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改委对哈尔滨水价听证会问题的回应意味着权力的傲慢终于还是有所克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回应开启了民意跟政府互动的进程,可以引来公众的进一步质疑,发现更深层的问题。 B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 C我发现我和比我差的人聊起天来头头是道,可和比我强的人在一起聊天就经常词不达意,心里想的和说的都不一样,而且会紧张,紧张了会脑子空白说胡话。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
2、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C项中的 “词不达意 ”应为 “辞不达意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括弧里的文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所作的分析,你认为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没有亲见;听说, 她,刘和珍君 ( “她 ”或 “刘和珍君 ”可删去一个,语言更精练),那时是 欣然前往 ( 说明完全自愿,反驳了 “受他人利用 ”的流言)的。自然, 请愿 ( 一再
3、强调这是完全合法的正义行动)而已, 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 这句话只与下文 “其一是手枪 ”形成照应)。但 竟( 强调出乎意外,照应了上文 “谁也不会料到 ”)在执政府前中弹了, 从背部入 ( 说明反动派做贼心虚,不敢正面射击,只好从背后偷袭),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 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 手枪 ( 有军官指挥,说明这是预设的罗网),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 专拣致命处射击,揭露敌人的残忍),也立仆。但 她 ( 指代杨德群君)还能坐起来,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 照应前文
4、 “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能删。 “她 ”紧承了上文,再用 “刘和珍 ”复指,明确而且突出了本段叙述的中心人物。 还与第四节 “我向来是不惮 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前后照应。 惨案发生后,段政府通电全国:说什么这次惨案是李大钊等人 “率领暴徒数百人,闯袭国务院,泼灌火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正当防御,致互有死伤 ”。 “从背部入 ”,证明根本不是什么 “丛击军警 ”,与军警面对面搏斗,用铁的事实反驳了所谓 “她们是暴徒 ”的无耻谰言。 “她 ”指代刘和珍。如果仅从上下语句看, “她 ”好像是指杨德群,但从整段文字看
5、,特别是与 第四节 “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对照来看,便更加明显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选出与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中 “名 ”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B项与例句中的 “名 ”都是 “命名 ”之义,动词。 A项是 “名字 ”; C项 “指名,识其本名 ”; D项 “名义 ”。 考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以君之下驷
6、与 彼上驷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赵急,请救 于 齐任 于 败军之际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 而 归扁鹊望桓侯 而 还走 D齐 因 乘胜尽破其军 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表承接,意思是 “于是,就 ”。 考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 物 故也。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 以为 人,与独善于隐约以为:以为:以,而;为,为了。 C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 辟 皆不就辟:征召 D故并采其 出处 之意为记焉出处:出仕和退隐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的物,指人民,百姓。 考点: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7、) A勿庸置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看见有人变成了甲虫,卡夫卡显然也是在 “说谎 ”。 B不过大家也都报怨这样干燥的气候,会使冬季作物欠收的。 C当我把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采,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涣发。 D每逢端节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送礼给 “拿摩温 ”们。那时候他们就会拍马地说: “总得请你帮忙,照应照应。我们的小姑娘有什么事情,尽管打,打死不要紧,只要不是罚工钱停生意。 ”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的 “勿庸置疑 ”应为 “毋庸置疑 ”; B项的 “报怨 ”应为 “抱
8、怨 ”; “欠收 ”应为 “歉收 ”; C项的 “光采 ”应为 “光彩 ”; “容光涣发 ”应为 “容光焕发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 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荫 蔽 yn玷 污 din引 吭 高歌 hng B 炮 制 po叱 咤 ch损兵 折 将 zh C浸 渍 z粗 犷 gung方兴未 艾 i D针 砭 bin肖 像 xio咬文 嚼 字 ju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
9、有容易读错的字。其中, A项的 “荫 ”读 yn; B项的 “咤 ”读 zh; D项的 “嚼 ”读 jio。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淋漓风采 挖墙角丧心病狂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寥廓噩耗 忘年交流觞曲水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C流传幅度发烧牒 绿水青山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D邋遢发轫弦外音 穷困潦倒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的 “角 ”应为为 “脚 ”; C项的 “牒 ”应为“碟 ”; D项的 “具 ”应为
10、“俱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 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戊 戌 ( x) 踱 步( du)叱 咤 ( zh) 恪 守不渝( k) B 酣 畅( hn)欺 侮 ( w) 屏 息( bng)含英 咀 华( j) C景 仰 ( yng)激 亢 ( hng)抛 掷 ( zh)垂 涎 三尺( xin) D寒 暄 ( xun)焦 灼 ( zhu) 阴 凉( yn) 涕 泗交流( t)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
11、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其中, C 项,“亢 ”应读 “k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各行其事直截了当出奇致胜不假思索 B委曲求全张惶失措卑躬屈膝腐朽糜烂 C并行不悖再接再厉以逸待劳既往不咎 D无耻滥言震聋发聩水乳交溶俯首帖耳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 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的 “各行其事 ”应为 “各行其是 ”; B项的 “张惶失措 ”应为 “张皇失措 ”; D 项的 “无耻滥言 ”应为 “无耻谰言 ”; “ 水乳交溶 ”
12、应为 “水乳交融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图,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临摩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 B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 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C我半夜从一场恶梦中惊醒,各种念头蜂踊而来;过去那些零星的生活片段,潮水般涌入我的脑际。 D一个又矮又胖的中年妇女探身出来。她肤色苍白,头发是铁青色的,戴着一幅厚厚的眼镜,眼睛显得非常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
13、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的 “临摩 ”应为 “临摹 ”; C项的 “恶梦 ”应为 “噩梦 ”; “蜂踊 ”应为 “蜂拥 ”; D项的 “一幅 ”应为 “一副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最近,安徽科技人员研发的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 “ 魂芯一号 ”在京精彩亮像。 B 2011年,我省金融机构完善了农村物流配送、联锁超市建设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C福岛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水向周围飘移扩散,近期对我国环境无大影响。 D十一年前内外棉的顾正红事件之后,尤其是四年前的 “一?二八 ”战争之后,日本厂家对于这种特
14、殊的廉价 “机器 ”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 法。本题中, A项的 “像 ”应为 “相 ”, B项的 “联 ”应为“连 ”, C项的 “飘 ”应为 “漂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娉 婷 伶 俜 人才 聘 用 游目 骋 怀 B抚恤 芜 杂 惊魂 甫 定 果 脯 蜜饯 C女 红 攻 讦 一 泓 清泉 股 肱 之臣 D 卓 越 着 落 擢 发难数 斫 伐树木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
15、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其中, D项全读 zhu; A项 “娉 ”“俜 ”读 png, “聘 ”读 pn, “骋 ”读 chng; B项 “抚 ”“甫 ”“脯 ”读 f, “芜 ”读 w; C项 “红 ”读 gng, “讦 ”读 ji, “泓 ”读 hng, “肱 ”读 g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省城试映 会上, “侠盗 ”金城武果然生手不凡,但其落魄造型和时不时展现的魔术
16、技巧,简直是 “犀利哥 ”和刘谦的综合体,让不少观众大呼。 B她们一窝蜂地挤拢来,每人盛了一碗,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吃。 C由北京卫视和中粮集团强强连手打造的大型互动电视节目 我要看世博,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每到一站都引发了市民的高涨热情。 D站在黄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一切尘间扰攘、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这境界多么让人留恋忘返,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错别字题,要特别注意那 些音同义异的字。纠正的方法之一是根据词的意思辨识字的写法。本题中, A项, “生手不凡 ”应为 “身手不凡 ”。 C 项,“连手 ”应为 “联手 ”。 D项 ,“留
17、恋 ”应为 “流连 ”或 “留连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 (1)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 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3)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 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
18、人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 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 12000名居民,距华沙 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 ,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4)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19、司令官罗道夫 弗兰斯 费尔南德 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 400万人死在那里。 (5)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 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6)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7
20、)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 “小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8)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9)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
21、 6英尺宽, 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 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0)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 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11)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 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12)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
22、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3)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4)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 “够了 ”。 在奥斯维辛,没有 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小题 1】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一标题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
23、道了。 B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C战争已经结束,这里成了和平的世界,人们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这样的新闻没有大事件,没有震撼力,但却是真实的奥斯维辛的生活场景。 D不能算是新闻,只是一场噩梦。应该尽快忘掉它,远离它,不要再揭旧有的伤疤。 【小题 2】对第一段画横线的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一片美好的和平景象,与下文的惨状构成强烈的反差。 B本来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现在却阳光灿烂,所以作者用了 “居然 ”一词。 C人人都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只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用儿童的欢乐来反衬人们的恐惊惧。 D作者选择
24、 “阳光 ”“白杨 ”“草地 ”“儿童 ”这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以引起人们对和平的热爱。 【小题 3】下列对这篇新闻的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 内容首要特点是 “新鲜 ”,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而标题竟然劈头就说 “没有什么新闻 ”,从受众心理讲,这样的标题很吊读者的胃口。 B本新闻并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可见新闻也可以写成“旧闻 ”。 C罗森塔尔突破了 “客观报道 ”“零度写作 ”的框框,字里行间灌注者个人的情感。 D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小题 4】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
25、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 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 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 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 “20 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 ”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 “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小题 1】 试 题分析:新
26、闻标题具有概括、提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引导读者阅读的作用。 A、 B、 C三项从不同方面对该新闻标题做了正确的解说,而 D项是错误的,因为写这篇新闻的目的就是不能忘记,要再次震撼人心。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为了突出主旨及产生好的表达效果,新闻也要简洁而生动的描写。 “儿童 ”与 “阳光 ”“白杨 ”“草地 ”等构成了一幅自由和平的美好图景,与法西斯的残酷虐杀形成对比,没有 “反衬人们的惊惧 ”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 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在于:虽
27、然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件,但从新的角度写出了新的感受、新的震撼。因此,仍然写的是新闻而不是 “旧闻 ”。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记者在文章中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多种,有的是直接站出来发表议论,在话语中表达情感,有的则是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中,由事件本身的残酷性、震撼性等因素显现自己的情感倾向。此题旨在分析新闻中的客观叙述和主观情感两种因素,培养独立思考、不受报道和传媒约束的素养。具体到课 文,则是体会作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
28、完成后面问题。 说文云 :“牍 ,书版也。 ”所说的牍即指 “尺牍 ”,是古代作为书写工具的木版 ,当时的牍通常长一尺 ,因而名之。 “尺牍 ”一词最早见于史记 ,司马迁记载缇萦救父的故事时 ,说 :“缇萦通尺牍 ,父得以后宁。 ”可见缇萦是用尺牍作为书写工具来上书皇帝的。再如汉书记载 :“汉遗单于书以尺一牍。 ”可见 ,西汉时尺牍作为一种书写工具 ,其使用范围较广 ,普通臣民上书皇帝可用尺牍 ,两 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也可用尺牍。此时尺牍是指书写工具的实物形态 ,文体意义不明显。 东汉时 ,尺牍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据后汉书记载 ,刘睦擅长作文 ,当世以为楷模。在其临终之时 ,汉明帝还令其做 “
29、草书尺牍十首 ”。这里所指称的尺牍 ,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 ,而是指某种 “文 ”,具有文体意义。大约到南朝时 ,人们开始用尺牍指代书信。刘勰文心雕龙 书记在评论历代书信之后 ,云 :“至如陈遵占辞 ,百封各意 ;祢衡代书 ,亲疏得宜 ,斯又尺牍之偏才也。 ”这个概念在后世一直沿用 ,尤其是明清 ,出现大量标明 “尺牍 ”的书信选本 ,如秋水轩尺牍雪 鸿轩尺牍等 ,都是当时的流行读物。 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之前 ,人们的书写工具除了木牍之外 ,还可用竹简。唐代苏鹗曰 :“以竹为书笺 ,谓之简。 ”时日既久 ,简也从书写材料演化为文体名称 ,成为书信的一种形式。后世人们将 “简 ”与 “书 ”并称 ,
30、如魏禧认为 “简与书一也 ”。 文体意义上的简与尺牍完全相同 ,或者直接将二者连用 ,呼为 “简牍 ”。自六朝以来 ,尺牍、简与书可以通称 ,但若严格辨体 ,当尺牍与 “书 ”并称时 ,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古时史官大事书于策 ,小事载之简牍。作为书信体意义的尺牍也继承了这个特点。一般而言 ,尺牍的篇章较 “书 ”短小。魏禧认为尺牍与书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繁简大小的不同 ,相对 “书 ”而言 ,尺牍往往是 “寥寥数言 ,情致足录 ”的短章。另有一些文学总集 ,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选文的具体操作上都认为尺牍最主要的特点为行文简略 ,篇帙短小。如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说 :“尺牍者 ,约情愫于尺幅之中 ,亦
31、简略之称也。 ”文章辨体汇选既选 “书 ”,又选 “尺牍 ”,而所选尺牍绝大部分是数十字或百余字的短章 ,所涉及的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如山水花月、饮酒期约、馈赠问候等琐细之事 ,很少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如欧阳修滁上 与梅圣俞书 ,虽题为 “书 ”,而贺复征仍收在尺牍类中。 古代人际交往中 ,尺牍是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人们在写尺牍时 ,可以随意抒写 ,不受拘束 ,往往能表露作者最真实的思想感情。正因为如此 ,古代出现了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的尺牍美文。特别是唐宋 ,尺牍更是得到士人们的重视。黄庭坚更是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更有一些文人不治他事而专写尺牍
32、 ,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 (选自中国古代文体史话 ,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关于 “尺牍 ”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尺牍 ”在西汉时是指 一种书写工具 ,文体意义不明显 ;到东汉时 ,开始作为文体名而存在 ,具有文体意义。 B “尺牍 ”一词最早见于史记 ,史记中提及的 “尺牍 ”和说文文心雕龙中提及的 “尺牍 ”意义相同。 C “尺牍 ”大概从南朝开始指代书信 ,尽管有时和 “书 ”并称 ,但不完全相同 ,一般而言 ,尺牍的篇幅比 “书 ”短小。 D “尺牍 ”是古代人际交往中最能畅所欲言的书面表现形式 ,有许多文辞优美、意境空灵、文学价值颇高
33、的尺牍美文。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汉时期 ,普通臣民上书皇帝以及两国之间外交 往来都可使用尺牍 ,尺牍的使用范围较广。 B尺牍自从出现书信的意义之后 ,后世一直沿用 ,明清以来 ,出现许多标明 “尺牍 ”的书信选本。 C宋代欧阳修的滁上与梅圣俞书 ,虽题为 “书 ”,但从其篇幅长短和内容看 ,仍然属于 “尺牍 ”。 D唐宋时期 ,一些文人如黄庭坚专写尺牍 ,这说明尺牍的文学审美价值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同。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为 “尺牍 ”,是因为古代所有的牍仅一尺长 ,但 “草书尺牍十首 ”中的
34、“尺牍 ”,不是指长一尺的木牍。 B秋水轩尺牍以及雪鸿轩尺牍中的 “尺牍 ”是指书信这种文体 ,这两本书是明清时期的流行读物。 C从对尺牍的文体特征上看 ,魏禧和贺复征的观点相同 ;从对尺牍所写的内容上看 ,两人的观点不相同。 D尺牍所写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如饮酒期约等 ,一般不涉及社会政治或学术伦理方面的大问题。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 项 “意义相同 ”的说法错。史记说文中提及的 “尺牍 ”指书写工具 , 文心雕龙中提及的 “尺牍 ”指书信。
35、 A项说法见于原文第二、三段说法; C项说法见于原文第三、五段; D项说法见于原文最后一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文中只是说黄庭坚成为当时的尺牍名家 ,并没有说黄庭坚专写尺牍 ,故D项错。 A项说法见原文第二段 ,B项说法见原文第三段 ,C项说法见原文第五段最后一句。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 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A项 “所有 ”的说法错 ,原文是说 “
36、通常长一尺 ”; C项,原文没有比较魏禧和贺复征对尺牍所写内容的认识 ,故 C项错; D项 “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的说法错 ,原文是说 “多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原生态 ”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 “原生态 ”即原汁原味的 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民歌吸引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自然、单纯、原汁原味、发自肺腑的状态。 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
37、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 “山药蛋 ”,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 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
38、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 “劳动号子 ”,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 “山歌 ”,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的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
39、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 ,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
40、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题 1】下列对 “原生态 ”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原生态 ”文化具有以下要素:根植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未经商业开发。 B “原生态 ”文化的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它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文化状态。 C文化艺术领域的 “原生态 ”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 D “原生态 ”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民歌上有充分的体现:自然、单纯、原汁原味。 【小题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的音乐和舞蹈带给人们美好的视听享受,让人们犹如听到了高远的天籁之音,感受到古朴
41、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 B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木卡姆、翩跹的舞步 无不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现古朴原真的风貌,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 C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原生态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D原生态民歌以其丰富的唱法、原真的风味,而远胜出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和在劳动中产生的 “劳动号子 ”,在田野山间产生的 “山歌 ”一样,纤夫的 “纤歌 ”语言韵调也有明显特点,应属于原生态民歌。 B原生态艺术有着鲜 明的语言和地域特色,这会因为各地语言不通和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被广
42、大观众所接受。 C原生态艺术能够得以孕育和保存完好,得力于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样特殊的地域环境。 D正如许多文化现象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快速消失一样,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感受原生态文化那最质朴的美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C 项错误在于, “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 ”之说以偏概全,原文是 “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
43、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 “远胜出 ”的说法属于主观夸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项 “因为各地语言不通和习惯的不同而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的说法推断有误,原 生态艺术正是因其鲜明的语言和地域特色而吸引观众,使观众喜爱; C项 “得以孕育 ”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D项 “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感受 ” 说法绝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翻译下面句子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
44、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 答案:孔子说: “观察他的方法,就看他交往的人,观察他求得安乐的方法,人啊藏匿得起来吗?人啊藏匿得起来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 饭讫而去。 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疏远 D与山僧饭讫
45、而去讫:说话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与山僧饭讫 而 去吾尝终日 而 思矣 B 辄 便独往山中所居之官 辄 积年不绽 C复与疏钟 相 间还必 相 迎娶 D步仄径, 临 清流也飞阁流丹,下 临 无地 【小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1)天气和风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关键词:景气、故山、殊) (2)多想念从前你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关键词:曩昔、步、仄径)
46、【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A项的 “过 ”是 “造访、游览 ”之 意。 C项的 “间 ”是 “错杂、交错 ”之意。 D项的 “讫 ”是 “结束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中, A项的 “而 ”,前者表顺承,后者表修饰。 B项的 “辄 ”,前者相当于 “于是 ”,后者相当于 “常常 ”。 C项的 “相 ”,前者表 “相互 ”,后者表一方对另一方的动词,这里相当于第二人称代词 “你 ”。 D项的 “临 ”都是 “靠近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
47、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 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 1)句中的 “景气 ”即天气; “故山 ”指过去的山居; “殊 ”作程度副词,相当于 “很 ”。第( 2)句中的 “曩昔 ”即过去; “步 ”作动词,步行; “仄径 ”即很窄的小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 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 恨 之,谓朝臣曰: “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人事,而颜见远 乃至于此。 ”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 “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 以 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