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重庆市八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0分) 在西方,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而中国园林并非大众游乐场所。西方园林令人钦佩地用纵横轴线和十字道路解决的交通问题,在中国园林中全不存在,因为这里的人们是 “漫步 ”而非 “径穿 ”。中国园林的长廊、狭门和曲径并非从大众出发,台阶、小桥亦非为逗引儿童而设。这里不是消遣场所,而是退隐静思之地。 人类不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它脱胎的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才构成文化的延续,形成独
2、特的风格。中国山川秀美,土地富庶,人们理想中的王国是这些秀美的山川湖泽,因此中国园林沿着自然美的形式发展了几千年。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痕迹,那里没有修剪整齐的树篱,也没有按几何图案排列的花卉,每件景物都恰似出现在画中。欧洲的园林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自然环境远不如中国,雨水稀少,没有大片森林,更无秀美的山川,人们理想的天堂自然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土地,因而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 有缺陷,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追求一种形式美。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仍有规律可循
3、,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的路子,注重 “景 ”和 “情 ”的关系,即 “意境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画家、文人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文学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景无情不发,情 无景不生 ”,中国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美,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中西园林形成如此大的差异要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西方历
4、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 “理性 ”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认为直觉并非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 求得。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中国古代哲学 “儒、道、佛 ”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 “感性 ”的美学思想。 (取材于 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删改) 【小题 1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 A西方园林内各组成要素必须以确定的形状、大小镶嵌在确定的部位,显示出一种秩序感。 B中国园林里所种的植物,常不带任何人工 痕迹,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 C中国的造园深受绘画、诗词的影响,注重对意境的追求,从而创设出诗情画意般的氛围。 D中国人认识事物大多借助于直接的体验,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造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小题 2】根据文章内容,推断下列哪项表述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建造风格( )( 3分) A高大宽敞的环廊提供了舒适的交谈环境,围合出的下沉广场把人们纷纷吸引过来。 B即使受条件限制,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也要
6、刻意追求对称、均衡的形式美。 C布局千变万化,整体与局部之间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很难总 结出特定的规律性。 D硕大的花园,简洁明快的几何化布局,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条概括中西园林的差异。(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西方园林是大众的消遣场所,中国园林则为退隐静思之地。( 1 分)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中国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 1分) 西方造园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中国造园显现出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或“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中国造园注重意境美 ”、 “西方造园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中国造园
7、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 ”)。( 1分) 西方园林受 “理性 ”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受 “感性 ”美学思想的影响。( 1分)(一点一分,满分四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 ”有误。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二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文中语句分析可得, A项、 B项、 D项都 属于西方园林的建筑风格。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应从全文去分析慨括中西方园林的差别。文章第一段,第二段,第三、四段,第五段分别可概括出答案:要点。答题时应
8、重点关注这些语段中开头和结尾的语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 22分)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
9、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高考资源网 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 凝神敛 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儿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 。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世外桃源 ”,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
10、从这幅 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 鸣着滚滚向前。 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 。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
11、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高考资源网 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 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
12、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 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 已
13、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小题 1】文章的题目为 “孤独的守望 ”,从文中看包含哪些含义? (6分 ) 【小题 2】第 3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作者是如何写景状物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文章从第 6 自然段起用较长的篇幅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分 ) 【小题 4】第 7自然段说 “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 ”,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6分) 答案:
14、【小题 1】( 1)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 2)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 3)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 4)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答出三点得满分) 【小题 2】( 1)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 2)用比拟(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小题 3】( 1)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力图引起读者心灵的极大震撼;( 2)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 3)为下文村庄真正主人的出现作有力铺垫。 【小题 4】( 1)作者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村摆脱贫困,融入现代文明;( 2)对美丽山村被遗
15、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 3)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应根据题干要求从 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为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考查。解答时一般按照先指出用何种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释,最后分析其所起的作用。高考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
16、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为考查情节的作用。情节安排及其作用类题规范思路: 对“人物形象 ”的作用。 可能两个方面: 表现了人物的某种感情,塑造人物某种性格。 (或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环境) 对 “情节 ”的作用。 如位于开头,就有“设置悬念 ”或 “埋下伏笔 ”;如在结尾,就可能 “照应上文 ”;还要考虑 “推动情节的发展 ”或 “造成情节陡转 ”等。 注意情节技巧:抑扬、线索、呼应、铺垫、悬念、伏笔、时空交错、误会、巧合、急 转
17、、点题、出人意料的结尾等。 对 “主旨 ”的作用。分析有没有 “点明主旨 ”或 “升华主旨 ”。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我们要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就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和评价上。要评价小说主题,首先应该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明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其次,所作出的评价要求要客观,要根据客观事情进行公正的评价,而不能只是根据自身的情感喜好;第三,评价要求要全面,切忌以偏概全。从本文内容来看,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较多的对山村今 昔变迁的痛惜之感,但是我们阅读时也应注意作者并非只有一种感情和思想,也有对
18、时代进步的肯定,当然在文章的最后几段作者也流露出前两种思想碰撞后的迷茫和思考。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 “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
19、 “积点网德 ”,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答案: (1)网络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难以防范 (2)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关键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解答时应根据文段内容思考。一问答案:可从 “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句中总结出;二问答案:可从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 “积点网德 ”,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句中总结出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文言文阅读 课外
20、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 18分)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 ,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 摄 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 。城上鼓噪 乘 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思齐却盾而前, 数 宋朝失信,曰: “
21、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 恃 而不降? ”昭曰: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 “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 ”昭叱曰: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 “城且破 ,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
22、,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 “得朱将军矣! ”欲生致之。昭 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 注释 : 浮 湛 班行( hng):浮湛,随波逐流,随顺。班行,班次行列。本指在朝做官的位次,后亦指同列、同辈。 【小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 摄 知城事摄:代理 B 数 宋朝失信 数:屡次 C公何 恃 而不降 恃:依靠 D城上鼓噪 乘 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小题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23、(3分 ) 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妻子不可为贼污 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 B. C. D. 【小题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
24、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 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 3分)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 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中 “数 ”应为 “列举,诉说 ”
25、的意思。 “数宋朝失信 ”在文中意思是“诉说宋朝的失信 行为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原文是 “昭曰: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据此可排除 A B、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原文在文末: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啖 ”,吃,诱使;不是 “害死 ”的意思。 考点:归纳内容 要
26、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 信 )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
27、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 )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中应重点关注 “夜 ”、 “ 薄其营 ”、 “ 不异 ”、“ 尚 ”、 “ 以 ”等字词的解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 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代理掌管城中的事。金兵入侵,夏
28、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 “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 ”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 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悟儿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 “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
29、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 ”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 “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 ”朱昭说: “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 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 ”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 “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 ”朱昭怒喝他说: “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
30、不降! ”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总共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智慧修补城墙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再也不能支撑下去。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 “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 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 ”这时军中有人跟敌人暗中勾结,对敌人说: “朱昭与他的士兵都杀了自己的家人,将要出战,人虽然少,但全都是敢死的人。 ”敌人十分害怕,于是就利诱守城的兵士,登上了城上。朱昭带领众人在城里的街巷迎战,从晚上到早上,尸体遍布街上无法通行。朱昭骑着马越过城墙
31、的缺口逃出,但马却坠入了堑沟,贼人欢呼说: “捉到朱将军了!。 ”想把他生擒。朱昭瞪着两眼持着剑,贼人无一个敢上前,随后中箭而死,死时四十六 岁。 用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孟 子 曰 君 子 深 造 之 以 道 欲 其 自 得 之 也 自 得 之 则 居 之 安 居之 安 则 资 之 深 资 之 深 则 取 之 左 右 逢 其 原 故 君 子 往 其 自 得 之 也。 孟子 注释: 资:积累。 答案: )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 /则居之安 /居之安 /则资 之深 /资之深 /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 试题分析 : 断句步骤总结: 1.
32、 通读,凭语感断,先 易后难; 2. 抓词语, 虚词 :“夫、惟、盖、凡、窃、请、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 ”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 ”、 “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 “曰 ”而省略主语。 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 ,进行推断。 3. 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 5. 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 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
33、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 6. 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 7. 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 8.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 总之,这道题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文言知识的能力,如果我们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辅以必要的训练,相信在高考中取得 满分是完全可能的。 考点:理解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孟子说: “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
34、,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 课内文言文检测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答案: (1)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3) 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试题
35、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关注 “亡 ”、 “以 ”、 “陪 ”、 “之 ”、 “若属 ”、 “为 ”、 “卒 ”、 “不意 ”、 “度 ”等字的解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牧牛图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 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释: 这是一首题画诗。 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小题 1】第二句诗中的 “似水流 ”三字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3 分)
36、【小题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3分) 答案: 【小题 1】( 1)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送军粮的牛车之多,( 1分)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2分)。 【小题 2】( 2)描述了一幅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闲适平和的美丽画面,( 1分)与 “干戈扰扰 ”的社会现实形成对比( 1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比如 “干戈 ”“扰扰 ”“何日 ”等词语。解答此题,第一步,要
37、找出本诗中的主要意象,如长笛等;第二步,要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三步,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 (或效果 )特点;第四步,描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如果你对这道题的答案:进行了整理,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个题答案:都是三点,其中第一题思路分别是,似流水这句话特殊在什么地方;然后代入诗句解释字面义和言外深意;最后指出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二题思路是先答是什么,再说为什么,最后解决怎么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赏析诗歌意象意境。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从古至今, “君子
38、”这一话题都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思考。当我们从文化传统中一路走来,谈及 “君子 ”,会自然地与论语中的 “君子 ”话题相互比附。请结合 论语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对 “君子 ”的理解。( 5分) 答案: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子路我觉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舒详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凌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燥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与自在。 试题分析:答题基本模式:论语中的相关语句自己的理解。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
39、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著导读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 4分) ( 1)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2分) ( 2)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2分) 答案: ( 1)孔子说: “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 ( 2)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试题分析:( 1)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 2)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
40、欲求,都必须合乎 “中和 ”的原则。 “厉 ”、 “猛 ”等都有些“过 ”,而 “不及 ”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5分 ) 【小题 1】君知其难也, ? (烛之武退秦师 ) 【小题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小题 3】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 【小题 4】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 【小题 5】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班固荆轲刺秦王 ) 答案: 【小题 1】焉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 2】携来百侣曾游
41、 【小题 3】到了颓圮的篱墙 【小题 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小题 5】士皆嗔目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 :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 :对比识记,考生有 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 :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
42、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 “陪邻 ”、 “携 ”、“ 颓圮 ”、 “ 篱墙 ”、 “斑斓 ”、 “ 嗔 ”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以 “搀扶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60分) 要求: (1) 立意自定;( 2)不得抄袭、套作;( 3)不少于 800字。 答案: 搀扶 夕阳西下,两位老人步履维艰,相互搀扶走向漫漫人生路。搀扶是夫妻相濡以沫的支持与
43、理解。 为打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百万红军排成队列,相互搀扶一起走过艰难的沼泽之地。搀扶是朋友之间一起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同甘共苦。站在川流不息的马路旁,束手无策的他退也不是,进也不是,手执盲杖 干着急,忽然一双手轻轻地驾住他的手,带他前行。搀扶是陌生人的关爱与帮助。 小荷作文网 人类社会是集体群居的社会,谁也不能离开集体而单独存活。漫漫人生路就是一次登山旅行,每个人都会有疲惫的时候,当脚如灌铅之沉重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双手搀扶我们前行,这双手来自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他们的搀扶使我们走过艰难苦恨、走过阴霾。 不得志的刘备桃园结义,使关羽、张飞搀扶他打江山,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使其搀扶坐稳蜀地
44、。唐太宗李世民也由于魏征的搀扶开创了贞观之治。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哪一位贤君左右没有一 位搀扶他坐稳江山的贤臣志士呢?搀扶使他们共同载入史册,名留青史。 试想,如果比尔 盖茨没有保伦 爱伦的友情搀扶,还会有今天的微软吗?倘若建筑大师矶崎新没有穿三宅一生设计的衣服出现在会场,巧妙的搀扶他,还会有著名的时装大师三宅一生出现吗?假使欧阳修没有搀扶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还会存在吗?友情的搀扶使各行各业 “青出于蓝,胜于蓝 ”,使大师成就了大师。友情应是如此,在最需要的时候一最正确的方式拉对方一把。 搀扶,用手轻轻驾住对方的手或胳膊的举动,并不是过分依靠、依赖对方前行。刘禅过分依靠诸葛亮,最终蜀国不复存
45、在 ;某些拥有特殊天分的天才,由于过分依懒父母,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 “傻子 ”。搀扶需要把握一个度,用力过轻,达不到互帮互助的效果;太重,反而会使自己和同伴都无法前行。 搀扶是双向动作,不仅是他人搀扶自己前行,也是自己帮助他人前进。人生旅途坎坷,搀扶使我们相互帮助,共渡难关, “患难见真情 ”,搀扶是我们更加珍惜彼此。 人生道路,让我们搀扶前行。 试题分析: “搀扶 ”的意思是用手轻轻地架着对方的手或胳膊,其引申义是帮助。这是写作本题的一个审题关键,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意在文先,先定好全文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进行选材、剪材,比如可以进行正面立意:每一个人在其生命的过程中都需要他人的搀扶,作为自己来说,在他人需要时也应该及时帮助他人。也可以反向立意,以求反弹琵琶出新意:我们不可能总依靠他人,我们应学会独立,抛弃搀扶,因为过多的搀扶会使我们变得慵懒、懦弱、不思进取,我们要有勇气去独立地面对一切挑战。要求得较深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文章就会显得大气些。如写 对盲人的搀扶不要仅停在 “搀扶 ”上,而要使其真正地站立起来,自食其力;写留守儿童需要每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搀扶;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在物欲化、功利化日趋严重的今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搀扶。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