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焦 灼 ( zhu)点 缀 ( zhu) 埋 怨( m) 猗 (y)郁 B 否 (p)泰料 峭 ( qio)袅 娜 ( nu) 愆 (qin)期 C脉 脉 ( mi) 倩 影( qin) 嗔 怒( chn)越 陌 ( m) D鼓 瑟 ( s) 舳 舻( zh) 猝 然( )寒 暄 ( xun)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埋 怨( mn) C脉 脉 ( m) D寒 暄 ( xun) 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是高考字音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1、音
2、义结合法。多音多义字的复习应该把读音与字义结合起来。 2、联想法。对于具有相同声符的形近字可以运用 “联想法 ”把它们组合起来记忆。 3、推断法。所谓“推断 ”法,就是根据已知的词语读音来推断未知词语的读音,这种方法适用于很多并列结构的词语。 4、记少不记多法。应遵循记少不记多的原则。一些字的读音记住少数,可以推断多数。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请选择填入空行中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 ) 一次,唐朝诗人 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题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 “ ”吟罢,他斟了一杯酒。
3、王之涣续吟第二句: “ ”随即,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 “ ”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 “ ”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金樽斟酒月满轮 手举金樽带月吞 圆月跌入金樽内 一轮圆月照金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既涉及到了连贯的考点也涉及到了文学文化常识,四位诗人要吟的是一首绝句,押 “un”韵,而绝句的第三句一定不押韵,所以 句放在第三句位置,联系李白将三杯酒一饮而尽,应是 句在结尾, 为首句。另外 的顺序也写出了 “月 ”由杯外到杯内,再到诗人口内的过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
4、识记 A。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 ”,
5、“忌 ”本身就含有 “不要 ”的意思。将 “忌 ”改为 “记 ”或将 “切忌不要 ”后的 “不要 ”删去。 C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 “关于 ”。 D 提承不一。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能否 是 ”改为 “ 是 ”,删去 “能否 ”。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 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
6、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C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言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怕有 买椟还珠 之憾。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 从一而终 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C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使用正确。 A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 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形近误
7、用,应改为 “不负众望 ”。 B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褒贬失当。 D从一而终:指用情始终专一,多指封建礼教要求女子只能结一次婚,丈夫死了不能再嫁。对象错误。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有关文学 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 305篇,又称 “诗三
8、百 ”。 离骚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所作,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 “风、骚 ”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 15世纪法国的故事。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C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 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书中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 D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
9、编玉台新咏,原题为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与木兰辞并称为 “乐府双璧 ”。 答案: D 试题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而不是 “抒情诗 ”。 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 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儿已薄禄 相 枝枝 相 覆盖 ( 2)府吏 见 丁宁 渐 见 愁煎迫 A两个 “相 ”字相同,两个 “
10、见 ”字也相同 B两个 “相 ”字相同,两个 “见 ”字不同。 C两个 “相 ”字不同,两个 “见 ”字相同。 D两个 “相 ”字不同,两个 “见 ”字也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前一个 “相 ”,面相;后一个 “相 ”,互相。( 2)前一个 “见 ” 用在动词之前,有称代作用,可译作 “我 ”或者 “自己 ”;第二个 “见 ”表被动,全句译为 “渐渐地被忧愁逼迫 ”。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11、 B。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 B固一世之雄也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项定语后置句, B项判断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 侣 鱼虾而友麋鹿 B一 觞 一咏 C卿当 日 胜贵 D以其乃华山之 阳 名之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侣:名词意动用法,把
12、作为伴侣。 B 觞:名词作动词,喝酒。C 日:名词作状语,日益,一天比一天。词类活用是文言实 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岂得 自由 B列坐 其次 C及尔 偕老 ,老使我怨 D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 之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偕老 :偕,一起、一同的意思;老 ,动词,变老的意思。偕老,指共同生活到老。古今义同。 A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行为不受约束。 B项,其次:古义
13、,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今义,次要的,第二的。 D项,非常:古义,两个词,不同寻常,非同一般;今义,“很 ”的意思。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答案: A 试 题分析: B作息:原意是劳作和休息,偏义复词,劳作的意思。 C父母:偏义复词,指母亲。 弟兄:偏义复词,
14、专指兄长。 D牛马:偏义在马。整句可翻译成 “那一天迎亲的马在嘶鸣 ”。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偏义复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偏义复词的主要意义,牢固掌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煤屑清流急湍树稍洗盏更酌 B譬如声明狼籍葱茏渐车惟裳 C烦躁偃旗息鼓肤浅骇人听闻 D磐石欢渡春节形骸纵横弛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清流激湍、树梢 , B声名狼籍、渐车帷裳, D欢度春节、纵横驰骋。同音字、形似字、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是高考字形题的常考内容,识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语音辨识
15、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当然这要求同学们平时就要读准字音,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 2、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3、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 4、结 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 “字不离词 ”。 5、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
16、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8分)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 ,还要再说一个 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
17、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 ”我问。 “是树,孩子。 ”奶奶说。 “什么树呢? ” “桂树。 ”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
18、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 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 “谁? ”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 ”奶奶说。 “嫦娥是谁? ” “一个女子。 ”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
19、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 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
20、,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 呢? ” “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女子。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
21、,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小题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文章开篇写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 ”,充分体现了孩子们 的天真好奇。 B文章中 “奶奶 ”这个人物形象有普天下所有奶奶的共性,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总是尽量满足,有些溺爱。 C作品通过山村儿童追寻月迹的行踪,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中秋夜月的淡雅图画,显示出明月的神秘而又慷慨的性格。 D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
22、。结尾说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 ”,道出人要 “知足常乐 ”的主旨。 【小题 2】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的。( 4分) 【小题 3】开篇写孩子们 “什么都不觉得满足 ”,结尾写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 ”,请分析原因是什么?( 4分) 【小题 4】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谈谈你对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A、 C(答对 2个得 4分,答对 1个得 2分) 【小题 2】镜中看月 院中望月 杯中 “饮月 ” 河中寻月 眼瞳见月 沙滩议月;(答对 2点得 1分),这里表现出孩子们为了得到月亮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并且使主题再一次得
23、到深化。( 1分) 【小题 3】前文的 “不满足 ”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月亮的热爱及他们天真好奇的性格,为后面的 “寻月 ”设下了铺垫。但是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地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它。( 2分)后文中孩子们已经知道了月亮属于每个人,美好事物人人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寻美的过程。最后他们的好奇心和爱美的心理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 “感到满足了 ”。( 2分) 【小题 4】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本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把月亮比作印章,其中月亮象征美好的事物,写出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写出儿童的天真烂漫的情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
24、是一个巨幅纸业,纸面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 一个人,那么,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作者含蓄地告诉人们: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地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它。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奶奶是一个我们寻找美的过程中的引导者的形象,不是溺爱孩子。 D项,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并不是 “知足常乐 ”的意思。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
25、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 3段镜中看月,第 4段院中望月,第 21段杯中饮月,第 23-24段河中寻月,第 25段眼瞳见月, 26-29段沙滩议月。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也写出了孩子们起伏变化的心情,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从而深化了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一方面不满足是孩子们固有的好奇心的体现,另一 方面,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
26、寻找美好的事物,如梦想和希望。没有找到,也就是说理想得不到实现,自然也就不会满足。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里用到了比喻修辞。印章是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起着证明的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被比作了一张巨幅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 有,我就是天空的主人。又因为在本文中月亮和天空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们对美的拥有和追求。表
27、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出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12分)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 “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 乃召伺胡诈之曰: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 因 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
28、,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官属皆曰: “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 “当与从 事议之。 ”超怒曰: “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 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 “善。 ”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 “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
29、许人悉烧死。 注 :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小题 1】下列 “因 ”字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因 激怒之曰 B 因 击沛公于坐 C于今无会 因 D独有 因 夜以火攻虏使 【小题 2】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当与从事议之 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 A B C D 【小题 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B鄯善佯
30、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D班超英勇善战,出使西域又多谋善断,终于取得巨大胜利。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3分) (2)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3分) 【小题 5】翻译句子(课内语句)( 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 )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分 )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匈奴使者来了几天,现在在哪里? ( 2)死得不明不白(没有名
31、气),就不是壮士。 【小题 5】( 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一和齐的意动用法各 1分,大意分 1分) ( 2)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学者,所以各 1分;大意分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因:机会。 ABD三项都是 “趁机 ”的意思。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大家说的话。 说的是班超具有军事才能。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32、、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其 “奉超礼敬甚备 ”可知,鄯善并非 “佯结汉朝,暗通匈奴 ”,而是受匈奴威胁,不敢靠拢汉朝。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 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
33、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 “数 ”, “几 ”的意思; “今安在乎 ”宾语前置句。数、句式各 1分; 大意1分。( 2)句中, “名 ”在这里是动词,有名气; “也 ”表判断,此句是判断句。名、句式各 1分;大意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
34、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 “固 ”, 本来; “一 ”和 “齐 ”意动用法,译为 “把 看作是一样的 ”“把 等同起来 ”。固、一、齐,各 1 分,大意 1 分 。( 2)句中, “学者 ”,古今异义词,译为 “求学的人 ”; “所以 ”表原因。学者、所以各 1 分;大意 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任命班超为代司马,带兵另外去攻
35、打伊吾,在蒲类海作战,杀死了很多敌人就回来。窦固认为他有能力,就派他跟从事郭恂一起出使到西域。班超来到鄯善,鄯善王广接待班超恭恭敬敬,礼节周到,后来一下子变得疏远懈怠。 班超对随同他的官兵说: “难道不觉得鄯善王广礼敬的心意减低了吗?这一定是有北方敌人的使者到来,他心里犹豫,不知道要靠在哪一边 好的缘故。聪明人在事物未出现端倪时就已经看出来,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 ”就叫来鄯善国的侍者,骗他说: “匈奴使者来了几天,现在在哪里? ”侍者惊慌害怕,就把情况全部都说了。班超就把侍者禁闭起来,把其他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集起来,和他们一起喝酒。酒酣时候,趁机激怒他们说: “你们和我都在荒漠极远的地方,想
36、的就是立下大功来求得富贵。如今敌人的使者到来才几天,鄯善王广的礼节诚敬就没了。如果让鄯善王将我们送给了匈奴,我们的躯体就将永远被豺狼所啃食。我们该怎么办! ”官兵们都说: “现在处在危险的地方,是生是死都听从司马的。 ”班 超说: “不入虎穴,就抓不到虎子。现在的办法,就只有趁夜用火攻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一定会吓破胆,那就可以完成使命,成功立业了。 ”大家说: “应当跟从事商量商量。 ”班超生气说: “是凶是吉,就在今天决定。从事文绉绉的一个庸俗官吏,听到这事一定会害怕而让计谋泄露。死得不明不白,就不是壮士。 ”大家
37、说: “好。 ” 刚入夜,班超就带着官兵奔向敌营。刚好那天刮大风,班超让十个人拿着鼓,藏在敌人房屋后面。约定说: “看到火烧起来就全部擂鼓大喊。 ”其他人全 部拿着兵器弓箭埋伏在房门两旁。班超就顺风放火,前后擂鼓大喊。里面的敌人全部乱成一团,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其他官兵斩杀那些使者和随从卫兵三十多个,其他的一百多个全都烧死。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 2分,共计 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 1】下
38、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故 列 叙时人列:依 次 B不能 喻 之于怀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 斯 文斯:这、此 D 临 文嗟悼临:将要 【小题 2】下列 “之 ”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每览昔人兴感 之 由 不能喻 之 于怀 月出于东山 之 上 纵一苇 之 所如 A / / B / / C / / D /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 试题分析:临文嗟悼:临,面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39、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助词,的; 代词,这,指内心的情感。 动词,到、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落实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6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 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
40、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 : 庵:圆形草屋 归来,指 43岁免官归里 华:花白 【小题 1】简要分析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 3分) 【小题 2】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述。 ( 3分) 答案: 【小题 1】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凄凉景象。一个清秋的夜晚,诗人来到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投宿。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茅房,屋后是一片松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夜出觅食的饥鼠绕 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 “自语 ” 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 2分)作用:衬托出作者自己南征北战的雄心壮志,以及些微惆怅。(为下片的抒
41、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1分) 【小题 2】下片塑造了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免官失意归来后已是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 “万里江山 ”。平生塞北江南的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2分)一个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 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万里河山的坚贞不渝的爱国英雄的形象。(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词的上片集中写景,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
42、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展现的是一种破败冷落荒凉萧瑟的景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片中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衬托了作者,为下片做了铺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可以从诗词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分析。下片首先从外貌来塑造诗人形象: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然后写人物所见所感: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对于真正存在的饥鼠,蝙蝠视而不见,对满耳风声充耳不闻,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尽是祖国大好河山。读者几乎
43、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每空 1分 ) ( 1)淇则有岸, _。 ( 2) _, 凉婢囟 拇 。 ( 3)高余冠之岌岌兮, 。 (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 5) _ ,池鱼思故渊。 ( 6) _,忧伤以终老。 (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_ , _ 。 ( 8)舞幽壑之潜蛟, _ 。 ( 9)一觞一咏, _ 。 ( 10)仰观宇宙之大, _ 。 答案:( 1)隰则有泮( 2)固时俗之工巧兮( 3)长
44、余佩之陆离(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羁鸟恋旧林( 6)同心而离居( 7)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8)泣孤舟之嫠妇( 9)亦足以畅叙幽情( 10)俯察品类之盛 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 “隰 ”“泮 ”“佩 ”“陆离 ”“哺 ”“羁 ”“卒 ”“嫠 ”“幽情 ”“察 ”等。每空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40分 )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 “神舟 ”,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 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
45、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 “_,触动了我的心灵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性作文。 答案: 那句话,触动我的心灵 夜幕四合,我低着头,匆匆走在补习的路上。步履匆忙,转个弯就看到了老师家的楼梯。楼梯口前有一片空地,足球在孩子们的脚上弹起又落下。我皱了皱眉头。生怕走过去时足球刚好砸过来。于是我的脚步加快了 。 避过了 “危险地带 ”,在离转角三四米处时,突然一个响亮的童声响起: “你好! ”你好?我疑惑地偏过头,脚步依然向前走着,只是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抱着足球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明亮有神,有夜色中竟如湖水般清澈。有意思的是,他竟然对我着,微微弯起的嘴角似是害羞。
46、原来那句 “你好 ”是对我说的!刹那间心灵深处的某根弦像被触动了一下,所有的抑郁烦恼全都弹到了九霄云外。风儿轻轻地荡漾在我微笑的脸上,我开心地笑了,也说声 “你好! ”看着他微笑着跑开了,我转进了楼梯。 行走在楼道上的我竟然兴奋得如同孩子得到了糖果一 般,心里美滋滋的。走到三楼转弯时,抬头看到一位老伯伯站在走廊上。这位老伯伯我是见过几次,第天这个时间段,老伯总会站在那里。但前几次的见面我都只是低着头匆匆走过。听见我的脚步声,老伯伯转过脸来,我抬起头正好对上他的眼睛,是一张面无表情的脸。我怔了一下,突然一声响亮的 “您好 ”脱口而出。声音在空荡荡的楼道里显得异常响亮,连我自己被吓了一跳。我边走边
47、瞄了老伯一眼,没反应!天啊!我怎么那么大胆啊?那老伯会不会把我当神经病人啊 我的心 “怦怦 ”直跳,但转念一想,不管了,反正都说出去了。 好奇怪,那天整个晚上我的心情都很 愉快,夏日里特有的沉闷竟然全都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老师家补习,我的心情异常愉快,甚至有点希望那个小男孩还会出现在那里。但楼梯口空无一人,我却看到了那位老伯伯。好尴尬!一楼、二楼、三楼,正当我准备用飞的速度穿过楼道时,耳边传来老伯伯亲切的声音:“你好啊,小朋友!是来补习么? ”我愣在那里,盯着老伯伯和蔼的面容好久。那字字仿佛穿过胸膛,一遍又一遍触动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带给我温暖和感动,弹奏着和谐的歌曲。老伯伯看着我微微地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是啊,老伯伯,您好! ” 一句 “你好 ”包含着尊重、关心 ,传递着人性的真善美,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我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并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其他人。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按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