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与答案 34(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托举女童的 “最美路人 ”到拾金不昧的 “最美的哥 ”;从救学生的 “最美教师 ”到救患者的 “最美医生 ”,无不彰显着 从善如流 的道德风尚。 B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治国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 临渊羡鱼 、夸夸其谈的工作作风必须改变。 C当乌坎村吸引了大批境外记者关注,山西的干部必然也能 感同身受 到国际国内问题互联的复杂,从而更加谨慎地对待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D如今人们虽然不再击筑,筑声也在历史的深处缥缈难闻,但其精魂却在
2、大地上沉淀下来,一有合适的机缘,那正义的筑声又如 阳春白雪 般飘荡开了。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 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专项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B有些地方的公款吃喝现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官员们只是变得更加小心,将 “阵地 ”从社会酒店转移到内部食堂、私人会所。 C当今世界,自 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D的确,我们很难简单地概括出中国文学的传统,但谁又会否认先秦文学中的诗经楚辞不是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标点
3、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 “自娱 ”?为了 “学习 ”?还是为了 “锻炼 ”?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记者对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甚至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C有时候 “句工只在一字之间 ”,正如古希腊贺拉斯所言: “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 D中国古代有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的说法 (孟子 离娄下 ),一家一族的兴衰荣枯,一朝一代的兴亡更替,正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面墙的记忆 青霉素 日本人开进邾镇的那天
4、,是个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太阳光温暖地洒在邾镇的大街上,也洒在大街两旁看景致的邾镇人身上。邾镇人棉袄里的虱子似乎也温顺起来,这让邾镇人的脸上越发安静。 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 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有人说是东洋糖,就有许多人争抢。拾粪的朱三也抢了两个,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围的人嘎嘎地笑,羊奶子味在笑声里飘散。朱三又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着嚼着不动了,他看到空旷的邾镇大街另一头,一个人正走过来。 是邬先生。邬先生是邾镇的私塾先生,和女儿一起住在镇西的学馆里。此时的邬先生正一手端着书一手拄着竹杖,迎着日本兵的队伍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阳光下银色的长须飘
5、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邾镇人安静起来,他们看到邬先生并不避让越来越近的日本兵,邬先生 的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队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枪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邬先生逼近,邬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镇的大街上。 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到这里时一口痰憋得他喘不过气来,慌忙给他吸上氧气,慢慢地爷爷平静下来睡着了。本来这几天爷爷的病情稳定,是昨晚的电视新闻让爷爷烦躁不安的。新闻说邾镇市为了长远地发展,将把镇西的老城区全部拆除改建成商业区。爷爷一夜没睡,靠在床上吃力地写字,他说要给市长写一封请求信。 爷爷的睡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戎马一生的躯体显得瘦骨嶙峋,
6、刻着战争印记的脸上还悬着一滴眼泪。一个惊醒,爷爷坐了起来,记忆里的阵痛让他不能入睡,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 一柄刺刀插进邬先生的前胸,邬先生倒了下去,血染红了他手中的书和竹杖还有邾镇的大街。 邾镇经历了一阵骚乱后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群日本兵就是大街上多了一个疯子。乱蓬蓬的头发遮住疯子的大半个脸,一双脏手捧着一个破碗,见谁都笑。她是邬先生的女儿,邾镇人都知道以前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在大街两旁的店铺门口讨饭也到有日本兵把守的地方去讨饭,她甚至不理会日本兵的狼狗的追咬。邾镇越来越不安静了, 随着日本兵经常遭到袭击,日本兵就和他们的狼狗一样见谁咬谁。 那一天,邾镇的大街上布满了
7、日本兵的岗哨,一队日本兵推搡着遍体鳞伤的女疯子,不,是邬先生的女儿走来。她的上衣已是一缕缕带血的布条,一根铁丝穿透她的胸前,又紧紧捆住她的双臂。翻译官高声宣布她的罪行:这就是游击队探子的下场,她送给游击队的情报让皇军蒙受了重大损失。 邬先生女儿边走边痛斥翻译官,并对街两旁的人喊着:邾镇的乡亲们,别再容忍日本人了,我们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赶出我们的家啊! 恼怒的日本兵当众割下她的舌头,她忽地挣脱出来跑向街边,嘴对着一面墙用嘴里的血写出两个字:中国。然而, “国 ”字的一点没写完又被日本兵拉住,她又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国字的一点补上了,她也倒在那面墙下。 爷爷的眼睛看着窗外,嘴唇抖动着,泪流满
8、面。 那面墙让邾镇的许多人站直了腰,那天晚上,邾镇拾粪的朱三、剃头李及裁缝张等人都消失了,一直到多年后的那个秋天,他们才出现在邾镇的大街上。 那个秋天,日本兵退却了,游击队进镇的那天下着雨。绵绵的秋雨湿透了邾镇的大街和大街上行进的队伍及街旁站立的邾镇人。队伍走到那面墙前 停下来,对着墙和墙上隐隐约约的字痕齐刷刷地敬礼。邾镇人在队伍里看到了朱三、剃头李、裁缝张。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爷爷清醒时就念叨,不知市长有没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梦呓是重复的一句话:留下那面墙啊。 爷爷又一次昏睡过去。电视里正播放着市长领着一群人
9、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画面。 (选自山东文学 2012年第 8期,有删改 ) 【小题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 _ _ 【小题 2】小说是如何安排行文线索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 _ _ _ 【小题 3】请对小说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答:_ _ _ _ 【小题 4】小说中邬先生父女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 _ _ _ _ 【小题 5】小说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答:_ _ _ _ 答案: 【小题 1】通过描写冬日的和暖,表现出邾镇人面对日军入侵时的安静和麻木,为下文邬先生的出场做铺垫,烘托了邬先生面对日军时坚定自若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
10、的民族气节。 【小题 2】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是爷爷对邾镇抗日英雄往事的回忆,另一条线是重病中的爷爷试图阻止政府拆除那面有着历史烙印、体现民族精神的墙。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 这样写将墙的历史与现实的命运进行比照,使小说行文跌宕起伏,极易吸引读者,同时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 3】小说结尾运用简练文字,将爷爷的昏 睡与市长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电视画面形成鲜明对比,文字看似平淡却蕴含情感的波澜,意味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那面墙命运的担忧,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小题 4】邬先生父女是有文化,有觉悟,有强烈爱国精神、民族意识的英雄形象,他们英勇无畏、甘洒热血、唤醒民众觉醒,反抗日本侵略者。 【小题 5】 对邬先生父女的英勇无畏和民族气节的敬佩和赞扬; 对朱二等邬镇人开始的恭顺、麻木的否定和对他们后来觉醒、反抗的赞扬; 对重病在床的爷爷不忘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行为的肯定; 对当前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对有教 育意义的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民族精神传承现象的担忧; 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声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