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古代诗歌文言文 17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 6题。 饮泉亭记 明 刘 基 昔司马氏 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 “吴刺史 ”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 “饮泉 ”,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 卒 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 京兆杜君伯原所书 “饮泉亭 ”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
2、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 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 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 幻 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 假 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
3、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 故 ,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 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 【注】 司马氏:代指西晋。 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 A 卒 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
4、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 幻 移哉幻:惑乱 C而不 假 乎外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 故 故:缘故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 )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明而自信,笃也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 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 “饮泉 ”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
5、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 “贪 ”给泉水命名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3分 ) 译文:_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 (3分 ) 译文:_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4】 (1)有人指责他矫情 (或 “故作姿态 ”“掩饰真心 ”),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 (本句中,句意理解的难点在于确定句中的主语 “或 ”
6、指的是谁,由前一句的句意可知, “或 ”指的是 “昔人 ”,即 “刺史饮泉事 ”的人。其他的语言得分点有:“病 ”译为 “批评,指责 ”“然 ”译为 “正确的 ”)(2)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 (或 “外在的事物 ”)所能改变的吗? (本句的得分点有:“自 ”译为 “从 ”, “作 ”译为 “兴起,产生 ”, “易 ”译为 “改变 ”) 试题分析: 【小题 1】故:惯例,老例。 试题分析: 【小题 2】 与吴刺史无关; 是作者对于 “人之好名与好利 ”的议论; 是对吴以时品行的赞扬。 试题分析: 【小题 3】 “吴刺史冒死饮泉 ”于文无据,原文中有 “向使有泉焉,
7、曰饮之者死 ”一句,其中 “向使 ”意为 “假如 ”,可见 “冒死饮泉 ”并非真事,而且也不是 “吴刺史 ”所为。 试题分析: 【小题 4】 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小题 1】这首诗曾在抗日战争中让无数爱国男儿热血沸腾。请问这首诗的哪些情感打动了他们? (3 分 ) 答:_ 【小题 2】这首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有特色,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 分 )
8、 答:_ _ 答案: 【小题 1】 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谴责。 对朝廷大臣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行径的无情鞭挞。 将士们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每点 1分,答对三点即可 ) 【小题 2】诗歌包含以下三组对比: 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战士切盼杀敌; 刚从军时的大好年华和如今的年华空逝、壮志难酬; 年华已逝和壮心不已。通过这三组对比,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强调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试题分析:第 (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的 “抗日 ”“爱国男儿 ”都只是对如何理解本诗的一种提示,答题时不必涉及。概括诗歌复杂情感时,往往可以借助诗歌内容层次的划分来确定,本诗每四句为一层,第一层写 “和戎 ”的后果,表达对统治者的谴责;第二层写边境将士的生活,表达的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三层写沦陷区百姓的痛苦,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第 (2)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赏析。题干已将手法限定为 “对比 ”,考生应按此提示,找出诗歌中的对比内容,并评析其好处。诗歌中的对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士与朝廷的对比,二是遗民与朝廷的对比,三是将士心 态上、时间上的对比。参考答案:没有涉及第二种类型的对比,答题时可自行补上。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