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 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鞭 笞 (t)剔 (t)除 庇 (b)护连 辟 (b)公府 B 角 逐 (ju)怔怔 (zhng)畏 葸 ( x)睚 眦 ( z)必报 C榫( sn)头 歼 (qin)灭 悼 (dio)念 恪 ( k)守不渝 D 嫉 (j)妒 夹 (ji)袄 监 生 (jin)令人 咋 (z)舌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生僻字的字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按照 “粗读找明误,细读辨真伪 ”的思路来判断取舍。速读一遍,可排除明显错误的 A鞭笞 ch, C歼
2、 jin灭,悼 do念 D嫉 j妒 夹 (ji)袄。所以正确选项是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沿用度长挈大针砭时敝饮鸩止渴 B编篡抱头鼠蹿开门楫盗竭泽而鱼 C抉别事必恭亲蜚然成章颐指气使 D痉孪苦思冥想应接不遐裨官野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项 “度长 大 ”、 “针砭时弊 ”; B“编纂 ”、 “抱头鼠窜 ”、 “开门揖盗 ”、 “竭泽而渔 ”; C“诀别 ”“事必躬亲 ”; “斐然成章 ”; D“稗官野史 ”“ 痉挛 ”“应
3、接不暇 ”。所以选 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刚刚过去的 2011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 冬温夏清 ,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 噤若寒蝉 ,纷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一个人如果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 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D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溢美之词 不绝于耳。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
4、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A项, “冬温夏清 ”意为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B项中 “噤若寒蝉 ”的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或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与下文 “纷纷提出质疑 ”相矛盾。 D项中 “溢美之词 ”的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言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分) ( ) A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
5、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清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B市职业 介绍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需求旺盛、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是造成当前 “招工难 ”的主因。 C飞人刘翔自从为救助华南师范大学患白血病的在读研究生发出呼吁之后,社会各界反应相当积极,纷纷踊跃捐款帮助这位患病的学生。 D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把分析思考的着眼点放在句子成分的运用、搭配等方面,要反复的琢磨。 A “最好是 较为合适 ”句式杂糅,可以去掉 “较为
6、合适 ” C、前后主语不一致,把 “自从 ”提前。 D项,不合逻辑,“要想真正赢得 ”与 “是否具有 ”两面对一面。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根据语境和上下句衔接,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3分 ) 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 “阶级观点 ”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比如说 “美 ”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 论。 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 B C D 答
7、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纵观全段, 提出观点,放段首; 中 “可见 ”可知应放段尾。从 “比如 ”、 “再如 ”可知 在 前。 中 “然而 ”表转折,它只能与 构成转折关系,故放 后。 从句间顺序看,应放 后。所 以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鉴赏的表述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在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以后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一日,他听到了道
8、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 “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 C 贾府的 “四春 ”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 “原应叹息 ”之意。 D 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李纨在侧,凄绝惨绝。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甄别选项与原作品中的内容及文学常识的细微差别。 C项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正确,据原作品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知,应为 “懦弱的贾迎春 ”、 “精明的贾探春 ”。所以选 C。
9、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 (21分 ) 莫言 不倦的探索者 杨 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 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说莫言的 “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还认为,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 想的感观世界 ”。
10、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 “传奇 ”。红高粱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奠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莫言说: “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 莫言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称: “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 ,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 ”他说: “我从 1976年当兵正式开始写作,最初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
11、小说。 1981年 5月,我的小说终于在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 ”莫言还承认自己受过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莫言逐步意识到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走,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民族化写作上。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就是莫言在探索个性写作和民族化写作过程中的产物。 故乡不局限于这片乡土 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获奖后 莫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
12、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 莫言谈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故乡是很重要的。 1984年上军艺以前,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到了透明的红萝卜阶段之后,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 。故乡情结、故乡记忆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的宝库。 现在莫言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小说都讲究有故事和典型人物,但写了 30年,故事也都写的差不多了,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就像我写高密县,但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这片乡土
13、了,它可以作为一种风景,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我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 越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 M Yhomaslnge 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 “莫言是世界级 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 ”对此,莫言表示, “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鲁迅的文体再放 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
14、不起的。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 ”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 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语 言;其次通过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找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学来的东西。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 (选自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12年 10月 13日,有删改) 【小题 1】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 【小题 2】根据文意,请简要分析莫言作
15、品的主要特点。( 6分) 【小题 3】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试着从 “阅读与写作 ”的角 度方面,探究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的原因,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分) 【小题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恰当 的两项是( )( 4分) A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又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所认可。 B从阅读和模仿开始,在写作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再追求个性化写作,这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C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而且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局限于高密县这片乡土,而
16、是要把写作内容扩展到国内、国外。 D国外有位评论家说:莫言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莫言反对用这个说法对自己评价。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富有感染力,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答案: 【小题 1】 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 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而且还表示今后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有脚踏实 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能沉下心来,千方百计找
17、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小题 2】 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很多素材来源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县。 从表现手法看,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语言方面,大量民间口语进入作品,并从经典作品、民间戏曲等学习语言,使他的文字富有个性 【小题 3】观点一:阅读经典对写作有促进作用。( 2分) 理由: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 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学来的。 优秀作家作品是后来
18、者学习的榜样,如莫言认为如鲁迅、老舍创造了独特的文体,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他阅读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奠定了他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评分标准】观点鲜明得 2分;理由充足得 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BC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从全文的角度去思考,可速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意基础上,从莫言的言行举止方面去分析。即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面去理解人物形象特征。如第一段从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莫言谦虚,为人低调; “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表明了莫言在创作方面,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文章第七段 “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
19、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表明了莫言创作的态度诚恳,脚踏实地。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评价的是作品的特点,而不是人物形象特点,所以在分析思考时,要区分开。作品特点,一般要从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去赏析。所以在答题时,要从莫言的作品中,抓住这几个方面的特点来评价。如在主题方面,要从乡土特色角度分析;表现手法方面可以从现实与梦幻的融合角度,在语言方面,可从民间口语化,个性化方面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20、莫言成功的经历和他的文学成长经验的角度来阐述理由,总结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如 文章中体现的,莫言最初写作模仿优秀的作品语言,创作风格,选材等方面的经验可得出,阅读经典能提高写作的水平。组织答案:时,就可以从观点、理由方面答题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取舍。 B项原文说我 “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 ”的只是 “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 ”,也并没有说是 “必由之路 ”。 C项文中 “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 ”,而不是 “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 ”; “
21、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 ”,是说莫言把国内、国外故事变成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所以选 BC。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 “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 ”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 “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 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
22、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 “九品中正 ”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 就是 “上三品 ”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 “读书无用
23、 ”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
24、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 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 “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
25、。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小题 1】关于 “汉魏六朝家庭教育 ”的表述,正确的 一项是 ( ) A积极推行 “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 ”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玄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 “读书无用 ”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D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
26、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的态势。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
27、度。 【小 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 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28、】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可以运用比较排除法。首选找到原文与 “催产素 ”相关的语段,把选项带回原文进行分析比较做出取舍。 A是秦朝的措施; B不是以玄学为主要内容,而是以经学为主要内容。 C “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不是 “家庭教育 ”是 “诗书教育 ”。所以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 B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从原文可知,选项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9、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分析思路是,先速读全文,然后在整体感知文意基础上,找到与 “催产素 ”研究的方法有关的语段,进行概括。 D 项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除富商外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 ”还应该包括 “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9分,每小题 3分) 文 木先生传 清 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 。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 治 生
30、,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 ,以博学鸿词 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 乃 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 以 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 之 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 ,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 客 ,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 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 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 “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余返淮,将解缆,先生
31、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 “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 ,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 俟 异日耳。 ”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 余生平交友,莫贫 于 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 ,笔砚都无。余曰: “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 ”敏轩笑曰: “吾胸中自有笔墨,不 烦 是也。 ”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注】 弟子员:明清称县学生员为弟子员。 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名目。 时文:明清时指八股文。 ( ling):悲伤。 橐( tu):盛物的袋子。 【小题 1】对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素不习 治 生治:治理 B性不耐久 客 客:客居 C不 烦 是也烦:担心 D当 俟 异日耳俟:等待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 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惟虚心 乃 能进步 B窘极,则 以 书易米。老吾老 以 及人之老(孟子) C夙构者莫 之 为胜夫晋,何厌 之 有 D莫贫 于 敏轩躬自厚而薄责 于 人(论语) 【小题 3】下列句子中, 全部直接 表现吴敬梓 “流风余韵 ”的一组是( ) 窘极,则以书易米 夙构者莫之为胜 饮酒歌呼穷日夜 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
33、也 A B C D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 3分) (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3分) ( 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3分)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1)( 3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他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 ( 2)( 3分)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 3)( 3分)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 抛离吗? (
34、 4)不知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问老师 , 有的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A项解释不准确,从原文下句“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可知, “治 ”应译为 “经营 ”。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 B均为介词 ,拿;A连 ,于是 /连 ,才; C代词他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5、D介词,比 /介词 ,对。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 不是直接表现, 不能表现吴敬梓 “流风余韵 ”。故选 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 “麟 ”译为 “赵国麟 ” 、“之 ”、 “才 ”译为意
36、动用法、 “恒 ”, “以为 ”译为 “以之为 ”、倒装句、 “生 ”、 “倚 ”、判断句、古今异义 “小学 ”、师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渐渐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 ,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
37、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 ,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
38、的手哭着说: “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 ”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 “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 ”当 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 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我说: “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 ”敏轩笑着说: “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
39、。 ”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 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小题 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小题 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 “空山 ”“荒庭 ”“秋风 ”“古屋 ”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小题 1】 “嘘 ”、 “走 ”二字
40、特别传神。( 2分) “嘘 ”字写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 1分) “走 ”字写江涛澎湃 ,白浪淘沙,滚滚奔流。这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 1分) 【小题 2】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 1分)因为这首诗主旨赞美了大禹。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人采用了反衬( 2 分)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分析 1分,谈及一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反复品读颈联诗句,在把握和理解诗歌整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颈联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1、。此类题一般都是从动词方面去找。 “云气嘘青壁, ”描写的是云雾在山崖间飘动景象, “云气 ”“青壁 ”皆为景物,名词,而一个“嘘 ”字即把两种景物联系在了一起,写活了; “江声走白沙 ”,一个 “走 ”字,即把涛声阵阵,浪 “白沙 ”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以画面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要答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阐述理由时,要结合着诗歌的内容和作者在诗歌中所寄寓的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可从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和衬托作用以及诗歌主题三方面结合着分析,作者以凄凉的环境描写 来渲染一起凄凉的基调,是为
42、了衬托主人公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这种以哀景衬托情感法,能更好的表达诗人对大禹的赞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默写 默写(每空一分,五选四,共 8分) 【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小题 2】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 。 【小题 3】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小题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 【小题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2】连峰去天不盈尺 ,崖转石万壑雷 【小题 3】一夫做难而
43、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 4】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小题 5】别有忧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砺、 、壑、隳、催、乍。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以下面给出的句子作为开头,借鉴荷塘月色中 “以景衬情 ”的表达技巧,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其 扩展成一段话,做到首尾呼应,结构相对完整,语言也要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 200字。 我怀着崇敬仰望星空, 答案:这时夜已拉下了黑幕,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能洞穿它的深邃和静美
44、,凡俗的我,只能伫立虔诚地仰望幕布上点缀看璀璨的繁星,在黑夜的衬托下,繁星犹如熠熠生辉的钻石,格外闪亮迷人。簇拥之中,是皎洁温情的月亮月亮如同慈母一般播撒清辉,笼墨着它怀中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沉浸于幸福之中。今晚我看到了,看到了陌生的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温馨与和谐,我看到了自然界的纯朴和简单的美,我喜欢并崇敬这星空(评分要求 :没 有借鉴课文表达技巧的扣 6分,每少一种修辞的扣 3分,没有呼应的扣 3分,每少 20字扣 1分。) 试题分析:在构思时,要仔细分析句子开头给出的语言写作环境,内容上,抓住 “怀着崇敬 ”、 “星空 ”,来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语言表达上,要把景物描写,比喻等修辞手法等表现手
45、法穿插于文章写作中;尤其是注意题干要求的在结构上要首尾呼应;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新学期开学第三天,合肥寿春中学的 3000多名初中学生,统一在早读课上读起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篇开学演讲稿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议论: “早读课不读课本,不背诗文,怎么读起了美国总统的演讲稿呢? ” 早读课上的这次新鲜体验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议论,他们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而该校副校长称,教育有全球共性,读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学演讲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自定角度,自拟
46、标题,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 700字。 答案: 学习要博采众长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我 对鲁迅先生的话深有感触,真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学习不也是如此吗? 三国时期的吕蒙是位猛将,他曾经是一字不识的文盲。后来,他在鲁肃的开导下,认为这样美中不足,如果只掌握军事方面的知识定不成大器。于是,他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来学其他知识。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呢?因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有的。几天后,鲁肃和吕蒙见面商议军事,吕蒙出口成章,讲出了许多妙计和一大堆道理。鲁
47、肃百般佩服地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吕蒙的毅力让我佩服不已,想想自己,在学习上又是 怎么样呢?我的知识面窄,每天只藏在课内知识中咬文嚼字,对于课外知识总是置之不理。因此,我写作文时总得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又总是十分乏味平淡。邓拓也说过: “古今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就是因为我没有注重积累,所以每次遇到课外题,我总是避而远之,因为我与它可算是素不相识的了,遇到它我就一个头两个大。看来,只在课内知识方面下功夫,也是不全面的。培根也说了: “不应该像蜘蛛那样肚子里抽丝,而应像蜜蜂那样,采百花酿蜜。 ”多学点知识,做起事来才不会十事九空。李政道说: “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 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比较活跃。 ”看来,多看课外书真是百益而无一害啊! 古人云: “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 ”学习时只有博采众长,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只有博学多才,才能在这个新社会上立足,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讲述学生早读课读奥巴马的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引起社会的议论,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故可参考以下立意: 1学习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2学习文化,要懂得继承和传承民族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