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饥荒闹得灾民满城都是,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升平, 胶柱鼓瑟 起来。 B我们并不反对准备,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 文恬武嬉 ,行阵和睦,才是我们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 惨淡经营 了整整 12年。 D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与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侵扰的 城下之盟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2、 B望文生义。文恬武嬉: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C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D误用对象。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 最恰当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3 分)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句中 , , , , , , 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它是借凭吊诸葛亮 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 一个
3、“泪 ”字 正是惺惺相惜 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衔接类题目先要读懂语段的大致意思,抓住关键句,确定衔接的第一句,然后根据句子相互之间语意的前后连贯,有时还可以利用其中虚词,排列出语意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段话。题干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句中 ”,当接 “一个 泪 字 ”,然后 “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 ”这样形成语段中第一个小语链,然后接 “正是惺惺惜惺惺 ”对上文作一个小结,进而引出下文: “它是借凭吊诸葛亮,抒发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 ”一个 “
4、也 ”字,表示出前后 的逻辑联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西汉建国以来百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以解除,这一切全依赖汉武帝的抗击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B近日,财政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了中央财政人工影响天气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人工影响天气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C 2012年 5月 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D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5、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答案: B 试题分析:病句可以采用语感审读法、缩句法、造句法来识别。要明确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分析如下: A、句式杂糅,可改为 “这一切全依赖于汉武帝的抗击政策 ”; C、“吸引 ”和 “关注 ”搭配不当; D、成分赘余。 “诸多 ”与 “数不清 ”重复,去掉 “数不清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作为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皇会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
6、探求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提供了翔实的佐证。皇会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 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的体现。天津不仅是个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五方杂处, “比闾而居者率多流寓之人 ”,而且还是一个既沿海,又有运河的港口城市, “地当九河津要,路通 七省舟车 ”。妈祖文化信仰在元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这里,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成为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相对天津人来说,妈祖是一位外来的神明,但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当年广
7、大民众的普遍信仰。妈祖文化在天津扎根,内在的感情因素大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千百年以前,天津曾是退海之地,历史的遗存从情感上使天津人对海洋情有独钟;二是移民城市所特有的环境,需要他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构建一种共同的信仰;三是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好符合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 想人格模式。因此传入天津的妈祖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圈,并创立了天津独有的皇会民俗。 皇会是基于民众需要而形成的。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长期面对汹涌无情的大海,本能地急需寻求一种安全、佑护和寄托,同时,将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对家庭团聚、对幸福的愿景等等全部情感都依附于对皇会活动的参
8、与。而中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结构,也形成了广大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便塑造了他们热爱生活,企冀安定,向往祥和圆满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维系着人们对家园的感情,经过长期感化的结果,即是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此外,人们还充分利用皇会,把她当作情感的黏合剂,借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因而,皇会的歌舞升平是如此美妙动人。 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无论从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还是皇会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思
9、想。特别是皇会民俗中就有将天后的神像用黄轿抬至象征她娘家的天津闽粤会馆,这一被天津人称为 “老娘娘回娘家 ”的风俗, 一次次宣传了孝顺美德。且皇会的每一个表演内容几乎都是以一个美好的民间典故为依托,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编演成一个个寓意美好的故事,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正是因为皇会所具有的这种内涵丰富深刻的寓意赋予了她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题 1】 下列对于 “皇会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会是人神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对话、沟通行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B皇会所诠释的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超凡的文化创造力。人们只有积极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
10、保佑下,获得安定、祥和、圆满。 C皇会的形成是基于民众需要,人们借她以修好世间的人事关系,创造家庭和谐,巩固亲族团结,凝聚群体。 D皇会中宣传的妈祖传说故事以及各道老会、圣会的表演内容都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民众安土重迁、追求稳定,热爱生活,向往幸福,这种心理,是天津皇会的传承、传播最深厚最有力的保证。 B妈祖文化是天津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妈祖是那些从事海上作业和贸易的人们珍爱生命,热爱家庭,憧憬幸福的心灵依祜。 C妈祖文化信仰在元 代随着漕运的兴起而传播到天津,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成为当年广大民
11、众的普遍信仰。 D皇会的表演内容几乎表现的都是民众们对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这能使人们在表演和观赏的同时得到共鸣和理解。比如, “老娘娘回娘家 ”的风俗,宣传的就是中华民族孝顺的美德。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妈祖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符合天津广大民众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模式,这是妈祖文化传到天津后能够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茁壮成长的一个原因。 B妈祖文化,是具有中国北 方特色的民间信仰。她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 C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信仰,乃至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有一定
12、的关系。 D妈祖文化信仰是天津这一多元文化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她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天津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需要构建一种共同信仰。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尤其是第二、三段可知 B选项中 “人们只有积极参与皇会活动,才能在妈祖的保佑下 ”属无中生有。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从原文第二段中的说法 “传入津门后很快与本土文化相融合 ”可知 C选项说法 “传入津门后很快取代了本土文化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13、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从原文第四段中 “皇会全面推崇孝悌、仁爱和劝善思想。将妈祖文化中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等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 ”可知是皇会把中华民族诸多传统美德推崇到了极致,故 B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杰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夏里亚宾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 “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 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 ”以前,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
14、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 魁梧:高大、健壮、宽肩阔背。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出手来,小 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小声说: “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 我的手都冻僵了。 ”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要被点将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
15、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许 多人把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的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那一串眼泪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在听演唱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 “托尔斯泰 ”来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时,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听众。正是在这种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泪的托尔斯泰比海伦还要美丽,我觉得。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 布尔加科夫。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
16、科大学的学生。他在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走进来。 “我真高兴,非常高 兴, ”他说, “你来了,我需要您的帮助 ” 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 “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您不舒服吗? ”布尔加科夫回答说,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 “那你就躺着吧, ”托翁指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 “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当我读到这个片断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 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气质,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来。 看看真正的大山吧 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
17、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一见面,托翁就把年轻人当作家里人。托翁面对 20出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时,就像是老爷爷见到小孙子一样。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个照面就发现了年轻人干裂的嘴唇。那句问候,真是让人如坐春风。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选自余杰托尔斯泰的眼泪,有删节 )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许多人把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和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B夏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两人拜访托翁并合作表演老伍士。
18、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留下了眼泪。 C选文引述了费 布尔加科夫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时说到 “当我读到这个片段时,久久不想翻过去 ”,这是因为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 D文章以年轻艺术家夏里亚宾和音乐家拉赫 玛尼诺夫以及年轻的费 布尔加科夫来衬托对比托尔斯泰的 “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 ”的特点。 E “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这句议论意在表明托尔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 【小题 2】文章第 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9、(6分 ) 【小题 3】文中第 段中说 “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 ”,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4】为什么说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AE (答对一项得 2分,答对两项得 5分 ) 【小题 2】 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 与下文跟托尔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翁的形象。(每点 2分) 【小题 3】伟大体现在:他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可列妮娜复活,是代表着一个时代
20、精神的最高成就的巨人。( 2分) 平凡体现在:他也有作为普通人的脆弱;( 2分)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关心爱护。( 2分 ) 【小题 4】 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 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 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与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 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 B托尔斯泰不是被两个年轻人感动的,而是被音乐感染了; C不是 “这是因为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 ”,而是因为 “这位代
21、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 ”; D文章不是 用两个年轻人衬托托尔斯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 ”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 ”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而这些都为见到托翁以后他的平易近人作对比。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分析托尔斯泰的平凡和伟 大,
22、伟大自然是指他的那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平凡则指他和常人相同的地方,类似于他的脆弱,他的和蔼可亲,他对年轻人的爱护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首先考查的是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 “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 ”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才会说,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 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
23、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 “意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聘 任 英国 埃克斯雷 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沉默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 15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
24、,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 20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 “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 ”,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在这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任何动静 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
25、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奥才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 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校长宣布,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 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躬,脸上现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轮到西奥了。他情绪非常不好。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要另开新路是不可能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
26、的几 下掌声。 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亚当斯向西奥擦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 “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 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 “诸位先生, ”校长说, “我们做出了选择 聘任西奥先生 !”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 “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作演讲的,而西奥先生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 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
27、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脸上仍然露着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神情,便握着他的手,说道: “祝贺您,西奥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第 段中加点的词 “只好 ”,起铺垫作用,使后文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 B第 段中亚当斯对西奥所说的话,反映了他对西奥幸灾 乐祸的心理。 C第段中画线的句子直接揭示了亚当斯落聘的原因。 D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奥的竞聘经历揭示了在竞争中应该靠真才实学取胜,不能投机取巧的道理。
28、E文章构思精巧,在情节的发展中对亚当斯及西奥多次对比,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 2】文章开篇介绍西奥先生 “生性温和,沉默寡言 ”, “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请分别概括西奥及亚当斯的性格特点。( 6分) 【小题 4】小说情节发展到最后,西奥被聘任了, “所有的听 众都惊呆了 ”,有人认为这个结局有悖常理,有人认为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2】 开篇整体介绍西奥的性格特点,为后文的情节发展
29、铺垫。 “生性温和,沉默寡言 ”,为后文亚当斯演讲他的稿件时,西奥并没有声张并揭发的情节铺垫。 “ 记忆力惊人 ”,为后文写其演讲时 “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 ”以及校长的评价铺垫。 “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为后文在演讲前丢失稿件的情节铺垫。( 2分, 答上任意两点得 4分。) 【小题 3】西奥:沉默寡言,勤奋认真,温和忠厚。( 3分) 亚当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心术不正(品质方面),沉湎娱乐(生活爱好方面),聪明伶俐(外在印象)。(以上 5点,答上任意 3点,得 3分) 注: “记忆力惊人 ”演讲有口才,是写能力,不是性格。 【小题 4】观点一:这个结局出乎意料,
30、又在情理之中,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这意料之外的结局在小说中有许多暗示。 “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 ”,亚当斯有作案的条件; 西奥 “三天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食,日夜赶写讲稿 ”,亚当斯 “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 ”,对比着说明亚当斯有 作案嫌疑; 演讲前讲稿突然不翼而飞,西奥 “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 ”,暗示亚当斯偷了西奥的演讲稿; 结尾,校长的话 “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表明这个结局的设置是在情理之中的。 观点二:这个结局有悖常理。 亚当斯比西奥年轻二十岁,聪明伶俐,有极强的口才,爱好广泛,综合素质方面优于西奥; 从亚当斯演讲时的表现及观众的反应看,亚当斯应该
31、获选。 “亚当斯首先出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小题 1】 试题分析:选 D得 3分,选 E得 2分,选 A得 1分。 A正确,但与 D主题,及E文章的写作特色相比较,不够重要。 B不全面,也表现出他对自己胜出充满信心而沾沾自喜的心理。 C不是 “直接揭示 ”,是含蓄的揭示。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主要手法的能力。小说开篇介绍,既说明了西奥的性格特征,也为后文的多处情节做铺垫。如 “生性温和,沉默寡言 ”为后文随人被亚当斯偷去了演讲稿,却没有揭发做铺垫。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分析作品
32、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人物形象 的能力。赏析人物形象,重在挖掘文中人物的言行,根据 “言行出性格 ”的原则,分析人物彼时彼地的心理活动,从而把握人物性格。如亚当斯在西奥紧张准备的时候,沉湎娱乐,却私下里打算并成功偷窃西奥的演讲稿。这些言行表明亚当斯的投机取巧、心术不正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学生在回答探究性题目的时候,需要能联系文本和自身经历认识来谈,不能偏颇。要能自圆其
33、说,言之有据,有真情实感。结尾 给人以出人意料的感觉,此好处可从 “结构安排上 ”“ 表现手法上 ”“ 主体上 ”三个角度答题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 ”对曰: “设官求人,非人求官。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文襄以仪同开府,引为刑狱参军,每加勉劳。并州尝有强盗,长流参军推其事,所疑贼并已拷伏,唯不获盗赃。文襄付琼更令穷审,乃别推得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赃验。文襄大笑,语前妄引贼者曰: “尔辈若不遇我好参军,几致枉死。
34、 ”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 多放散,云: “但付府君。 ”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 “我物已寄苏公矣。 ”贼遂去。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 “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
35、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 “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 何? ”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禁断淫祠,婚姻丧葬皆令俭而中礼。又蚕月预下绵绢度样于部内,其兵赋次第并立明式,至于调役,事必先办,郡县长吏常无十杖稽失。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 “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琼曰: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毕义云
36、为御史中丞,以猛暴 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 “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琼正色曰: “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 “断决无疑苏珍之。 ”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后为大理卿而齐亡,仕周为博陵太守。 (节选自北齐书 苏琼传) 【小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署 为府长流参军署:部署
37、,安排 B禁断 淫 祠淫:过分,过度 C乃别 推 得元景融等十余人推:推求,推断 D复欲推其 货 粟货:收买,买进 【小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的一组是( 3分) 民吏肃然,奸盗止息 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 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当时州郡无不遣人至境,访其政术 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京师为之语曰: “断决无疑苏珍之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琼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办案细致用心。对于为官一事,幼时的苏琼就有其独到的见解,并由此踏入仕途。为官之后,为寻得真正的罪犯,能秘密巡视私访。 B苏琼为政有方,成为一时典
38、范。苏琼在治盗、安民、约束官吏、设立制度方面颇有成效,他的做法不仅使民众信服,也使得其它州郡前来学习。 C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D苏琼有着真性情,能一心为民,有 担当。在解决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动情泪下;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别人为其点明仕途经济时,他能正色反驳;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能尽力申诉。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郡中旧贼一百余人,悉充左右,人间善恶,及长吏饮人一杯酒,无不知。( 5分) ( 2)尚书崔昂谓琼曰:
39、 “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 ”(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郡中原有盗贼一百余人,苏琼把他们都安排在自己左右,民间的善恶,甚至是官吏饮别人一杯酒,苏琼无不知晓。 ( 2)尚书崔昂对苏琼说: “你如果想要建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要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 ”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中 “署 ”意为 “委任 ”。本题最好的方法是代入法,如果解释为 “部署,安排 ”,整个句子就讲不通。由此可排查出答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
40、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可知 说的是苏琼在见道研时的态度 是说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不属于吏民对苏琼的信服。采用排除法由此可筛选出 C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研读文章第三段中语句 “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可知 C项中说法“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不正确,这些人是被冤枉的,不是反叛之人,不应被称为 “谋逆者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一些名次性的词语可根据情况照搬,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然后再整体翻
41、译,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得分点【小题 1】 “ 旧 ”译为原有, “充 ”译为安排,“人间 ”译为民间;【小题 2】 “更 ”译为再, “雪 ”译为洗清罪责, “轻 ”译为看轻。 考点: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苏琼,字珍之,是武强人。苏琼幼年跟随父亲在边境,曾去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与他开玩笑说: “你想要当官吗? ”他回答说: “设置官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作官。 ”曹芝很赏识他的答复,即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高澄以仪同三司的职位开建府署,以他为刑狱参军,经常对他加以勉励。并州曾 发生抢掠案,州府长流参军审理此事,所怀疑
42、的贼人在拷打下都已供认,只是没能起获贼赃。高澄交给苏琼命令他再加审理,于是另外查获到元景融等十余人,并获得赃证。高澄大笑,对以前被误指为贼的人说: “你们如果不是遇上我的好参军,几乎被冤枉死。 ” 苏琼出任南清河太守,这个郡盗贼很多,但苏琼来到后,吏民恭敬,奸盗平息。零县百姓魏双成家丢失牛,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干的,将他送到那里,苏琼一经审问,知道魏子宾不是盗贼,即将他放回,秘密巡视私访,另外捉到偷牛者。从此以后,百姓家的牲畜都不再收留;只是放散在外,说: “只管交付给府君。 ”有邻郡的富豪将财物放到南清河郡界内以躲避盗贼,受到贼人进攻,形势危急,富豪就说: “我的财物已寄放到苏公那里了。 ”贼
43、人于是就离去。郡中原有盗贼一百余人,苏琼把他们都安排在自己左右,民间的善恶,甚至是官吏饮别人一杯酒,苏琼无不立即知晓。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僧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内放有许多高利货,经常要郡里协助他征收。当道研来请求拜见时,苏琼知道他的来意,每次见到就与他谈论并询问佛教经义,苏琼态度十分恭敬,道研虽为催债来了数次,但无从开口谈起此事。道研的弟子询问缘故,道研说: “每次 见到府君,直接将我捧入青云间,没机会来谈论人间的事。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夺田地,多年未能断清,他们各自提供证人。竟然有一百来人为他们双方作证。苏琼召集乙普明兄弟,当着众人劝告他们说:“天下难以得到的
44、是兄弟,容易寻求的是田地,假如让你们得到田地而失去兄弟之心,将会怎样? ”苏琼说着就掉下泪来,众人无不哭泣。乙普明兄弟叩头请求到外面去再加考虑,他们兄弟已分居十年,于是又搬到一起居住。苏琼下令禁止百姓进行不合国家规定及儒学经典的祭祀,教导百姓在婚姻丧葬方面俭朴而合于礼仪。另外,在养蚕的月份就将绵、绢的尺度及样式预先 发到下面,征兵、收赋的顺序都建立起明确的规定,至于调役,他都事先就加以操办,因此郡县的有关官吏极少因延误时间而受到处罚。当时各州郡无不派人到他境内,访求他处理公务的方法。北齐文宣帝天保中,郡内发生大水灾,百姓断绝粮食的有一千余家。苏琼把郡中有粮的人家都召集到一起,自己向他们借粮,再
45、分发给饥民,州里按户征收田租,又要审查他借粮的情况。郡中的僚佐对苏琼说: “虽然是怜惜这些饥民,但恐怕这样作会连累府君您。 ”苏琼说: “我一人获罪,而能救活一千户人家,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于是他上表讲明情况,朝廷下令免于派使检查灾情及 借贷之事,百姓们平安度过荒年。苏琼在南清河郡六年,百姓受他的恩德感召。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对于朋友的赠送,他一无所受。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他又迁任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
46、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 “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要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 ”苏琼正颜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 ”崔昂十分惭愧。京师的人流传说: “断决无疑苏珍之。 ” 以前的制度以淮河为禁区,不允许商贩随意往来。淮南地区遭灾,苏琼上表请求到淮北去朵粮。以后淮北百姓发生饥荒,他又请求允许淮南朵粮,于是商人得以往来,使淮河两岸货物得以流通,彼此都得到好处,通过水陆运输,有些货物直达黄河以北。后来苏琼出任大理卿,北齐灭亡后,他出仕北周,为博陵太守。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47、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 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小题 1】点绛唇一词起句 “醉里春归 ”与结句 “梦里寻春去 ”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5分 ) 【小题 2】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6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答案: 【小题 1】起句 “醉里春归 ”深婉有致, “醉里 ”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 “春归 ”却明确点出 “春去也 ”之无奈
48、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 基调( 2分)。结句 “梦里寻春去 ”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表明诗人的惜春之情( 2分)。首尾回环照应( 1分),突出惜春之情。 【小题 2】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是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无需遗憾,因为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2分)秦诗直接讲明道理。( 1分) 元词之情趣: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 “绿窗犹唱 ”“花落 ”“莺无语 ”“烟中树 ”“暮 ”“疏雨 ”“梦 ”等意象渲染了春逝的氛围,用 “留春 ”“问春 ”“寻春 ”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惆怅。(答出手法情景交融或渲染 2分,答出惜春之情, 1分。因 8题已考查情感,所以 “惜春 ”之情给 1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