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广西省桂林十八中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辐射大量外泄,附近百姓处境 如履薄冰 ,日本东电公司却说核辐射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抗议。 B双汇河南分公司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生产火腿肠,却声称是绿色食品,这简直是 掩耳盗铃 ,遭受巨大损失是咎由自取。 C同学朝夕相处,难免出现矛盾。但矛盾产生后,是 各执己见 ,互不相让,还是相互理解,宽容为怀,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D每次欣赏李白的蜀道难,我都 情不自禁 地为诗中瑰奇的想象而拍案叫绝。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不合语境,如履
2、薄冰:字面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B “掩耳盗铃 ”,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是自欺欺人的意思。 C “各执己见 ” 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 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
3、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丛大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咯脚的石头路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明确选项中的 “它们 ”指的是 “古屋和老墙 ”,从而确定横线处应以“它们 ”为陈述对象,排除 AB;然后按 “坡度 -路面 -花朵 ”排序。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4、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学校各处室要认真拟定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没有任何理由地坚 决完成任务。 B所谓的 “双休日 ”不仅没有减轻师生的负担,反而给他们戴上了新的 “紧箍咒 ”。 C由于这次考试试题不难,考试开始 30分钟后,就有人陆续交卷离场了。 D “低保政策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没有任何理由地坚决完成
5、任务 ”不合逻辑。 B 戴紧箍咒搭配不当。 “有人陆续交卷 ”语序不当,应为 “陆续有人交卷 ”。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谢冕 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或是因为召唤,或是因为期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悲哀。人民需要诗歌宣泄苦难,人民更需要诗歌安慰心灵。 记得那年,那个寒雪凝冰的冬天,人民的心头压抑了过多的悲愤和苦难,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喷火口,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壮的抗议。那次诗歌集会,因为促使并最终宣告了一个动乱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 20世纪中国不泯的记忆。 这次则是由于一场千年不遇的空前的灾难。
6、人们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 2008 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突然的天崩地裂,造成了波及川、渝、陕、甘、滇几个省区数十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大惨剧。一时间举世悲痛,哀歌动地!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在第一时间里传达了旷世的悲情。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 “我们在一起 ”以及为数众多的、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和诗集。地震发生之初,当时的焦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并在废墟中抢救生命。人们的心头只有一句话: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而这就是那首瞬间 传遍中国的生死不离中的动人的诗句。 与此同时,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也在亿
7、万人群中流传,人们泪眼模糊地互相传递着那令人悲痛的母子对话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陪你走。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 即使是此刻,当我在复述这些诗句时,我还是忍不住哀伤的泪水。我们流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痛楚和悲情。我们感动,是因为这些诗歌重新走向了广大的人群,走向了人们共有的关怀、友爱和同情。灾难使诗歌重温了人性与亲情这些永恒 的话题,当然也有政治,而政治正是由于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而显得崇高了。 灾难也唤起了人们对已经变得陌生了的诗歌使命的记忆:传单,号角,警世钟,甚至止疼药。诗人说,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
8、己的悲欢变得虚弱而且渺小了。诗人还说,以往我们太注意怎么写,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当然,怎么写是诗学的,而写什么是伦理的,但要是写什么出了误差,怎么写最后也要失去意义。这话看来有些陈旧,而陈旧未必就错。 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为诗人提供了调整写作姿态和重新体认诗歌使命的契机,于是,在地震的废墟上绽开了感天动 地的诗之花。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给我们以极大的欣慰。 (选自新民晚报 ) 【小题 1】下列对 “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人们可以借诗歌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B诗歌可以用来宣泄人的情感,人们也需要诗歌来
9、抚慰心灵的创伤。 C诗歌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要走向大众的心灵。 D灾难悲情中,人民才需要诗歌,而在和平安定的时代则不需要。 【小题 2】下列不属于汶川抗震诗歌感人肺腑的原因的一项是 ( ) ( 3分) A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民的呼唤、呐喊和悲情,体现了骨肉同胞的手足深情和分离的痛楚。 B抗震诗歌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并且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 C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性与亲情、友情这些永恒的话题,传达了人们的关怀、友爱和同情。 D抗震诗歌鲜明而质朴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民族的共同情感。 【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3
10、分) A一些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更多的关注的是诗歌 “怎么写 ”的问题,而不注意诗歌 “写什么 ”的问题,导致诗歌创作 “形式大于 内容 ”。 B抗震诗歌中的许多优秀诗篇,并非来自从事 “专业 ”创作的诗人,可见,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C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往往能唤醒诗歌所承载的使命,诗歌不仅是表达一己的悲欢,它更要表达人类民族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 D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抗震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抗震诗歌更能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的说法过于绝
11、对化。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 ”是属于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的范畴, “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 ”是结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与原文 “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 ”的说法不符。 B“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的说法过于绝对。 D前后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平凹:一个农民的书写 舒晋瑜 “我就 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 ”在自家泥楼子上的 14岁
12、少年贾平凹发狠说。他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高翘起。 他的梦想是上大学。他那么盼望着考试,因为一考试就能显示他的存在。可是“文革 ”改变了命运。中学毕业后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收入还不如妇女。这使他感到屈辱。因父亲 “反革命帽子 ”的牵连,被要求 “不能乱说乱动 ”,当兵、招工、民办教师、代理教师 全都与他绝缘,从此他的性格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 他发誓要离开,剥掉这个 “农民皮 ”。 1971年,偶然的机会,他上了西北大学。他背着 被褥,坐上了去省城的汽车。 他以为结束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满怀着从此踏入幸福之门的心情到陌生的城市去。可是, 20年后
13、他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 在贾平凹 3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 农村发生的大转折都在他的作品里:秦腔写农民如何离开土地;高兴则写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到了古炉,他则转向对 “文革 ”这场历史浩劫中的人性的解读,目光所对准的,依然是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他的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对人离开土地之后怎么办的迷茫和追问,更有面对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人性异化扭曲时充 满批判的矛盾心情。 “作为一个作家,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
14、,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 ”贾平凹说。 他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在他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那时,贾平凹经常回去,愿意早早看到迎在半路的父亲,愿意听熟悉的那一声 “平回来了! ”可是现在的家乡对他而言,越来越是一个 “概念 ”。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 “像是有了疤的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淤地里生了荷花,愈开愈艳,却不再属于我。 ”他清醒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在一步步消失,农村的文化传 统在渐渐淡出。他不知是该歌颂还是去批判。他能做的,是用秦腔为故乡的过去树了一座纪念的碑子,借主人公夏风,他似乎有意识地谴责自己离
15、开土地后精神上的背叛,也记录了乡村变化中的哀伤。 贾平凹时常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当年不是偶然地进了大学,不是因为在大学里不知未来去向如何而开始了写作,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肯定是一位农民。一个矮小的老农。或许日子还过得去,儿孙一群,我倚老卖老,吃水烟,蹴阳坡,看着鸡飞狗咬。或许,我还得进城去打工。 多年前,村里生产队的公房要处理,他的父亲让他置办一套。他有点不屑:谁还回来再住那 个东西!他走得那么决绝洒脱。可是现在他发现,不管走得多远,自己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他的视线也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农村。即使现在,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
16、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 家乡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 贾平凹接纳并沉浸其中。似乎这样,才更能唤醒自己的农民本色。在他的六棵树中有一棵痒痒树,一旦移入城市,就失去了根和生命。他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树。不过,这棵树虽然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棣花村,却又超越于此,怀 着悲悯之心一次次地回望并反思。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写作的民间视角。正是以这样的身份认同和视角,他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 如此,农民贾平凹的书写,是棣花村的幸运,是农民的幸运,又何尝不是读者与中国文坛的幸运? (摘编自 2011年 3月 17日人民日报,
17、有删节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贾平凹年少时就有想摆脱农民身份、走出农村的想法,那时他因出身农民、家境贫寒,性格也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 B贾 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留在了省城,原以为跳出了农村,踏入了幸福之门,然而离乡带来的忧伤和烦恼却一直追随着他。 C在贾平凹的心里,过去的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现在的故乡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感受到家乡越来越是一个 “概念 ”。 D贾平凹离开家乡、离开农村几十年,但与家乡人一直有交往,家乡人如有困难来找他,贾平凹总愿意想办法,提供帮助。 E本文记述了贾平凹的早期经历和创作历程,表现了一位著名作家
18、仍留有农民本色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贾平凹的崇敬之情。 【小题 2】贾平凹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6分 ) 答: _ 【小题 3】贾平凹的青少年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他的这段经历对他个人成长及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 _ _ 【小题 4】贾平凹从小就有跳出农村的梦想,可当他离开农村,离开家乡,却始终被乡情萦绕着,而家乡也成为他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请你就对 “梦想 ”、“乡情 ”、 “写作 ”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 答: _ 答案:【小题 1】 DE答 D项得 3分,答 E项得 2分,答 C项得 1分,答 A、 B不给
19、分。 【小题 2】 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 关注农村发生的大转折; 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经常出现在他的农村、农民生活题材的作品里。 【小题 3】 摆脱农民身份、跳出农村的想法给他提供了动力; 上大学的梦想,会考试,让他抓住了上大学的机会; 他的出生和生长环境决定了他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和写作的民间视角。 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题 4】 观点一:梦想能改变人生。 自己的特长可以诱发梦想的形成; 有梦想就会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有梦想的人容易抓住机遇。 观点二:岁月冲不淡浓浓的乡情。 20年后贾平凹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他离开家乡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 在贾平凹的心里,
20、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 现在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贾平凹,他总是接纳并沉浸其中。 观点三:写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贾平凹多把笔墨关注现实,关注农村,关注农民; 贾平凹的作品是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 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 A贾平凹性格变化的原因是受父亲 “反革命帽子 ”的牵连,遭歧视。B“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留省城 ”错。 C“现在的故乡已变得越来越陌生 ”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现在的故乡自身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韵味慢慢丧失,让贾平凹感到越来越陌生;一种是贾平凹自身随着身份、地位
21、的变化,对家乡的感情慢慢淡漠,感到家乡越来越陌生。如果是第一种理解, C项正确;如果是第二种理解, C项错误。所以答 C项给 1分。 D项正确,给 3分。 E除该项已表述的内容之外,还有表现贾平凹的家乡情结及希望其他作 家都像贾平凹一样,多把笔墨关注现实,关注农村、农民的意图。所以答 E项给 2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的题目 “一个农民的书写 ”和文章中对其作品的介绍,本题一定围绕贾平凹的农村生活经历对他作品的惊影响,来概括其作品的特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2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 3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锬稀 /u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
23、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24、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 晋军函陵 (驻军 ) B何厌之有 (厌倦 )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 C若毒之乎(怨恨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 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 【小题 2】对下列各句中 “其 ”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吾其还也 失其所与,不知 其如土石何 以其无礼于晋 A 和 相同 和 相同 B 和 不同 和 不同 C 和 相同 和 不同 D 和 不同 和 相同 【小题 3】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5、)(3分 )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锬稀 分) (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5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 1)因为它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锬稀 br( 2)越过别的国家去把远处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境,您知道它的难度啊。怎么能够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呢?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
26、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B项 “厌 ”是 “满足 ”; C项 “微 ”是 “没有 ”; D项 “以为 ”是 “以之为 ”的省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和 均为语气副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 和 均为代词,用法相同,但意 义不同,本题只考查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27、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非马的醉汉,然后完成小题。 醉 汉 非 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 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注】 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 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小题 1】艾青说: “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你如何理解诗中 “醉汉 ”的形象?他因何而醉?( 4分) 【小题 2】 “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结合整篇诗歌来理解“努力 ”一词的含义。( 7分) 答案:【小题
28、1】诗中的 “醉汉 ”不是一般意义的酗酒的人,而是一位天涯断肠人,他思念故乡,渴盼亲人,乡愁折腾得他如痴如醉 【小题 2】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期盼和向往; “努力 ”表 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小题 1】 试题分析:人们常说好诗如好酒。而这首题为醉汉的诗表面上看发于酒止于醉,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和醉意,却教人醉更教人醒,字字句句深深地刺痛了游子的心。此诗的标题领军了整首诗,这也是非马善于把题目做为诗的重要部分的一个好例子。 非马这首醉汉让我们更体悟到非马飞得有多高多远。这首醉汉穿越了时空和地域,永远抚慰着离乡背井的游子,永远
29、在人们的心灵天空上翱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首发自游子心灵的形象而生动的呼唤,感动了不同肤色、种族和国家地域的读者。亲情的血浓于水,爱家爱国的普通又高洁的情操尽在诗中。四十个字所包涵的浓浓思乡情结让每位游子为之震撼,过目后就终生难忘。深沉凝炼难以言表的游子经历是诗人赋予此诗意境美与内在美的生命。同时,这诗也凝集了造形与韵律的外在美,堪称乡愁诗中的绝代佳人,是乡愁诗的颠峰之作与经典极品。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 “青海弧菌 ”的五个关键词。
30、( 5分)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_、 _、 _、 _、_ 答案:发光细菌、非致病性、淡水型、水质检测材料、验证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
31、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 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
32、达运用 E。 下面是某校宣传栏上的一段以 “感恩 ”为主题的文字。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面对 “感恩 ”这个话题,我们认 为 感恩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则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感恩把幸福的门推开了,幸福则把未来的门推开了;(1)_, _。 (2)_, _; _, _。感恩把温暖的门推开了,温暖则把情感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水流的声音,情感到处都是温暖的节拍。 答案:示例: (1)只要你用心倾听鸟鸣的声音,未来到处都是幸福的旋律。(2)感恩把真诚的门推开了,真诚则把心灵的门推开了;只要
33、你用心倾听虫唱的声音, 心灵到处都是真诚的音符。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分) (1)_,鱼翔浅底, 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2)撑着油纸伞, _, 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 (3)寻梦?撑一支长篙, _,满载一船星辉, _。 (徐志摩再别康桥 ) 答案: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2)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
34、放歌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沁园春 长沙中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的是 同学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正是这种 “意气 ”的体现。 “意气 ”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 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 “意气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答案:
35、谈意气 湖南考生 意气,是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高歌;意气,是杜甫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的壮怀激烈 人要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 风发。一个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与日月齐辉之才,理想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入豪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
36、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淋身,但他仍意气 风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 人有意气,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近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千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千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 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根汉节,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37、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 “千手观音 ”吗?她的领舞者 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低谷登上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人性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名师点评】 这篇令人耳目一 新的佳作,有两大与众不同的亮点:一是文体准确入格。文章由
38、诗词引出 “意气 ”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 “豁达的胸襟 ”“挺身而出的壮举 ”“坚韧不摧的意志 ”三个角度铺开,事例横贯古今,观点振聋发聩。二是语言文采激扬,开篇由诗句导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等几句诗词,使文章顿时变得气势充沛,尤其是第 3、4段将人物的命运与诗词巧妙相连,句句带典,字字含情,展示出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积累与扎实的写作功底。 试题分析: 1仔细审题,确定立意。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在给出题目之前先列出了 “意 气 ”一词的三个义项,这也就意味着,命题对立意有一定规定 你既可以就三个义项比较全面地谈 “意气 ”;也可只取其中一个义项
39、来谈 “意气 ”,但不能脱离这三个义项而随意发挥。 我们一般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写。例如,你认为年轻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对年轻人的交友有怎样独特的认识,对年轻人的偏激有怎样铭心刻骨的记忆,选择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谈,写作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角度的选择只是解决了切入点的问题,接下来便是立意。立意应基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并建立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才能写出 新意来。如交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强调 “意气相投 ”,但在特定情况下, “意气相投 ”也可能成为坏事,这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对待 “意气相投 ”的问题。又如,一般情况下, “意气用事 ”不是好事,但在特
40、定情况下, “意气用事 ”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对待 “意气用事 ”的问题。总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展开具体的分析,才能把文章写得充实、深刻。 2选材。 这是个很 “生活化 ”的作文题,其中三个义项都直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直指年轻人成长过程中三个重要的方面 “ 精神面貌 ”“交友 ”“处事 ”。 “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并不意味着不能写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关键是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如,谈及年轻人应具有的精神面貌,可以联想到李贺致酒行中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白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也可以联想陶渊明的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41、,而其中的关键是能切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来。如果脱离自己的感受与认识,片面强调形式以求美,简单堆砌材料以炫才,不能视为好文章。 3文体。 写议论文,行文要有逻辑,如单纯以抒情线索行文,就不像议论文了。由于 “意气 ”一词有三个不同义项,在行文中, “意气 ”一词的运用 ,必须与论题保持一致,才不致逻辑混乱。 【话题素材】 1陶渊明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官, “归园田居 ”,虽然一生贫寒,但意气勃发,自得其乐,为后代文人仰慕。 2李白仗剑远游,走遍名山大川,有令高力士脱靴的狂放,也有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潇洒。李白的意气是热爱山河、关心百姓、蔑视权贵、重情重义。 3 “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坦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柔情万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是乐观,苏轼的意气是积极面对人生,笑对挫折,虽百折而不挠。 4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被属下刺 杀,刘备贸然攻打东吴,被陆逊 “火烧连营七百里 ”,最终 “白帝城托孤 ”,含恨而逝。三人重兄弟情谊,却因意气用事而殒身,令后人慨叹。 5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因为有人损害妻子的名誉而与人决斗,英年早逝。普希金的意气成就了他的风流与伟大,也给他带来了死亡。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