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曹操退兵之后,周瑜急忙率军来攻南郡,守将曹仁与周瑜展开大战。激战中, 周瑜中了毒箭。曹仁败退后,诸葛亮却乘机占领了南郡、荆州等地。周瑜火气攻心,伤口进裂。这是孔明一气周瑜。 B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刘备听从马良的建议,出兵南下,一举攻取了零陵,赵云乘势又攻取了桂阳。 桂阳太守想把自己刚刚守寡的嫂子嫁给赵云,被赵云严词拒绝。 D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
2、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杀黄忠,最后魏延杀了太守,献了城池。 E玄德待黄忠甚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其故。孔明曰: “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 祸根。 ”玄德听了孔明的话,就把魏延赶走。 答案: BE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中故事情节的把握。 B“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错误,不是把鲁肃赶回,而是哄骗鲁肃。 E“玄德听了孔明的话,就把魏延赶走 ”错误,刘备未把魏延赶走
3、,而是请孔明宽恕,留其在军中。 考点: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名著名篇阅读 B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在军阀混战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收降了三十余万人,择精壮者编为 “青州军 ”,朝廷封 曹操为镇东将军,屯驻兖州。又得到了荀攸、郭嘉等谋士和于禁、典韦等猛将,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B徐州太守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部队 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孔融只好派太史慈向刘备求助。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兵解了北海之
4、围。 C刘玄德离北海来见公孙瓒,具说欲救徐州之事。瓒曰: “曹操与君无仇,何苦替人出力? ”玄德曰: “备已许人,不敢失信。 ”瓒曰: “我借与君马步军二千。 ” 玄德曰: “更望借赵子龙一行。 ”瓒许之。曹操知道刘备前来帮助陶谦,害怕前后受敌,便带兵离开徐州。 D曹操杀进濮阳城被包围,遇上吕布。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而过。吕布从后 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 “曹操何在? ”操反指曰: “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途遇典韦,杀条血路,回到曹营。 E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投靠刘备,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
5、犯,于是封刘备为徐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操又下诏让刘备讨伐袁术。刘 备带领关羽领兵出发, 留张飞守徐州。张飞酒后使性,鞭打吕布。吕布发怒,勾结他的岳父曹豹乘夜袭取了徐州。 答案: CE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中故事情节的把握。 C项 “曹操知道刘备前来帮助陶谦,害怕前后受敌 ”错误,应是曹操获悉吕布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怕后方不稳。 E“鞭打吕布。吕布发怒,勾结他的岳父曹豹乘夜袭取了徐州 ”错误,应是鞭打曹豹,曹豹趁机内应女婿吕布,吕布乘夜袭取了徐州。 考点: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名著名篇阅读 B 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
6、项是 ( )( 3分) 奉宣室 以 何年 老 当 益壮 处涸辙 以 犹欢 穷 且 益坚 A 和 相同 , 和 相同 B 和 不同, 和 不同 C 和 不同 , 和 相同 D 和 相同, 和 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常与以下几点有关:句中的位置、前后词性、固定结构等等。 中的 “以 ”后跟时间的时候,其用法与 “于 ”相同,意思是 “在 ” 中的 “以 ”相当于连词 “而 ”,表转折,却 中的 “当 ” 中的 “且 ”均作 “应当 ”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7、3分) A时运不济,命途多 舛 舛: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 等 终军之弱冠等:等到 C阮籍猖 狂 ,岂效穷途之哭狂: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 彩 彻区明彩:日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实词的意思和用法与这几方面有关:字形结构、语境、句中的位置、前后词性等等。根据 “等 ”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后词语的词性,可以判断 “等 ”解释为 “等到 ”不恰当,应解释为 “同于 ”,意思是 “和终军一样的年龄,却没有终军那样的报国机遇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8、 用单纯的眼光看待人生, ;用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 ;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帮你的人, ;用宽容的心去面对伤你的人, 。人生 ,总有许多沟坎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憾要弥补,生命,总有许多迷茫要领悟。 你会觉得他们其实也都不容易 你会发现人间真的有许多无私与美好 你的步履会轻盈洒脱 你将少掉许多莫名的烦恼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主要是考查句子的连贯性。 “连贯 ”,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意方面的,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二是形 式方面的
9、,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试题考查样式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首先浏览语段,可以知道这段文字是讲述如何对待生活中的 “沟坎 ”和 “遗憾 ”。可以挑选简单的空进行排除。第二处说 “幸福的脚印 ”,而与 “脚 ”相关的自然是 中的 “步履 ”,故排除 A和 C;而第三处说的是 “感恩 ”,因 “感恩 ”才能体会到 “无私和美好 ”,故排除 D,选 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徐 孺 ( r) /u( q)戟 帷( wi)星分翼轸(
10、zhn) B 萦 ( yng)回胜 饯 ( jin) 涸 ( h)辙钟鸣 鼎 ( dng)食 C东 隅 ( y)请 缨 ( yng) 猖 ( chng)狂衡阳之 浦 ( f) D 暇 ( xi)日雨 霁 ( j) 邺 ( y)水遥襟 甫 ( f)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轸zhn(二十八宿中的星宿); B饯 jin(指滕王阁的盛宴); C浦
11、 p(水域)。故答案:选 D项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9分) 王维的境界 钱 穆 最近偶然看 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 “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 ”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 “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 ”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
12、。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 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
13、比, 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扑扑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扑扑地掉下。 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
14、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 了。 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
15、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 谈诗) 【小题 1】对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指的是全 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
16、小题 2】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落 ”字和 “鸣 ”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 “落 ”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 “鸣 ”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 “顿然 ”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小题 3】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17、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这类试题是阅读的常见题型。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文中内容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 D项正确,依照原文第四段后半部分的句子 “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
18、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 ”,即可选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 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A项在文中的原句是 “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应有由此及彼的推断 ”,选项与此一致; C项在文中的原句是 “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 ”,选项与此一致; D项在文中的原句是 “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选项与此一致。 B项在文中的原句是
19、 “生命表现在山果草 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 ”,可见词语中透露出的是生命的气息,而并非 “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 ”。故选 B项。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和推断能力。 A项 “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不妥, C项说 “只有参禅悟禅 ”,才能 “体味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这种说法有问题,前后两句没有必然联系, D项三者应各有其妙。故答案:选 B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0分) 母 亲 的 来 信 苏
20、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 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 “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 !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 “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
21、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 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 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 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 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 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 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
22、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 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 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
23、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 126,然后 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 “支出 ”,右栏写上 “数目 ”。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 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 4,得出总数为 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 10 ,买裤子 30 ,储蓄 20 ,电影、跳舞等 4 天, l天 2卢布 8 ,剩余 10 卢布。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 ”二字,改为 “零用 ”,心中叨咕着: “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 的来信。 他打着哈
24、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小题 1】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2分) 【小题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 4 分) 【小题 3】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 “母亲 ”,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 试结合文本加以探讨说明。( 4分) 答案:【小题 1】自私、怠惰、爱面子、良知未泯、不知图报(感恩)。( 2分,概括出 3点即得满分) 【小题 2】( 1)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 1分)( 2)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
25、亲寄钱的情节;( 1分)( 3)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济母亲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2分) 【小题 3】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 (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 (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 “母亲的来信 ”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 “母亲 ”形象的作用;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第二种观点:小说主
26、人公是文卡。 (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母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 (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 “母亲 ”形象更具有典型性;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特征 :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直接刻画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衣着)、心理
27、、动作、语言等方面直接描写以表现人物特征;间接刻画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题干要求概括 “文卡 ”的形象特点,首先到文中找人物的言行举止,然后再找他人的反映和评价。 “文卡 ”领到工资只顾安排自己的生活,却不顾母亲,体现了他的自私、不知回报, 结尾的 “三卢布纸币 ”又反衬了他的这一特点; “买裤子 30 电影、跳舞 ”,这一安排体现了他的爱慕虚荣。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一是结构上的
28、作用。文卡路遇家乡熟人,熟人的话语中透露出文卡母亲生活的贫困,结尾部分却又寄了三卢布给文卡;而文卡有钱却不愿意接济母亲,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人物形象在这一对比中,显得更为突出。也是熟人的话才引出文卡考虑给母 亲寄钱这一环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主要从形象塑造、情节体现、主题展示三方面来思考组织答案:。无论是肯定谁,一定要观点明确。答案:的模式为:观点(我认为是 ) +理由(尽量分条说,从情节上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 ,从主题凸显上
29、 )。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2分)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韶 拜 定州, 除 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 “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 济 乎。 ”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 “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 又与业别,执手曰: “令 我 出 都 注 , 便 失 援, 恐 君 在 后 不 自 保 全 ,唯 正 与 真 愿 君 自 勉。 ”业唯有一马,因瘦而死。
30、韶以业家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 ,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 “卿邀名人也。 ”对曰: “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后高祖书与韶云: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 ”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 ”崔暹问业曰: “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 ”答曰: “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 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寻迁东郡守,以 宽惠著。其年,麦一
31、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人以为政化所感。 寻 以病卒。 (节选自北齐书 循使传) 注 出都:六朝时人谓出京城为出都。 【小题 1】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彭城王韶 拜 定州拜:授予官职 B 除 典签除:革除官职 C同心戮力,庶有 济 乎济:成功 D 寻 以病卒寻:不久 【小题 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孟业出身贫寒低微,年轻时在州府任官吏,他秉性廉谨,不接受同僚分给的不义之财,长史刘仁之表示要与他同心戮力,并希望会取得成功。 B长史刘仁之对孟业颇为信赖,后征召入朝为官,临行向彭城王极力举荐孟业。虑及孟业日后孤立无援的
32、处境,勉励他恪守正直的人格。 C孟业唯一的马死后,彭城王为帮助家贫的孟业,想让官吏们同吃马肉,再加倍还给他钱,孟业坚决推辞。彭城王戏说那些名人是孟业请来的,孟业仍婉言谢绝。 D孟业后来任司州长官的法曹官,因形貌短小,遭到鄙视。但后来孟业的断决之明折服了司州长官,不久,孟业升迁东郡 守,为政以宽和仁厚而著称。 【小题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 3分) ( 2)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3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1)我以低贱的身份,虔敬地侍奉您,已经不能做多少对您有帮助
33、的事,又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 ( 2)我秉性愚直,只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般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在翻译题中,可采 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办法:字形结构分析法、声音的通假、句内语法结构、对称的句式。 B项 “除典签 ”中的除可以联系课内,陈情表中有句子 “除臣洗马 ”,意思是授予我洗马的官职,此处的 “典签 ”是官名,所以此处的 “除 ”也是 “授予官职 ”的意思。故选 B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34、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道题目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段,一般的提问方式是选出错误或正确的一项,以选 错误的居多,因为此题是要帮助学生的。即使是错误的选项,错误的点也非常小,一般是: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C项 “彭城王戏说那些名人是孟业请来的,孟业仍婉言谢绝 ”的说法不正确误解了 “卿邀名人也 ”一句的含义。句中的 “邀 ”意为 “求取,希望得到 ”,并非指 “邀请 ”。句中的 “名 ”意为“名誉、声誉 ”,并非指 “著名
35、”。全句意为 “你是求取声誉的人啊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是 “信、达、雅 ”,一般要求直译,尽量逐字落实。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 “细微 ”,形容词做名词,低贱的身份; “伏 ”,表恭敬的姿态; “事 ”,侍奉; “裨益 ”,做有帮助的事。( 2) “自修 ”,宾语前置,修养自我; “长 ”,形容词做名词,长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翻译: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36、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3分) 答案:他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依据 “信 ”“达 ”“雅 ”的原则,要抓住句中的特殊句式和重点字词,紧扣得分点。 “于 ”,对于; “数数然 ”,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 “虽然 ”,古今异义,虽然如此; “树 ”,树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搠野藤中。 (注)徐渭( 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
37、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小题 1】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2】第三句 “笔底明珠无处卖 ”中的 “明珠 ”指什么?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小题 1】 “落魄 ”写其潦倒不得志, “独立 ”“晚风 ”写其寂寞孤苦的晚年, “书斋 ”“啸 ”字则写出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第一、二句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落魄潦倒的诗人形象。 【小题 2】诗中的 “明珠 ”用比喻手法,表面 上是比喻所画的 “葡萄 ”,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的才识。这句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
38、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刻画的人物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做法有两大种。( 1)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 2)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 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明示,是 “一、二句 ”中的 “诗人形象 ”。 “落魄 ”写其处境, “独立 ”“啸 ”写其动
39、作, “书斋 ”写其环境,再联系注释 “性情纵放,屡试不第 ”,即可得知其形象特点是 “狂放不羁、潦倒落魄 ”。答案:的模式: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也可以反过来,先说诗歌内容和手法,再说其中体现的特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 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诗歌的手法和情感。诗歌的手法主要包括四大类: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本题中已经给以提示, “明珠 ”指什么,自然是用了比喻中的借喻。使用比喻,本题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结合诗歌的题目 “题葡萄
40、图 ”,就可以知道,此处的 “明珠 ”是比喻 “葡萄 ”,因为两者的形体相似;再联系 “笔底 ”“无处卖 ”和注释中的 “屡试不第 ”,可以知道这 “明珠 ”也是比喻 “自己的才华 ”,因为两者神似。有 “明珠 ”却 “无处可卖 ”,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价 D。 语言表达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制度改革 ,从何着手?毫无疑问,利益与特权是其中一
41、个触点,只要( b) 离依附之上的、额外的利益与特权,还院士称号学术性与荣誉性本真,对解决许多由争名夺利而滋生的问题应该大有帮助。 (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b) ( 1分) ( 2)在语段的划线处填写一个妥当的成语: ( 1分) 答案 :( 1)剥( 2)千头万绪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考查汉字的字形和成语的运用。剥( bo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b 义同 bo,用于复合词),剥离的意思是“(组织、皮层、覆盖物等)脱落,分开 ”。第一处的成语可以依据后面的 “从何入手 ”来思考,根据 “从何入手 ”可见多而乱。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
42、杂纷乱。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组成排比句。( 2分) 读李密陈情 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什么? 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孝心是 ; 孝心是 。 答案:孝心是江革负母逃难,行佣供母的情怀;孝心是杨香不顾安危,力搏猛虎的勇敢;孝心是田世国亲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用中的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仿句式,二是仿修辞,三是仿句间的关系。浏览语段,可以知道本段文字主要围绕 “孝心 ”,所仿的句子是 “黄香夏扇枕席,
43、冬暖被褥的体贴 ”,内容应包括人物、事例和评价。此类事例有: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参啮齿痛心, 仲由百里负米,闵损芦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等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著导读 简述庞统巧授连环计的故事。 答案:庞统正与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是没有人去曹营传递消息。正巧曹操又派蒋干来探听消息,周瑜与庞统将计就计,让蒋干向曹操引荐了庞统。庞统以曹操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国的故事情节。 “庞统巧授连环计 ”出自 “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概括的时
44、候要有体现过程,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每一过程的概括模式为:什么人什么事。 考点: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名著名篇阅读 B 默写 背诵默写( 10分,每处 1分) ( 1)悟已往之不谏, 。 ( 2) ,扶孤松而盘桓。 (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 4)山原旷其盈视, 。 ( 5) ,形影相吊。 ( 6)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_。 ( 7) , 亦崎岖而经丘。 ( 8)登东皋以舒啸, 。 ( 9) ,彩彻区明。 ( 10) ,愿乞终养 ! 答案:知来者之可追 景翳翳以将入 潦水尽而寒潭清 川泽盱其骇瞩 茕茕孑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既窈窕以寻壑 临清流而赋诗
45、 云销雨霁 乌鸟私情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知 ”、 “翳翳 ”、 “潦水 ”、 “骇瞩 ”“茕茕 ”“孑 ”“陨首 ”“窈窕 ”“壑 ”“销 ”“霁 ”等。特别注意形近字,通假字。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 “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的更好。 ”那人很奇怪地 问其中的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 请理解材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 800字的 议论文 。 答案:逼 “逼 ”是
46、刀光剑影炮火硝烟时立下的军令状, “逼 ”是遵照执行不得有误的死命令,“逼 ”是必须完成不得拖延的硬任务。 “逼 ”或意味着 “强硬,强迫 ”。但是逼迫,能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生存危机,逼出成功 面对数十倍于已方的秦兵,西楚霸王毅然破釜沉舟,让战士们只带三天干粮,逼使每位士兵拿出视死如归的勇气,最终赢得了这一场神奇伟大的战争;面对不顾骨肉亲情的兄长,曹子建被逼无奈,以旷世之才在七步之内吟出一首冠绝天下的诗,不但成功地免去杀身之祸,而且被后人誉为 “七步之才 ”。 渔民捕捞的沙丁鱼,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死亡。后来在人们引进了它们的天敌后,被生存的危机所逼迫,反而不断挣扎从而获得了生
47、存的希望,成功地存活下去。生存危机的逼迫,能使发挥体内的最大潜能,激发智慧,释 困境重围,逼出成功 那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使陈胜等 人在大泽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亡亦死,举大义亦死 ”的困境逼迫他们揭竿起义,成为了第一支农民起义军,成功地敲响了秦亡的警钟。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重兵濒临城下,城外无援兵,城内无一守兵,孤绝的困境,逼出了诸葛亮超强的智慧,一架琴,几个扫把演绎一曲 “空城计 ”,成功地吓退司马大军,让城中百姓转危为安。那是一场天灾人祸的灾难,中国陷入三年困难时期,偏又遭苏联撤走资金与技术的顶头风,逼迫国人奋发图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完成了 “两弹一星 ”的壮举。 困境当前,艰难压顶,没有沮丧,没有失落,没有放弃!无路可走, 逼迫之中,激发人无穷的斗志,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走向成功! 亡国警兆,逼出成功 诸侯混战,此消彼长,秦国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实力弱小,随时都有被吞灭的可能。在国将亡的逼迫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国将亡的逼迫感,使得中国渐衰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如同肥肉般任人宰割,受尽外族凌辱。内忧外患,水深火热,帝国主义的侵略,逼迫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激发战士们一往无前。经过 8年顽强抗战,即使在武器不如人,力量不如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