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远 阜 ( f) 召 唤 ( zho) 绿 林( l) 撩 起长发( lio) B 跬 步( gu)慰 藉 ( ji) 赭 色( zh)得失俱 亡 ( w) C月 晕 ( yn) 槎 桠( ch) 夹 衣( ji) 攒 蹙累积( cun) D桂 棹 ( zho)逃 遁 ( xn)游 弋 ( y)一叶 扁 舟( pin)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
2、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按照 “粗读找明误,细读辨真伪 ”的思路来判断取舍。速读一遍,可排除明显相同的。 B项, “跬步 ”的 “跬 ”应读ku;故排除 B项。 C项, “月晕 ”的 “晕 ”应读 yn;故排除 C。 D项, “逃遁 ”的“遁 ”应读 dn。故排除 D。所以选 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 襟危坐(端正) 金 石可镂(雕刻) 则天地 曾 不能以一瞬(竟,简直)吾尝 而望矣(踮起脚尖) B举酒 属 客(劝酒)纵一苇之所 如 (往) 恒 惴栗(常常)萦青绕白,外与天 际
3、(交会) C士大夫之 族 (类)过湘江, 缘 染溪(沿着) 圣人无 常 师(平常,平庸)然后知吾 向 之未始游(先前) D 假 舆马者(凭借,利用)而 致 千里(达到) 而 绝 江河(横渡) 或 师焉, 或 不焉(有时)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积累,联系具体语境分析, A项,正,整理;故排除 A。 C项,常 :永久的;故排除 C。 D或:有的,故排除 D。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 而 坐 B 其 可怪也欤 觉 而 起,
4、起 而 归 其 皆出于此乎 C郁 乎 苍苍 D固一世 之 雄也 知不可 乎 骤得 不知日 之 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A 二者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 B 项,前者,意为 “难道 ”,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后者,作副词 ,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 ,可译为 大概。 C项,前者,放在形容词词尾,译为 “ 的样子 ”;后者,用来调整音节的,助词,无实意; D 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用于主谓语之间,表取独,无义。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
5、的一项是( ) 方其破荆州, 下 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 白 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 顺流而 东 也 始指 异 之 萦 青 缭白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小学而 大 遗 耻 学于师 穷 山之高而止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名词。所以选 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6、 B。 下列句子中,与 “凌万顷之茫然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渺渺兮予怀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句式分析作答。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例句为定语后置句; A项,宾语前置句; B项,介词结构后置句; C项,主谓倒装句; D项,定语后置句。所以选 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 学者 必有师 非吾 所谓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凌万顷
7、之 茫然 彼与彼年 相若 也,道相似也 C哀吾生之 须臾 蚓无 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D吾 从而 师之以为 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A项,所谓,与现代意义相同; B项,相若,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项,须臾 -顷刻 ;瞬间 ;片刻; D项,从而:古 :跟从,并且。今 :顺接词;凡是: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举匏尊以相属 B或师焉,或不焉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则知明而
8、行无过矣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 A项,生,通性;属同嘱; B项,不,通否;趣,通 趋 趋向。 D项,缪 :通 缭 ,缭绕,纠结。暴通曝。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选项对沁园春 长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9、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文学史上一般把 “五四 ”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所以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虽然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仍然属于现代诗歌。 B为了适应格律要求,诗的前三句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应理解为 “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 向北流去 ”。 C词的上阕中, “看 ”字领起了 “湘江秋景图 ”中的七句诗,这七句诗写景的顺序井然:由近观到远望,由仰视到俯瞰;前两句是静景,后四句是动景;第七句是由点到面的总结。 D全诗最后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结,用问句形式巧妙回答了 “谁主沉浮 ”的问题,
10、表现诗人(革命青年)立志主宰国家、民族命运的豪情壮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词的整体感知,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C 项, “由近观到远望, ”理解不正确,应为 “由远望到近观 ”。所以选 C。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判断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狼嗥)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像山那样思考) 运用排比手法,极
11、大地增强了文章气势,多方面列举狼嚎对多种生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突出狼在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对深刻的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 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致橡树 作者采用两组博喻,分别写出了以 “橡树 ”为象征的男子,他阳刚、坚定、顽强、傲然不屈;以 “木棉 ”为象征的女子,她集美丽、柔弱、英气于一体。 C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获得教养的途径 采用形象的比喻,又照应前文 “真正的教养 永远都在半道上 ”,生动地说明为获得教养的
12、阅读能使人不断进入新境界。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 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 “手指 ”比作 “排浪 ”,把 “手掌 ”比作 “太阳 ”,把 “曙光 ”比作 “笔杆 ”,形象地抒发诗人的豪迈情怀,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 D项,理解不正确,应为以 “排浪 ”比作 “手指 ”,以 “太阳 ”比作 “手掌 ”。所以选 D。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蓬勃嬉戏跋涉举一返三 B寥廓戕害斑
13、斓毛骨耸然 C蜇居雾霭萦绕饿殍遍地 D蠕动景况驽马无动于衷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项,举一返三 -举一反三; B项,毛骨耸然 -毛骨悚然; C蜇居 -蛰居。所以选 D。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看见一只雌鹿正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 在白色的水花中。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 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 _逍遥的机会自然也
14、多。 一条老地铁, 了阿根廷的发展历程,也许可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前进道路提供一些借鉴。 A淹没虽然闲逛折射 B湮没纵然闲步凝聚 C淹没纵然闲步折射 D湮没虽然闲逛凝聚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淹没 ”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 “湮没 ”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故排除 BD。虽然,常与但是想连用,表示承认某事为事实,但另一件事并不因前一件事成立。强调的为原因。纵然,强调的是结果。故排除 A。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
15、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然 “上海制造 ”的转型任务依旧艰巨繁重, 但是 插上 “科技翅膀 ”、实 现 “上海制造 ”的转型,目标明确,步伐稳健。 B许多机构就想着花掉预算, 至于 这笔钱花得是否合理合规,是否有效率,则 不在考虑之列,或者说不是考虑的重点。 C作者使用这一张张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天气图,就能对全国、亚洲 以致整个北半球的天气作出预报。 D欧债局势对英国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造成很大危险, 即便 出现了解决方式,欧债危机对英国经济的损害 也 仍将持续。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
16、、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以至 ”-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 “以致 ”-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以至 ”与 “以致 ”的主要区别在于, “以至 ”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获 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 处心积虑 追求的东西。 B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
17、师徐教授 不赞一词 ,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C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 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 兵不血刃 ,最终以 3:0取得胜利。 D这么多年来,垃圾短信就像一个 霸气侧漏 的流氓妖怪,招摇放荡,暴利煌煌,可愣是没有一个神仙来将之 “收走 ”。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 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项,处心积虑,多含贬义,故不符合语境。 B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
18、再添一句话。现在说 “不赞一词 ”也指一言不发。与句意不符。 C项,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与语境不符。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能不能真正解决长期存在的宽带不宽的问 题,既取决于宽带网络服务提供商较高的商业道德,也取决于监管部门较强的监管力度。 B高档相机如此普及,使曾经的贵族的宠物变成了平民的家什,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都有可能成为摄影家。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波特曼丽嘉酒店的经营者完全知道,要想取得满意的财务绩
19、效,根本问题在于长期而出色的人性化服务是关键所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能不能 ”与 “既 也 ”,两面对一面,故不正确。 C句式杂糅,应为 “这些产品不是质量 , 就是 ”D 项,成分赘余,应去掉 “根本问题在于 ”。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两个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站在五彩湾山岗上,放眼望去,群峰耸立,峡谷蜿蜒,千姿百态。在阳光的照耀下, ,反射着火光。而那如火的光亮,给单调 的戈壁
20、带来美丽的色彩,给寂静的荒漠带来丰富的生机。它们或匍匐如巨蟒;或威武似雄狮;或典雅如美人;或玲珑似宝塔。穿行于这些山丘之间, ,稍不留神,就会找不着回归的路。 A 山体仿佛在熊熊燃烧 宛如走进迷宫一般 B 山石仿佛被烈火焚烧 感觉置身蓬莱仙境 C 山石仿佛被烈火焚烧 宛如走进迷宫一般 D 山体仿佛在熊熊燃烧 感觉置身蓬莱仙境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 断,可以用排除法。由下文 “反射着火光 ”可判断,第一空应为 “山体仿佛在熊熊燃烧 ”;由 “找不着回归的路 ”可得出第二空应
21、为 “宛如走进迷宫一般 ”。所以选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江南的冬景选文,完成后面题。( 9分) 1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2我也曾到过 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
22、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3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 丛,用照相机照将出 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
23、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4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 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
24、唐朝那位诗人做的 “暮雨潇潇江上树 ”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5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小
25、题 1】第一、二两段都没有正面描写 “江南的冬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些内容?( 2分 ) 【小题 2】在第三段,作者是怎样表现 “江南的冬景 ”的自然特征的?( 3分) 【小题 3】第四段中,在悠闲的江南微雨寒村画面中,作者 “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是否会破坏这种 “悠闲境界 ”?请简述理由。( 2分) 【小题 4】分析第五段写 “江南冬雪 ”的写景方法及其作用。( 2分) 答案:【小题 1】 为下面正面描写 “江南的冬景 ”作铺垫 通过跟 “北方的夏夜 ”“闽粤的冬天 ”等比较,说明江南的冬天的特别之处(明朗、温暖适宜等特点,并对江南冬景作明确的区域界定)。 【小题 2】作者运用拟人、引用
26、、夸张等修辞,从植物的角度,描写芦花不败,红叶长存,乌桕着枝,草色不枯等植被现象,表现出江南的冬景不仅 “不感肃杀 ”,而且 “含蓄生气 ”等自然特征。 【小题 3】不会。因为动可衬静, “喧哗的酒客 ”可反衬出整体氛围的宁静悠闲;同时,写酒客喧哗,正衬托出人们空闲无事、饮酒取乐的悠闲心境。 【小题 4】未实写雪景,而是通过引用诗句这一避实就虚(虚写)笔法写雪景。作用是能巧借诗句意境,再加上自己的品评,将诗境推至一个新境界,从而来写出雪趣。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概括出第一、二两段所描写的内容,然后根据所写内容与下文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的关系来简要作答 ,第一段 “但对于江南的冬
27、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 ”在比较中表现江南的冬天的明朗的特点;第二段 “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通过比较表现出江南冬天的温暖适宜的特点。在结构上,从下文所描写的江南的冬景来看,第一、二段内容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此题考查描写自然特征所采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第三段具体的语句,分析其采用的手法 及表达效果。由关键词 “丰腴 ”“含得住 ”“养得住 ”可知,作者将江南人格化,故采用的拟人的手法;
28、“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采用的是引用的手法;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很明显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可提炼出江南冬景的特点:不仅 “不感肃杀 ”,而且 “含蓄生气 ”。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反衬、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角度分析 “喧哗的酒客 ”对整体氛围和人们悠闲心情的衬托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
29、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比较简单,读后可发现,整段文字都是借助与雪相关的古诗句和作者的点评来表现 “江南冬雪 ”,这种方法就是引用。第二问,此种引用诗句来写景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可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并结合着作者的点评来组织答案:。引用诗句具有从侧面表现景物的特点,增添文章趣 味性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8分) 栖居在自然里 闫语 ( 1)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念乡村生活的,已经记不清了。 ( 2)多年以前,我一直生
30、活在那里,但现在只剩下怀念了。 ( 3)怀念是一种心灵的旧地重游吗? ( 4)夏天的夜晚,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看满天的星星,白昼的种种喧嚣都渐渐隐退了,耳边荡漾着微风和虫鸣。小小的菜园里,黄瓜伸直了腰,西红柿羞红了脸,还有那一架葡萄也在用晶莹圆 润的眼睛帮我数着天上的星星。这个时候,夜色格外地温柔体贴,虽是万籁俱寂,却也蕴含着勃勃的生机,这个时候,我惬意地栖居在自然里。那时我还不知道诗意为何物,后来才明白,就是:一种对自然的回归,风景和自我融为一体,而后进入生命。 ( 5)坐在家里,精神却在远足。每当我从文字中抬起眼睛,看着自己身处的房间和那扇窗户,想着我的思绪可以冲破钢筋水泥堆砌的禁锢远走高飞
31、的时候,它就是一缕魂,维系着我在乡村的根。我喜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说: “假如大师使你们恐惧,向伟大的自然请求忠告 ”。是的,自然就在那里,是呼吸,是朝霞,是天空和石 头,是青草和麦苗。也是丰收和荒芜,诞生和死亡。 ( 6)难道这还不够勾起你出去走走的愿望吗? ( 7)但,仅有景色是不够的,仅有眼睛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效法自然的心灵。树叶纷纷飘落,果实招摇枝头,这些大自然的婴孩,它们是哭是笑,全在于我们敏锐的感知。 春日喜雨随风潜入夜里,秧苗们欢呼雀跃却招来世人的几许愁绪;花儿朵朵娇颜风华绝代,世人喜形于色却不觉花儿正在暗自神伤。 ( 8)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写下春天,春天就在窗外渐渐远去。当我
32、们写下村庄,村庄已在风景中悄悄老去。这是一个行将消失的时代,当然我指的是一种建筑或是 一种景致,而不是一种文化。时间匆匆复匆匆,它在反复读着自己内心的秘密,也在用多重的演绎将我们推到故事当中去,故事里的自然之美或是伤怀之美,是古人的,也是今人的。时间用经久不息的水滴在我们的心底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有的深沉,有的慌乱。 ( 9)或许时间也是一种风景吧,像回忆倒进我们的怀抱,也像绝望和温存,构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同那早已远去的家乡小镇。 ( 10)小镇不繁华但很热闹,因为这里拥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橡胶厂,小镇的经济效益就屈指可数了。我的家就在小镇的近郊,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在这缕“经济风 ”的吹拂
33、下,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好了,街坊邻里就有大把的时间对他人关怀备至起来,我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一片关切声中度过的,之后想起来,好像除了怀念那里的风景,就是想逃离想忘记了。可是今天,此时此刻,当我的回忆再次关联到家乡的那片土地时,竟然意外地感受到了如许的思念,思念那里诗意的风景,更思念那里熟悉得有些陌生的父老乡亲。 ( 11)写下这些的时候,想象在那条没有名字的乡村小路上,阳光泼下了碧蓝的天空,两只脚踩着同一个节奏,一棵棵早已茂盛起来的树,也在不约而同地讲述着昔日的一个个场景。季节,正清晰着,明亮着,向我们款款走来 。 ( 2011-11-9人民日报) 【小题 1】从全文看,开头三个独立成段表
34、达 “怀念 ”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2】简要赏析第七段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及在语境中的内在含意。( 2分) 【小题 3】第四段和第十段都是描写家乡,描写的重点和表达的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2分) 【小题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这篇散文以 “栖居在自然里 ”为题,将主要笔墨锁定于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多种自然风景的描写,旨在突出在家乡 “栖居 ”的无限诗意。 B第五段引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话,意在张扬 “伟大的自然 ”,下面列举了“天空和石头 ”“青草和麦苗 ”等景物,具体化了 “伟大的自然 ”。 C作者笔下的 “自然 ”是多义的,不仅是客观存在的
35、自然世界和自然景物,也包括了人文、情感、季节、场景等,亦虚亦实,充满艺术魅力。 D文章以 “怀念 ”乡村生活落笔,又在 “想象 ”乡村小路中收尾,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事理思考等穿插其间,构思巧妙,笔法灵活,文质兼美。 答案:【小题 1】 点明 “怀念 ”(乡村生活)的主旨。 交代 “怀念 ”的原因。 明确 “怀念 ”的含义。 【小题 2】运用拟人、 对比等修辞,形象告诉人们仅用眼睛观察景物的外观是不够的,还要用心灵敏锐地去感知景物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小题 3】描写重点:第四段重在描写家乡的自然风景,而第十段重在描写家乡的人文风景。 表达情感:第四段表现栖居自然的惬意之情,而第十段表达对家乡人
36、事风景的思念之情。 【小题 4】 A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作答,在内容上,可先概括这三段的内容,根据内容来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在结构上,作为段首三句,自然要从 点明题目; 开门见山; 总领全文; 为 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交代思路等角度思考。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二问考查赏析语句内含的能力。 “花儿正在暗自神伤 ”一句将花儿人格化,自然是拟人的手法;春日与秧苗,花儿与世人构成对比。第二问体会
37、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可联系上文 “仅有眼睛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效法自然的心灵 ”分析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别概括出两段文字描写的重点,然后再根据描写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综合起来比较即可得出答案:。第四段 “夏天的夜晚 一种对自然的回归,风景和自我融为一体,而后进入生命。 ”很容易判断是描写自然家乡的自然风景。环境描写是烘托人物心情的,优美的景物自然烘托的是惬意的心情。第十段, “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
38、”“思念那里诗意的风景,更思念那里熟悉得有些陌生的父老乡亲。 ”可从家乡的人文风景角度概括; 在思想情感角度,读后可知,主要是对家乡的人事风景的思念之情。综合起来便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A项,理解不正确, “旨在突出在家乡 “栖居 ”的无限诗意 ”理解不正确,旨在突出对家乡人事风景的思念之情。所以选
39、A。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 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赤壁赋中语段,完成后面题。( 7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0、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分) 苏子 愀然 山川相 缪 ,郁乎苍苍 挟 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 骤得 盈虚 者如彼 而吾与子之所 共适 【小题 2】翻译下面的语句。 ( 2分)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4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小题 3】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说理并表达情怀的?( 2分) 答案:【小题 1】 忧愁凄怆的样子; 通 “缭 ”,连结,盘绕; 偕同; 轻易得到; 月亮时圆时缺; 共同享用 。 【小题 2】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小船,端起葫芦做的酒杯相互劝酒。 【小题 3】作者以 “答客 ”的方式,借助 “江水 ”“明月 ”“清风 ”等自然之景 阐述事物皆有 “变 ”与 “不变 ”的二重性;并表达旷达乐观的胸怀和高远的情志(随缘自适,听任自然,投身自然)。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
42、类题,要靠平时对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在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愀然,要注意 “然 ”的意思为 的样子。缪、挟,是通假字;共适,要注意其古今异义的区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 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状语后置句 “渔樵于江渚之上 ”; “侣 ”“友 ”意动用法;举;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43、B。 【小题 3】 试题分析:由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及下文内容可知,作者采用了答客的方式;“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可提炼出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物,这些是作者借助来阐明事理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是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述事理;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表现了旷达乐观的胸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默写 填空题(常识每空 0 5分,名句每小题 1分,共 11分) 16相信未来作者 _,原名郭路生,山东人,中 国现代诗人。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 ,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 19
44、46年诺贝尔文学奖。 17 一诗的作者是海子,原名 撕 弧抖险隆返淖髡呤 u 。 18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美国生态学家 。神的一滴选自 ,作者是美国作家梭罗。 19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 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师说选自 ,作者韩愈,与柳宗元都是 的倡导者。 “六艺 ”即六经,指诗、书、礼、 、易、春秋。 20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柳宗元,字 ,世称柳河东,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著名山水游记系列 “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中第一篇。 2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22 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3吾师道也, ? 2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45、25 ,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食指 赫尔曼 黑塞 17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卞之琳 18奥尔多 利奥波德 瓦尔登湖 19儒家 韩昌黎文集校注 古文运动 乐 20子厚 永州八记 21粪土当年万户侯 2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3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4歌窈窕之章 25舞幽壑之潜蛟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琳、卞、州、侯、博、窈、窕、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
46、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作文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常有一些话对我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句话,能使困顿迷茫的你找到前行的方向;一句话,能使准备中途放弃的你重新坚定意志;一句话,能使固执己见的你幡然醒悟;一句话,能使曾经冷漠的你感受到并施予人温暖 那些曾丰厚了我们生命经历的话,那些曾激活了我们情感体验的话,总在我们的心头萦绕不散。 请以 “生活中重要的一句话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讲述经历,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情感。 2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3表达通顺、得体、生动、细腻,能运用多种 表现手法。 4标点规范,书写端正
47、,卷面整洁,不得抄袭或套作,字数 800字左右。 答案:生活中重要的一句话 -人不能预测自己一生时,会发现这句话是有用的。 在人们的交往中,往往能改变人们生活的一句话也许是: ILove you(我爱你)。但是,还有几句话对人生也同样重要,但人们常常忽视它们。其中一句就是:Ill be there(我就来)。 经过一周疲惫的工作,当你想享受一个轻松的周末之时,突然发现家里的水管坏了,你给管道工打电话,当他说 “Ill be there”时,你无疑会感到极大的轻松。当你驾车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车子突然熄火,后面的汽车又排成长龙,拼命地鸣笛催促。这时,你心急火燎地摸出最后一个分币打通了朋友的电话,得到一句 “Ill be there”,会让你如释重负。 “奶奶,我的毕业典礼在 6月举行。 ”“Ill be there。 ” “妈妈,孩子闹了一夜,我快困死了 !”“Ill 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