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曾几何时 ,当阿旦、福尔曼、佛雷泽、约翰松、杜兰这五名美国昔日的拳坛霸王纵横江湖之时,他们的乖乖小女梳着小辫撒娇。如今,老拳王纷纷淡出江湖 B何先生西洋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 春秋笔法 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那天,有很好的太阳,我们三个人,从头发到衣服都滴着水,除了身上的湿衣服以外 ,三人都两手空空, 别无长物 。 D盗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 捉襟见肘
2、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曾几何时:曾:文言副词,有 “乃 ”的意味,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时:时间。才过了没多少时间。指没过多久。常被误用为: “曾经 ”“不知何时 ”; B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称 “微言大义 ”,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的表达作者的倾向。左丘明概括为 “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 ”。所谓 “春秋笔法 ”,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
3、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C “别无长物 ”意思是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D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襟,衣襟;肘,胳膊肘; “见 ”通 “现 ”,露出。在现代汉语中,捉襟见肘可比喻成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 乏或欠缺。也可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
4、类的实际行动。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D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 “仿真蝴蝶微型风筝 ”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5、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 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项 “实际行动 ”是两面词语。 B项应把 “两千多年前 ”放到“文物 ”之前。 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正确语序应是: “达成一致 ”“ 终于定稿 ”“ 写入法律 ”。 D项大家都以为 ,大家 ,主语是大家,后面使大家恍然大悟,缺少主语,可以改为大家才恍然大悟。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
6、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 线。 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5个小句子,逐一分析,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 “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 ”,空格后的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 ” 句中提到的 “
7、遗址 ”,显然是在告知其前应是 ;而 明显是从上往下看的景象,所以应在 “箕顶 ”之后,即 之后。排除法,即选 D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 6分,每题 2分) 乡土本色 费孝通 1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 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2不流
8、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 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3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
9、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 “熟悉 ”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4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 “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 “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5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
10、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 论语第一句里的 “习 ”字。 “学 ”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 ”是陶炼, “不亦说乎 ”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 “习 ”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6“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
11、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7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 “孝 ”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8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 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12、“土气 ”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 ”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小题 1】下列对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 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 “熟人 ”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小题 2】下
13、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 “从俗即是从心 ”。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14、、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 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 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 “孝 ”,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 “土气 ”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 因此“造成乡土社
15、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 ”的说法是错误的。 C项原文所说乡土社会是 “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 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而 “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 ”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 D项 “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说法有误,原文说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可见 “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原文说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没有说比现代社会 “更容易获得 ”。 B项 “
16、因为大家感情深厚 ”有误,原文是说因为 “熟悉 ”。 D项 “这 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有误,原文说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恰恰相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原文相关信息有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
17、 字,完成后面题目。 寂静钱钟书 周灿人 112月 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墓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群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2偶有路人好奇: “这是在祭奠谁 ” 3有人低声答语: “今日是钱锺书先生辞世 10周年。 ” 410年前,钱锺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 “一切从简 ”,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 20分钟, “如此寂静 ”。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5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6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 ,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
18、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了四千位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世人惊叹: “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 7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文革 ”时他被送干校去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趣盎然。第一批 “大赦 ”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锺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走回窝棚。杨先生说: “给咱们这 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 “没有书。 ” 8“文革 ”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升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
19、往的平静。钱钟书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 “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 “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 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 9“钱先生做学问是 “心在焉 ”, ”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 “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是 “心不在焉 ”。 ” 10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 1110年后的清华, 10年后的 12月 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
20、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 “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 “寂静 ”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 “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 ”,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 读,和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12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 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是他一生的 格调 。 13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 “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锺书走了。 ”是的,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 2008年 12月 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21、的两项是 ( )(4分 )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的采访。 B不能被 “赦 ”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 “没有书 ”。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 “寂静 ”,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 “围城 ”将自己 “围 ”住。 D题目 “寂静钱钟书 ”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 “静 ”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周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 “静 ”字,但也暗示了 “静 ” E文
22、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 ,给人以启迪。 【小题 2】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 “格调 ”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 【小题 3】文章的结尾说: “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 “寂静 ”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 答案:【小题 1】 AD 【小题 2】钱钟书的 “格调 ”是 “静 ”。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 “寂静 ”,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 【小题 3】( 1)
23、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2)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 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 3)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 ”错,原文是 “有人将此误读为 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 D项意味着 “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 静 来写,寂静钱钟书要围绕的是钱钟书,而不是各种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本句的上下文中的 “但也正是在这种 寂静 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 “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 ”,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
24、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和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 “是的,这个时代再没有了钱锺书,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等句可以归纳概括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1)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2)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 3)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这是一道探究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拓展开来加以分析。首先要想到一个人成才与时代、自身等的联系与关系。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 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 16分)
25、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 济 ,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 造 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 ”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于吕僧珍曰 : “昔阮咸、颜延有二始 之叹, 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 ”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
26、绢千余匹,邃从容曰: “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 ”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 略 地至汝、 颍间,所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 “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 ”乃为四甄 以待之。 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 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 在军疾 笃 ,命众军守备送
27、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选自南史 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 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 军队。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 济 济:渡河 B邃乘舰径 造 桥侧造:建造 C明年, 略 地至汝、颖间略:攻占 D在军疾 笃 笃:严重 【小题 2】下列文句中,断句 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28、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绢。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个回合。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泣的。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 1)吾才不逮古人
29、,今为三始 ,非其愿也,将如之何!( 4分) ( 2)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 3分) (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现在成为三始,不是我的愿望,将怎么办!( 2)(裴邃)命令直阁将军李祖怜假装逃跑来引诱承业,承业等带领全部人马追赶他们,四支部队争先出击,魏军大败。( 3)而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在床褥上,我侍奉汤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
30、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造,到某地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 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
31、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 分析: C原文说的是梁军向北进发,先袭击寿阳,攻打它的外城,砍门而入,一天交战九次。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
32、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 “逮 ”、 “愿 ”、将 何 ”;( 2) “遁 ”、 “引 ”“悉 ”“竞 ”;( 3) “夙婴 ”、 “侍 ”“废离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裴邃字渊明,河东闻喜人。裴邃十岁时就会写文章,擅长左氏春秋。梁天监初年,裴邃被任命为后军谘议参军。
33、裴邃请求到边境效力,于是又任命他为庐江郡太守。 天监五年,征讨邵阳洲,魏军建造长桥跨越淮水以便渡水,裴邃靠近桥筑建营垒,每次作战都能取胜,因此秘密建造没突舰。恰逢暴雨骤降,淮水暴涨泛滥,裴邃乘坐战舰直到桥边,进攻,大败魏军。 迁任广陵太守,与乡人一同进入魏武庙,评论帝王 的功业。他的妻甥王篆之秘密向梁武帝陈述: “裴邃常常夸大其辞,有不忠于君王的言行。 ”因此降为始安太守。裴邃笃志立功边疆,不愿闲适,于是写信给吕僧珍说: “从前阮咸、颜延有二始的叹息,我的才能比不上古人,现在成为三始,不是我的愿望,将怎么办! ”后任竟陵太守,组织不对开垦屯田,国家和百姓都得到了利益。再任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
34、史,又开垦屯田几千顷,仓廪里装满了米谷,减少了边境的粮食运输,人民和官吏都得到安定。于是共同馈赠他千余匹绢,裴邃从容地说: “你们不应当这样,我又不好推却。 ”仅收下其中二匹罢了。 普通二年,义州 刺史文僧明将州纳入魏,魏军前来救助。裴邃深入魏境,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占据檀公岘,裴邃打败了封寿,于是围攻其城。封寿请求投降,义州平定。 普通四年,大军向北进发,任裴邃为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击寿阳,攻打它的外城,砍门而入,一天交战九次。因为后军蔡秀成迷路没有赶到,裴邃因救援断绝而率军返回。因此裴邃又整顿部队,收集士卒。第二年,攻占了汝、颍之间的地域,所到之处人们迅速表示支持。魏寿阳
35、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裴邃面对淮水叹息说: “今天不打败河间,会被谢玄耻笑。 ”于是前后左右埋伏四支部 队等待承业。命令直阁将军李祖怜假装逃跑来引诱承业,承业等带领全部人马追赶他们,四支部队争先出击,魏军大败。承业败逃回城,紧闭城门不敢再出来。 裴邃在军中病势严重,命令各军防守戒备,送殡回合肥。不久逝世,追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号叫烈。 裴邃深沉有谋略,治理政事宽容而严明,得到士兵的信赖,为人正直,有威严,将吏畏惧他,很少犯法。得知他逝世,淮、肥一带没有人不流眼泪。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共 8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
36、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 1】词中 “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4分) 【小题 2】纵观全诗,分析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4分) 答案:【小题 1】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分)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1分)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
37、衰的悲愤情怀。( 1分) 【小题 2】虚实结合。( 2分)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感情的异同,要联系诗人和词人的生活背景,同时,注意分析相关词句, “有谁知 ”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 鬓衰的悲愤情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上片一
38、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是什么地方;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 是在梦中的联想,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联系着,使五十七字的中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共 10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2 ,眄庭柯以怡颜。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酌贪泉而觉爽, 。 6 ,则芥为之舟
39、,置杯焉则胶。 7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8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答案: 云无心以出岫 2引壶觞以自酌 3潦水尽而寒潭清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 处涸辙以犹欢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7 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8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
40、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岫 ”、 “觞 ”、 “潦 ”、 “ 鹜 ”、“ 辙 ”、 “坳 ”、 “辩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 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以 “触摸城市 ”或者 “感受乡村 ”为题,文体不限,字数 800左右。 (40分 ) 答案:参考例文: 触摸城市 陶渊明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隐居田园的自在与宁静,不能不令人向往。而余秋雨的那句: “依我看,夜晚的景色除了月亮,就是万家灯火 ”,更令我欣喜,去欣赏那万
41、家灯火的美,去触摸都市。 月亮那样遥远,那样宁静,那样纯洁,却在夜晚照耀着喧闹的都市。两者如此不统一,却又如此和谐。而那喧闹的城市犹如在教堂戴着耳机听摇滚一样另类。想去触摸,想去了解,为何 如此神奇。 远方的霓虹灯闪耀,车水马龙,夜深了,却还繁华着的都市,我喜欢你的活力。像是一颗年轻的心,激情地跳跃。不比乡村,那缓慢的节奏,也许适宜老者的居住。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激情,你的年轻。 月亮的光芒将渐渐被取代,那快到地平线的太阳即将升起。 这段时间的都市反而安静了,像一个少妇卸妆后露出干净、朴素的面容,同样的美好;像一个啼哭的婴儿,安静地在梦乡游玩。都市的安静是如此难得,更令人珍惜。昨夜万家灯火的美
42、景褪去。都市,我触摸到了你的宁静,那种比乡村更难得的安宁。 太阳努力攀爬,那阳光先到达,而后自己才终于 气喘吁吁一跃上了地平线。穿梭于小巷的流动小摊叫卖早饭,有急匆匆挤公交上班的人,有戴红领巾拿着牛奶上学的学生,我喜欢那种忙碌的样子,不管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理想,那种被他人认为麻木的忙碌真的让我觉得充实。不像山野的游魂,无所事事。都市,我喜欢你的忙碌,并总在清晨触摸它。 有次回老家,在家门口等奶奶,忽然安静的心跳莫名加快,偶尔听到家畜的叫声,太寂静了。我适应不了这里的沉静。 我想念都市的万家灯火,我想念都市的年轻,都市的忙碌。 这些天中每个时间段所触摸到的都市的不同,使我感到欣喜与新鲜。擦肩而
43、过的行人,绿了又 红的红绿灯带给我好奇,好奇带领我去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 希望可以在城市中找到我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它的年轻与忙碌。 本文在结构上,层次井然。文章开首,总写 “都市的万家灯火 ”,引起作者 “触摸 ”都市的欲望。接着分写 “都市的月亮 ”“都市的年轻、活力和激情 ”“都市下半夜的宁静、干净与朴素 ”“都市白天的忙碌 ”。卒章显志,结尾直接抒情,表达向往年轻、忙碌的都市的主题。书法艺术关于汉字笔画书写有个 “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的规则,作文写作上,讲究欲扬先抑。本文开头部分,借陶诗从乡村写起,然后笔锋一转,落笔于都市。选取都市一昼夜的时间,从夜晚、深夜、下半夜到第二天白天,
44、触摸都市的 “年轻和忙碌 ”,进而产生 “触摸它们的背后的新玩意儿 ”的欲望。在 表现手法上多处采用反衬和对比。文中穿插城乡蒙太奇式的切换,构成对比反衬,突出都市的本质特点,表达对都市的热爱。 试题分析: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以 “触摸城市 ”或者 “感受乡村 ”为题的作文。 “触摸 ”,汉语词典上说,用手接触后轻轻移动。即接触着,抚摸着感受, 受到 (影响 ),接受; 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触摸和感受,都意味着通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一定的思想情绪。而城市和乡村,是一个大而抽象的概念 ,前后一组合,充满了诗性。 城市或乡村,是每一个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生于城市者,无时无
45、刻不去触 摸城市中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多彩迷人的霓虹灯 。生于乡村者,也时时刻刻地感受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那些迷人的牛哞,袅娜的炊烟,质朴的身影 。这一切都会带动每一个考生的体验、情绪和思索。 更何况在时代的召唤下,城市与乡村在不断地双向涌动。从乡村走向城市,那可能是因为城市是“文明的风暴中心 ”,那些激烈的文化冲突、快速的人事变化、多声道的喧哗和思想、时刻不停的交流与包容等。在城市里你寻找自己的个性,或者生活在一个庞大的集体潜意识里,这是生活在城市中每一个公民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从城市走向乡 村,抑或厌倦了城市的冰冷面孔,在忙碌中迷失后的觉醒,逃离种种焦虑和冲突, 于是
46、到乡村去,到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安逸、闲适和宁静。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城市有城市的语言,乡村有乡村的心灵。 我们可以从这样一道诗性的话题中得到这样的启示:有话可说仍是我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追求。引导考生既要走向社会,感受历史文化、美妙自然和现实生活;又要关注自我,关照自己的心灵,调动感官,激活青春的感受。 这道充满诗性的命题考查了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能力,包括观察力,体验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没有观察身 边的事物,没有体验生活的百味,没有对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作些过滤并留下痕迹,那就失去作文的根基,必然言之无物。从文体角度来考虑,这个命题似乎写成描述性强一些的抒情散文,更容易得高分。因为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对文采的要求自然也要高一些。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深度和思想深度。如果写成议论性的文章,那就需要从现实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视点,展开追溯和思索,去思索城市或乡村的文化心理、人生况味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