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湖北省宜昌一中等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语文基础知识(共 15分,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 ( chung)伤 菲 ( fi)薄 攒 ( cun)射殒身不 恤 ( x) B解 剖 ( pu)绯 ( fi)红停 泊 ( b)叱 咤 ( ch)风云 C作 揖 ( y)胆 怯 ( qi)弄 ( nng)堂长歌 当 ( dng)哭 D横 亘 ( gn)从 ( cng)容 翌 ( y)年 迥 (jing)乎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叱咤 zh风云, C 弄 lng堂, D 横亘 gn
2、。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此题考核的是多音字和形声字,字全部出自课本, “咤 ”和 “亘 ”注意记忆, “弄 ”在 “弄堂 ”里专用读 lng,其余读 n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惆怅尸骸寥 阔桀骜雏菊 B谄媚执拗笙萧莴苣噩耗 C浸渍惺忪漫溯编缉忸怩 D撰写谦逊婆娑籼米撕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3、 寥廓, B 笙箫, C 编辑。字形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形似音异字、音同形异字、音近形似字。字形题的答题方式是先确定如果存在错别字应该是哪个,正确的应该如何去写,然后比较二者的差别, “辽阔 ”和 “寥廓 ”不要混淆,是固定的搭配不要错乱; “箫 ”和 “萧 ”可用 “形旁辨义法 ”区分, “萧 ”从 “艹 ”,和“破败 ”有关, “箫 ”从 “竹 ”和 “竹器 ”有关, “箫 ”是乐器, “箫 ”更合适; “缉 ”和 “辑 ”可用 “组词法 ”区分, “辑 ”组词 “辑印 ”, “缉 ”组词 “缉拿 ”,显然 “辑 ”更合乎词义。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
4、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内地多家环保组织近日联合发布调查报告 ,指责苹果公司无视其供应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以牺牲环境和当地居民利益为代价 , 超额利润。 新华网武汉 7月 8日电:湖北大别山区 8日遭遇暴雨袭击,短时间内多个地区降雨量超过 50毫米。强降雨已导致红安县游仙山林场山洪 。 菲律宾就中国军舰 “非法 ”进入南沙群岛中的仁爱礁对中方提出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国公务船在仁爱礁海域正常巡航 。 A谋取暴发无可厚非 B攫取爆发无可非议 C攫取暴发无可非议 D谋取爆发无可厚非 答案: C 试题分析:词语的运用要注意语意的轻重、范围,
5、适用对象,语体、感情色彩,语法搭配,句式特征等因素。 “谋取 ”,设法取得; “攫取 ”,掠夺。 “暴发 ”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 “爆发 ”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无可厚非 ”,指不可过分地批评责备; “无可非议 ”,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 “雨巷诗人 ”。 B在大堰河 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
6、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回顾巴金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是他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文坛而言,他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 D奥斯维辛集中营濒临坍塌,波兰向多国求援,各国对整修奥斯维辛捐款反应冷淡,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该款项应由德国主要承担造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结构混乱,因 “被人们 ”和 “人们称之 ”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去掉“被 ”或 “之 ”; C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为 “他所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 D 结构混乱,因句式杂糅。 “主要是因为 ”和“造成的 ”的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去掉 “造成的 ”。 考点:辨析
7、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课文荆轲刺秦王即选自该 书。 B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经典作品,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 “善 ”。 C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忏悔之作,在文中巴金先生对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行为作了无情的批判,充满了忏悔之情。该文选自巴金先生的散文集随想录。 D大卫 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
8、狄更斯采用纪实的方法创造出这部佳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B “善 ”改为 “仁 ”, D “法国 ”应改为“英国 ”,且没有采用 “纪实 ”手法。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式过马路 ”无关素质 沈华清 最近 “中国式过马路 ”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 “凑够一撮人就能走 ”。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 “国人素质论 ”再次成为焦点。如今,一谈及城市的乱象,人们往往就把矛头或原因直接归咎于百姓的文明素养太低。大量的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
9、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 “素质论 ”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低,则行人的乱穿行为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好解释了 “凑够一堆人过马路 ”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 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
10、现象呢?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 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 60秒,英国人是 45秒。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 100秒,有的甚至达到 145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引起行人的不耐烦情绪。而且,研究者发现, “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 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
11、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 “法不责众 ”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多,事故越多,道路更堵;越堵, 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 “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 ”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堵
12、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文明礼让的动力。 (选自中外文摘 2013年第 3期) 【小题 1】下列对 “中国式过马路 ”形成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因行人乱穿马路和 “凑够一堆人过马路 ”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 B因交通设施的不完善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 “中国式过马路 ”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 “闯红灯 ”并非都是故意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
13、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 “中国式过马路 ”现象频发。 【小题 2】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 “中国式过马路 ”现象频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车速高 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 “中国式过马路 ”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尽管拥堵不可能绝
14、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 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 “中国式过马路 ”进行了分析,得出了 “中国式过马路 无关素质 ”的结论。 B文章指出,只要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交通规则,就能有效保证车辆通过效率。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文明礼让的行为,需要政府在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答案: 【小题 1】 D
15、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第 1段第 3句中指出, “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 ”是 “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 ”,问题指向是 “造成所谓 素质论 迷局 ”的原因,而不是 “中国式过马路 ”形成的原因,选项强拉因果; “造成 中国式过马路 现象频发
16、 ”的原因 的分析见第 2段,概括说是 “行为博弈 ”的具体表现,而不是选项说的 “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 ”。 选项张冠李戴、强拉因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只是将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和德国、英国的红灯等待时间相比,不能以偏概全地说 “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 ”,选项混淆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文是 “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是 “只有 才 ” ,是充分条件的判断,选项为 “只要 就
17、”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逻辑关系混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落 红 萧 萧 为 哪 般 迟子建 萧红 注 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骨灰盒紧缺,端木蕻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 的花瓶,替代骨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 ,她的灵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
18、。 香港沦陷,为安全计,端木蕻良将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如戴望舒所言,卧听着 “海涛闲话 ”;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 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此,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 ”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 ?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萧红 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
19、分手。他们的分手,使萧红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此间,鲁迅先生病逝,这使内心灰暗的她,更失却了一份光明。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 “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 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 “后花园 ”,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萧红在浅水湾的墓,已经迁移到广州银河公墓,而她在呼兰河畔的墓,埋的不过是端木
20、蕻良珍存下来的她的一缕青丝而已。一个人的青丝,若附着在人体之上,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它逐渐染白;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 圣士提反,是首位为基督 教殉难的教徒,他是被异教徒用石块砸死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女校,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壮,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圣洁。其实萧红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只不过她信奉的教是文学,并且也是为它而殉难。她在文学史上的光华,与圣士提反在基督教历史上的光华一样,永远不会泯灭。 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萧红是黑龙江人,那里的严寒和长夜,使她跟当地人一样,喜
21、欢饮酒吸烟。我多想撒一瓶呼兰河畔生产的白酒给她呀,可是遍寻附近的超市,没有买到故乡的酒。我只能以我偏爱的红酒来代替了。 复活节连着清明,香港的市民都在休长假,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高考资源网
22、 撒完红酒,我来到圣士提反 女校旁的城西公园。一双黑色的有金黄斑点的蝴蝶,在棕榈树间相互追逐,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快乐;而六角亭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肤色黝黑的女孩,她举着小镜子,静静地涂着口红。也许,她正要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如今的香港,再不像萧红所在之时那般的疏朗了。而圣士提反女校周围,亦被幢幢高楼挤压着。萧红安息之处,也就成了繁华喧闹都市中深藏的一块碧玉。不过,这里还是有她喜欢的蝴蝶,有花朵,有不知名的鸟儿来夜夜歌唱。作为黑龙江人,我们一直热切盼望着能把萧红在广州的墓,迁回故乡,可是如今的呼兰河几近干涸,再无清澈可言,你看不到水面的 好月光,更看不到放河灯的情景了。我想萧红一生历经风寒,她的
23、灵骨能留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于花城看花,在香港与涂红唇的少女为邻,也是幸事。更何况,萧红临终有言,她最想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高考资源网 11 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 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 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选自 2010年中国最佳散文,有删改) 【
24、注】萧红( 19111942 )中学时代接触了五四以来的新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发表了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写有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1年在香港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 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 2分,有选错的给 0分)( 4分)( )( ) A文章第 段两次提到呼兰河水的清澈,第 段又提到呼兰河的干涸,这样写强调了岁月的变迁,也表达了萧红作品的永久价值和灵骨不能回归故里的些许遗憾。 B “而脱离了人体的青
25、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 ”这句话饱含了作者对萧红英年早逝的惋惜和童心未泯的形象的追忆。 C第 段花了较大篇幅写萧红安息之地以及周围的环境,是为了突出这块地方闹中取静、环境清幽的 特点,也符合萧红的临终遗愿。高考资源网 D第 11段写作者在离开圣士提反女校的路上看见一朵扶桑花莫名凋落的细节,看似闲笔,却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以花喻人,再次表达了怀念之情,并使结尾意蕴深长。 E这篇散文语言典雅清丽,对萧红的文学成就作了诗意的描述,对萧红的凄婉一生在回忆中作了细腻的描绘,流露出作者对已故东北作家独特的敬重和欣赏。 【小题 2】文章开头两段分别从萧红骨灰盒的选择和骨
26、灰的去处写起,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作者以 “落红萧萧为哪般 ”为文章标题有何作用?请 简要分析。( 4 分) 【小题 4】请结合萧红的创作成就和自己平时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 “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A D 【小题 2】( 4分) 第 段写萧红的骨灰盒是两只素雅的花瓶,是为了说明她是 “盛开了半世的玫瑰 ”,为后文赞美萧红的才华,肯定她在现代文学史上杰出成就作铺垫;( 2分)第 段写萧红骨灰盒的去处是后文写作者与 “圣士提反女校 ”不期而遇以及清明节的洒酒祭奠等内容作铺垫。( 2分) 【小题 3】( 4分
27、) 表现作者对萧红执着于文学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肯定;(扣 “红 ”字) 表现作者对萧红悲苦一生的同情,以及对她英年早逝的惋惜;(扣 “落 ”字) 表现作者对萧红的喜爱和深沉的怀念;(扣 “为哪般 ”) 标题以花喻人,一语双关,暗示了萧红的生前死后和作者对她的认识、评价。(扣手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4】( 8分)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分) 生活的苦造就了文学的美: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历经风寒,但惨淡的现实没有冲淡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她的笔下,呼兰河水是那样的清澈,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都是那样的美好而富有诗意。 文学是生活的沉淀:萧红颠沛
28、流 离时期作品并不多,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她用晚霞回光般的激情完成了早年生活的绝唱呼兰河传。 苦难是文学的催化剂: “文章憎命达 ”,杜甫一生饱经流离之苦却有了不朽的诗篇,司马迁受宫刑,却创作了 “无韵之离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结合萧红的创作成就3分,自己的阅读经验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手法运用分析要注意准确性, B “童心未泯 ”理解错误,原文 “婴孩的眼睛 ”是用来说明萧红的青丝永远乌黑,以此表现她在人
29、们心中永远年轻的形象。C萧红的临终遗愿是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而非 “闹中取静 ”的环境。 E对萧红凄婉的一生是概述而非 “细腻的描绘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段的作用的题目,此类题首先答出文段的内容,此题已经给出,其次注意文段的位置,此题是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统领全文、如是倒叙应该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如是环境描写应该是渲染气氛奠定 情感基调,此题主要是铺垫,答题时要答出为什么铺垫。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标题
30、的作用的题目,标题的作用要结合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作答。 “红 ”字表现作者对萧红执着于文学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肯定; “落 ”字表现作者对萧红悲苦一生的同情,以及对她英年早逝的惋惜; “为哪般 ”表现作者对萧红的喜爱和深沉的怀念;标题以花喻人,一语双关,暗示了萧红的生前死后和作者对她的认识、评价。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 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
31、方式一般不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本题适用于第一种,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注意列举原文事件的基础上,适当的总结、概括 “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 级为探究 F。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不 见 杜甫 不见李生 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 李生:李白,因参加永王李 起兵而获罪,被流放到夜郎。 匡山:即蜀中之大匡山。李白少时曾读书于此。 【小题 1】
32、如何理解首句中 “久 ”字的意味?( 4分) 【小题 2】试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久 ”表明作者与友人李白离别时间之长,( 2分)对李白思念、牵挂之重。( 2分) 【小题 2】运用对比的手法, “皆 ”与 “独 ”形成鲜明对比。( 2分)表明自己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对友人命运的同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 “炼意 ”“炼境 ”“炼手法 ”“炼结构 ”,一般都要 “炼意 ”,结合诗歌的注释李白被流放、题目 “不见 ”可知和李白长久不见产生的挂念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33、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 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一 “皆 ”一 “独 ”明显的对比,答题时结合上文的情感分析答出效果即情感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
34、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
35、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 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 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
36、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选自 史记 项羽本纪) 【小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项王 军 壁垓下军:驻扎 B项王自 度
37、不得脱度:估计 C与其骑 会 为三处会:会合、聚集 D项王身亦 被 十余创被:遭受 【小题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至东城, 乃 有二十八骑 度我至军中,公 乃 入 B 不忍杀之, 以 赐公 皆白衣冠 以 送之 C 乃自刎 而 死 未有封侯之赏, 而 听细说 D 且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且 君尝为晋军赐矣 【小题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 “悲歌慷慨 ”,表现了这位
38、“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的大势已去。 D文章结尾处写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小题 4】请把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3分) 项王 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分)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分) 【小题 5】用斜线( /)给下列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 6
39、处)( 3 分)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 ( 3分)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泣 ”1 分, “左右 ”1 分,句子完整通顺 1 分)( 2)( 3分)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目 ”1 分, “辟易 ”1 分,句子完整通顺 1分)( 3)( 3分)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
40、征求我的脑袋,我就送你个人情吧!(句式 1分, “购 ”1分,句子完整通顺 1分) 【小题 5】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 / 推贤举能 / 抑恶扬善 /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 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 家给人足 / 囹圄空虚。 【小题 1】 试题分析:军:军队。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 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 “语
41、法分析法 ”解决, “军 ”后面有 “壁 ”是 “营垒 ”的 意思,前面指 “驻扎 ”和后面的内容无法衔接,应该是 “军队 ”,后面的 “壁 ”动用为 “安营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虚词的题目,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二者缺一不可。A 只有 才, B 介词,把 连词,来, C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D都为连词,可译为 “况且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
42、细对读原 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应该是 “一百多人 ”,且从夜歌别姬一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项羽已经知道大势已去。选项曲解文意,事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 1)泣 眼泪,左右 侍者 ,泣 落泪。( 2) 目 瞪大眼睛,叱 呵叱。( 3)购
43、 悬赏,德 人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 ”“也 ”“焉 ”“乎 ”“矣 ”“哉 ”“欤 ”“耶 ”等句尾虚词, “故 ”“夫 ”“盖 ”“惟 ”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句尾语气词,断开) 推贤举能 (并列成分,断开)抑恶扬善 (陈述对象转换,断开)有大略者不问其短(并列或陈述对象转换,断开)有厚德者不非小疵(意义转换,结果,断开)家给人足(和前 面并列,断开) 囹圄空虚。 【参考译文】 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 “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
44、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子产去世,国人们都伤心捶胸,痛哭流涕,三月听不到吹竽吹琴之类的声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 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 “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 zhu),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
45、歌,自己作诗吟唱道: “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 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 “向左边走。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
46、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 “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 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 “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 ”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
47、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 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 “怎么样? ”骑兵们都敬服地说: “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
48、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 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 “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