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云南省部分名校高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北京时间 2月 25日上午,第八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落幕,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获得最佳导演的称号,全场沸腾, 人言啧啧 ,李安再次被媒体关注。 B王珞丹是个 胸无城府 的年轻演员,从她出道到现在,她得到了许多光环,可是她的出言无忌,却给她惹来了很多麻烦。 C春节期间,笼罩京津冀等地区的雾霾还没散去,多地地下水污染又激起 轩然大波 。 D有关钓鱼岛争端不断升级,中国海监船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日方采取措施,主动出击,日舰机近距离跟踪
2、干扰,媒体有关钓鱼岛问题会 擦枪走火的议论不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含贬义; B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C 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D擦枪走火。原义指在擦枪时发生走火事件。现在有所引申,比如两支部队、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军队之间,发生性质单一的、简单单纯的交火事件,有时也笼统地称为擦枪走火。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 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此题 “人言啧啧 ”属于褒贬误用。成语试题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
3、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教师应根 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 B C D 答案: B
4、试题分析:句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此题是一道逻辑关系的题目, 是总说, 与 衔接说明 “作用 ”, 与 衔接解释原因, 说明要适当运用表扬。)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B虽然理工科背景的人有专业技能,但专业性对人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而有文科背景的人无 论是思维模式,还是知识面上来看,都决定他更适合从政。 C今年 2月 7日,据中科院 “大气
5、灰霾追因与控制 ”专项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雾霾被检出含有大量氮有机颗粒物,这是 “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是 “最危险的信号 ”。 D蛙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莫言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悲悯情怀,以及作为知识人面对巨变时代现实世界的精神纠结和痛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应在 “授时 ”的后面补上 “提供 ”的宾语 “服务 ”; B结构混乱, “二主争锋 ”应为 “有文科背景的人无论从是思维模式,还是从知识面上来看 ,都更适合从政 ”或 “有文科背景的人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知识面,都决定他更适合从政 ”要么以 “有文科背景的人 ”为陈述对象,要么以 “思维模式、知
6、识面 ”为陈述对象; C结构混乱,宾主两兼 “中科院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专项组的研究结果 ”既作前句的宾语又作后句的主语,而又不能构成兼语句,去掉 “据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争吵两千年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谜 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耐人寻味的是,今古文经学之争却是旷日持久,长达两千余年,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 本文的 “经 ”即指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
7、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经学。 所谓今古文的 “文 ”,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秦初,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大搞 “焚书坑儒 ”,只 有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可的统治思想,可是,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当时代的 “今文 ”,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 从表面来看,今古文经学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
8、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 “微言大义 ”,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西 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他们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书说得神乎其神,古文学派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但却反对讲灾异谶纬,注重实学。 汉代的今古文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尖锐。西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光武帝又废古文经倡今文经,但古文经仍在民间有相当的影响,随着今文经学研究的日渐走向繁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倒今文经学。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
9、的古文经学家,值得一提的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本是马融的高 足,属古文经学派,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在西汉时期,受政府支持,属于官学。古文经则是 “在野巨儒 ”的私学。古文经学也要想争为官学,以期取得与今文经学相对等的地位,从而打破今文经学家垄断学术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面,这自然为今文经学家所不容。在这里,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 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学占据优
10、势。宋代,以怀疑而著称的 “宋学 ”兴起,宋学一反古文经学的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这一时期,正统的古文经学告衰。明代,经学进一步衰落。清代前期,古文经学复兴,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而达到全盛时期。嘉庆、道光年间,古文经学进入尾声,今文经学却又兴起。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他们吸取了汉代今文经学派主张改制的思想,极力提倡今文经学。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长达两千多年的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 【小题 1】下列对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今古文经学之争是始兴于汉代的一场派系斗争,它在儒学内部进行,长达两千多年,终止于清王朝的覆灭。
11、B今古文经学之争表面上看,主要表现为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 “微言大义 ”,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 C今文经学把经书说的神乎其神,解经时专门喜欢讲谶纬灾异,生硬地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用神学迷信羁绊人们,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喜好。 D今古文经学之争发展到汉代,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里的延伸,这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 【小题 2】下列理解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所谓 “经学 ”,就是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儒家经典深奥,经师们在讲授时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传授,使得人们对经书的理解各有不同。
12、B “文 ”就是记载经典的文字,秦始皇 “焚书坑儒 ”后,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靠经师口授相传,他们记载经书所用的文字,就是今文,之前的都是古文。 C今文经学在汉代属于官学,古文经学是私学,到了宋代,一反古文经学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的 “宋学 ”取代了正统的古文经学。 D到了清代,魏源、龚自 珍及康有为等人极力主张今文经学,他们吸取了其改制的思想,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古文经学之争旷日持久,如果只是学术流派之争,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政治斗争,就值得我们对这段两千多年的历史
13、进行反思,可见历史上的其他学术流派的争论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政治因素。 B虽然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不断完善古文经学,使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但在今古文经学之争中,两种学派也是不断相互借鉴吸收的。 C秦始皇当年大搞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才促成了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诞生,所以说,是秦始皇造就了今文经学。 D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进程中,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成的变化时起时伏,特别是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C不属于对 “今古文经之争 ”的理解,只是今文
14、经学的做法。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此题的题干为 “今古文经学之争 ”而答案: C,是今文经学的做法,典型的答非所问,是概念类常见的题目。这样的题目难度并不大,可是对于粗心审不好题的同学来说杀伤力还是很大的,因为选项在文中都有依据,很难取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原文 “
15、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经学。 ”研究经书的人是 “讲授者 ”,选项是 “使得人们对经书的理解各有不同。 ”研究经书的是 “人们 ”,范围不当; B、原文 “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选项 “经师记载经书所用的文字,就是今文,之前的都是古文 ”经师出现最早应该在 “焚书坑儒 ”之后,属于时间范围划分不当;C、原文 “这一时期,正统的古文经学告衰 ”选项 “取代了正统的古文经学 ”错误,偷换概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本文讨论的是 “经学 ”选项中 “历史上的其他学术流派的争论
16、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政治因素 ”, 推断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C、 “秦始皇造就了今文经学 ”无依据,不构成因果关系,属于强拉因果; D、 “乾嘉学派的出现 ”只是古文经学复兴全盛的原因,强加给对哲学思想影响,属于无中生有,答题时,一定要以原文为依据,不要任意扩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 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 qu)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 qu),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
17、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的。他在国难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 “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 “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 ”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 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 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 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
18、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 “中学 ”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 “西学 ”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 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
19、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 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
20、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 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
21、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 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1961年 8月,阔别 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 “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 ”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 1964 年,陈寅恪 75 岁。五年后, 1969 年 10 月 7 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 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
22、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小题 1】结合原文,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按时间顺序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展现在读者眼前,评传结合,集中体现了陈寅恪是一个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文中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其个人不幸,衬托出陈寅恪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对病痛顽强坚韧的意志,突出了其为学问付出一生的主题。 C陈寅恪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D文中作者多次对双眼的肖像描写 ,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学者形象:治学专注,不畏病痛,离别之际对学术与生
23、命充满留恋。 E病中的陈寅恪亲自撰写论再生缘,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说明陈寅恪在治学上孜孜以求不畏病痛的勤勉精神,他的生命与学术密不可分。 【小题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的话,有什么作用? (6分 ) 【小题 3】文章题目是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请结合全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述哪几件事写出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6分 ) 【小题 4】陈寅恪身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在国学上的成就不可谓不高。傅斯年曾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 :“陈先生的 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请结合文本谈谈陈寅恪能在学问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并选择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8分) 答
24、案: 【小题 1】选 B给 3分,选 D给 2分,选 E给 1分,选 A、 C不给分 【小题 2】 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并列国学四大导师的原委; 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的卓越才华; 引用名家硕儒的原话,立体展现了陈寅恪一生为学,使形象更为饱满,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 2分) 【小题 3】 不在乎名字读音 ,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 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 在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 元白诗笺证稿完成后左眼完全失明; 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 拒绝中国科学院的邀请; 双
25、目失明情况下 75 岁完成柳如是别传。(每点一分,答对六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4】原因: 在学问上有远见卓识明确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在国难与个人不幸双重打击下,用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对学术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多部国学巨著。 拒绝中科院的邀请,不慕名利,将精力全部放在学术研 究上。(每点 1分) 启示例举: 具有远见卓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条件。 陈寅恪意识到 “中学 ”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这样的高瞻远瞩是其学术成就的基础。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多能把握成功。长远的目光会带领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具有远见卓识更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26、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 陈寅恪一生屡遭不幸,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终成一代大师。人生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执着的信念,方能在不幸与挫折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我们青年人更应以 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不幸中陶冶品格,丰富人生的阅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辉煌。 为人治学应当挣脱世俗概念的桎梏,坚守宁静淡定的内心。 陈寅恪这种甘坐冷板凳、不羡功名的心境,对当今学术界学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现象是一种教育,一种启发,我们只有挣脱世俗对成功的功利定位,才会找到真理。志存高远,学求博深,我们应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7、。 (原因每点 1分;观点明确 2分,结合文本、分析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E文中 “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 论再生缘 ”不是 “亲自撰写 ”A“评传结合 ”不妥。本文以传为主,未有评传结合; C“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错。此题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选项 E就是这类题目;人物性格一般都是高度概括,要在文中找到依据,选项 BCD就是文章的主旨和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手法和风格题目注意选项中的用词,如此题选项 A中的 “评传结合 ”就是这类题目,文章以 “传 ”为主
28、, “评 ”的很少,所以 “评传结合 ”言过其实。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 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段的作用题目,答题时先交代文段的内容,然后答作用,此段的内容是:突出陈寅恪的学术地位;作用当然是为传主服务,引用是一种手法,效果是真实可信,引用别人的话目的是侧面烘托传主的性格特征,关键是突出什么性格特征要答出,再从结构上答出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概括的题目,要注意答题的方向 “事件 ”,突出的是 “为学术的一生 ”,答题的区位是 “全
29、文 ”。注意这些从全文进行筛选难度不大,一定要全面,必须的满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的是 “陈寅恪能在学问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然后就其中一点谈启示,首先要概括原因,答题时注意全面,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作答,答题时最好是概括出原因,然后选取文中事例进行佐证。概括的依据有 “陈寅恪意识到 中学 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 ”“他明确 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 ”“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
30、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日月之光。 ”答题时注意文章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启示类题目一定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引述传主的事例,最后结合现实分析,模式是: “我说 +文说 +概括说 +所以说 ”,现在人说可是正例也可是反例。如: 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有坚韧的毅力与执着的信念。(观点) 陈寅恪一生屡遭不幸,却始终没 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终成一代大师。(文说)人生必然充满曲折与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与执着的信念,方能在不幸与挫折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概括说)我们青年人更应以坚韧与执着的精神,在人生的不幸中陶冶品格,丰富人生的阅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辉煌。(
31、所以说)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会唱歌的门铃 帕比是一个整日乐呵呵的老人。他的头发白了,但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他的蓝眼睛失去光泽了,但仍然能传送出温暖;他脸上的皮肤也十分松弛了,但他笑的时候似乎连皱纹也柔和得如同春光。他能吹一口好听的口哨,每天他在自己开的当铺里扫地除尘时,他的口哨声总会悠扬地响起。 帕比的生意不多,而且大多数顾客都会来赎回他们的典当物。帕比不在意生意的好坏。对他来说,当铺不是用来谋生的,而是用来打发时光的。在当铺的后面还连着一个房间,他把这间屋子称为 “记忆厅 ”,里面摆放着许多能帮助他
32、回忆起过去时光的物品,有怀表、旧式闹钟、电动火车,还 有小型蒸汽发动机、各式各样的玩具以及许多过时的装饰品。 这天一大早,当铺的门铃响了。 门铃的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音乐般的回声。这个门铃是帕比家的传家宝,在他们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帕比非常珍惜它,但他更愿意让它美妙的声音给更多的人分享。 顾客是一个比柜台还矮的小女孩。 “小女士,我能为你做什么吗 ”帕比笑呵呵地问。 “你好,先生。 ”小女孩说,声音小得像耳语。她穿戴整齐,天真纯净,略显害羞。她用一双大眼睛看了帕比一会儿,然后环顾当铺, 似乎在寻找什么。 “先生, ”她怯生生地说, “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我的外公。但是, 我不知道买什么礼物。
33、” 于是,帕比给她出主意。 “怀表怎么样 很准的。我自己修好的。 ”他自豪地说。 小女孩没有回答。她走到门前轻轻摇了摇挂在门前的老式门铃。门铃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声悠扬,像是唱歌。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帕比的脸上也似绽开了一朵菊花。 “就是这个, ”小女孩兴奋地说, “妈妈告诉我,外公最喜欢音乐了。 ” 这时,帕比收住了笑。他怕伤了小女孩的心,思忖片刻后说: “对不起,宝贝,这个门铃是不卖的。也许,你的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 ” 小女孩看了收音机一眼,低下头,失望地说: “不,他不会喜欢的。 ” 没有办法,帕 比只得耐心地向小女孩说起了门铃与他家族的渊源,希望她能理解他不卖门铃的原因。 小女孩抬起
34、头,两粒豆大的泪珠,挂上了双颊。 “我知道了, ”她说, “谢谢。 ” 突然,帕比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他现在是孤身一人,除了一个已断绝来往十年之久的女儿,他没有别的亲人了,为什么不把这个传家宝传给别人呢 “等等。 ”帕比说,这时这个伤心的小女孩已经准备跨出门槛。 “我决定将这个门铃卖给你。哦,给你手帕,擦一擦鼻子, ” 小女孩拍手跳了起来,说: “谢谢,先生,我外公会很开心的 !” 帮助了这个小女孩,帕比感觉非常好,尽管他就要失去他的门铃了 。他从门上取下门铃,用彩纸包装好。 小女孩高兴地接过包装好的门铃,忽然安静下来,看着帕比,再次用耳语般的声音问道: “需要多少钱呀 ” “唔,让我想想。你身
35、上有多少钱 ”帕比笑着问。小女孩从口袋里摸出所有的钱放在柜台上,总共是两元零四角七分。帕比肯定自己已经失去了理智,因为他几乎不假思索就说道, “小女士,你今天真走运,这只门铃的价格刚好是两元零四角七分。 ” 晚上,帕比关上当铺的门后,心里面一直想着那只门铃。别人也会善待它吗 当然,他反复对自己说,做外公的一定会珍惜外孙女送的礼物。忽然,他好像听到门外传来了熟悉 的门铃声。帕比打开门,不是精神恍惚的幻听,门口站着那个小女孩,她笑盈盈地摇着手中的门铃。 帕比有点吃惊,俯下身子,问: “怎么了,小女士 改变主意了 ” “没有, ”她笑得更灿烂了, “妈妈说,这只门铃是给您的。 ” 没等帕比反应过来是
36、怎么一回事,小女孩的母亲出现在他的面前,她双眼含泪,轻声喊道: “您好,爸爸 !” “哦,外公, ”小女孩拉了拉外公的手, “给您手帕,擦一擦鼻子。 ”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 不恰当 的两项是( ) (5分 ) A作为帕比家传家宝的 “会唱歌的门铃 ”既是串起整个故事的线索,也是连接祖 孙三代情感的纽带。 B帕比把门铃送给小女孩既源于 “他更愿意让它美妙的声音给更多的人分享 ”,也因为他当时 “已经失去了理智 ”。 C小说中两处 “给你 (您 )手帕,擦一擦鼻子 ”情景相同,巧妙呼应,充分说明具有血缘关系的帕比与外孙女之间心灵相通。 D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多处细节描写
37、,鲜明地刻画了女孩聪明伶俐、天真纯净的可爱形象。 E作品结尾关于小女孩与妈妈送门铃给帕比的描述,场面温馨,令人感动,这既是小说的高潮,又是结局。 【小题 2】标题 “会唱歌的门铃 ”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6分 ) 【小题 3】小说 的结尾点出帕比是 “小女孩 ”的外公,看似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文中有多处铺垫和伏笔,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6分 ) 【小题 4】小说开头两段是对人物的静态描述介绍,它与后面的动态情节展开相得益彰,这是西方小说的一大特色。这种写法与高中必修教材中哪篇外国小说有相似之处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两段文字有哪些作用。 (8分 )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38、 2】门铃的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音乐般的回声(或门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声悠扬,像是唱歌); 门铃的传送表现了亲情的温馨与美好。(每点 3分,大意接近即可) 【小题 3】 帕比有 “一个已断绝来往十年之久的女儿 ”,说明帕比有一个女儿,“断绝来往十年之久 ”暗示文中小女孩的年龄和身份(使小女孩是帕比的外孙女不显突兀);( 2分) 小女孩说 “我想买一件礼物,送给我的外公 ”,暗示帕比的女儿要带着帕比的外孙女回来看望帕比,恢复断绝了十年的来往;( 2分) 小女孩说 “妈妈告诉我,外公最喜欢音乐了 ”,既与开头介绍的帕比的爱好相符,也让门铃作为礼物被送回给帕比合乎情理。( 2分) (指出铺垫或伏笔
39、在哪里的,各 1分,分析各 1分) 【小题 4】( 8分)装在套子里的人( 3分) 作用( 5分): 交代了帕比慈祥善良、乐观开朗的性格; 交代了帕比当铺老板的身份; 介绍了帕比爱吹口哨、喜欢收藏和怀旧等爱好;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环境(背景); 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每点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小说的阅读要注意 “五位一体 ”的分析,结合祝福记住各自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点明人物、环境、情节(有时是线索)或暗示主旨。祝福主要点名情节,也是文章的线索, 暗示主题,全部鲁镇都在祝福可祥林嫂死去,什么原因,这正是本文的主旨。 2、人物,性格特征是必考的内容,注意分析,要通过各
40、种手法 (直接的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环境、心理和间接描写)分析,可能分析出若干性格,但一定要注意要有理有据,每种性格特征后要有具体的依据还要注意选取和小说主旨关系最密切的作为答案:。还要注意次要人物,如柳妈和我,这些人物主要是为重要人物服务的。同时还要指向主旨,如祝福中我的作用,我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对现实不满但又不能斗争,采取妥协、躲避的策略,同时又是全文的线索,起到见证人的作用,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同时揭示主旨,这种社会依靠小资产阶级是没有出路的,这正是作者彷徨的原因。 3、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 环境,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景,暗示人物心理、性格,推
41、动情节发展,铺垫、引起下文,有时是文章的线索,相互照应,暗示主旨。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的描写其作用是交待当时的社会环境,开通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祥林嫂的命运难、交待一种迷信盛行的社会状况让人物的命运成为必然结果,暗示主旨。结尾的作用是和标题、开头照应,祥林嫂死了可鲁镇还是原样引起人们思考,升华主旨,说明要改变这样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情节,情节是全文的主要内容,每一处要注意和环境、标题、人物、主旨有什么关系。主要是 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主要是统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特别注意倒叙,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如祝福先交代祥林嫂的死就有此作用。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
42、主要是照应上文、开头、标题,升华住址等,还要注意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中的伏笔、照应也是经常考核的内容。 5、主旨,主要找小说是通过哪些地方表现主旨的。 具体答题时套用即可。 此题是对文章的综合考查,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制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此题考核是文中词语的含义, B 选项“失去理智 ”失去了作为一个当铺老板的应有理智, C选项 “情景相同 ”错误,第一次应该是对小女孩的伤心感到同情,第二次是内心的幸福、快乐,第一次没有 “心灵相通 ”的成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4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标题的分析题目,问的是文章标题的含义,含义主要是字面意思和隐含的意思,字面的意思是能发出 “悦耳动听的声音 ”深刻含义应该和小说的主旨有关,小说的主旨呼唤亲情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注意答题时不要答成标题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结构、情节考核的题目,考的是伏笔和照应,注意文章的脉络,人物的言行前后的关联即可,难度不是太大,关键是要找得全面。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的是小说写法的探究,从教材中找例子不是太难,关键是作用,
44、答题时首先概括出这两段写的内容,然后答作用,内容是 “交代了帕比慈祥善良、乐观开朗的性格 ”“当铺老板的身份 ”“爱吹口哨、喜欢收藏和怀旧等爱好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环境(背景) ”作用要结 合小说开头的作用来答,主要是 “为下文做铺垫 ”,本身是生活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和小说主旨的作用。综合这些做的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 落拓 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 委
45、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 场 系戎萁诙裙鄄焓梗 兴谜蛭褐荩 抑菊蚝阒荩 诚烧蛴闹荩 骶菔 葜 亍倍嗍轮 螅 糜u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 嵩子平,年十二,嵩卒, 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 幌 陨 /u。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
46、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 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 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 何屑扒喑钦颍 僬蚪 钭匀埃 渲冢淮沃敛 颍 唇倨湔虮 驳闷咔 嗳耍 侗魄嘀莩恰侵斜 坎坏校 较 獠 也颇级
47、 洌 婊髦 韵纫云锉 谄浼沂絷 兀 糁诨袒蠓垂耍 虼蟀堋 河肫渫 袷 餐焉泶苣洌 嗟辰担 院笳哒队诰铣 魅眨 阂嗑颓苈荆 泊诱叻殴樘锢铩 佑移蜕洌 馕汗墒窃督 贩 街 浴 br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 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 节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七十四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委:顺从,归附 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安:安排 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D兵甲完利,井赋均一完:坚固 【小
48、题 2】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 )( 3分) 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 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 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 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 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 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