占了上风,侧面刻画了他鲜明的人物形象。 D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看出,作者笔下真正的逃兵只有两个:李二牛和何喜发。他们与其他九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其他九人知耻后勇,是真正的勇士。 E.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会给人性带来暂时的迷失,但血性男儿终会有颗维护正义的心。 ( 2)小说中的向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18、( 3)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尾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 士兵守了一夜灵 ”的内涵和作用。( 6分) ( 4)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战友们用性命与敌人相搏之时,冲到最前头,坚持抗战不退缩。可是,作者笔下的这几个人他们会逃跑,为的只是报私仇。这会不会是个败笔?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案:( 1)( 5分 ) A C ( 2)( 6分)从为家人报仇而临阵脱逃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情冲动;( 2分)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中可以看出向二狗的勇敢;( 2分)从爬了三天送回血衣可以看出向二狗性格中的重情义、有血性。( 2分)(每答出一点给 2分) ( 3)( 6分)内
19、涵:少将旅长不 仅仅是给向二狗一个人守灵,他也是给衬衣上用生命写下名字的 “逃兵 ”守灵,更是为千千万万个为了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战士们守灵。( 3分)作用:这处描写,是对向二狗等九人不是逃兵的证明,对英雄的认可。升华了主旨,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3分) ( 4)( 8分)不是败笔。 这正是文章的精髓所在,作者的这种写法,打破了人们圣化、神话了的 “英雄偶像 ”,代之以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的形象。他们有家,有妻老儿女,在家破人亡的时刻,他们也会悲恸,会失去理智,这才符合人之常情。 作者把他们放在战争的背景下,战争的残酷不容许他们做 出这样的举动,他们用不怕牺牲,勇于杀敌,用血衣来印证誓
20、言洗刷清白,在暂时的迷失后同样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展现了他们 “即使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的英雄形象。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 ,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 。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
21、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 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 “智无穷,清乡公
22、,上下正,樊安定。 ”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 、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 。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 髫龀 (tio chn),儿童时期。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
23、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
24、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 ) 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 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 ”“因 ”“奇 ”各 l分 ) (2)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 【
25、小题 1】 (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 【小题 1】 ( 是外表 是作战勇敢 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 【小题 1】 (“百姓称赞 ”并不是因为 “营建宫殿 ”的事 ) 【小题 1】略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 (北 周 )。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
26、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 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 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
27、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旱,为官很有声誉。邺 (北的都城 )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 百担,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 “智无穷,清乡公,下下正,樊安定。 ”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
28、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而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颍、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 ,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本试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 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毫州刺史,谥号为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
29、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小题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6分) 答案: 【小题 1】 以静衬动,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虚实结合,“音牛峡静滩声转 ”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
30、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 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 4分,答出三点得 5分 ) 【小题 1】 诗歌首联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 “万事非 ”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 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
31、情。 尾联 “此 别应须各努力 ”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故乡犹恐未同归 ”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答出 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 语言表达 将下面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可以调整、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 (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崛兴于东北,他把东北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的统辖之下。 (2)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中国。 (3)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推翻了辽朝,建立了金朝。 (4)耶律阿保机、忽必烈、完颜阿骨打也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中。 答案:崛兴于东北而又 东北许多少数民族都统一在辽政权的统辖之下的辽太祖耶律
32、阿保机,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而统一了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举兵反抗辽政权的民族压迫政策、推翻了辽朝建立了金朝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也都应列入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的行列中。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 (6分 )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答案: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朵花,那么时间是一片叶,点缀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高山,那么时间则是平稳的阶梯,奠定着人生。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 2)且举世誉之而不
33、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 3)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作文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这时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 “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夏尔巴人并没有
34、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丹增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他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 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 “我们成功了。 ” 攀登者名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 l953年 5月 29日。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甚至是活着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机会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