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龟 裂 ( gu)蜜 渍 ( z)鹰 隼 ( sn) 茕 茕独立( qing) B险 衅 ( xn) 期 功( q) 洗 马( x) 呱 呱而泣( g) C修 葺 ( q)栏 J( shn) 谂 知( shn)白 泠 泠( lng) D 熨 帖( yn) 剌 谬( l)鼓 /u( y)长歌当哭( dng)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字音的题目。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
2、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要注意结合多音字的意思来进行区分,并进行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项 龟 裂 ( gu) jn(微细的裂纹)、蜜 渍 ( z) z (浸、沤); B 期 功( q) j (一周年,一整月) 洗 马( x) xin (官名); D熨帖( yn) y ( 贴切、妥帖)长 歌 当 哭( dng) dng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结合词语的意思来记住字音。所以答案:选 C项。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3、 例: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兄弟之亲 B莫之夭阏 C彼且奚适也 D重为乡党所笑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文言句式。特殊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每一种句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依据特点和规律来做即可。例句是被动句,标志是 “于 ”,意思是 “被义理 ”。 A项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名词(兄弟) +之 +形容词(亲),相似的句子有: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 B项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否定词(莫) +代词(之) +动词(夭阏),相似的句子有:时不我待 C项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 +动词(适),相似的句子有:大王来何操?。 D项是被动句,标志是 “为 所 ”。故选择
4、D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腹犹 果然 B 颜色 憔悴 C特 以为 智穷罪极 D凭几学 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文言 实词中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例如:地方千里中的 “地方 ”,在古意中是指 “土地方圆 ”。 古今词义的差别类型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词义弱化,词义强化等。要注意积累常用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翻译方法是:双音节的一定要拆开分别解释。 A项中的 “果然 ”,古代的意思是 “饱饱的样子 ”,今天表示意料之中
5、。 B 项中的 “颜色 ”,古代意思是脸色,今天的意思是色彩。 D项中的 “书 ”,古代意思是 “写字 ”,今天指书籍。 C项中的“以为 ”,和今天意思的一样是 “认为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零丁孤苦 B冥然兀坐 C诎体受辱 D小大之辩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辨析通假字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课内积累,二是当任何一种解释都讲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通假。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 “通假 ”就是 “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
6、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A 项中 “零丁 ”同 “伶仃 ”,出自 陈情表C项中 “诎 ”同 “屈 ”,出自报任安书 D项 “辩 ”同 “辨 ”,出自逍遥游。故选B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又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C采取各种方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
7、,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语病。语病的类型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表达不清、中途易辙、出现歧义、语意重复等。主要通过压缩和找标志来解答。 A项语意重复,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与 “相逢 ”重复。 C项 “提高和培养 ”后面跟的宾语是 “水平 ”,水平不能 “培养 ”,搭配不当。 D句首有“经过 ”和 “使 ”让句子缺少主语,去掉 “才使 ”。成分残缺。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 ( ) 在又一个母亲节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 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衷心的祝
8、福。 从非典肆虐到目前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 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 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 ,他在影片中成功的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保证熟识 B一齐保障熟悉 C一起保证熟悉 D一起保障熟识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选词填空题,属于词语的运用。首先要比较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要看句子的语境和句子的对象。 “一齐 ”表示时间上的 “一同和一致 ”,不表示数量,不能重叠; “一起 ”表示空间上的 “一同和一致 ”,可以表示数量,可以重叠;此处 “妹妹、弟弟与我 ”在同一时间 “母亲节来临之际 ”作出了 “送去祝福 ”的动作,所以应该选 “一齐
9、”。 “保证 ”,担保负责做到;保障,保护(权利、生命、财产等);根据语境,此处选用 “保证 ”使不受侵害。 “熟识 ”,指认识某人较久或认识事物较深刻; “熟悉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侧重于知道得清楚、多用于 知识;此处指 “生活 ”,所以应该用 “熟识 ”。故选 A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 迫不及待 。 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 没齿难忘 的。 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
10、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 的股票,一遍一遍的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把握。 D申花队主教练莫里西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 振振有词 : “这是场很 难打的比赛,我们拼到了最后,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成语运用的题目。 错因主要有,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境。 A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而此处说的是 “环境意识的启蒙 ”,不是心情。C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这句话说的是 “股票 ”,对象不当
11、。 D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与语境不合。 B没齿难忘, 指一辈子也忘不了。一般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恩情或关怀终生不能忘记。与句中的 “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 ”相合。故选 B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日薄夕山倜傥良晨美景文身 B怨天忧人汗流浃背喧泄搭讪 C残羹冷炙世外桃源厮杀盘桓 D远见卓识韦编三绝出奇不意美仑美奂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字形的题目。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是高考要求之一。可以依据形声字、词义、组合词的特点来识别。 A项日薄夕山 日薄西山
12、( 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西,西面)、良晨美景 良辰美景(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B怨天忧人 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别人)、喧泄 宣泄(排解或释放紧张情绪的过程) D出奇不意 出其不意(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后也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美仑美奂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 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穷 苦 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
13、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 天又黑又冷,但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在大海的咆哮声中,有五个小孩在挂着白蚊帐的床上熟睡。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冉娜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 丈夫还是没有回。冉娜更担心了。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渔。他们从早忙到晚,又 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就是黑面包也不够吃;下饭的只有鱼。 “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
14、听着风暴的呼啸。 “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 ”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点着提灯,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西玛小 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西玛。 “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 ”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 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 ”冉娜站在门口想道, “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
15、看看她 。 ” 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西玛! ”冉娜喊了一声。 “出了什么事情了?! ”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提着灯,走进了屋。冉娜发现西玛已经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西玛已经咽气了,她脑袋向 后仰着,在那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者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葱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临终前还曾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的均匀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冉娜不假思索地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
16、裹好,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似乎心里正受到巨大的折磨。 “他会说什么呢? ”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 是他回了?不是,他还没有回,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呢? 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了!不是! 哎,他怎么还不回呢? ” 门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 “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 ”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
17、哮。 突然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 “我回了,冉娜! ” “哎,是你! ”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糟糕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渔网还被剐破了。真是太糟糕了! 我好像从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能活着回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 ” 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我 ”冉娜的脸陡然变得苍白,断断续续地说, “我干了什么事 我在家缝补船帆 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 “对,对, ”丈夫低声说, “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 ” 两人沉默 了一会儿。 “你知道吧, ”冉娜说, “邻居西玛死了。 ” “真的? ”
18、“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 一个刚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 冉娜沉默下。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 “是呀,这倒是件事! ”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 “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抱他们吧! ” 可是,冉娜没有动地方。 “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 “他们就在这儿。 ”再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小题 1】文中划线处是一段 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6分) 【小题 2】丈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
19、题 3】作者以 “穷苦人 ”为题,你认为匠心何在?( 6分) 答案:【小题 1】这段话写冉娜同情孤儿寡母的艰难处境,决定前去探望,表现她的善良和热心。( 3分)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收养两个孩子的举动作了铺垫。( 3分) 【小题 2】冉娜担心丈夫会因为自己收养两个孩子而责打自己,但丈夫却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的确是意料之外的。( 3分) “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 打鱼 ”,说明他是一个勤劳、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人,所以,他主动提出收养孩子,是在情理之中的。( 3分) 【小题 3】 “穷苦人 ”点明了小说人物的身份特点,文中写了冉娜和西玛两个家庭极度穷苦的生活状态,表
20、达了作者对穷人深切的同情。( 2分) 以 “穷苦人 ”为题,写 “穷苦人 ”的故事,重点却不是表现 “穷苦 ”,而是穷苦人淳朴善良、热心助人、勇于担当的美好品德,在强烈的反差中,表达了作者对 “穷苦人 ”生活贫困但品德高尚的由衷赞美,( 2分)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对自身所属的贵族阶层的鄙弃。(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 查小说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主要从两方面思考: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结构上主要联系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是:写了 内容,表现 感情。本题的 “心理描写 ”主要是在前半部分,根据前面的表达模式,可以得出内容上的作用是:从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 唉,寡
21、妇的处境真艰难啊 ”中可以看出冉娜对孤儿寡母处境的同情, “我进去看看她 ”写她决定去看一看,从这两处可以体现出冉娜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为下文 作铺垫,为 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因为冉娜决定去看一看,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情节,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因为冉娜善良热心,才会在自己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收养两个孩子,所以她的善良为下文收养两个孩子做了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小说收尾的技巧。李渔说过 “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销魂缭绕者。 ”提问的格式主要有: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谈谈你
22、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答题的角度有:情节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与前文的内容或 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或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讽刺揭露 )、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 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题干中已经给出提示“丈夫主动提出收养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考生只要找出什么是意料之外的,而哪个地方又说明这样的结尾在情理之中,
23、也就是情节角度的作用。意料之外,因为文中有句子 “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 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就是黑面包也不够吃;下饭的只有鱼 ”,说明自己家的情况也很艰难, “他会揍我一顿 ”,冉娜担心丈夫不同意,但是 “得把他们抱过,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抱他们吧 ”,丈夫又同意了,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渔。他从早忙到晚 ”中体现丈夫是一位有担当的人,所以收养孩子也在情理之中。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
24、析:这是一道有关标题的题目。常 见题型有: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含义) /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这个标题换成 “” ,你认为哪一个好?请谈谈你的观点与理由。第二种提问的答题角度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概括小说主要事件、贯穿全文、揭示小说主旨、寄托作者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等。题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环境、物象、形象。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 “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等作用。文章题目是 “穷苦人 ”,就是以形象特征为题,交代人物的身份,同时体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体现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他 们的生活是穷苦的,但他们的心灵、思想一点也
25、不 “穷苦 ”,在反差中体现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30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 J,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
26、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 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 1】解释下列
27、加点的字词( 12分) 顾视无可 置 者 室 始 洞然 旧时 栏 J 客 逾 庖而宴 墙 往往 而是 余稍为 修葺 【小题 2】第一段项脊轩的环境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之。( 4分) 【小题 3】第二段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另外第二段中写了哪几件可悲之事?( 4分) 【小题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 J,亦遂增胜。( 5分)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5分) 答案:【小题 1】( 1)置:放置,摆放。( 2)始:才。( 3)栏 J:栏杆。( 4)逾:越过( 5)往往:到处( 6)修葺:修补 【小
28、题 2】环境:幽雅。优雅: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 J,亦遂增胜。幽静: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啄食。 【小题 3】作用:承上启下。第二段又写了三件可悲之事:叔伯分家,对母亲的怀念,对祖母的怀念。 【小题 4】( 1)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 花、桂树、竹子、树木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 ( 2)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是利用语境来推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也可以利用课内迁移、成语迁移。( 1)中的 “置 ”我们在逍遥游中学过,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
29、胶。 ”,是 “安放,搁置,摆放 ”的意思,语境相同。( 2)中的 “始 ”主要有两大意思:开始,才。联系学过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 ”( 3)栏 J,纵为栏 ,横曰 J。两个字结构相同 。( 4) “逾 ”,越过,超过。可以联系课内 “不敢稍逾约。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5) “往往 ”在古文中主要有两个意思:常常,到处。一表示时间,一表示方位。此处是指方位。同时课内学过 “往往而死者相藉,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6) “修葺 ”指修理(建筑物)。此处可以根据语境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
30、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注意审题。题干中的信息有 “第一段 ”“项脊轩的环境 ”“结合内容分析 ”,这三点信息既有提示也有要求。 环境主要通过景物来体现,文中的句子有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J,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从 “兰桂竹木 ”这四种景物上,可以看出环境的优雅,因为在文学家的笔下,兰花为 “美好 ”、 “高洁 ”、 “纯朴 ”、 “贤德 ”、 “贤贞 ”、 “俊雅 ”之类的象征 ,因为兰花品质高洁 ,又有 “花中君子 ”之美称;桂花象征胜利、崇高、友好、吉祥
31、;竹子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质,与梅、兰、菊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 “四君子 ”。竹不仅是中国 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也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从 “庭阶寂寂 ”中直接体现了环境的幽静或静谧, “万籁有声 ”以动衬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文言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既有结构上的,也有内容上的。根据题干的要求可以知道,本题只需要回答结构上的作用即可。结构上的作用与句段在文中的位置有关系,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这句话在第二段的开头,属于文章的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或过渡, “多可喜 ”紧承上
32、文第一段项脊轩的变化(从阴暗 变得明亮、从漏雨变得不漏、从破旧变得幽雅), “亦多可悲 ”引起下文第二段的三件令人悲伤之事(诸父异爨、亡母音容、先大母厚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翻译题。文言文翻译主要采取直译法,要求字字落实。特别关注有特殊文言现象的词,比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还要关注特殊句式,尤其是被动句和倒装句。( 1)句中的关键词是 “栏 J”“胜 ”。栏 J,是指栏杆;胜,形容词做名词,指胜景,新的光彩。特殊句式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于 ”状语后置标志,正 常语序是 “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
33、( 2)句中的关键词是 “瞻顾 ”“号 ”。瞻顾,瞻仰回顾;号,号哭。特殊句式 “不自禁 ”,否定词(不) +代词(自) +动词(禁),正常语序是 “不禁自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默写 名句默写(每空 2分,共 10分) (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陈情表 ( 2)碧云天, ,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答案: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僮 ”(与今天的 “童仆 ”区分)、 “茕茕 ”、“黄花 ”(与范仲淹的 “黄叶地 ”区分)、 “雁 ”(与 “燕 ”区分)等。
34、特别注意形近字,通假字。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 “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35、,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绝望之处孕育的新生 高档的裙子被一个小小的烟头烧出了一个窟窿,看着完美作品转眼成空的你如何是好呢?或许你会咒骂那承担了千古罪名的烟头毁了你艺术的高峰,或许你会终日想着如何把它复原到起初无瑕的完美而再无新作诞生 可是他却不一样,谁说这窟窿不是上帝仁慈的扶持? 复制几个,饰以金边,一条 “金边凤尾裙 ”把这裁缝推上了更高的云端。 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正如无望井一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在最深的绝望中,你会看到最美丽的希望的星空。 ”绝望与希望本来就只差一线,以勇气挣开绝望的束缚,用心去拓展希望的疆域,一个人总能创造出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奇迹。 敌军的
36、第五次围剿终于冲破了我军战士们死守的防线,人民的军队陷入了最大的危机中,这是令人绝望的黑暗。可是深知历史发展的我们都清楚,正是这次危机促成红军壮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陕甘宁地区凭着地形的 优势从此站稳了脚跟。更不用说,后来还在那里团结了西北人民强大的力量,成立了敌后根据地,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最沉重的打击。如此看来,这一危机不也是让党的军队真正扎根于广大农民群众的转机吗? 绝望的危机总能激发人最深最尖锐的智慧,而往往正是逼近中压力下迸发的思考照亮了漆黑一片的夜空。 我很佩服中国人民 “置诸死地而后生 ”的见识与睿智,正如小说中虚竹的那一步棋,失了一大片疆土的同时却换得柳暗
37、花明的新局面。人是应该有点放手的胸襟,为什么非要保住大手大脚的占地呢?为什么非要死守原来的绝妙呢?死守的结果可能是连原有的高度也不 能保证,但敢于尝试新的路向却可能给予你更意想不到的 “洞天之所 ”啊!又想起那孔明闻名于世的 “空城计 ”,原有的势单力薄是绝望,但这智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带着对司马懿的了解与放手一搏的信心,他大开城门,焚香弹琴,以出人意料的计谋赢得了漂亮的胜利。 挣开绝望吧,你就能看到希望的新光!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 “不小心 ”“废品 ”“为了挽回
38、损失 ”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 “金边凤尾裙 ”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 “挽回损失 ”,灵活地变 “废 ”为宝的作品。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 ”“精心 ”“取名为 金边凤尾裙 ”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 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 “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 ”“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 ”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