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广东梅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感 喟 匮 乏 毗 邻 裨 将 抢 夺呼天 抢 地 B 皈 依玫 瑰 悲 恸 恫 吓 簇 新一 蹴 而就 C 解 数 解 读芳 菲 菲 薄 捭 阖 俾 众周知 D提 挈 惬 意 狙 击 龃 龉 附 带涸辙之 鲋 答案: C 试题分析: xi ji fi fi bi b; A ku p qing qing ; B项 gu、 tngdng、 c; D qi、 j j、 f。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辨析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的能力。 “解 ”是多音字,与 “开 ”意思相关时,读
2、ji,三声;与 “发送 ”、 “押送 ”的意思相关时,读 ji,四声;与 “办法 ”意思相关时,读 xi。 “抢 ”是多音字,与“接触 ”、 “逆 ”意思相关时,读一声;与 “夺 ”意思相关时,读三声。 “菲 ”也是多音字,与 “花香 ”意思相关时,读一声;其他有个 “菲薄 ”读三声。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龙门农民画创始于上个世纪 70年代初期,是罕有的在内容上 与时俱 进 的画种。它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的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
3、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以 轻描淡写 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这种 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和具有抽象风格和民间审美情趣的绘画技法,在审美视角上 彰显 着自身的特色,具有较高美学价值。 A与时俱进 B轻描淡写 C别具一格 D彰显 答案: B 试题分析: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从文段内容来看,应改为 “浓墨重彩 ”,才能跟 “渲染 ”搭配;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别具一格:别
4、: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彰显:鲜明地显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便纷纷打出了促销的招牌,尤其 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B睡姿不当会导致视力受损,有时还会引发多种疾病,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 C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今年的 “三农 ”工作,并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 D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
5、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 B语序不当。应为 “不仅会影响视力,严重的还会诱发青光眼。 ”C成分残缺 ,可在 “增收 ”后面加 “的主题 ”; D结构混乱,在 “建立 ”前加 “为 ”或删去“打下坚实基础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常常将 “树叶 ”写作 “木叶 ”,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 “木叶 ”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至于 “木 ”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6、。 “木 ”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 “木 ”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我们所习见的门栓、 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木 ”是作为 “树 ”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 “木 ”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这里带着 “木 ”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本段议论文字的主要论题是 “木叶 ”一词暗示的颜色属性, 为内容上的领起句,所以排前。 分别讨论树的颜色和木的颜色, 承开头的疑问,故在 前。 是 的论据。 承 。 总结前文,引出空格后文
7、字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吴宇森的坚守 贺晓闽 我整理吴宇森先生历年导演的四十四部片单,发现他出品的数量和心智的增长几乎在同步提升。从 1973年第一部影片过客开始,到 1982年八彩林亚珍的近十年时间里,他拍了十多部讨好市场的喜剧片,却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的拐点。其实,从教会学校走出来的吴宇森,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画面充满动感,故事跌宕起伏。而拍摄喜剧片,并不是他的追求,而且饱受争议。分析当年商业营销的影响,吴宇森慢慢明白,确定自我风格,才是对
8、理念的一份坚持。 回到现实生活中,吴宇森的内心似乎被照进了光,光无法言说,但通过挽留,可以多呆在心中,使作品的光影与情感的温度融合。 四年之后,吴宇森决定进行一场冒险赌博,他选用了一群被称作 “票房毒药 ”的男人,如周润发、张国荣等,执导了英雄本色。该片在徐克的帮助下大获成功。这次冒险是值得的,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从此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让他把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强烈的表现力浸透到每一个画面,其酣畅如行云流水般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不仅成为他的人生丰碑,也成为香港的电影丰碑。那年吴宇森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青壮年,生命的春天和事业的春天一起到来。 冒险未必
9、就是实实在在的危险。它牵涉到人的认知模式,也牵涉到人的诸多观念,比如自信、决断。央视记者李小萌在面对 面栏目中采访吴宇森时说,在英雄本色创作现场,吴宇森豪气毕现,他是进行了一场赌博,并且赢了,他和 “票房毒药 ”的男人们征服了命运,相互迸发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我想说,证明自信的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后来,吴宇森的影片让人们认识到,他的电影每次获得殊荣,都是内心历练的结果。他知道,达摩克里斯之剑依旧高悬头顶。 1989年的喋血双雄也是吴宇森的重要代表作。在影片中,他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都令人为之倾倒。特别是片尾
10、在教堂里 的生死决战:烛光映出的圣母像,背影中掠过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正如吴宇森所说: “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角色,都是我心中的理想。 ”如果说喋血双雄让吴宇森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那么变脸则让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 “人道主义 ”和 “家庭观念 ”。这部被认为 “最具吴宇森风格 ”的作品,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 “ 金环奖 ”,让他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进入好莱坞的第三位华人明星。 吴宇森的电影 好看,他所讲述的故事不远不近,有爱有恨。不管是功夫片还是谍战片,都
11、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表达,感觉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他背负的真实生活,这些人里,有庞大机构里的大人物,也有机构压榨下的弱小者,还有为了某些利益冒险的暴力者、潜伏者。但这些人的故事,能让人产生共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家庭、父亲、变迁,一切都被结合在一起,那么自然而然,像我们身边的故事。所以他的粉丝中,白领、军官甚至科学工作者的比例明显上升,因为,这不仅是电影。 (选自人物传记) 【小题 1】怎样理解第二段 “回到现实生活中,吴宇森的内心似乎照进了光 ,光无法言说,但通过挽留,可以多留在心中,使作品的光影与情感的温度融合 ”一句的含意?( 4分) 【小题 2】吴宇森执导的电影受到观众欢迎的具体原因有哪
12、些?( 5分) 【小题 3】吴宇森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1)拍喜剧片的经历使吴宇森明白,执导电影要确定自己的风格,他转向现实生活,从中汲取营养;( 2分)( 2)吴宇森希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能在电影中体现出来,并能坚持下去,使自己的电影富有情感的温度。( 2 分) 【小题 2】 吴宇森执导的电影中,暴力世界中充满浪漫,镜头华丽而 控制自如,对白精炼,枪战动作如舞蹈一样具有观赏性。 电影故事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家庭观念。 电影让人感觉到活生生的人物和他们背后的真实生活,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答对 1点给 1分,答对 2点给 3分,答对 3点给 5
13、分。) 【小题 3】 坚持自己的理念,确定自我风格。 对自己看准的事情敢于冒险,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敢于征服命运,敢于和命运抗争,有自信。 敢于创新,走前任没有走过的道路。(结合任意两点展开论述即可,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要把握 “光 ”的象征意义以及 “挽留 ”等的意义,同时把握这句话体现出来的吴宇森的品 格和他在电影方面的追求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的考查,答题区间为后两段。要注意文中有关吴宇森执导的电影的特点的表述,从其电影的画面,对白,表达主题,给观众感受等方面入手
14、分析原因,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重点分析吴宇森在电影上的追求,吴宇森人生的追求以及吴宇森的品格,然后以此为基础,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开来。 考点:探究文本 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想象胡同 铁凝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 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所座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
15、着 “福 ”“寿 ”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作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头 “抱鼓 ”,都有。或者,厚重的黑漆门扇上还镌刻着 “总集福荫,备致嘉 祥 ”之类的对联吧。 只是当我作为寄居者走进这两扇黑漆大门时,门上的对联已换作了红纸黑字的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这样的对联,为当时的胡同增添着激荡的气氛。而在从前,在我更小的时候来外婆家作客,胡同里是安祥的。那时所有的院门都关闭着,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在自家的树下过着自家的生活。 偶尔,有院门开了,那多半是哪家的女主人出门买菜或者买菜回来,于是胡同里就有了谦和热情、罗嗦而又不失利落的对话。说她们罗嗦
16、,是因为那对话中总有无数个 “您慢走 ”“您有功夫过来 ”“瞧您还惦记着 ”“您呐 ” 等等等等。说她们利 落,是因为她们在对话中又很善于把句子简化,比如: “春生来雪里蕻啦。 ”“笔管儿有猫鱼。 ” “春生 ”是指胡同北口的春生副食店, “笔管儿 ”是指挨着胡同西口的笔管胡同副食店。为了 “春生 ”的雪里蕻和 “笔管儿 ”的猫鱼,这一阵小小的欢腾不时为胡同增加着难以置信的快乐与祥和。 当我成为外婆家长住的小客人之后,也曾无数次地去 “春生 ”买雪里蕻,去 “笔管儿 ”买猫鱼,剩下零钱还可以买果丹皮和棕子糖。我也学会了说 “春生 ”和 “笔管儿 ”,才觉得自己真正被这条胡同所接纳。 后来,胡同
17、更加激荡起来,这种罗嗦而利落的对话不见了。不久,又有规定 让各家院门必须敞开,说若不敞开院中必有阴谋,晚上只有规定时间门方可关上。外婆的黑漆大门冲着胡同也敞开了,使人觉得这院子终日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时,外婆院子的西屋住着一对没有子女的中年夫妇 崔先生和崔太太。崔先生是一个傲慢的孤僻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现任某自动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夫妇二人过得平和,都直呼着对方的名字相敬如宾。有一天忽然有人从敞开的院门冲入院子抓走了崔先生,从此十年无消息。而崔太太就在那天夜里疯了,可能属于幻听症。她说她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在骂她,于是她开始逃离这个四合院和这条胡同,胳膊上常 挎着一只印花小包袱,鬼使神差似
18、的。听人说那包袱里还有黄金。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街道的干部大妈抓回。街道干部们传递着情况说: “您是在哪儿瞧见她的? ”“在 春生 ,她正掏钱买烟呢,让我一把就攥住了她的手腕儿 ” 或者: “她刚出 笔管儿 ,让我发现了。 ” 拎着酱油瓶子的我,就在 “春生 ”见过这样的场面 崔太太被人抓住了手腕儿。我曾经站在院里的枣树下希望崔太太逃跑成功,她是多么不该在离胡同那么近的 “春生 ”买烟啊。 不久崔太太因肺病死在了里屋。这一切,我总觉着和院门的敞开有关。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那 些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当长大成人的我再次走进外婆的四合院时,我得知崔先生已
19、回到院中。但回家之后他也疯了:他常常头戴白色法国盔,穿一身笔挺的黑呢中山装,手持一根楠木拐杖在胡同里游走、演说。除了作演说,他还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那么一跳。之后,又没事人似的转过身去,继续他悠然的行走。 我曾经在夏日里一个安静的中午,穿过胡同向大街走,恰巧走在头戴法国盔的崔先生之后,便想着崔先生是否要猛然回身了。在幽深狭窄、街门紧闭的胡同里,这种猛然回身确能给后面的人 以惊吓的。果然,就在我走近 “笔管儿 ”时,离我仅两米之遥的崔先生来了一个猛然回身,于是我看见了一张黄白的略显浮肿的脸。可他并不看我,眼光绕过我,却使劲朝我的身后望去。那时我身后并无他人,只
20、有我们的胡同和我们共同居住的那个院子。崔先生望了片刻便又返回身继续往前走了。 出人预料的是,当时我却没有受到崔先生的惊吓,只觉得那时崔先生的眼神是刹那的欣喜和欣喜之后的疑惑。他旁若无人地欣喜着自己只是向后看,然后便又疑惑着自己再转身朝前。 许多年过后,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崔先生那疾走乍停、猛向后看的神态,我也终于猜到了他驻步 的缘由,那是他听见了崔太太对他那直呼其名的呼唤了吧?院门开了,崔太太站在门口告诉他,若去 “笔管儿 ”,就顺便买些猫鱼回来。然而,崔先生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带着要演说的抱负朝前走去。 (选自铁凝散文精品赏析,有删节。原书题为想像胡同) 【小题 1】作者写了三个时期的胡同生活
21、,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文中第二段画线处的句子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本文题为 “想像胡同 ”,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1)童年时的胡同,人们祥快乐祥和,充满了人情味的。( 2)少年时的胡同,人们生活充满了动荡,人和人之间互相猜疑。( 3)十几年之后的胡同,人们生活恢复了平静,但却在心里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 4分。答出一点 2分,两点 3分,三点 4分) 【小题 2】( 1)暗示当时处于 “文革 ”的动荡岁月中,交待社会环境。( 2)和上文所说以前门扇上镌刻着 “总集福荫,备致嘉祥 ”之类的对联构成对比,反映
22、胡同中两种不同的生活面貌,表现 “文革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 5分。第一点 2分;第二点 3分) 【小题 3】( 1)过去宁静、祥和的胡同生活,只存在于作者的回忆和想象中,表达了作者对的怀念和向往。( 2) “文革 ”使崔先生失去了相敬如宾的太太,崔先生总是在胡同中幻想着听见了崔太太对他的呼唤。这个想象揭示了文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6分。每点 3分。可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讲述了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十年以后的胡同,分别用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 ”, “后来,胡同更加激荡起来,这种罗嗦而利
23、落的对话不见了 ”,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那些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然后根据原文中的关键语句或词语概括 该时期的特点 ”等语句来标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这句话内容上暗示了社会环境,结构上则和前期的对联形成对比,突出时代特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
24、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 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美学、艺术与宗教 北京天坛象征天,颜色是蓝的,形状是圆的,人到了天坛祭天时,人感到天的至高无上,人在天坛下,只能翘首仰望,天显得高不可攀。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祭天。这是中国儒教的政教合一的一种表现。宗教利用艺术让人们接 受宗教神学观点,通
25、过图像说明宗教的真理。艺术作品以物质作为媒介、手段,表达宗教最高的理想。宗教用的媒介有声音、色调、线条、建筑材料、语言等,各种媒介表达人们的观念、祈求,也就是表达宗教所提倡的 “意向 ”。 以音乐为例,各种宗教音乐不一样,基督教颂神诗与佛教的佛曲不一样,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都是表达对信仰对象赞叹、仰慕的感情,都表达一种要求得到外来强大力量拯救苦难的心情。宗教建筑的色调、线条也如此。大的宗教建筑,天幕的颜色都较庄重,摒弃华丽的颜色。寺庙建筑也是尽量的高大宏伟,使瞻仰者站在建筑物前感到自己的渺小 。从这不难看出,宗教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即宗教利用形象表达宗教的抽象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用有形来表达无形
26、,以种种方式,通过视觉、听觉施以宗教建筑、音乐的刺激,引起敬慕之感。对神的崇拜,也就是对自己的缩小,一方面夸大崇拜对象,一方面缩小自己。不管什么宗教都要使人感到在神面前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不管什么宗教都要证明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只有神的权力是无限的,是永恒的。这些可以用哲学、文学来表示,也可用艺术表示。 在许多社会未知数面前,宗教在社会上还起作用。比如宗教画的圣母像,表现圣洁、慈祥。因为在到处充满争斗、 竞争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残酷而紧张,宗教宣传它那里有真正的同情和怜悯。塑造佛像面貌多表现为慈祥,用来反衬人世间的冷酷,给苦难者以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俘虏信徒的一种手法。从高大的佛塑像的头部挂
27、一条垂直线到地面,可以发现佛像并不是垂直的,而是全身微向前倾斜。这并不是塑造者技术上的失误,恰恰表示塑造者的匠心,它可以使朝拜者产生佛像与朝拜者亲近的印象。 这是以艺术形象表示宗教意图。从这可以看出,宗教艺术的作用不能仅仅看作美的形象。研究宗教,要时刻想到它的社会性,忘掉这一点就会忘掉宗教之所以为宗教这一主要性质。 宗教 音乐,一般不激烈、不刺激,节奏缓和,无很高的高音,也无很低的低音。这种音乐可以收到较好的宗教效果。信徒们从闹嚷嚷的世俗生活中,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清静、安谧、肃穆的境界,暂时摆脱了紧张、喧闹,享受一下缓和松散的气氛,使内心得到调整。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维持它的存在,维持阶级的统治
28、,必须有一整套上层建筑,从各个领域共同维护纲常名教,忠君忠国、孝顺父母,儒教、佛教、道教都一样,通过文学、艺术、音乐为一个共同的封建社会服务。 (选自天人之际有删改)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认为,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因为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没有资格祭天。 B借助于艺术,宗教可以表达、宣传其真理、神学观点和最高理想。 C宗教提倡的 “意向 ”正是人们利用各种媒介所表达的观念和祈求。 D宗教通过具体的形象刺激人们的感官,表达抽象的世界观或意识形态。 E宗教艺术既有美的形象,亦有社会作用,而后者是主要的方面。 【小题 2】根据文意,下
29、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使瞻仰者感到自己的渺小,宗教建筑都会建得高大宏伟,摒弃华丽的颜色。 B不管是哪一种宗教音乐都会有相同的地方,即表达对神的崇拜,对人自身的缩小。 C无论用哲学、文学还是艺术的形式,宗教都要证明只有神的权力才是永恒无限的。 D宗教音乐通常节奏缓和,音调适中,让信徒在聆听时摆脱世俗的喧嚣,获得心灵的宁静。 【小题 3】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是以艺术形象表示宗教意图。 ”请说说以哪些艺术形象表示什么宗教意图。( 4分) 【小题 4】四川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依山凿成,头与山齐,双手抚膝,神情肃穆,临江
30、危坐。大佛通高 71 米, 头宽 10米,脚背宽 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依据文意,分析乐山大佛如何体现宗教与艺术(或美学)之间的关系。( 4分) 答案: 【小题 1】 A C 【小题 2】 A 【小题 3】 宗教画的圣母像,表现圣洁、慈祥。 塑造佛像面貌多表现为慈祥,使信徒感觉到来自宗教的真正的同情和怜悯。 佛像全身微向前倾斜,使朝拜者有亲近感。 【小题 4】 乐山大佛异常高大,人在他面前相形之下显得渺小,可以引起对神的崇拜。 乐山大佛神情肃穆,可以引起人们的敬慕之感,容易进入安谧、肃穆的境界。 面对流转而逝的江水,乐山大佛如山般正襟危坐,可以使人感到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只有神的权力是无
31、限的,是永恒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说: A项原文是 “祭天的仪式只能由皇帝主持,只有皇帝才能与天发生关系,老百姓根本没有资格祭天。这是中国儒教的政教合一的一种表现。 ”原文出现在第一段第三、四行。选项所述不是作者的观点,作者对此不是肯定性转述,而是带有批判意味。 B项原文是 “宗教用的媒介有声音、色调、线条、建筑材料、语言等,各种媒介表达人们的观念、祈求,也就是表达宗教所提倡的 意向 ”。原文出现在第一段末尾。选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宗教利用媒介表达人们的观念和祈求。主体是 “宗教 ”而不是 “人们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32、:解说:见原文第二段第三至五行。 “大的宗教建筑,天幕的颜色都较庄重,摒弃华丽的颜色。寺庙建筑也是尽量的高大宏伟,使瞻仰者站在建筑物前感到自己的渺小。 ”A项随意扩大所指范围。注意原文 “大的宗教建筑,天幕的颜色 摒 弃华丽的颜色 ”“尽量的高大宏伟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前后文的语境,本题是 “局部 ”题,一般在题目出处附近寻找答案:。需要学生分析第三段,概括归纳要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每点应点明佛像(艺术)、所体现的宗教
33、 “意向 ”,意思对即可。本题一般是观点归纳或分析题,有时要关照全文,先要弄清是什么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 焉 。士之能垂 休 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 ;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 一相遇焉 !岂上 之 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 何其相须之 殷 而相遇之疏也 其故在下之人 负 其能不肯谄
34、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 干 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 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 古人有言: “请自隗始。 ”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 ”,则非愈之所敢知也
35、。世之龌龊者,既不 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 注 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 “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 【小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 休 光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 须 也须:依赖 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 过 也过:不对 D未尝 干 之 干:请求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A 然而千百载 乃 一相遇焉 今
36、乃 亡赵走燕 B 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C 岂上 之 人无可援 行李 之 往来 D 亦足知 其 志之所存 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 3】请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正确 的一项是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 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
37、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 “相须 。 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 3分) 译文: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 3分) 译文: (3)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
38、,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5】 (1) 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2) 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们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 (3) 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休:壮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副词,才;副词,竟、反而。 B语气助词;兼词,于此。
39、C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均为代词,代自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做 “古文断句题 ”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 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 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 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 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点,再联系语境、句义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40、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从中概括、归纳人物的言行。文章并无批评之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了解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现象。得分点分析:( 1) “莫 ”、 “美 ”、大意各1 分。( 2) “穷 ”、 “赫赫 ”、大意各 1 分。( 3) “谨 ”、 “赐 ”、 “足 ”、大意各 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附参考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恭谨地上书给
41、 尚书阁下: 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显荣于当世的原因,莫不有先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引导者;读书人能够留下壮美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原因,也莫不有后通显而负天下重望的人做他们的继承者。 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没有人做他的继承者,即使功业盛大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依赖。不过这种情况要经过千百年才能够碰上一次啊 !难道是在上位的人没有可以攀缘的,在下位的人没有值得推举的吗 为什么互相依赖这样密切,而互相遇会却这样少呢 它的原因在于在下位的人仗恃他的才能不肯讨好他上面的人,在上位的人 仗恃他的权位不肯关心他下面的人。 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
42、们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 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没有去请求他,不可以说上面没有提携后进的人;没有去物色他,不可以说下面没有值得推举的人。我叨念这些话好久了,没有敢把它讲给别人听。 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不平凡的才能,立身行事不同一般,道德方正而办事讲究实际,进退不跟着时俗转,文武人才都加以使用,难道不正是我所说的那种能引导后进的人吗 !但是没有听到哪个后进之士得到您的赏识,受到您重用,难道是物色人才而没有得到吗 或者是志向倾注在立功 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到可以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吗 为什么应该听到的举荐人才的消息而长久听不到呢 我虽然不是人才,可是自己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
43、于一般人。阁下可能是寻找人才却没有得到吧 古人有句话: “(招揽人才 )请从我郭隗开始。 ”现在我急需早晚买草料、买口粮、雇佣仆人、租赁房屋的资金,这些只不过花上您一天享受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 “我的志向倾注在立功上,行事一心在报答君主上,虽然遇上可推举的人,却没有空闲以礼相待 ”,那就不是我韩愈所敢于知道的。社会上狭隘而无远见的人,既然不值得把情况告诉他, 磊落而卓越伟大的人,又不肯听我的倾诉,那我就只好相信自己命运困顿了。 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韩愈惶恐地拜两次呈上。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眼儿媚 【
44、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 ,数竿修竹 ,数叶芭蕉。 注: 萱草 ”又名 “谖草 ”,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杜甫佳人诗中有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之句。 【小题 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结处三句 , “萱草 ”“修竹 ”“芭蕉 ”,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 情景交融。( 1分) “云淡淡雨潇潇 ”应和 “愁 ”字,( 1分) “暮暮复朝朝 ”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
45、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1分) 想象(从对方着笔、对写法、虚实结合)( 1分)。作者遥想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他,独居无侣,无心梳妆, “眉峰翠减 ”;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 定会容衰体瘦, “腕玉香销 ”。( 1 分)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1分) 比喻。( 1 分)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 “翠减 ”,腕如美玉。( 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1分) 叠词连用( 1分)。 “淡淡 ”写阴霾的天色, “潇潇 ”状雨脚淅淅沥沥绵密不歇; “暮暮 ”“朝朝 ”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 1分)叠字的连
46、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1分)。 【小题 2】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1分) “修竹 ”引自杜甫诗句 ,只见 “ 修竹 ”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1分) “芭蕉 ”,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 ( 1分)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 ,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手法分抒情手法和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又分直抒胸臆和借景生情;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如拟人、比喻、通感、衬托等,其他如动静相衬、虚实对比等。这就要看诗句具体使用了什么手法,然
47、后分析其效果。具体来说,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对比、比喻等手法。然后联系诗词原句进行分析,切不可空对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 “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诗经叫它谖草。卫风 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传: “谖草令人忘忧。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 “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 ”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 “忘忧 ”都提过质疑。 “一丛萱草 ”的本意是说:相 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 “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 ”。 “儿竿修竹 ”,取意杜甫佳人诗: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诗中的 “佳人 ”有高节的情操,故与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 “数叶芭蕉。 ”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煜长相思词: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