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句 读 ( du) 读 书( d) 不 能( b)或 不 焉( fu) B经 传 ( zhun) 传 道( chun) 从 师( cng) 从 兄( zng) C老 聃 ( dn )冉 冉 ( rn)李 蟠 ( pn)吐 蕃 ( fn) D苌 弘 ( chng) 长 者 ( zhng)近 谀 ( y)须 臾 ( y) 答案: A 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鄙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D余嘉其能行
2、古道,作师说以怡之 答案: B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 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 相若 也,道 相似 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 闻道 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 答案: D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吾 师 道也( ) 吾从而 师 之( ) 是故, 圣 益圣, 愚 益愚( ) 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 ) 而 耻 学于师( ) 位卑则足 羞
3、,官盛则近谀( ) 答案: A B C A B C “道 ”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答案: A 下列加点的 “其 ”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 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B古之圣人, 其 出人也远矣 余嘉 其 能行古道 C夫庸知 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 其 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 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 可怪也欤 答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涉 务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4、不 徒 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 堪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
5、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 ,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 ,常服御 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 纠 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
6、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 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 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 徒 高谈虚论徙: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 堪 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 纠 劾之纠:纠正 D本为 羁旅 羁旅:寄居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 “崇尚空谈 ”和 “养尊处优 ”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 A 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 ,入则行步 B 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 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 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
7、务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译文: (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译文: (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 答案: 【小题 1】
8、C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的能力。纠应为 “检举、告发 ”之义。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B项均为 “养尊处优 ”; C项前者为 “崇尚空谈 ”,后者说的晋的上层统治者,不是 “士大夫 ”; D项前为 “养尊处优 ”,后为 “崇尚空谈 ”,与题干不符。 【
9、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 C项说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不正确,从原文 “举朝以为放达 ”可以推断,应为批评。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庙堂:朝廷;保:依仗,依靠;纤 维极言微小;捶楚:督责鞭笞;短:过失,过错。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 相逢 ,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弟子事
10、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 百家 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 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
11、咎。暂 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 先生曰: “吁!子来前!夫大木为 n,细木为桷, 举 澹 荜 E鞯闷湟耍 猿墒艺撸 呈现 病裨 埃 嗉 嘀 选 聿 芄闹 闶詹 睿 梦抟耪撸 绞 家病敲餮 咏 勺荆 盼 寇 埽 塘砍 魇鞘收撸 紫嘀 揭病粽呙祥鸷帽纾 椎酪悦鳎 藁诽煜拢 淅嫌谛校卉髑涫卣 舐凼呛耄 硬饔诔 纤览剂辍嵌 逭撸 麓俏 僮阄嗬肼祝 湃胧颍 溆鲇谑篮稳缫玻拷裣壬 淝诙 挥善渫常 运涠喽 灰 u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乘
12、马从徒,安坐而食。 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 苓也。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 一艺者无不庸 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 捐 捐:花费、消耗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 明 明:阐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 称 称:相当、相称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占小善者率 以 录 王尝语庄子 以 好乐 B 冬暖 而
13、儿号寒 有牵牛 而 过堂下者 C 辙环天下,卒老 于 行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 于 中庭 D 待用无遗者,医师 之 良也 惟弈秋 之 为听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今圣贤相逢 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小题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 “业 ”和 “行 ”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
14、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 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 ”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 (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译文: ( 3)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1)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2)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
15、用,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 3)骑马行路时,奴仆跟在后面。自己不费力就可安然地坐下吃饭。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 B项 “捐 ”的意思是 “放弃 ”。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用法。 A 项 连词,表承接; 介词,把。 B项 表转折; 表修饰。 C项都是介词。 D项 助词,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古今异的用法。 A 项 “相逢 ”的意思是 “正赶上 ”。B项 “百家 ”指 “诸子百家 ”。 C项 “其中 ”的意思是 “要害 ”。 D项古今意思相同,都是 “不足、缺点 ”。 【小题 1】本题 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从三个方面进
16、行有力的反驳 ”错。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关键是翻译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第一句嬉是贪玩的意思。行是德行的意思。第二句中于表被动,所以此句是被动句。第三句徒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 知之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为惑 ,终不解 。生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
17、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 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 1】给文中空缺的 处选填恰当虚词。 【小题 2】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其为 惑 也,终不
18、解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 矣 圣人之 所以 为圣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A 与 的 “惑 ”相同, 与 的 “所以 ”不同 B 与 的 “惑 ”相同, 与 的 “所以 ”也相同 C 与 的 “惑 ”不相同, 与 的 “所以 ”也不同 D 与 的 “惑 ”不相同, 与 的 “所以 ”相同 【小题 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 “小学 ”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19、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答案: 【小题 1】而、者、其、也、矣、乎、夫、所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虚词与实词相对,意义比较抽象,一般不单独作句子成分,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小题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第一个 “惑 ”是名词,第二个 “惑 ”是动词。第一个 “所以 ”是表示 “ 的原因 ”,第二个 “所以 ”是表示 “ 的依靠 ”。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原文是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
20、其道解其惑者也。 ”但并不是说 “只是小学而已 ”,因此说法不当。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 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 答案:答案:示例:( 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 “百般红紫 ”“斗芳菲 ”反衬 “杨花榆荚 ”的白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
21、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语言表达 给下面的 语句加标点。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韩愈答李翊书 ) 答案: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语句。 孔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又曰: “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 (苏轼答谢民师书 ) 译文: 答案: 语言没有文采,就不会流行很远。 只要求语言能表达意思,就怀疑会导致不要文采,这种怀疑是不对的。 语言到了畅达的地步,文采就不能够用尽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学习方面,我们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还需要善问善疑。但是古人说: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又说: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说明,有时不能 “疑 ”,有时又必须 “疑 ”。 请以 “说 疑 ”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 300字。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