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8.73KB ,
资源ID:31754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7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 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中国古代的刑这一概念兼有法与罚两种含义。秦王朝的 “严刑峻法 ”使秦朝迅速灭亡,也使汉朝面临危机。此时,董仲舒适应历史需要,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诸家学说,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家理论体系。在法律方面,他提出 “德主刑辅 ”的主张,用 “软硬两手 ”代替 “专制刑治 ”。据此,董仲舒认为,官吏应该 “据法听讼 ”和 “依法刑人 ”,但他更侧重倡导 “据义行法 ”和 “春秋决狱 ”。 “春秋决狱 ”亦称 “经义决狱 ”,其特点是司

2、法者不是引用正式的法律条文断罪,而是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被引用的 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尤其是孔子所辑的春秋最为常用,故名 “春秋决狱 ”。 “春秋决狱 ”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最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 “礼法融合 ”。其表现为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和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 “春秋决狱 ”在法律适用上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 “一刀切 ”的司法方式,采取根据不同案件情形区别对待;在审判方法上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 入法。但春秋

3、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春秋决狱 ”之后,更加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随着 “引经注律 ”的不断发展,唐朝统治者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的礼教的精神内容,即唐代不少的法律是根据礼义制定的。特别是唐律疏议,成为我国古代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作为古代法典的代表,它集前代立法之大成。它不仅是以经立法的结晶,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法律已然完全伦理化。 清末的法律改革,实际上清政府是假借变法之名,而行修律之实。为此,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 理派,把原有的 “一准乎礼 ”的立法原则向 “一准于法 ”的立法原则上改变,修改了很多涉及伦理

4、道德的规则。他们的主张是,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但他们并非完全不考虑道德因素,只是将道德与法律分开。与此相反,礼教派主张,礼是刑法之本,伦理纲常应该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如果失掉这个根本,刑法则失掉了固有的社会的基础。清末的 “礼法之争 ”使得清末的修律采用了西方的法典体例和立法技术,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刑罚人道主义,划清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也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到此发 生了突变。尽管立法的指导思想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把伦纪纲常礼教放在首位,但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表现出很强的法律自身独立的价值理念。 (摘编自李玮中国古代社

5、会的 “礼 ”“法 ”考证) 【小题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 “礼法结合 ”思想的一项是 A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董仲舒适应历史的需要,提出 “德主刑辅 ”的主张,认为既应该依法断案,更倡导 “据义行法 ”。 B董仲舒为了使社会的法制建设适应历史需要,认为官吏断案应 “据法听讼 ”和“依法刑人 ”,不否认法律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 C董仲舒认为应该用 “软硬两手 ”代替 “专制刑治 ”,他的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来判案的 “春秋决狱 ”就是出自这一思想。 D虽然 “春秋决狱 ”更注重于礼的作用,但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 “礼法融合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很大的贡献。 【小题

6、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司法者引用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判案,而春秋最为常用,所以有了 “春秋决狱 ”这一称法。 B “春秋决狱 ”所表现出的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改变了秦以来客观主义的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 衡量。 C “春秋决狱 ”的弊端是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D “春秋决狱 ”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来注解法律的活动,唐朝统治者就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礼教的精神内容,不少法律是依礼义而定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案件时

7、, “春秋决狱 ”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 “一刀切 ”的司法方式,对不同案件区别对待,体现了法律适用中的 “礼法融合 ”。 B唐律疏议集前代立法之大成,是立法的结晶和我国古代法典的代表,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合理的典型之作。 C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将道德与法律分开,认为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 D清末 “礼法之争 ”的结果,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发生了突变,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这种法律自身独立有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答非所问。这

8、一项没有体现 “礼法结合 ”。从原文中看,董仲 舒认为官吏应该 “据法听讼 ”和 “依法刑人 ”,只是体现了 “法 ”这一思想,并没有涉及到 “礼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信息整合错误。从原文中看, “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这句话单独成句,是另有所指。只能说 “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 ”这一做法中可能有加大司法随意性的问题存在,但不能把 “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 ”这些 “春秋决狱 ”产生的影响也看作是弊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

9、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理解分析有误。说 “将法和礼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合理 ”,分析不恰当。原文是 “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 ”,而不是 “处理得最为合理 ”。再从原文 “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至此,法律已然完全伦理化 ”等文字来看,这部书是偏重于礼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 的一组是( 3分)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 他于 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10、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其组建的 “春柳社 ”,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衔接紧密,且 顺序不能变。这样就排除 B、 C, 是在谈李叔同音乐方面的成就,应该是一组,这样就排除了

11、 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处噪音扰民已有六年之久,群众反映多年,但一直遭到有关部 门推诿扯皮,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其中不但环保局应该管,还应负主要责任。 B此次会议发言要求每人五分钟,可轮到王老师,他足足讲了十分钟,罗列了六点建议,还意犹未尽,主持人悄声问他还讲多少,他说: “还剩一点了。 ” C大学招生所采取的 “择优录取 ”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D 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

12、很少能够插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将 “不但 ”调至 “环保局 ”后。 B项, 有歧义, “还剩一点 ”可能是继六点建议后的第七点,也可能是发言的内容还剩一点儿。 C项,成分残缺,在 “择优录取 ”后加 “原则 ”;搭配不当, “鼓励 ”改为 “形成 ”。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刘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一举

13、斩获 “中国达人秀 ”大赛的冠军。他用双脚熟练地弹奏钢琴的绝技让我顿生高山仰止之情。 B “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 ”,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写在笔记本上。多做些寻章摘句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 C分析人士认为,戛纳峰会成果 “总体积极 ”,再次体现出各方在面对世界经济新的紧迫挑战时风雨同舟、合作共赢的态度。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高山仰止:指对崇高品德的敬仰。不能用于对才能的赞美。 B项,寻章摘句: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

14、;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的词句,缺乏创造性。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C项,风雨同舟: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此处使用恰当。 D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对象错误。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 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 ) 马约翰与清华体育 从 1914年到

15、文革前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凡在清华读过书的学生都会在操场上看到一个惹人注意的身影,他金发黄眼、高鼻梁、深眼窝,脖子上扎着领结,下身无论冬夏都穿着一条短裤,他总是不停地奔跑并大声喊着: “干 !干 !干 !”他就是体育教授马约翰。 马约翰在清华服务长达 52年之久,一生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事业。他培养和造就了清华师生 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树立了良好的体育传统,使清华体育长足发展。许多老师称他是学生健康的原动力,是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他是清华体育的倡导者。过去,各大学都不设体育课,至今西方许多名牌大学亦没有体育课程。而清华却从建校初始就把体育课摆在重要位置。那时,清华全校的中国教师、外国教师和校

16、长都因为学生不肯出来运动,而主张采用强迫锻炼的方式: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钟,学校就将图书馆、教室、宿舍都锁起来,让学生出来活动,出来玩。但有一些学生仍躲在树底下看书,马约翰就东跑西跑去说服他们,他要学生们主动、活泼、自由地玩儿 ,自己去活动。不会活动不会玩儿的,他就耐心教,渐渐地学生们习惯于体育活动,对他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清华体育的普及,都是由他倡导起来的,学生们深受其益。 马约翰认为体育能增进国人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有一次,他跟校长周诒春谈到 “清华每年要送出一百学生到美国去,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 “东亚病夫 ”。若干年后陈省身曾回忆到学生中有一个说法: “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

17、体育馆 ”。 马约翰一向不把获得健康的肌体看作体育教育的主要的、唯一的目的,他认为 “体育的功效,最重要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 ”。在训练学校的体育代表时,他特别强调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他说: “球可输;运动道德可不能输。运动员不能说假话,不许欺骗,不许踢人、压人、打人。当时华北各校,都愿意同清华比赛,通过这种具有良好体育风尚、秩序井然的比赛,各校成绩都提高了。 马约翰不但是体育的实践者,而且有一整套的体育理论。早在 1928年暑期,他就与学校其他体育教师举办过 “清华暑假体育学校 ”,结合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理论的研 究。在从 50年代到 60年代这段时间里,他在多年实际工作的基础

18、上,写出了多篇关于体育理论研究的文章,发表在新体育和新清华等报刊上。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体育教育工作的论述,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至理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例如 “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体育是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 “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身心健康,因而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 ”“体育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美术、音乐等均有广泛的和内在的科学联系 ”等,这些名言无一不闪烁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芒。 马约翰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只为了自己的 信念,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与得失。罗家伦来做校长以后,他瞧不上体育,认为体育部还有教授,不成体统。于是他将马约翰降职降薪,改为教员。马约翰没有理睬他

19、。对于罗家伦的这种做法,教授们都看不过去,劝马约翰辞职。马约翰婉谢了他们的好意。不久,他带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去参加华北足球赛,赢得了华北冠军。回校时,学生燃放爆竹,热烈地欢迎马约翰,把他从西校门抬了进来。罗家伦一看体育也能为学校争光,马上就升他做了教授,恢复原职原薪,而且还送他一个银杯。马约翰对此却认为: “他们其实是完全不重视体育的。他们把体育只是当作一个沽名钓誉的工具,当做一块招牌。 ” 马约翰经历了清华几个不同的时代,历尽艰难曲折,但始终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工作在清华的岗位上,成为一名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同时,他还担任过国家运动队总教练、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他不仅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

20、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今日,马约翰先生的塑像耸立在西区体育馆南侧,只见他眼睛注视着前方的西大操场,露出慈祥的笑容,像是仍在关注着操场上正在锻炼的学子们。 (选自齐家莹清华人物,文章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 A马约 翰为清华体育事业奋斗 52年,因为他的倡导,而有了清华体育运动的普及,他曾被称为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B对不爱运动的学生,学校采用强迫的简单办法,马约翰则与此不同,他对体育样样精通,能够积极劝导,耐心教授。 C学生把清华的体育馆与北大的胡适之相提并论,说明清华学生高度认同马约翰,认为马约翰的魅力与胡适之的魅力不

21、相上下。 D由于马约翰强调体育道德,华北各校都愿同清华竞技,成绩普遍提升,说明优秀的体育成绩主要源于良好的体育道德。 E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卓越的体育教育家的风采,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意。 【小题 2】马约翰 “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 ”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6分 ) 【小题 3】文章第 段记述马约翰与罗家伦之间的事,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 【小题 4】马约翰在体育教育中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热爱体育事业,重视体育道德,致力于体育普及。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 A3 分,

22、 E2 分, B1 分。 【小题 2】 他是清华体育的倡导者、实践 者:指导学生运动,带领学生比赛。 他有自己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理论:重在培养学生人格,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他热爱体育工作,只为信念,不计得失:被罗家伦解职降薪仍不以为意。 他对国家体育事业也有贡献:担任过国家运动队总教练、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每点 2分,概括和分析各 1分,答满 3点即可。) 【小题 3】内容上: 突出了他热爱体育,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 体现了马约翰认为体育不应该功利化的理念。写法上:用罗家伦反衬 (对比 )马约翰,使传主形象更具体鲜明。(每点 2分。) 【小题 4】观点 2分,结合文本分析 4分,联系实际

23、2分。 示例一:热爱使马约翰取得了体育教育的成功。 (2分 )因了热爱,他才能身体力行,无论冬夏坚持每天在操场锻炼;因了热爱,他才能终生从事体育事业 (或终身倡导并实践清华体育 ),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因了热爱,他才能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全情投入,即使降职降薪也不改初衷。 (结合文本答出二点即可得 4分 )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爆发全部的热情,积极投入,取得成功。 (联系实际 2分 ) 示例二:重视体育道德使马约翰的体育教育深入人心。 (2分 ) 他本人拥有高尚的道德,不为名利,只求尽心竭力,是学生健康的原动 力。他重视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理论上将体育视为养成健全人格的重

24、要手段;实践上强调 “球可输,运动道德不能输 ”。 (4分 )教育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让学生因体育而身心都健康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对体育样样精通 ”于文无据。 C对学生说法的理解有误,学生的说法意在表明在对国人的精神改造方面,马约翰的体育教育可以比肩胡适的新文化运动。 D体育成绩的提升显然不能由体育道德做主要支撑,选项分析不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

25、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整理。第二段, “他培养和造就了清华师生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 是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第三段 “他是清华体育的倡导者 ”,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第六段 “马约翰不但是体育的实践者,而且有一整套的体育理论。 ”可以概括出第二点;第七段 “马约翰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只为了自己的信念,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与得失 ”,可以 概括出第三点;第八段 “他还担任过国家运动队总教练、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他不仅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 ”,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

26、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考虑。第七段从内容上看,可抓住第一句话 “马约翰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只为了自己的信念,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与得失 ”来理解,突出了马约翰不计较名利,只为了信念,热爱体育工作。从写法上来看,本段先写了罗家伦不重视体育,对马约翰降职降薪,后又因马约翰率领的球队为校争了光而恢 复了他的职位和薪水,而这前后的变化,马约翰并不在意,这样,文章写罗家伦就对突出马约翰这个人物起到了反衬突出的作用。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

27、:本题是一道探究性题目,这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情况下,既要依据文本,从文本出发,又要联系现实,谈出自己的观点。本题也是如此,考生应该从 “热爱体育事业,重视体育道德,致力于体育普及 ”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首先结合文本,谈一谈马约翰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和品质,然 后再结合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受来谈一下该方面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

28、入蜀, 家 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出知颍、寿二州,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 易 之。及行部,数奸隐,众始畏伏。察在部,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察曰: “此按察职也,苟 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召为右正言,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及变文格,使为放轶以 袭 唐体。察以谓: “防禁一溃,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惟以体要为宗,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前议遂 寝 。 晏殊执政,以妻父嫌,换龙图阁待制。 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建言: “台属供奉殿中,巡纠不法,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公坐细故,

29、皆置不取,恐英伟之士,或有所遗。 ”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中书问状。察又言: “御史,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 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未几,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虽去官,犹罢知信州。徙扬州,再迁礼部侍郎,复权知开封府,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三司有狱,辞连卫士,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复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病痈卒。察美风仪。幼孤,七岁始能言,母颇知书,尝自教之。敏于属文,其为制诰,初若不用意;及稿成,皆雅致有体,当世称之。遇事明决,勤于吏职,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

30、,犹入对,商画财利,归而大顿,人以为用神 太竭云。 (选自宋史 杨察传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 于成都家:居住。 B属吏以察年少, 易 之易:轻视。 C使为放轶以 袭 唐体袭:触及。 D前议遂 寝 寝:搁置。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 数 奸隐,众始畏伏 苟掎拾羡余,则俗吏之能,何必我哉 若肆其澶漫,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纵所言不当,自系朝廷采择 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犹入对,商画财利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提出要改变考士方法,杨察

31、坚决反对。他认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防禁一开,写文章就会自由放纵,失去选士作用。 B针对皇帝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推荐的标准不能太苛刻,否则将遗漏才能卓越的人。 C杨察在官场上并不是一般风顺。他曾因断笞罪失当,被革除原职;又因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他在案件中受到牵连,便请求辞去官职。 D杨察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文字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事明达 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母忧去职,服除,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 2)今以疑似之问

32、,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译出大意给 2分; “忧 ”“服除 ”“权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 2)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 来广开言路的做法。(译出大意给 2分; “诘 ”“缄默 ”“广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使为放轶

33、以袭唐体 ”意思是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来因袭唐代的风格, “袭 ”在这里是动词, “因袭、承袭、继承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写杨察揭发坏人坏事的; 是说杨察在所谈之事的看法上与陈执中不合,触犯了上司,还不能就断定为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 是说杨察勤于政务的。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

34、析: A项概括和分析有误。从原文看, “糊名 ”和 “变文格 ”是两回事, “变文格 ”可以导致文章 “放轶 ”,而 “糊 名 ”则是防止走门路。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35、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 “忧 ”,母亲去世; “服除 ”,服丧期满; “权 ”,暂时代理。( 2)句中 “诘 ”, 责问; “缄默 ”,沉默不语; “广 ”,拓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杨察,表字隐甫。他的祖先本是晋地的人,跟随唐僖宗入蜀,便居住在成都。考中进士甲科,拜官将作监丞,出任颍州、寿州二州的知州,历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属下官员因为杨察年轻,就轻视他。等到他巡行所管辖的区域

36、 ,多次揭发出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众人方才敬服。杨察在官署,专门把检举官员作为当务之急。人们中有的议论他,杨察说: “这是转运使督查地方官员的职责,如果指摘那些微末小事,那是普通官吏都能做得到的,何必用我去做呢! ”征召入朝拜为右正言,暂时兼任礼部贡院官职。当时上封奏事的人请求罢除有司糊名考士的方法,以及改变文章的风格,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来因袭唐代的风格。杨察认为: “防禁一旦突破,那么请托之风又会兴起。况且文章无论今昔,只以其纲要作为根本,如果任由其放纵,也不是唐代科举选士之法。 ”先前的议论于是搁置下来。 晏殊 执掌朝政,因为要回避岳父,调为龙图阁待制。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期满,授官翰林

37、学士,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议论国事无所避讳。适逢下诏推荐御史,杨察提议: “御史台的官员供奉殿中,巡查检举不法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才行。现在推荐的标准太细,因公务犯错误和发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小事,都弃置不加选用,恐怕才能卓越的人,或许要有所遗漏。 ”御史何郯因为所揭发的事情没得到落实,中书省询问情况。杨察又说: “御史这一官职,先例允许根据传闻向上检举;即使所说的不恰当,自然由朝廷采纳选择。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就被责问,臣 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 ”又因为多次议论政事而触犯了宰相陈执中。 不久,三司户部判官杨仪因为走门路而被贬官,杨察也

38、犯有先前在府中把重刑判为笞刑的过错,虽然革去官职,还是遣放到信州任知州。后来又调任到扬州,两次升迁任礼部侍郎,又暂时掌管开封府,后又任职翰林学士,兼管三司使。内侍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杨察,主理刑狱的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有诉讼案件,讼辞中牵连到卫士,杨察因此请求辞去三司职务。过了一年,又以本官担任三司使。吃钟乳(中药名)超过了剂量,得毒疮病而死。杨察 有漂亮的风度仪表。从小死去父亲,七岁才能够说话,他的母亲有一些文化,曾经自己教他。写文章很敏捷,他写的制诰,开始好像没有下心思;等到稿子写成,文字都典雅得体,被当世人称道。遇到事情明达有决断,处理政事勤奋,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

39、毒疮刚发作时,还入朝应对,商量财物货利的事,回家后就十分疲惫,人们认为是他过于劳神的缘故。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文后各题 越调 柳营曲 范蠡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 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 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 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小题 1】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 请简要分析。 (5分 ) 【小题 2】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案:

40、【小题 1】塑造了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 2分)主人公抛开吴越的政治斗争( 1分),泛舟五湖,尽享红蓼艳丽、沙鸥飞翔、明月当空的湖光美景( 1分),充满了对悠然垂钓、闲看流水的自在生活的憧憬( 1分)。 【小题 2】李词运用比喻,以水喻愁,( 1分)形象地写出了失国愁怀的绵长不尽。( 2分)此曲采取了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 1分)写出了主人公所期待的春来江畔悠然垂钓,欣赏江水浩浩东流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一

41、叶扁舟,漫游五湖,辞官归隐,把钓鱼钩重新整理,看一江春水滔滔向东流去,这些行为 描写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了对诗歌主题及手法的考查。李煜虞美人中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情感上看,表达了亡国之思;而本曲子中 “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是诗人想像范蠡退隐江湖之后,一叶扁舟,漫游五湖闲看江水流淌的洒脱景象。表现了范蠡逍遥闲适的归隐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悦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透露出元代知识分子在黑暗封建统治下矛盾、复杂的特殊心态。 考

42、 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请简要概括学者们集体反对自然遗产保护法的三大理由,每条理由限 6字以内。( 6分) 易稿多次的自然遗产保护法,再次遭到法律、生物保护界学者们的 “炮轰 ”。学者们认为,自然遗产保护法的保护范围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包括地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其他类型的 7000 多个保护地将无法可依。专家调查发现,我国 的天山、晋冀山地、青海省东部边界地区、云贵高原东南部、黄土高原和广西北部,淮河和

43、黄河下游等地,许多物种都面临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分割保护不利于自然保护工作,是对自然规律的不尊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素来有多头管理的问题,再加上管理权和监督权没有分开,即 “自己监督自己 ”,很难进行有效保护。 答案:( 1)覆盖不全;( 2)保护孤岛化(分割式保护);( 3)监管混乱。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每句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 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注,重点词语可参照: “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如何 ”或 “什么怎么样 ”的模式来寻找。)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本

44、题所供文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总述,第二句的中心意思是说自然遗产保护法规定的范围会使很多应保护的地区受不到保护,说明自然遗产保护法覆盖不全;第三句、第四句是说许多物种面临威胁,而自然遗产保护法有分割式保护倾向,不利于保护;第五句是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混乱,保护难以有效进行。考生归纳出这些要点也就得到本题的答案:了。另外,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字数限制。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这则邀请函有语言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5分) 邀请函 贵校第五届艺术节将于 9月 24 30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 届时,您会

45、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琴的悠扬,歌的奔放 等。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这里是放飞梦想的蓝天。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12年 9月 10日 ( 1)将 _ 改为 _ ;( 2)将 _ 改为_ ; ( 3)将 _ 改为 _ ;( 4)将 _改为_ 。 答案:( 1)贵校 我校 ( 2)鼎力 诚挚(符合句义即可) ( 3)聆听 听到(符合句义即可) ( 4)惠顾 光临 试题分析: “贵校 ”是对对方学校的敬称,这里应用谦称,可以改为 “我校 ”之类。“鼎力 ”,敬辞 ,大力 (帮助 ),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6、如, “多蒙鼎力协助 ”,此处谦敬失当。 “聆听 ”, 指集中精 力、认真地听。一般用于自己,不适于用在他人。“惠顾 ”, 光临,惠临,敬词,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用在学校的邀请函中不恰当,宜改为 “光临 ”之类的词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_ _。(刘禹锡陋室铭)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_ _。(柳宗元小石潭记)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_ 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_ _。(陶渊明桃花源记)

47、 5)醉翁之意不在酒, 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至舍, _ _。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 惟吾德馨 悄怆幽邃 陟罚臧否 落英缤纷 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支僵劲不能动 试题分析: “名篇 ”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名 句 ”,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 “馨 ”“幽邃 ”“陟 ”“臧 ”“僵劲 ”等。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南方生长的竹子,一般生长两年才能成为有用的竹材。然而有些人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 有等到竹子过冬,便把它们砍了下来,运到市场上去。这样的竹子叫作 “一年竹 ”。表面看来, “一年竹 ”似乎比生长两年的竹子更圆润饱满、俊俏挺拔,因而很受顾客欢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