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39.70KB ,
资源ID:31821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82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酵 母 /校 对连 累 /劳 累 千 载 难逢 /载 歌载舞 B修 缮 /讪 笑 伺 机 /伺 候 纰 缪 /惩前 毖 后 C 角 逐 /角 斗 着 手 /着 落 数 典忘祖 /数 见不鲜 D精 辟 /复 辟剽 窃 /膘 肥体壮 解 甲归田 /浑身 解 数 答案: D 试题: p/ b; pio/bio; ji/xi; A jio; li/li; zi/zi; B shn; s/c; p/bC ju; zhu; sh/ shu。这是一道隐性的字

2、音题,做题时要注意辨析音近字、形近字和多音字读音的不同之处。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我们或许可以对感动中国十年的评选作一概括 寻找这样一群人:不论他们有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不管是曾经见诸媒体,还是 鲜为人知 ,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应该是 振聋发聩 的人格力量。的确,这种力量 不可或缺 ,它支撑着这个社会美好向上,给人以鼓舞和激励,温暖冷漠,消除 隔阂 。而那些获奖者的故事,也都令人为之动容。 A鲜为人知 B振聋发聩 C不可或缺 D隔阂 答案:

3、B 试题: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宜用 “震撼人心 ”。( A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C不可或缺:无法替代或缺少的。 D隔阂:彼此情意不相通,思想感情上有距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不但作为首位由学者出任的 “内政部长 ”,江宜桦有效且快速地在政策上落实马英九的公义社会理念,而且与民间社团的交流也相当顺畅,成为学者从政的成功范例。 B尽管,抱怨赵本山的某些小品超越道德底线、歪曲对常态生活的理解,让人们的精神难以承受,但是要将本山的暂别硬做

4、成永别,也不太公平。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为了适应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削减与安全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军将大幅削减陆军与海军陆战队人数,同时尽量 保证空军与海军的开支。 答案: D 试题: A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把 “不但 ”放在 “江宜桦 ”的后面; B缺主语。可去掉 “抱怨 ”; C搭配不当, “加大 密度 ”可以,但不能 “加大 ”“质量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

5、由之径 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 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 为总起句,排在开头; 强调古琴的特点, 古琴是和其他三者的比较, 为分说,故排 之后; 为因果关系,排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卫 切瑞顿 :全球最 富的教授 高 峰 和中国许多教授一样,很多外国学

6、者也热衷于通过出书或讲学赚钱,但是要想借此成为亿万富翁却很困难。不过,福布斯杂志近期披露,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授大卫 切瑞顿的个人资产高达 13亿美元( 1美元约合 6 36元人民币),堪称 “全世界最富有的全职教授 ”。 上小学时,切瑞顿迷上了音乐。他开始参加暑期音乐剧课外班,并多次参加学校合唱团和音乐剧的演出。切瑞顿的学习成绩也很好,经常帮助同学解答难题,因此深得大家喜爱。不过,他的性格也有着特立独行的一面。比如,中学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棒球,切瑞顿却偏偏喜 欢短跑,经常一个人练习,一练就是一个小时。 除此以外,切瑞顿的另一个兴趣点或许就是数学了。在众多任课教师中,他对数学老师艾尔文的

7、印象最深刻,他曾经回忆说: “我记得那是 1967年的一天,他充满激情地告诉我们,计算机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时计算机还是新鲜玩意儿,我们中没有人见过它,但艾尔文已经将一个信念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大脑中。 ” 中学毕业后,切瑞顿向阿尔伯塔大学的音乐专业递交了入学申请,却没有被录取。他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该校数学系就读。在大学里,业余时间很充裕,他继续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练吉他、参加话剧和音乐剧演出,有些朋友甚至认为他是专业的吉他手。不过,切瑞顿始终没能真正从事音乐事业,在读了一段时间的数学专业后,他转入计算机专业,后来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又在滑铁卢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8、之后,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当了 3年助理教授, 1981年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 “因为这里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锋,而且资金雄 厚 ”。 在斯坦福大学的工作让切瑞顿如鱼得水,他的研究重点是如何使互联网运转得更快、更安全。在这里,他与来自德国的博士生安迪 贝克托尔谢依姆成为好朋友。当时硅谷涌动着一股创业潮,切瑞顿的许多同事和学生都纷纷 “下海 ”成立科技公司。 1982年,贝克托尔谢依姆离开斯坦福大学,与别人合伙创立了太阳微系统公司,但切瑞顿却不为所动,一直从事学术研究,直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1995年,贝克托尔谢依姆给切瑞顿打了个电话,两人共同创办了花岗岩系统公司,这是一家生产具有信

9、息交换功能的局域网设备的公司。成立仅 14个月后,美国 著名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思科公司就出资 2 2亿美元将其收购,切瑞顿所拥有的 10%的股份也变成了 2200万美元现金。 “几乎一夜之间,我不必再为钱工作了,也不必再为还清购房贷款而发愁了。 ”他回忆说。 此后,切瑞顿和贝克托尔谢依姆继续合作,先后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和一家云计算设备公司,前者后来被太阳微系统公司以 1 2亿美元收购。到目前为止,切瑞顿已经自掏腰包超过 5000万美元,先后投资了 17家高科技企业,几乎都获得了收益,极少失手。 在切瑞顿的投资记录中,最得意的一次 “出手 ”当属为谷歌公司提供创业资金。当时,谷歌创始 人拉里 佩

10、奇和谢尔盖 布林是斯坦福大学的在读博士,虽然切瑞顿没给他俩上过课,但全校都知道这位教授对互联网和办公司都 “门儿清 ”。事实上,拉里 佩奇两人操心的是如何为他们的技术申请专利,以及为尚未成立的公司筹措资金等问题。但切瑞顿却看得更远: “这好比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应该考虑如何把他们养大 。 ”他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商业理论,并安排他们与自己的老搭档贝克托尔谢依姆见面。 1998年 8月的一天,在切瑞顿家的门廊上,拉里 佩奇和谢尔盖 布林向贝克托尔谢依姆介绍了谷歌的技术和理念。半小时之后,贝克托尔谢依姆就领会了这个新 搜索引擎的过人之处,也搞清了它的赢利模式,他对两个年轻人的想法非常感兴趣。 “如果他

11、们每天能吸引到 100万次点击,每次点击赚 5美分,那就是 5万美元,至少他们不会破产吧! ”贝克托尔谢依姆当即跑回车上去拿支票簿,开出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这时谷歌公司尚未成立,于是佩奇和布林赶紧去注册,以便拿到这笔钱。后来,贝克托尔谢依姆又向谷歌投入 10万美元,切瑞顿自己也投入了 20万美元。到今天,这两位原始股东各自所持股份的市值都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希德哈思 巴特拉曾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他一语道出切瑞顿的独特优势:“科技 人才都精通技术,但当他们面对风险投资者时,很可能茫然若失、不知所云,而大卫对一项新技术的前景总能一目了然! ” 梁松是切瑞顿在 2003年带过的博士生,他对导

12、师的教诲仍记忆犹新: “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并教给我们如何这样思维 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追随潮流。他希望弟子们能够从大处着眼,探寻改变世界的方法! ” (本文选自 2012年环球人物,有删改) 【小题 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分) 这好比你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应该考虑如何把他们养大。 【小题 2】文章结尾处引用了 两位学生对切瑞顿的评价,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 5分) 【小题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大卫 切瑞顿成为全球最富的教授的原因。( 6分) 答案: 【小题 1】本句采用比喻手法,切瑞顿把创办公司比喻为生育孩子,要考虑像养育孩子一样精心

13、经营。与后文的给学生讲解商业理论并推荐有经验的搭档一起,表现出身为教授的切瑞顿具有长远目光,也揭示了他成为最富教授的原因之一。 【小题 2】( 1)这样安排是为了表现切瑞顿作为优秀的教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侧面烘托了人物的人格魅力。( 1分) ( 2)引用巴特拉的话是为了突出切瑞顿超乎常人的前瞻 能力给学生的影响。( 2分) ( 3)引用梁松的话是为了突出切瑞顿作为教授在创新思维方面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2分) 【小题 3】( 1)兴趣爱好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任性,而是要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做好眼前的事情。切瑞顿始终没能真正从事音乐事业,在读了一段时间的数学专业后,他转入计算机专业,后来在加

14、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了学士学位,又在滑铁卢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最终在计算机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 2)专注学习,夯实基础。 1982年,贝克托尔谢依姆离开斯坦福大学,与别人合伙创立了太阳微系统公司,但切瑞顿却不 为所动,一直从事学术研究,直到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 3)善于合作。与贝克托尔谢依姆成为忠实的合作伙伴,积累了殷实的物质财富;为谷歌公司提供创业资金,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小题 1】 试题:这句话非常明显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正确分析出喻体的含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

15、题 2】 试题:这道题作答的角度主要是从 “语句的内容作用 ”出发思考,其内容作用主要是通过引用两位学生对切瑞顿的评价,来侧面烘托切瑞顿的人物形象。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本题概括出 3条答案:即可,也右以从专注本职工作、高瞻远瞩、善于投资等方面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保护人 法 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

16、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 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 “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17、。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 “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朝王宫方向去。 ”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 “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 玛兰接着说: “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 神父回答: “不,我有事。 ” “哦!是件重要的 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 “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 一点小误会。您不会

18、感兴趣的。是 是一件内部的 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呱呱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 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

19、务请鼎力协助。 ”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 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 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 “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 他张皇失措地说: “别提了 您瞧 我上当了 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 他耍了我 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

20、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 对,找总主教! ”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 “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 哄骗,我竟至于 ”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 “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 (有删改 ) 【小题 1】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2】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5分 ) 【小题 3】这篇小说以 “保护人 ”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

21、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6分 ) 答案: 【小题 1】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爱慕虚荣;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小题 2】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小题 3】示例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 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 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失去 “保护 ”,体现作

22、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示例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抓住 “保护 人 ”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 以 “保护人 ”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 通过 “保护人 ”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示例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以 “保护人 ”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以 “保护 ”与 “被保护 ”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围绕 “保护人 ”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小题 1】 试题

23、:虽然 这篇小说直接或者间接写到的人物不下八个,但是只有玛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艺术形象。要认识和把握玛兰的性格特点,就必须从他的语言、行为举止、对神父的态度的前后反差,以及小说情节的转变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通过玛兰之口读了出来。原来,玛兰主动去保护的桑蒂尔神父,竟然是个 “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 ”,或者用珀蒂帕的话来说,是个 “老阴谋家 ”。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快速推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正是在这段叙述文字中,把玛兰与桑蒂尔之间、玛兰与部长之间、玛兰和舆论之间、

24、部长和舆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把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集中呈现出来,增强了小说情节结构的内在张力,为情节的内在逻辑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合理性,为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从整篇小说来看,这里插入的报道,改变了小说近乎平铺 直叙的叙事节奏,使小说进入高潮,强化了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作者所作的这一精心安排,使小说的情节主线显得更加突出、集中,极大地节约了小说的笔墨,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政法院参事玛兰和神父桑蒂尔是这篇小说中出场的两个主要人物,前者是 “保护人 ”,后者是 “被保护人 ”,他们之间 “保护 ”

25、与 “被保护 ”关系的展开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干。我们发现,随着小说的推进,原来给他人充当保护人的玛兰本人也需要保护。当时的法国上层社会,特别是法国官场,官官 相护、纷纷寻求保护人是一种流行的弊病。由此看来,这篇小说以 “保护人 ”为题,的确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结构方式等多方面的考虑。题干在这些方面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意在启发考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就自己感受较多、体会较深的一个方面稍作分析。题干提示了三个思考方向,每一个都是有理可讲、有话可说的,也是能够从文本中找到足够的分析依据的。 如果从 “保护人 ”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小说中的保护人实际上是作者讽

26、刺的对象。玛兰这样的行政法院参事,主要是靠了老同学的关系,才得到任命的。这意味 着,就官员的选拔与任用来看,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任人唯亲的弊端。靠着溜须拍马上台的玛兰,首先想到的不是去主持正义与公道,而是如何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权势。他时时处处主动、热情、甚至毫无原则地给他人提供帮助,表面上看来是在关心他人,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获得幸福感。待报纸披露了神父桑蒂尔的劣迹之后,玛兰便换了一副嘴脸,在归罪于神父的同时马上想到要采取惩办对方的措施,意在确保自己的地位与前途不受影响。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所导致的后果,他竟然文过饰非,指鹿为马,不愿也不敢承认自己的责任。作家选取这样一个题材,以

27、小见大地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多种可悲现实,对法国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给予了辛辣的嘲讽。由此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 “保护 ”。这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对于莫泊桑这样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小说家来说,关注社会现实,揭露生活中的种种怪现状,批判人性中的弱点,表达对正义等问题的思考与追求,是其小说创作的一贯追求。 如果从 “保护人 ”与人物塑造手法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 “保护人 ”无疑是这篇小说重点描写的艺术形象 。如何准确地刻画保护人的性格特点,不仅关系到小说主题思想的传达,也关系到这篇小说在艺

28、术上的成败。读完整篇小说,读者不难感受到弥漫在字里行间的讽刺意味。在把握了小说的这一整体艺术特色之后,再来分析小说在人物刻画上的具体手法,就会有豁然亮敞的感觉。对于一个高明的讽刺作家来说,他自然不会站出来直接陈述自己对于其笔下人、事、物的褒贬,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判断告诉读者。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尤其是像莫泊桑这样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王来说,利用语言和动作描写上的夸张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或者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 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或者正话反说,将自己对于笔下人、事、物的褒贬和判断暗寓其问,是其取得突出艺术成就的重要保证。高明的作家让人物自己出来说话、自己行动、

29、自己表演;低劣的作家则不分场合地总想着代人物说话、代人物行动、代人物表演。不仅如此,低劣的作家还好为人师,随时随地发表对人、事、物的看法,会像天真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美丑好尚公诸于众;而高明的作家则如同睿智的哲人、高深的禅师、巧妙的棋手,布下迷,设好局,等着理想中的读者去猜想,去闯关,去冥思苦想,然后在会心一笑中悟出神机,参透妙意。 如果从 “保护人 ”与结构方式之间的关系入手思考,可以作如下论述和分析: “保护人 ”的行为举止,其命运的变化无疑是这篇小说重点叙述的故事。换句话说,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就是围绕玛兰如何成为保护人,如何充当他人的保护人,又如何在无意间充当被保护人的帮凶来安排结构的。

30、这一主要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明线。与此同时,小说还安排了一条暗线:表面上的保护人玛兰,其实是在部长的保护之下,才获得充当他人保护人的资格的;当玛兰的前程受到威胁的时候,他本身也不得不去寻求保护。小说结构上的明暗两条线索,既有平行,也有交叉,二者相辅相成,使得小 说收放自如,结构有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保护人 ”不仅是小说在结构上编织明、暗两条线索的重要纽带,而且是整篇小说中各种矛盾汇集的中心:小说中矛盾的集中呈现因它而起,小说表面上没有写出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的最终解决,也必将要从它这里着手。整篇小说围绕保护人安排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情节主干突出,不枝不蔓,在高潮部分出现情节的陡然转变,达到了

31、平中见奇的效果。以小说中人物的行状或者命运的变化为布局谋篇的中心,是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结构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从莫泊桑的其他小说,如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除了以上三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以另立新说,别为解读,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 “雅 ”和 “俗 ” 李德顺 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 “精英文化 ”就是 “高雅 ”的,而 “大众文化 ”则是“低俗 ”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 “高雅文化 ”与 “通俗文化 ”、 “精英文化 ”和 “大众文化 ”之分。那么,这种划分

32、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 “根据文化品 质的高低优劣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 ”文化,什么属于 “俗 ”文化。这里的 “雅 ”和 “俗 ”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 “雅俗 ”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 “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文化 ”,什么属于 “俗文化 ”。这样, “雅文化 ”就可以和 “精英文化

33、 ”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 “俗文 化 ”自然也就与 “大众文化 ”、 “平民文化 ”乃至 “市井文化 ”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 “高低、优劣、贵贱 ”之分。 对于 “俗、雅 ”与 “大众、精英 ”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 “大众文化 ”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 ”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 “雅俗高低 ”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

34、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 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 ”、 “俗 ”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 “大众文化 ”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 “精英文化 ”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 ,都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 “雅 ”和 “俗

35、 ”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 “大众文化 ”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 “文化文本 ”,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雅俗 ”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 “雅、俗 ”与 “精英、大众 ”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就我国具体情况

36、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 “重心下移 ”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 “文化世俗化 ”或 “俗文化泛滥 ”。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 “文化重心下移 ”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 “为人民服务 ”之必须。 12 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 “选择题答题区 ”作答。( 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 1】下列说法 ,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文化历来就有 “高雅文化 ”与 “通俗文化 ”、 “精英文化 ”与 “大众文化 ”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37、 B文化的 “雅 ”“俗 ”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C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D从 “什么人占有和享用 ”的角度来划分的 “雅 ”与 “俗 ”,那么 “雅文化 ”就是 “精英文化 ”, “俗文化 ”就是 “大众文化 ”。 E从逻辑上说, “大众文化 ”与 “精英文化 ”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小题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文化工作

38、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 “雅、俗 ”与 “精英、大众 ”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C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 “精英文化 ”也会出粗俗之作。 D “大众 文化 ”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 “大众文化 ”就不可能有 “精英文化 ”。 【小题 3】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4】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 “雅 ”、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

39、( 4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B 【小题 3】 “精英文化 ”就是 “高雅 ”的, “大众文化 ”就是 “低俗 ”的。或: “大众文化 ”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 “精英文化 ”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 把文化领域 “重心下移 ”的趋势称之为 “文化世俗化 ”或 “俗文化泛滥 ”。 【小题 4】 文化的 “雅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要具体化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 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 “雅文化 ”与 “精英文化 ”相联系, “俗文化 ”与“大众文化 ”相联系。

40、 “俗文化 ”中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 “雅文化 ”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或: “雅 ”“俗 ”与 “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 ”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大众文化 ”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 “精英文化 ”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或: “大众文化 ”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 “精英文化 ”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 【小题 1】 试题: C “对文化之 雅 和 俗 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 ” 错,据第 2段,应是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 ”来区分文化的 “雅 ”与 “俗 ”,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 ”来规定什么属于 “雅 ”文化,什么属于 “俗 ”文化

41、。这里的 “雅 ”和 “俗 ”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D武断, “雅文化 ”就是 “精英文化 ”, “俗文化 ”就是 “大众文化 ”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两者之间 “相联系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 A “只要 就 ”的推断与原文 “只有 才 ”不合; C把原文的特称判断 “大都 ”变为全称判断 “都 ”; D条件推断不成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答案:分别在第一、第四、第五和第七段中筛选提炼。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42、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此题答案:共 4点,每点 1 分,主要在第三和第四段中筛选信息, 提炼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

43、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 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 p( ju y指木椽 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 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 “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 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 ,秦子曰: “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

44、,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 yn ji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 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 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予解之曰: “子之前日 /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 /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 /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y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 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

45、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自令 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解:脱去,松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小

46、题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 /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 /安 者天下之大患也 B子之前日 /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 /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C子之前日 /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 /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 /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D子之前日 /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 /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 /惟安之求夫 /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小题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先以诗经 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

47、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家庭,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C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 “汪洋淡泊 ”的特点。 【小题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今则妇子 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 4分 ) 译文: 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3分) 译文: ( 2)简要说明文章第二段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 “迁之为贵 ”的道理的。(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B 【小题 5】 ( 1) 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想不做官,也办不到。 ( “则 ”“ 妇子 ”及倒装句状语后置 “食于我 ”,各 1分,句意 1分) 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 “而 ”“ 辞 ”各 1分,句意 1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