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3.45KB ,
资源ID:31905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9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学年江苏连云港海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学年江苏连云港海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学年江苏连云港海州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绿 荫 (yn)狭 隘 (a)缱 绻 (jun)命途多 舛 (ji) B 惬 意 (qi)庇 护 (p)婆 娑 (sh)浮想联 翩 (pin) C饿 殍 (f)慰 藉 (j)悲 怆 (chung)按 捺 不住 (ni ) D 戕 害 (qing)马 厩 (ji)蛰 居 (zh)熠 熠闪光 ( y ) 答案: D 试题分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

2、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项 缱绻 (qun) 、 命途多舛 (chun); B庇护 (b) 、婆娑 (su); C 饿殍 (pio) 、 慰藉 (ji) 、按捺不住 (n) 。其中慰藉是多音字,其他几个都是容易读半边音造成误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文言特殊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考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

3、句、省略句,而每种句式都有其特点。 A判断句,标志是 “ 也 ” ;其他几项都是倒装句:B状语后置,标志是 “于 ” C定语后置,标志是名词 +之 +形容词 D 宾语前置,标志是 “之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词类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而绝江河。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 也 B西望夏口, 东 望武昌。 日 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 糜鹿 D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异 之 苏子愀然, 正 襟危坐 答案: D 试题分析

4、: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依然有规律可循。可以依据其位置、在句中担当的任务等来辨别。 D、形容词 +代词,形容词常意动,译为 “对 感到 ”“ 以为 ”/“ 正 ”带了宾语,形容词使动,译为 “使 正 ”; A、能(情态词) +名词,名作动,译为 “游泳 ” /“东 ”是方位名词,方位名词后有动词,方位名词做状语,方位名词后没有动词,它就要做动词 B名作状, “东 ”译为 “向东 ”; “日 ”译为 “每天 ”C名词意动用法, “师 ”译为 “以 为师 ”; “友 ”译为“以 为友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5、) A其隙也,则施施 而 行,漫漫而游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 而 歌之 B此非孟德之困 于 周郎者乎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 物也 C少 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D悠悠 乎 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 相与枕藉 乎 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 “而 ”后面都是动词,说明两处的 “而 ”均为连词,都是形容一种状态,所以是修饰关系 ; B第一句中 “于 ”是介词被 / 第二句 “于 ”引出动作的对象; C “焉 ”放在形容词

6、或副词后,与 “乎 ”的用法相同,词尾, / “焉 ”放在动词后面,可能是代词、兼词、语气词,此处是兼词,译为 “于此 ”; D “乎 ”放在 形容词后,是词尾,译为 “ 的样子 ”/ “乎 ”放在动词后,相当于 “于 ”的用法,译为 “在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 最合适 的一项是( ) ( 3分)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 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

7、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 中都有代词 “他们 ”,通读几句话可以知道他们指 “人们 ”,而第 2句出现了人们,所以 都应该放在第 2句的后面,只需要用这一条件即可确定答案:是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成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3

8、分) A国庆长假期间 ,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 ,直到天黑还 不绝如缕 ,热闹极了。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 玲珑剔透 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艾滋病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是 不容置疑 的事实,因而防止艾滋病的行动,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 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 无足轻重 的小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所在的语

9、境。 A、不绝如缕:声音悠长;情况危急,修饰对象是声音或情况局势,不能用来形容人流。属于修饰对象不当 B、玲珑剔透:多用来形容器物精致透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这里用第一个义项。 C、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与语境相合。 D、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与语境相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嗥叫庸懒苍桑富丽堂皇无动于衷 B仿徨曙光焦燥残羹冷灸伶仃孤苦 C掳掠厮守厄运荒诞不经絮絮叨叨 D夙愿嘻戏消谴养尊处优毛骨耸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是高考要求之一。可以

10、依据形声字、词义、组合词的特点来识别。 A项庸懒 慵懒(同偏旁的组合词)、苍桑 沧桑(沧海桑田)、 B仿徨 彷徨(同偏旁) 、焦燥 焦躁(急得跳脚)、 残羹冷灸 残羹冷炙(根据词义,火上放肉考)、 D嘻戏 嬉戏 、 消谴 消遣、 毛骨耸然 毛骨悚然)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20分)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 雨,大概是古典的。 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

11、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 。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 “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古城涤尘轻。 ” 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

12、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 a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 !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 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

13、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如今我调出了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 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 “文化大革命 ”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 “革命群众 ”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 “搞社教 ”。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 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

14、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 ”,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 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

15、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有删改) 【小题 1】文章在开头一段就说 “雨,大概是古典的 ”,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回答。( 4分) 【小题 2】解释 “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在文中的含意。( 4分) 【小题 3】文中 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 “雨 ”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 6分) 答案:【小题 1】 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 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 4分 ) 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

16、小题 2】 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 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 2分) 天气和心情两个方面,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可以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 思 区别 开来; 直述其情其事,可以 省去 文字过渡; 扩充 文章的思想内涵。( 6分 ) 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 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 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 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 6分 ) 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17、:这道题目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开头段在结构上主要有呼应(照应)标题(与标题的关系),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 垫、埋下伏笔、呼应后文(与下文的关系;而内容上主要有渲染烘托映衬(与形象的关系),体现暗示主旨(与主旨的关系)。句中有雨,而标题是 “听雨 ”,所以呼应标题;此处写雨,而后文写听雨,所以也引出了本文的话题;雨是古典的,言外之意是现代人奔波忙碌之间已经没有了那种悠闲心境。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句子含义题。此类题目有难度,主要是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然后联

18、系上下文,结合文章主旨。关键词往往有表面意、深层意、双关意等。此句中的关键词主要是 “晴朗 ”,而 “晴 朗 ”既可以指天气上,也可以指心情上。把句子放回文中,可以发现句子后面有这样一句话 “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 ”,意思就出来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已经给了暗示,暗示有二:一要关注括号内的内容,二要关注本段的内容。两者做一比较,即可发现括号内的内容与本段的内容属于两个时间段,一是现实中,一是回忆中。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审清了,也

19、就不难了。有哪些难忘的 “记忆 ”,到文中找 “记忆 ”即可。 “这是我最早的记忆,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 ”“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 ”找三个句子找到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20分)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 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20、公始病,以书属辙曰: “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 ”辙执书哭曰: “小子忍铭吾兄! ”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 “吾有子矣。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 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 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 “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 ”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

21、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 “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卒长呼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 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节选自栾城集 ) 【小题 1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相率 饭 僧慧林佛舍饭:吃饭 B吾在是,水决不能 败 城败:毁坏 C首起戏马台,尾 属 于城属:连接 D以 虞 水之再至虞:防备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吾侪小人,效命 之 秋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 B至 与 钤辖亢礼外 与 天际,四望如一 C害不及城,民心 乃 安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事急矣,虽禁军宜 为 我尽力何 为 其然也 【小题 3】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称颂苏轼的?(简要概括,分点作答,不得照抄原文)( 4分) 【小题 4】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规范的现代汉

23、语( 10分) (1)公始病,以书属辙曰: “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3分) (2) 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4分)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分)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1、德高望重,百姓爱戴(侧面描写); 2、才华出众,志向远大; 3、依法治吏,刚正不阿。 4一心为民 ,公而忘私(意思接近即可,答出具体事情酌情给分) 【小题 4】( 1)、他刚刚生病时,写信 嘱咐 我说:等到我死了,把我安葬在嵩山下,你替我 写铭文 。(属、即、铭,各 1分,状语后置不做要求) ( 2)、等到成年,通晓经史,每天能写数千字的文章。(

24、比、冠、属、日,各1分) ( 3)、以为这个州所有有着奇特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凡、是、定语后置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可以运用 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 A项将 “吃饭 ”代入句中, “吃饭僧人 ”讲不通,所以错误。此句译为 “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 ”,而 “饭 ”应该是施饭的意思 ,布施饭食。(替苏轼积阴德,得福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B项都是介词,跟、 同,所以

25、选择B; A结构助词,的 /代词,这些、这类; C副词,这才 /副词,竟然; D介词,替 /介词 ,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对象,然后到文中找现成的词语,直接描写人物的句子、事件,别人的评价等间接描写的句子。其中百姓的爱戴是属于侧面间接体现,才华出众,刚正不阿,一心为民都是直接通过事件体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26、范,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中 “属 ”同 “嘱 ”,译为 “嘱咐 ”; “即 ”译为 “如果 ”“铭 ”,名词做动词,写铭文。第二句中 “比 ”译为 “等到 ”, “冠 ”,译为 “成年 ”, “属 ”,译为 “写 ”, “日 ”,译为 “每天 ”。 第三句中 “凡 ”,译为 “所有、大凡、凡是 ”, “是 ”,译为 “这 ”、 “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有异态的山水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0分) 暮春 宋 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

27、,流莺不 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小题 1】暮春一诗,春之 “暮 ”体现在哪些地方 ( 4分 ) 【小题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 【小题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4分) 答案:【小题 1】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 ,子规啼叫。(每点 1分) 【小题 2】 侧面描写( 1分),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1分)。(围绕虚实、动静来答,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 1分),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 1分);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

28、暮春景象( 1分),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歌鉴赏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常常在题干中给出很多暗示。比如本题, “暮 ”的体现必然在景物上面,哪些方面定然不止一点。暮春在农历中应该是三月,必然是花凋谢,絮飘飞。主要抓住诗句中的景象来思考。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主要考查描写的方式,描写的方式角度主要有动静、虚实、正侧、感官、空间等。审题可知,对象是桃花, 找出直接写桃花和间接写桃花的句子,然后分析可以得知,既有侧面体现,也有动静虚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29、】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情感,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的不同。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 感情;借助 、 、 意象(或画面),表达了 感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9分) 【小题 1】 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请简述小说中 “爷爷 ”向翠翠所说的两种求婚方式。( 4分) 【小题 2】简述欧也妮 葛朗台中欧也妮的爱情与婚姻经历。( 5分) 答案:【小题 1】走车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媒人到女方家里提亲、下聘礼;走马路:婚姻由小

30、伙子自己做主,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 【小题 2】欧也妮爱着查理,并将自己的全部金币赠给了他。( 1分)父母去世后她还等着查理归来。( 1分)查理发大财后写信要违约,她一气之下与蓬风结婚。( 1分) 33岁成了寡妇。( 1分)她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边城是高考文科必读篇目。指出方式名称 1分,介绍 1分 【小题 2】 试题分析:欧也妮 葛朗台是高考文科必读篇目,而欧也妮作为主要人物之一,她的爱情和婚姻经历主要与两个人有关,婚前是查理,婚后是蓬风。 考点:名著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 B 默写 名句名篇背诵( 10分)

31、【小题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小题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小题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小题 4】惑而不从师, 。 【小题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小题 6】纵一苇之所如, 。 【小题 7】舞幽壑之潜蛟, 。 【小题 8】 ,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 9】 ,任重而道远。 【小题 10】 ,则孤陋而寡闻。 答案:【小题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题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3】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小题 4】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小题 5】 师不必贤于弟子 【小题 6】 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 7】 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 8】 哀吾生之须臾 【

32、小题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小题 10】独学而无友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竞 ”、 “知 ”、 “ 鳝 ”、 “ 凌 ”、 “ 嫠 ” “臾 ”、“ 弘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70分)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08年汶川地震,原本默默无闻的初中生雷楚年在地震中勇救 7名同学,被评为全国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接着便有大量国家级荣誉纷至沓来。成绩一般的他,还被保送进省重点高中

33、。作为名人,别人经常找他帮忙办事。他便利用自己的名气诈骗巨额钱财。 6年后,这位曾被媒 体包装得近乎完美的道德名人再次登上媒体头条,身份却是一个出庭受审的犯罪嫌疑人。媒体又开始挖掘雷楚年这 6年来点点滴滴不堪的过往。例如:他很少在校上课,忙于宣传演讲,好吹嘘,开始结交不良社会青年、学会抽烟 答案:英雄行为与英雄人物 一场名不见经传的农民起义,一座普通的山,一方毫无意趣的水泊,竟让施公的生花妙笔谱出了一部轰动天下的水浒传。于是,山有姓了,水有名了,也就自然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情结来。 因水聚英雄 如果说山是龙的话,那么水无疑是龙脉了,于梁山而言。梁山之所以名扬天下,就在于有了一群侠肝义胆的英 雄好

34、汉,而那些英雄好汉钟情于梁山的初衷,则是由于那里有八百里浩渺的水泊。所以,谈梁山论英雄,自然是少不了那富有灵性的水。 可叹七百年后,昔日梁山人引以为豪的 “八百里水泊 ”已随英雄们的消失而消失了,如今只舍下孤零零的一座空山。水没了,山自然也失去了不少灵性,像强迫关进动物园的骆驼。无奈,梁山也只有和四十里外的东平湖空守相望了。时间和空间阻隔了一种历史的情丝,无休止的制造着一种距离,抑或美丽,抑或悲哀。 于是,我妄图给梁山找出一点水的遗迹来。于是我想到了梁山的井(八角琉璃井,宋江井):大凡是井总要有水的。青山依 旧,梁山的井却早已干了底,于是心中仅有的一丝侥幸归化为失望。倒是精明的生意人,将现代化

35、了的纯净水从山下弄到山上来卖,生意倒也兴隆,只是梁山因此平添了一道风景 成堆的垃圾。而那刚竣工的仿古战船突兀在山脚的一洼,怎么看怎么像一只活鱼在烧热了的锅里挣扎 没有了水,要船何用?施公笔下的浩荡的 “水泊 ”,也许只有从电视上去找寻了。 追 “星 ”论英雄 宋江能坐上梁山头把交椅,不是因为宋江有多大的能耐,他文不如吴用,武不抵卢俊义,而数万梁山人马竟兀自听他号令,毫无半句异语。这所为何来? 那是一个敬仰英雄的时代。宋江之 “忠 孝义 ”的 “英雄 ”名声,便使天下不少英雄趋之若鹜,进而竟排 “天星 ”列 “地星 ”,而宋江自然被奉为 “巨星 ”了。以至于最后 “巨星 ”一落,其余 “天星 ”

36、“地星 ”皆随之纷纷殒落或遁形了。 “虎戮龙鳞落,忠义随水逝 ”的惨烈结局是宋江一人之过,还是时代之错? 据报载,有位什么 “星 ”宣布了要结婚的消息。竟有几位少女为此自杀,大有 “以身殉爱 ”的意思。原来所谓的 “追星热 ”竟是有历史可溯的 李逵最后的结局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血石祭英雄 大凡是山,都是有石头的。这像是废话。可如果说梁山的石头是浸了血的,你或许就会原谅我的废话了。梁山的 石头,不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变成了玉,演绎了一个泪迹斑斑的梦,也没有钻石的高贵,侥幸嵌上皇冠,成为权威的象征。梁山的石头,是血性的,有梦的。 英雄的到来曾令它一度兴奋,英雄的逝去,也曾令它一度伤叹。金戈铁

37、马,号角长鸣的岁月,英雄们的热血滴进梁山的方方青石。英雄们相信一个传说:石头侵入了血,就会有灵气,保佑国泰民安。然而梁山的石头是最终未泛起灵气来 难道它早就算好了英雄们的最后的结局了么? 时光可以捎带走许多记忆,但梁山的石头会记住这一切。 试题分析: 1、从社会评价机制上考虑(批评不良现象:把英雄行为 等同于英雄人物;一俊遮百丑;过度吹捧等); 2、从教育的作用上考虑(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滞后、缺失)、 3、从抗震英雄陨落的原因分析(社会环境造成还是个人自己的原因?变质是坏习惯的长期积累) 4、从自律的角度上考虑(读书学习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自觉抵制世俗的影响,防止自我膨胀,坚守自我) 5、如何对待荣誉(压力、动力,还是工具、手段?) 6、从人性人生的复杂多变角度看 平凡 -英雄 犯罪嫌疑人;见利忘义与挺身救人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媒体前后不同的表现(锦上添花与落井下石) 7、批判社会不走正道的歪风、选拔的不公正性、媒体的职业道德(只关注炒新闻,而漠视个人的成长)、探讨英雄的标准等也可以算作基本符合题意,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主要考查其思想认识的深度和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建议切入分: 48 50分。(具体由高一阅卷组定)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