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缘木求鱼一言以弊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月晕而风迅雷不及掩耳心有灵犀一点通 C恭敬不如从命万变不离其中树欲静而风不止 D毕其功于一役百尺杆头,更进一步覆巢之下必无完卵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弊 ”应为 “蔽 ”; C项, “中 ”应为 “宗 ”; D项, “杆 ”应为 “竿 ”。“一言以蔽之 ”“蔽 ”的是概括的意思, “万变不离其宗 ”“宗 ”是根本的意思, “百尺头竿头,更进一步 ”的 “竿 ”竹竿的意思。识记字形一定要和意义想结合,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
2、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渲染景泰蓝各行其事礼上往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B文身挖墙脚轻歌曼舞言简意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国粹乌托邦鸠占雀巢眼花 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家具下马威妍媸毕露虎视耽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各行其事 ”应为 ”各行其是 ”, “是 ”是正确的意思, “礼上往来 ”应为“礼尚往来 ”, “尚 ”是崇尚、重视的意思; C“鸠占雀巢 ”应为 “鸠占鹊巢 ”, “鹊 ”是“喜鹊 ”的意思, “眼花 乱 ”应为 “眼花缭乱 ”, “缭乱 ”与绳子有关,因此是丝旁;D“
3、虎视耽耽 ”应为 “虎视眈眈 ”,因为 “眈 ”是看的意思,因此形旁为目。识记字形一定要和意义想结合,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60年来,娄底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从曾经 的历尽苍桑到如今的繁华都市,娄底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发展传奇。 B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C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频繁断流的危机后,古老的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呈现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景象。 D
4、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苍桑 ”应为 “沦桑 ”, “沧桑 ”为 “沧海桑田 ”的简语,因此沧的形旁与水 有关, B“急功进利 ”应为 “急功近利 ”,近是接近的意思; D“针贬时弊 ”应为 “针砭时弊 ”,砭是石针的意思,因此是石字旁。识记字形一定要和意义想结合,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树立 竖立典型 抱怨 以德报怨 B反应 反映意见 休养 修养生息 C颜色 察颜观色 是非 无事生非
5、 D忠心 衷心祝愿功效 提高工效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竖立典型 ”应为 “树立典型 ”, B “修养生息 ”应为 “休养生息 ”,“休 ”为休息的意思; C “察颜观色 ”应为 “察言观色 ”, “言 ”是 “言语 ”的意思。识记字形一定要和意义想结合,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芸芸众生春寒料峭人才辈出平心而论梳装打扮 B莫名其妙蓦然回首兵慌马乱沧海桑田至高无上 C阡陌纵横源远流长首鼠两端金碧辉煌不加思索 D走投无路改邪归正委屈求全世外桃源弄巧成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6、“梳装打扮 ”应为 “梳妆打扮 ”,妆是打扮的意思; B“兵慌马乱 ”应为 “兵荒马乱 ”,荒与乱连用,指社会秩序极不稳定; D“委屈求全 ”应为 “委曲求全 ”,“委屈 ”与 “委曲 ”都对,但在成语中只能用 “委曲 ”。识记字形一定要和意义想结合,其它词语可借助类似方法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4分) 正如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一样,动物和人都是有情绪与情感的。 在论述人类的艺术时,人们常说艺术是发展、继承和创新的。 而人类的艺术就 起源于人类对情绪与情感作用的认识与需要。 艺术是用来表现
7、人的情绪与对某种事物的情感。 然而,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艺术看作一个整体,人类的艺术不是上帝的作品,而是从动物的 “艺术 ”进化而来。 这是艺术的一般功能,同时这也是艺术具有其他各种功能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语段阐述艺术的功能与起源, 句谈艺术的功能, 句谈 “人类的艺术的起源 ”。其中 句是总起,谈 “艺术的功能 ”, 句 “这是 ”承接 句谈 “艺术 ”; 句由 句对 “艺术 ”的论述转到对 “人类的艺术 ”论述; 句紧接 句谈 “人类艺术的起源 ”; 句接 句 “动物进化 ”; 句接 句的 “情绪与情感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
8、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三人 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 一个道: “这条计好么? ” 一个 应道: “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 一个 道: “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 又 一个 道: “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 你 的女婿没了 ,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 ”又 一个 道: “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 ”那 一个 道: “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 一
9、个 道: “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又 一个 道: “我们回城里去罢。 ”一个 道: “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 【小题 1】横线上说的 “这条计 ”是指什么计?它 “好 ”在什么地方?( 3分) 【小题 2】文中画波浪线的 “这件事 ”是指_。( 1分) 【小题 3】文中画线 至 上的九处 “一个 ”,分别指哪几个人?请分类归纳后,说说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从中可看出,水浒在写人方面有什么特点?( 4分) 【小题 4】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0、 1】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 “好 ”在烧死林冲,不留痕迹;即使林冲不在或逃走,也是死罪。 【小题 2】害死林冲 【小题 3】 是差拨,因为他是为害死林冲 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 是陆谦,他是奉命来杀害林冲的头目,为人狡诈谨慎。 是富安,他是陆谦的走卒。以上说话内容显示出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这说明水浒写人手法很高明,所写人物各有特点,栩栩如生。 【小题 4】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对林冲从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杀人、逼上梁山的反抗性格转变,起了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
11、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类似题目一定要回到上下文揣摩,揣摩上下文就不难断定 “这件事 ”指代的是害死林冲。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身份、年龄、主要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加以分析判断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人物手法作用的理解。解答时就应考虑到人物与情节、小说主题的关系。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能力
12、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 3分,共 9分) 潜规则的文化心理根源 “名实分离 ”的潜规则现象,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的传统社会,长期以来就是一个 “名实分离 ”的社会。而这与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在这些深层文化心理气质中,包括:执著于人世与现世、重视历史经验与人际情感、轻视彼岸世界、反感抽象思辨的实用理性;追求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自身价值、根据情境定位人生目标与行为策略的价值取向与行动倾向;追求内向超越而不是外向超越,通过改变自身而适应世界的行为倾向; 在经与权、常与变中的执两用中、不拘不泥的中庸思维;以及视社会和人际等级为合理、并作为
13、具有差序性的人格观内化于心。这些文化心理又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 “超稳定结构 ”得到塑造且维系,形成了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或者熟视无睹但又在事实上主导人们行为的习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对文化心理的构建力量。 具有普遍主义的规则很难行得通,因为对差等的默认与赞同已经成为一种心理需求,我们从根本就未想过要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意识,而认为是规则适应人而不是人适应规则。在这样一种文化心理氛围中,很难产生 现代法治所必需的 “程序正义 ”的思想,对于杀人犯、贪污犯的态度 “必欲杀之而后快 ”,而不必经过正当的程序审判,审判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并不触及我们认为的 “正义
14、的本质 ”。在义利之辩和公私之争中,义与公取得了道德上的绝对优先地位而不容置疑,义利之辩更成为君子小人乃至人禽的分野标志。在这种强大的文化力的制约下,社会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只能转而以各种婉转扭曲的姿态迎合既定的文化价值品味。于是,阴奉阳违成为一种必须的存在策略,左右逢源成为人所追求的目标,拿捏分寸、练达人情更成为做人的必修课,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终其一生 ,无所逃遁。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少在观念上法律取代了行政权力和意识形态在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但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人们的具体行动往往依然遵照既有的模式,以一种完全被动的方式适应新的框架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现代性的 “
15、入侵 ”,导致了 “潜规则 ”的普遍 “现身 ”和 “显形 ”, “潜规则 ”不过是古已有之的陈规陋习在现代社会的 “灵魂附体 ”、演变成 “于今为烈 ”的表象。在这种表象之后,实质上意味着现代性规则对现代生活的全面渗透,以及传统文化心理在面对全新社会规则时的 “内分泌失调 ”。 (南开学报 2009年第 4期节选) 【小题 1】对 “程序正义 ”与 “正义的本质 ”的性质差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是 “普遍主义的规则 ”与 “社会道德认同 ”之间的差异。 B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与对犯罪者 “必欲杀之而后快 ” 不同文化心理。 C是 “人适应规则 ”与 “规则适应人 ”的分别。 D是
16、 “现代法治的程序审判 ”与 “义利之辩成为人品的分野 ”的评判方式的不同。 【小题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封建社会的 “超稳定结构 ”造成了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力量,进而构建了 “名实分离 ”的传统社会。 B “潜规则 ”就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或者熟视无睹但又在事实上主导人们行为的、不具备正当性的惯习。 C无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只能以各种婉转扭曲的姿态迎合既定的文化价值品味,正是 “程序正义 ”所起的作用。 D “潜规则 ”的普遍 “现身 ”和 “显形 ”,意味现代性对传统文化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 “催生 ”了越来越多的 “潜规则 ”。 【小题 3】根据原文
17、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作为惯习的 “潜规则 ”产生的文化心理可知, “潜规则 ”下的行为利益并不局限于经济利益。 B当今社会,人们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但道 高一尺,魔高一丈, “潜规则 ”的出现也随之愈演愈烈。 C当人们实实在在地享受着法制社会进步的果实时,也不时窥视着社会规则的 “灵活性 ”,以期能左右逢源。 D现实生活中,坚守规则的人往往不受欢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被用来为 “潜规则 ”下的权变作解释。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中的 “正义的本质 ”实质就是文化心理中的道德认同, “规则适应人
18、”是 “潜规则 ”的表象。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因果颠倒,是 “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尤其是王权力量 ” 造成了 “超稳定结构 ”。 C 造成的原因是文化心理中的 “正义的本质 ”。 D 只是让早已存在的“潜规则 ”现身,并非 “催生 ”。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潜规则 ”不过是古已有之的陈规陋习在现代社会的普遍 “现身 ”和 “显形 ”。是法律规范性的对照使其不
19、正派特点显现出来。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 “勉仁学院 ”时 (1948年 )认识他的。 “勉仁 ”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 “勉于行仁 ”的意义;先前他也以 “勉仁 ”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 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
20、 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 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 “乡村建设运动 ”,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 ”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 ,不到 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
21、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 (字巨川 ),在民国七年时 ,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 17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
22、保存文化是对的,哪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 “从果说因 ”,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 “文革 ”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斗时,家具和所有的藏
23、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扬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三百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他象征 “文化中国 ”的意义所在。 【小题 1】文章第 2段说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 “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 ”,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4分) 【小题 2】文章第 4 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
24、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3】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小题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认识 ”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6分) 答案: 【小题 1】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 “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 【小题 2】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他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 【小题 3】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 方法论上 “从果说因 ”;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
25、问题没有触及。 (答 “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也可。 ) 【小题 4】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有四点: (1)从问题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小题 1】 试题分析:阅读第 2段可知,每个画线句之后的语句都是对评价的具体阐述,由此可知答案:就在这里,这些句子分别为 “从性情 真知灼见 ”“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 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本段内容看,主要是谈传主在文
26、化方面的 “本事 ”,因此答案:中要有 “文化 ”一词。回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想到一些常用术语 “引起全文、铺垫、伏笔、激发兴趣 ”,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围绕传主作答,本题可侧重于对读者的作用来回答。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中关于中国文化要义的评述主要出现在第 6至第 8段,之后的段落重在评述他的人格,由此不难做出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1)要全面 ,第 8段仍为其关于文化的认识,因此不可忽略; (2)语言注意表现本质上的不足,如前两点可概述为 “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 ”。 考点:
27、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文思路比较清晰,第 1段最后一句 “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可视为总起句,后面几段均以此为中心展开评述。因此,第一问要点应是 “学问和人格 ”。回答第二问时一定考虑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要分条回答,尽量多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 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
29、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闻。 (李密陈情表) 【小题 1】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然秦以区区之地 【小题 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 刘夙婴疾病拔剑撞 而 破之 B臣 以 险衅,夙遭闵凶猥 以 微贱,当侍东宫 C臣不胜犬马怖惧 之 情臣 之 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零丁孤苦,至 于 成立 【小题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
30、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 “以孝治天下 ”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小题 4】翻译句子。( 4分) (1)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 立。( 3分) (2)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
31、1)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一词多义。 C项均为副词,不久。 A项前句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后句是拜见; B项前句是迫近,后句是鄙视; D项前句是 拳拳之心,后句是小的意思。 对于课内重要的多义词,平时复习要归纳落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C项均为结构助词 “的 ”。 A前句表转折,后句表承接; B前句介词,因为,后面介词,凭 的身份; D前句介词,比,后句介词,引进对象。对
32、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错在 “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 ”,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一句注意 “疾病、不行、成立 ”, “疾病 ”为名词用作动词,生病,“不行 ”为古今异义,不能走路, “成立 ”为古今异义词,成人自立;第二句注意“今臣亡国贱俘、蒙、优渥 ”,
33、 “今臣亡国贱俘 ”是判断句,翻译要加 “是 ”, “蒙 ”解释为 “受到 ”, “优渥 ”解释为 “优厚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 ”的 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晨 起 元 张养浩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注 元至治元年 (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
34、务,归隐故乡。 【小题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 4分) 【小题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1)诗人晨起前,处于 “恋枕 ”与 “嫌多梦 ”的矛盾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 (2分。意思对即可 )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充满诤隋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2分。意思对即可 ) 【小题 2】 (2)颔联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 “泉鸣屋 ”动中有静, “树吞烟 ”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4分。从 “炼字 ”等手法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手法 1分,分析 1分,效果
35、 1分,语言表达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曲中关键词句来揣摩,对晨起前感情的理解可抓住“嫌多 梦、曙色迷、鹤寒、猿馁 ”来品味,尤其是 “寒、馁 ”二字,对晨起后的感情理解可抓住 “石泉鸣、树隐堤、真可喜 ”来品味,尤其是 “真可喜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就本题来说要逐联分析。具体答题可从表现手法、炼字的角度切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仿造下面的示例,以 “青春 ”为话题
36、,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 4分) 青春 是涨满的帆船,用热切的期望催动人生的航船。 答案:示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空;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翻江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试题分析: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因为是自选话题,所以要考虑话题的积极意义,同时修辞一定要用,比喻、拟人是首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朋友生日,小王与你一同祝贺。小王制作了一张有风、帆、船、云、天、海等景物的生日卡,请你从这些景物中选取三种景物,运用两种 (或以上 )修辞手法配写一段祝福语。语 言生动、形象、简明、得体
37、,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 60字。( 4分) 答: 答案: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摇着祝福的船,飘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问候一声:生日快乐! 试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语言一定富有文采,简洁明了,同时注意措辞要得体,另外因为有字数限制,一定不能超过规定字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_。 (荀子 劝学 ) 【小题 2】呦呦鹿鸣, 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 【小题 3】苟全性命于乱世, _。 (诸葛亮出师表 ) 【小题
38、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_。 (李密陈情表 ) 【小题 5】 _,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 【小题 6】 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答案: 【小题 1】圣心备焉 【小题 2】食野之苹 【小题 3】不求闻达于诸侯 【 小题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 5】仰观宇宙之大 【小题 6】安得广厦千万间 试题分析:小题 1要注意 “焉 ”的准确记忆;小题 2注意 “苹 ”的字形;小题 3注意 “侯 ”的字形;小题 4注意 “区 ”字的准确记忆;小题 6注意 “厦 ”字的写法。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
39、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 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 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 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 500元出售。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40、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参考例文 : 面对批评的艺术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可以坦然地 面对批评这种技术 不,是艺术,绝对让人瞪目结舌。 上司指责他,说他最近工作心不在焉,在同事面前给了他好一顿 K,而他不仅不积怨,反而在工作上更加兢兢业业,不久被老总提拔为销售部经理,上司批评一位同事,没他什么事,他却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朋友话中有话地表达了对他的不满,他幽默地结束了尴尬,同时也接受了善意的批评。 要说这种人可忒玄,什么事不好,偏偏喜欢接受批评?此言差矣,善于接受批评可是一个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在生活中,不少人的批评兴许听起老不那么舒
41、服,有的人一门心思记仇或是尴尬去了,而有的人却仔细去揣 摩它对自己的进步能否起到作用。前着不仅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自添烦恼 得不偿失呀;而后者兴奋于自己得到了箴言,还让人感受到他的谦虚。古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唐太宗不是接受了魏征的直谏,迎来了 “贞观之治 ”吗?刘禅不是因为没听取诸葛丞相 “开张圣听 ”的忠言,把那刘备的半壁江山拱手让人了吗?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正印证了那句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呀! 有的时候为了自己能不断进步,就要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学会 “自我批评 ”这并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却是一个人谦虚上进的品质的体现,同时也使自己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正所谓 “三人行,必
42、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即使如此吧。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面对批评的勇气,也需要善于察言观色的细致和深入的思考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的人为了不得罪朋友,往往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间接地批评某人。这时候,也许你听不懂话中之话,阻碍了自己的进步,也可能留下一个谈论的笑柄;即使听懂了朋友的意思,却不知如何对待这样的批评,化解尴尬。听懂朋友的“含蓄批评 ”,以幽默的话语暗示朋友自己已经接受了批评,同时巧释尴尬,这可是接受批评的最高境界。这需要你能够察言观色、反应机敏和有一颗宽 大谦虚的心。 其实学会接受各种各样的批评并努力改正缺点,不仅是为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基石,也是学会如何处事,接受批评之道也是处世之道,做到接受批评,学会接受批评,必能使自己受益无穷,一步步走向金字塔的巅峰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借故事叙述了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所呈现出的几种心态。根据这几种心态可做以下思考:在不能面对句句刺心的批评时,常会有闪避、生怒、反击、沮丧,甚或发生冲突的行为。但是,批评,哪怕是恶意的,都要学会去面对,因为不面对,当下的弱者便是自己;面对的态度失当,当下的愚者便是自己。从以上思考 围绕 “面对批评 ”展开行文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