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密卷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刻,火星正从 5576万公里外的天庭匆匆向地球奔来,同地球 “凝目相望 ”,面对这千载难睹的 “天象大戏 ”,明昊不禁拿起望远镜 再 望了望,想看看清楚火星这一红色星球的神秘面貌。 B 2011年度 “世界品牌 500强 ”排行榜 12月 22日在纽约揭晓,苹果击败 “脸谱 ”从去年第二名 跻身 第一, “脸谱 ”退居次席;去年排名第五的谷歌上升两位跃居第三。 C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作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而同情是人的另一种本能,它以利己为基础,由己出发,推己及人,
2、先意承志 替别人着想,两者不可或缺。 D毋庸讳言,有些家长满脑子 “不打 不郎不秀 ”的观念,认为 “严 ”就是体罚,很少考量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而嘲讽、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粗。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探月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工程二期 “嫦娥三号 ”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 2013年发射, 将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 B学校活动场地不足,体育课得不到保证,导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能指标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 C北京市倡议所有中国风味特色餐厅积极做好 “控烟 ”工作,创造健康、
3、优美、更具人文关怀的就餐环境。 D达尔文花费 20年心血写成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被恩格斯誉为 19世纪自然界三大发现之一。 答案: A 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在春天和秋天的山道上,我常常怀着对桐花的忧伤,也激动于柿树的喜悦。 。 。 , , , ,而它的果实过去常常是供养幼儿和老人的。 它有上百甚至三百年的树龄 柿树,常常是给人以奉献 它是质地坚硬的木材 唐代有书云: “柿,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 它的霜叶随着节气从暗红变成鲜红,令人注目 它夏日生出成片的绿阴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学,
4、完成小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 ”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 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 “呦呦 ”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 “青蒿素 ”,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 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
5、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 “摇瓶子 ”外,她还常常 “一头汗两腿泥 ”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 5月 23日,我国紧急启动 “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 ”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 “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 老中医,甚至
6、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 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 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 “绞取汁 ”,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 课题组终于在第 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
7、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 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 P 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 P 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 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 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 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 2l位感染了 Plasmodium vivax和 P 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
8、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 156 一 157 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 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 年,屠呦呦合成出
9、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 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 是在 20世纪 60年代至 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 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 “风向标 ”、有 “美国的诺贝尔奖 ”之称的大奖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
10、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 “氯喹 ”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 “抗疟 ”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
11、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 “双氢青蒿素 ”。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小题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6分 ) 【小题 3】约瑟夫 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 试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从屠呦呦的 “抗疟 ”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
12、案: 【小 题 1】 C 2分 E 3分 B 1分 【小题 1】 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小题 1】 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 3分) 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 3分) 【小题 1】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 在 “抗疟 ”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 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 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
13、懈,刻苦努力。 在 “抗疟 ”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 “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 【小题 1】 A. 说 “氯喹 ”的 “抗疟 ”效果 “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于文无据。 B. 文中说的是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 D. “双氢青 蒿素 ”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小题 1】这是一道概括题,概括人物的可贵的品质,结合
14、屠呦呦发明抗虐药的经过去概括她的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发现即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发明创造指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 【小题 1】启示类题,可以注意从文章中提 取观点,注意观点要明确,还要结合内容,观点 2分,每一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守 巷 者 庄 因 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 巷子
15、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 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 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 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
16、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 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 “它仍 在么? ” 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 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买馄炖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的讨厌。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
17、从前面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 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 “吃啥? ”他问。 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 “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 ” 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 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 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
18、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 “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 ”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 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 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 1960年(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 【小题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 “守巷者 ” 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炖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孤寂、 落寞之情。 B “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
19、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 C “这颗星似的灯, 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 ”,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 “灯 ”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D “我 ”吃面时 “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 ”,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时期 “我 ”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 E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但借这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 【小题 2】 “守巷者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在写卖馄炖的老人之前,写长巷、写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20、【小题 4】 “守巷者 ”作为这篇散文的题目,可以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D给 1分,答 A、 C不给分。 【小题 1】 是一个在小巷深处卖馄饨的老人; 表情凄迷、困怠,形象孤独; 心怀埋怨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题 1】 高级住宅与克难房子相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为老人的出场 做了社会环境上的铺垫; 写巷子的幽深、冷静,突出了卖馄饨老人处境的孤独; 写 “我 ”每晚归来走在巷子里期盼见到微弱的灯光,既有引出老人的作用,也蕴含着 “我 ”对老人的理解。 【小题
21、1】观点一:以 “守巷者 ”为题,暗示出文章的主旨就蕴含在对 “守巷者 ”这一人物的理解中。 “守巷者 ”的人生变化以及在生活落差下的表现,体现了文章主题,具有普遍的意义; “守巷者 ”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强与对未来的信心,是主题的意义所在。 观点二: “守巷者 ”作为文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 “守巷者 ”是国民党在大陆垮台而迁徙台湾的一部分人的缩影; “守巷者 ”象征了那种在困境中能够战胜困苦与孤独的人,其人生情绪具有普遍意义。 【小题 1】 A.对散文的文体和抒情的分析都不对。本文属于叙事散文,所抒发的感情也不是 “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 ”。 C.不是夸张,是比喻。 D.分析不恰当。“我
22、”“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 ”是借着写吃面,表示出 “我 ”和老人交流后产生的感觉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守巷者 ”的形象可根据文中的描写概括,他是一个表情凄迷、困怠,形象孤独,心怀埋怨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小巷深处卖馄饨的老 人。 【小题 1】小说中的 “长巷、夜晚 ”分别属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突出任务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自然环境凸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注意要求中的从主题思想、象征意
23、蕴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 “艺术鲜花 ”植根 “生活泥土 ” 卢新宁 荷兰画家凡 高有一幅名画农鞋,被后来者纷纷解读。其中以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 最为深入人心:鞋具磨损内部那黑洞洞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艰辛,回响着大地无声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 一言以蔽之,好的艺术品就是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 由此联想到中国美术馆的一个画展。在近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主办的 “子夜墨魂 周一波画展 ”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许多 “深入大地 ”的作品:背着小方桌兴冲冲迈步的赶席农民、在家看孩子种地的留守男
24、人、讽刺 “钓功名者 ”的独钓、体现城乡变迁的二嫂进城、反映城市陌生人社会的喊楼 这些作品题材,或拾取于乡间习俗。或根植于时代变化,使人感 受到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关怀。 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这是周一波画展的重要特点。 “大风吹过黄土坡,还从纸上听民声 ”,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不仅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 “水墨杂文 ”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而无论是 “乡土幽默 ”的专业评价,还是 “民生情怀 ”的观众留言,画展收获的赞誉,也再次印证了那句大白话: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2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 大景,如 阴晴众壑殊 , 乾坤日夜浮 ,亦必不逾此限。 ”一件文艺作品所以感人,是因为它所表现出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体验。所谓 “胸中自有万千丘壑 ”,一个艺术家如果不深入生活,不投身大社会大自然中,胸中的丘壑又从何而来 纵观当下许多文艺作品,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反之,一些电影被诟病 “空洞乏味 ”。往往是因为闭门造车;一些作品被人批评 “看不懂 ”,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 “秀才不出门 ”固然也能 “尽知
26、天下事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 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二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在这个意义上,正如一位论者所言: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 疏远了生活的人,生活也会疏远他;离开了泥土,就没有鲜花。毛泽东同志在廷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说: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 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
27、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能否踏准社会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让 “艺术鲜花 ”植根于 “生活泥土 ”,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关系到文艺是否能如鲁迅先生所言,成为 “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 (选自 2011年 4月 8日人民日报 ) 【小题 1】下列不能证明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 “子夜墨魂一周一波画展 ”或拾取于乡间习俗,或 根植于时代变化,使人感受到了深厚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关怀。 B小品卖拐被反复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获得好评如潮,就在于它们深入生活,有现实关怀。 C艺术创作要
28、表现身之所历、目之所见,但极写大景,如 “阴晴众壑殊 ”, “乾坤日夜浮 ”,则不必受此限制。 D身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能否让 “艺术鲜花 ”植根于 “生活泥土 ”,这直接决定着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小题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通过作品反映民意、民情、民风,并提出耐人寻味的现实问题,保持着对脚下大地的热切关注,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切,这是周一波画展的唯一目的。 B作为中国长安画派的创新人物,周一波的画作摒弃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技法,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 “水墨杂文 ”艺术风格。 C作者认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要躬身体验就能去伪存真,发现生活中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
29、东西。 D好的艺术品就是在人与大地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荷兰画家凡 高的名画农鞋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培养感情正是艺术创作的激情源泉。 B现代农业可以搞元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艺术创作也可以尝试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以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 C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 “秀才不出门 ”也能 “尽知天下事 ”,所以作家深入生活的意义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大了。 D一些作品被人批评 “看不懂 ”,根源就在于凭空臆造;而一些电影被诟病 “空洞乏味 ”,就是因为闭门造车。 答案: 【小题 1】
30、C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 限晴众壑殊 , 乾坤日夜浮 ,亦必不逾此限。 ” 【小题 1】 A.“唯一目的 ”错,文中只说是 “重要特点 ”。 B.“摒弃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技法 ”错,原文说的是 “汲取了西方当代绘画的艺术精髓,形成了独特的 水墨杂文 艺术风格 ”。 C.说法绝对,原文说 “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 ” 【小题 1】 B.“艺术创作也可以尝试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 ”错,原文是说 “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品 ”
31、。C.“作家深入生活的意义也就显 得不是那么重大了 ”错,原文说 “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 ”。 D.“就是因为闭门造车 ”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 “往往是因为闭门造车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 “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 “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 “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
32、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 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 “白布,亦非扬产耶? ”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 系瑶, 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
33、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34、项是( ) A彬即畀瑶 责 其直 责:询问 B驾旋,瑶 扈 至宝应 扈:侍从 C帝命桂萼等 核 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 赉 予 赉:赏赐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 “端亮清介 ”的一组是( )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瑶怀其妻簪珥、 服以进,曰: “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 “亲亲不如尊贤。 ” 彬即畀瑶责其直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
35、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5分 ) (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36、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于他。 ( 2)那个时候,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认为扬州繁华,什么东西都要。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更加困苦不堪。 【小题 1】责:索要 【小题 1】 说的是蒋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说的是皇帝对蒋瑶的重视, 说的不是蒋瑶。 【小题 1】 “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 “表述有误,原文 ”瑶规划咸称帝意 “句意为 ”“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 【小题 1】得分点 闭、挫辱、胁、慑 权 幸、以、微、重困 参考译文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
37、被授予行人官职。正德年间,历任两京御史。上奏时政弊端七件事,其中说: “内府的军器局有军匠六千人,宦官做监督的人有二人,现在增加到六十余人,每个人占军匠三十人的耗费。其他各局都这样做,军队怎么会不耗费。 ”还说: “侍奉官和滥收校尉勇士也最好一并革除。刘瑾虽然已经被杀,权力还是被宦官掌握。 ”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 不久出京担任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坝。调任到扬州。武宗南巡到扬州,蒋瑶只是给皇帝提供随行的 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各受宠的近臣都很生气。江彬想抢夺富民的住房作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执意不可。江彬把蒋瑶关在空房子里打击羞辱他,并且用皇帝
38、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为之慑服。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巨鱼, (皇帝 )开玩笑言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蒋瑶怀揣他妻子的簪珥、 服进献,说: “金库没有钱,臣所有的只是这些。 ”皇帝笑了,然后把他打发走了。扬州府以前有琼花观,皇帝下诏索取琼花。蒋瑶说自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去之后,此花已经灭绝,现在没有可以用来进献的。又传旨征收异物,蒋瑶都说不是扬州出产 的。皇帝说: “苎白布,也不是扬州出产的吗 ”蒋瑶不得已,给皇帝进献了五百匹。那个时候,因为扬州繁华。当权者的索求无所不包。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困苦不堪。皇帝返回京城,瑶随驾送到了宝应。宦官邱得用以铁绳捆绑蒋瑶,数日才
39、释放,竟然随驾到临清才返回。扬州人看见蒋瑶,没有不感动哭泣的。等到升迁为陕西参政的时候, (百姓 )争相出资修建祠堂来祭祀他,名声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任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皇帝命令桂萼等审核巡抚官的去留,让蒋瑶回京等候调动。后来,屡次升迁为工部尚书。四郊工程竣工,加太子 少保。西苑宫大殿修成,皇帝设置宴会。看见蒋瑶和王时中的席位在外面,命令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位,说:“亲近亲人不如尊重贤才。 ”他重视蒋瑶如此。 当时土木繁兴,一年花费数百万钱。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因为丧事去官。很久之后,自南京工部尚书,被 (皇帝 )征召
40、改任为北京工部尚书。皇帝临幸承天,蒋瑶随从。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 )多被豪家所藏匿。到那时大兴土木仍然很频繁,每年招募平民充当劳役,花费二百余万钱。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豪家所藏匿的军 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因为年老辞官离去。 蒋瑶正直坚贞,高洁清廉。退休之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结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死时八十九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
41、用。( 5分) 【小题 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首联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起句点 “雨 ”,次句点 “暮 ”,直切诗题中的 “暮雨 ”二字。( 1分)以楚江点 “雨 ”,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 “送 ”字。( 1分) “微雨里 ”的 “里 ”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1分)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2分) 【小题 1】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 “迟 ”、“重 ”二字用意精深。下
42、面的 “深 ”和 “远 ”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 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2分)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2分)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2分) 【小题 1】首先答首联与题目的对应关系,首联是景物描写,再答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 1】本题注意三个点:一是景情关系;二是动静结合手法;三是表达 效果
43、语言表达 在下面的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通过描写营造所对应的意境。不超过 100字。( 6分) 第一组:明月 杨柳 杜鹃 凄婉 哀伤 第二组:落日 大江 远山 雄浑 壮丽 答案:第一组 孤独的河流在夜的黑暗中静静流淌。即将远行的人儿,驻足河岸,他因了月光的牵引迈不开启程的脚步。他放眼四顾,只看见天上的明月洒下的清冷光芒,还有月光深处恣肆满溢的眷念。杨柳的青丝是无助的手臂,它挽得住春风,却挽不住杜鹃的啼鸣,游子的忧伤。 第二组 大江在崇山峻岭中匍匐前行。在它的左岸,远山被落日的余晖镀上了一层金黄, 燕雀噤若寒蝉,唯有雄鹰在苍茫的天地间翱翔。这个时节,塞外的野草疯狂生长,在阴山脚下,长城尽头,手执长
44、缨的骑士,踏碎达达的马蹄,朝向大漠的深处,绝尘而去。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你向你的母亲表达节日的问候了吗?请你拟一副对联,赞美你的母亲。要求:上下联字数不能少于五个字,平仄不做严格要求。( 5分) 答案:略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小题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小题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 【小题 3】 ,以光先帝遗德, ,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诺基亚曾是欧洲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
45、,曾是欧洲人与硅谷进行技术竞争并因此创立企业巨头的典范;在 2000年的时候 ,诺基亚也是美国投资者“皇冠上的珍珠 ”,它的股价一直相当坚挺,始终在上升;一直到 3年之前,也还没有人能设想如此一头巨大的庞然大物会面临危机。 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事业的巅峰的诺基亚,在很长时间内都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当 iPhone推出时,它一直对其发展势头置若罔闻。如今,当注重握在手里的时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心于 iPhone 时,诺基亚的风采也就不复存在。 材料二: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 “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 ”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 “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 “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 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 请结合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