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他把 相敬如宾 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B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 不胫而走 ,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C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 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 罪不容诛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 接踵而至 ,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 B不
2、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C罪不容诛:形容罪恶极大,即使杀了也抵不过罪恶不合语境 D语境为人很多,接踵而至:是一个接一个到来,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 , 。 。 。 , 。 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艺术发展史都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文学和艺术的融通和 渗透,涉及的领域极广 也是成果最显著的一种创作实践 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 诗画融通,则是文学和艺术的融通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审美活动 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 A B C D 答
3、案: C 试题分析: 承接开头两句, “这个问题 ”指代前面, 相连, 承接 。此类试题要注意几类词语:关联词、副词、代词。几个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B网上图书能低至六折,甚至更低,根本原因在于网上书店相对实体书店而言运营的成本比较低,没有实体书店所需的高额店面费 C余秋雨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广大网民对他进行猛烈炮
4、轰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 “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 D 40多名 90后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 4374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 “夕阳红 ”敬老院近 200名左右的老人手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 “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成分赘余,前后脱节, “余秋雨在 后 ”,后面的主语又换成了 “广大网民 ” “近 ”与 “左右 ”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穿越小说 ”: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丁运时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热
5、播, “穿越小说 ”俨然成为时下最为时尚的读物。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 “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 穿越 的人已经过时了。 ”据悉, “穿越小说 ”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 12%的版税,以 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网站评出的 “四大穿越奇书 ” 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读热推向了极致。 那么,何谓 “穿越小说 ”?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了如下: “穿越小说 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
6、不详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 ”而网络上近一两年兴起的“穿越文学 ”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基本上多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事及权力争斗。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 正在流行的 “穿越小说 ”的作者均 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一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
7、故事编写完整。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 “穿越小说 ”居然演变为一种 “文学现象 ”。显然,只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 “网络写作狂欢 ”。当然, “穿越小说 ”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 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 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 “穿越小说 ”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首先, “穿越小说 ”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
8、论讲史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其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 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 “繁荣 ”。再次, “穿越小说 ”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 “阅读疲劳 ”;最后, “穿越小说 ”出身于网络,所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网络文学总是极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加速 “穿越小说 ”的
9、过气与式微。 【小题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穿越小说 ” 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寻秦记为 其创始之作。 B “穿越文学 ”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都是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闱秘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 “穿越小说 ”随着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时下最时尚的读物。网络阅读中, “穿越 ”已成时髦名词。 D网络写作狂欢把穿越小说这种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于是出版社高调签下了 “四大穿越奇书 ”。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穿越小说 ”
10、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 “穿越小说 ”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 ”,促成一场 “网络写作狂欢 ”。 C “穿越小说 ”从某种程度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D尽管 “穿越小说 ”方兴未艾,但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这是因为 “穿越小说 ”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一。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穿越小说 ”在内容上突出言情,重在演绎风花雪月、恋
11、爱经历,淡化历史背景 ,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爱情的配角和工具。 B “穿越小说 ”是一种消遣性读物,其内容普通,创作技巧基本不能与正宗的情爱小说相比,讲史与讲史类读物无法相提并论。 C “穿越小说 ”是因网络而创造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其先天缺陷及网络文学极端喜新厌旧,它将很快被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取代。 D “穿越小说 ”题材撞车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其新奇程度将下降,造成读者 “阅读疲劳 ”,使 “穿越小说 ”失去了发展的关键。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选项 “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与原文 “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 语文 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
12、作 ” 不相符合; B选项 “主人公都是女青年 ”与原文其 “因而基本上多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 ”不相符合; D选项因果颠倒,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选项概述不全。 “穿越小说 ”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作者并非职业作家,还有其他原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选项推论当定论。选项中 “它将很快被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取代 ”与原文 “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加速 穿越小说 的过气与式微 ”不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 阅读下面的访谈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青 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 que)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 “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 que),你却不予纠正呢? ”陈先生笑着反问道: “有这个必要吗? ”,他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他的整个生命是和学术连在一起 的。他在国难、家恨和个人的不幸中,为学问付出了一生。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当书到长沙,就悉数被毁于战火
14、。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 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下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 “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 流亡途中的工作条件惊人恶劣,在挡不住风雨的茅草房里,陈寅恪就着箱子,汗流浃背地坐在小凳上写文章。为了给他补充点营养,家里养了一只母羊,他在下课后带着女儿放羊,父女闲聊着走过山间小路,那是他
15、难得的愉悦时刻。 1944 年 12 月 12 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 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远在美国的胡适把西方医生的最后诊断结果写信告知陈寅恪。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我写此信,很觉悲哀。 ” 57 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
16、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 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提出 “不要先存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在那个年代是惊世骇俗的。 论再生缘完成了,但无法正 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
17、刻印,分送友人。他在文末题诗: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这是他心境和志趣的隐喻。 1958年,陈寅恪已成学术界 “拔白旗 ”的对象。他不再教课。他说: “他们不要我的东西,不是我不教。 ”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 1961年 8月,阔别 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吴宓日记中描述自己拜访陈寅恪时对他的印象: “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 眉目成八字形 ”。访后,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 柳如是别传。 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 85万言的百科全书,陈寅恪用去整整 10年。柳如是的遭际,触动了他
18、对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抗日战争的家族以及自己身世的感怀。这部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的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与穿插其间的陈寅恪的感悟融为一体,浓缩了他一生的学养和志趣。也许,晚年的陈寅恪是以这种智力较量来安慰他那寂寞的心境。 柳如是别传完成于 1964年,陈寅恪 74岁。五年后, 1969年 10月 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 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 下遗嘱。 (文汇报 4 21)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文章开头以陈寅恪不重视自己名字的读音谈起,用幽默风趣的笔调
19、引出陈寅恪是一个不求虚名,唯重学问,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第二段没有直接写陈寅恪的卓越才华,而是通过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大名鼎鼎来衬托及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从侧面来表现。 C到国外游学 13年的陈寅恪回到祖国,带回的是东方学,他认为只有 “中学 ”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才能和 “西学 ”沟通交流,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 的治学宗旨。 D陈寅恪在其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表达了读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才能使真理得以发扬的治学理念。 E辗转北平、长沙、云南各地,陈寅恪的藏书悉数毁于战火,而他做学问又习惯在书上随读随记,后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途中大量被盗,这为其日后的学
20、术研究带来了很大不便,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小题 2】文中有几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请你找出来,结合文章分析这些描写为我们勾勒出陈寅恪怎样的内心世界?( 6分) 【小题 3】文中共写了陈寅恪的几件事情?( 6分) 【小题 4】请联系当今现 实生活,谈谈你对陈寅恪 “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这一主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CE(选 C得 3分,选 E得 2分) 【小题 2】文中有三处写到陈寅恪的眉眼:第一处是 “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第二处是吴宓日记中描述自己拜访陈寅恪
21、时对他的印象: “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 眉目成八字形 ”;第三处是陈寅恪 “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每点 1分,共 3分)这三处肖像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学者丰富的内心 世界:他享受沉浸在思考中的专注忘我;对于真理和学问有着不惧病痛的执著和光明如炬的洞悉;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视若生命的学问和生命,在永别之际,他用无言和眼泪向一切做了告别,病痛、难舍、痛苦、落寞、留恋等诸多情感都包含在默默的泪水中,感伤凄凉。(每点 1 分,共 3 分) 【小题 3】作者主要写了陈寅恪的七件事情: 被梁启超力荐担任国学院导师; 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 在丢书没有参考书
22、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 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 拒绝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的邀请; 夜候 友人吴宓并赠送论再生缘油印本; 75岁完成柳如是别传 【小题 4】 陈寅恪是一个视学问如生命的学者,中国科学院拟请他任所长,这是对他潜心做学问的能力和价值的认可,也是一种荣誉。很多学者穷其一生追求如此殊荣,但陈寅恪选择了拒绝; 在荣誉面前,他选择了坚守宁静淡定的内心,将精力全部放在学术探究上,这种宠辱不惊的执著专一冷静,为他早日掌握并拥有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寅恪这种甘坐冷板凳、不羡功名的心境,对当今社会学术界个别学者内心浮躁、急于求成的现象是一种教育,一种启发,我们只
23、有挣脱世俗对成功的功利定位, 才会找到真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C项中 “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不正确,文章只是说西游回来的陈寅恪很重视东方学,明确主张中国学术 “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没有提及以民族学问为本的问题; E 项 “这是陈寅恪治学不甚严谨导致的结果 ”评价不准确,文章通过书籍烧毁丢失说明了他日后的学术研究的困难, “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对其治学态度没有批评之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人物的肖像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先筛选
24、出有关于 “眉眼 ”的肖像描写,然后根据这些外貌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第一处写出了一个学者的专注;第二处写出了病痛中的执著;第三处寥寥数笔,最见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语泪流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感情,感伤凄凉溢于言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文中的主要事件。通读全文,归纳文中所写传主的所有事件,合并小的事件,然后筛选出主要事件,主要有被梁启超力荐担任国学院 导师,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拒绝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的邀请,夜等友人
25、吴宓并赠送论再生缘油印本, 75 岁完成柳如是别传。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谈自己的解读,要抓住重点词语 “读书治学 ”、 “世俗概念 ”和 “真理 ”,依据文本,谈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有理,合情合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
26、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 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
27、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袤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骜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
28、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 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日: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日: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愈
29、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 为食,到今日,已愈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 !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 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迭,艺不精矣 !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竞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日: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迭,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 遂摘牌罢医 ,不再悬壶矣。 (选自四川文学 1992年第 4期) 【小
30、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小镇屠夫每日里杀一头肥猪到城去卖,因为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这充分表现了城里人对小镇人人品的信任。 B老者看屠夫杀猪时, “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 ”,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C老者将给屠夫置买一新案桌,隔七日后来取杀猪旧案,且要求屠夫这七日“仍在此桌上杀猪 ”, 这主要是怕屠夫看出破绽,取走定风珠,足见其老谋深算。 D小镇屠夫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受小镇淳朴民风的熏染,他为人实诚热情,谦逊爽直,古道热肠,淡薄
31、名利,是小镇人物的优秀代表。 E这篇小说语言古雅,状景描物,言简意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注重虚实结合,即在民间传说、掌故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阐释和含义,结尾令人回味。 【小题 2】小说第一段所写 “小镇 ”有什么特点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老者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这篇小说以 “定风珠 ”为题,有 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B、 C不给分。 【小题 2】特点:建筑
32、古色古香,富有情趣;不通公路,少人来往,环境闭塞(封闭)。( 2分)作用:写环境封闭,是为了表现小镇乃世外桃源,为下文刻画人物、凸显 “民风淳朴 ”的主题提供背景。( 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老者 ”乃名中医。 有见识,有私心,有心计。经过观察,他知道杀猪案桌内有蜈蚣,有定风珠,但怕 “敲竹杠 ”,便不动声色地要出钱套购杀 猪案桌。( 3分) 坦直爽快,能自省自律自励,颇具风骨。见杀猪案桌已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且自剖 “褊狭 ”、 “心不达,艺不精 ”, “大笑而归 ”;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 “摘牌罢医 ”,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求。(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33、观点一:使小说主题思想集中、鲜明。 定风珠和当地民风相因相生,是淳朴民风的象征;至定风珠现形,小说主题也由隐而显; 题目一语双关,定风珠 “治百种之疾 ”,也医治了贪念,并将做人的淳朴之风 “定格 ”在这个古朴的小镇; 通过定风珠,表现了作者对小镇淳朴民风、屠夫的古朴性情及 “老 者 ”的自省自励品质的赞美之情。 观点二: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定风珠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关键之物; 定风珠使小说人物 “屠夫 ”“老者 ”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古朴淡然,后者心有贪欲之念; 定风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屠夫的豪爽,使有贪念之人幡然自省,返璞归真;屠夫的淡然,使老者放弃悬壶,追求更高的做
34、人境界。 观点三:使小说情节结构巧妙、高明。 定风珠有结构全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说以定风珠制造悬念,待定风珠现形,前面老者 “起早看杀猪 ”,又 “不看杀猪看案桌 ”得以揭谜,令读者拍案惊奇; 屠夫面对 “到手的富贵 ”(定风珠),淡然无悔,使老者 “摘牌罢医 ”,结构上异峰突起,突然收束全篇。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主要是对屠夫的信任,说 “表现了城里人对小镇人人品的信任 ”,扩大了范围,而且依据不足。 B、这两句只是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隐喻屠夫的职业特点,从上下文看不是 “渲染了悲凉 气氛 ”,全
35、文也不是一个悲剧,故分析失当。 C、让屠夫这七日 “仍在此桌上杀猪 ”,主要是怕蜈蚣断了猪血喂养,定风珠被毁; “老谋深算 ”的分析也用词过重。 D、分析基本得当,个别用词略嫌不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考查,涉及分析环境的特点及作用。从前四句中可以看出小镇富有古典的气韵,古香古色、富有情趣。后面的两句中可以认为是表现小镇的交通闭塞,少有人来往。特点。这些描写为下文小说的故事展开提供了很好的环境背景。能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 考点:分析 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36、: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直接描写分析其形象特点。也可以从人物的性格冲突中看出其性格品质。本题中老者是 “名中医 ”形象。偶尔替人看病。能从细心观察中看出案桌中藏有的蜈蚣。且不出声色的要套购。这里可以看出他有心计,有私心的特点。但后文但得知屠夫将案桌破为柴拱手相送新桌时,老者以实情相告,最后 “摘牌罢医 ”。从中可以看出此人坦诚爽快,能自律自勉,追求人生较高境界的特点。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 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为半开放类试题。要求我们根据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
37、考虑小说标题的好处。这里要从所选角度出发,结合小说说出标题的优点。分析应合理充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 掩耳起走,曰: “郎中令善愧人。 ”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甚忧
38、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 “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曰: “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 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
39、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 “何为带牛佩犊! ”春夏不 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 -循吏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二千石不能 禽 制禽:通 “擒 ”,捉拿 B遂乃开仓廪 假 贫民假:借贷,借给 C秋冬 课 收敛课:征收 D水衡 典
40、 上林禁苑典:掌管 【小题 2】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 “能治 ”的一组是 (3分 ) ( ) 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
41、,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5分) 译文: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1)我希望丞相、御史大夫暂且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所有事情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 “且 ”、
42、 “拘臣以文法 ”、 “便宜从事 ”各 1分,句意 2分) ( 2)龚遂发现齐地(或 “渤海一带 ”)风气奢侈,人们爱好细小的技艺(或 “不重要的技艺 ”),而不肯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表率,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或 “耕织 ”)。( “末技 ”、 “躬率以俭约 ”、 “劝 ”、 “务农桑 ”各 1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课,督促。此类试题最后先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句。然后结合上下句的语 境确定该句大意,从而得出实词的意思及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说龚遂
43、敢于劝谏和批评朝政, 只是推荐,不能正面表现其 “能治 ”, 只是龚遂问宣帝之语。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原文是因 “吏民皆富实 ”而 “狱讼止息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 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且:暂且;拘臣以文法: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便宜从事: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理。 (2) 末技:不重要的技艺;躬率以俭约:亲自在勤俭节约
44、方面做出表率;劝:鼓励;务农桑: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做官,做到昌邑国郎中令,事奉昌邑王刘贺。刘贺的行为多不正经,龚遂为人忠厚,刚强果断,在大节上从不含糊,对内向国王直言劝谏,对外督责太傅、国相,总是引经据典, 陈述祸福得失,直到流泪哭泣,忠心无比。他经常当面指责刘贺,以至使他听不下去,捂着耳朵起身跑开,说: “郎中令真会使人羞愧。 ” 汉宣帝刘询即位,不久,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于是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
45、太守。当时龚遂年纪已经 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看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来满足我的心意呢? ”龚遂回答说: “渤海郡地处海 滨,远离京城,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耍。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 ”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 “选用贤良的人去治理,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 ”龚遂说: “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开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
46、,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有效的办法自主处理事情。 ”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公家的驿车送他上 任。 龚遂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来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去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停止了抢劫。渤海郡又有许多结帮抢劫的,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当即就解散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务农,至此盗贼都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于是就打开
47、官府的粮仓,借粮给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官吏,安抚养育百姓。 龚遂看到渤海一带风俗 很奢侈,百姓喜欢从事那些细小的技艺,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在勤俭节约方面做出表率,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种桑养蚕。他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 100棵薤菜、 50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 5只鸡。对佩带刀剑的百姓,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 “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 ”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更多地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各种官司也就都没有了。 过了几年,皇上派使者前往渤海郡征召龚遂入朝
48、为官 ,授予他水衡都尉之职。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是皇上的近臣,皇上非常尊重他。龚遂最终在官位上享尽天年。 诗歌鉴赏 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宋哲宗绍圣元年( 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5分) 【小题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2分)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