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 A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 玲珑剔透 ,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B这一次大赛所聘请的该市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业团体的专家,都是 巧言令色 的高手,他们的点评制造了令观众眼前一亮的效果。 C我在出差途中竟然与失去联系三十多年的老同学 萍水相逢 。看到彼此都已经渐生华发,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D一些落马的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 一饭千金 ,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答案: A 试
2、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B、巧言令色: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C、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D、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文段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 ) 空气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_, _。_; _, _, _。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 PM2 5等悬浮颗粒及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呼吸道健康,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并且在城市中污染物
3、不易扩散 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滑 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性 给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雾霾天气大大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交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文段整体是总分结构, 是总说应放在前面,也可根据此处的句号来断定 与前面构成一句话。 是雾霾对交通的影响,承接第一句分说。 是雾霾对身体的危害,较 更进一层。 再进一步说明在城市中的严重危害。所以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 3分) ( ) A从民族层面来说,不仅中国年反映的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B进入亚运会对于围棋的推广和发展而言是一次不错的机遇,可混双比赛中暴露出的争议再次证明:缺乏统一规则对于围棋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具有制约作用。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是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否提高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是否使农民对新农村的感觉比以前好了,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答案: D 试题分 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
5、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不仅 ”应在 “中国年反应的 ”后面; B项,语序不当,先“推广 ”,后 “普及 ”; C 项,句式杂糅,应为 “有 危险 ”或 “会遭到破坏 ”。故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元杂剧作者的特殊性,时常为论者所忽略。书会才人加工整理或者创作的杂剧,其作者究竟是哪些才人?数个作者合写的一本杂剧,何以有异同之辨 “正本 ” “次本 ” “旦本 ” “末本 ”的作者如何辨析 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其实,元杂剧是 “万人糕 ”,是多层宝塔,不管塔顶是谁耸立
6、,都并非仅只今之所见署名的某一作者。杂剧的最初形态当是框架式的,敷演士庶民众喜闻乐见、早已流传的故事,靠艺人口耳相传加以承续,后经书会才人参与整理加工或者创作,才渐有剧本流传。北宋时期,教坊就罗致才人编写杂剧。南渡之后,教坊废置,杂剧唯靠艺人传唱。端平年间,临安等地书会纷纷涌现,这本为书生聚读之所,显系民间书塾。其中书生,亦参与市民文艺活动,渐成民间艺人为主体的行会组织,才人也为勾栏瓦舍 演出的杂剧、讲史、唱赚、诸宫调等通俗文艺撰写脚本,故有杂剧剧本得以流传。于是,下层文人和书会艺人也就成为杂剧作者的主体。 至元代科举的长期停滞,迫使不少文人学士投身书会。录鬼簿所记前辈才人和方今才人,录鬼簿续
7、编所记 70多位曲家,大半为书会才人。他们的加盟,奠定了元杂剧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座高峰的坚实基础。由此可知,元杂剧的作者有变化流动而并非固定为某一作者的特点。 再者,古代诗文,绝大多数出自作者一人之手,数人联句之诗仅是酬和之作中的特例。而元杂剧中,数人合作一剧者,并非罕见。鲍吉甫、汪勉之合写曹娥泣江、范冰壶、施君美、黄德润、沈珙之合编 裘,都是有案可稽的。 如果说,这种数人合作一剧,主要反映出元代杂剧作者彼此协作的一面,那么,同一题材的杂剧,常有不同作家署名的多个剧本,则主要显示出元代作者又有相互竞争的一面。因而也就出现了所谓 “次本 ”。赵公辅东山高卧、武汉臣错勘贼、尚仲贤崔护谒浆、张生煮
8、海等,都有 “次本 ”。有的杂剧,还标有 “旦本 ”或 “末本 ”。 “次本 ”与 “二本 ”到底含义如何,至今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他们都有与 “次 ”“二 ”相对应的其他本子存在。 “末本 ”“旦本 ”也 是如此,有 “末本 ”就有 “旦本 ”与之对应,有 “旦本 ”同样有 “末本 ”与之对应。这说明在杂剧创作中,相互合作、竞争、借鉴、模仿现象的并非罕见,决定了作者的特殊性,与诗文作者的单一性有所不同。 元杂剧不同于重在抒发作者个人感情的诗文,也有别于明清的 “案头 ”之作,主要是作为 “商品 ”用于演出的,不能不更多地关注观众的欣赏情趣、审美爱好,并据以不断在演出中加以修改,
9、而要消解掉作者的独特个性。因此,剧本创作之时观众已经参与进去,成了 “意图 ”作者。观众既是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也是创作是否成功的检校者。 “票房价值 ”的制约作用 ,自杂剧产生之日起,就是 “铁的规律 ”。 元杂剧剧本是书会人才与教坊或者露台子弟等艺人相结合的产物,元代文人进入勾栏瓦舍,并非像前代文人抱着 “补充 ”或者 “聊寄 ”的心态走向文坛,而是为生活所迫全身心地投入市井文化,以其文学修养提高了杂剧的文学水平,而艺人的舞台实践经济,使其剧本变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场上之作。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杂剧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北宋时期,杂剧由教坊罗致才人编写,
10、南渡后,杂剧唯靠艺人传唱。 B南宋时,杂剧都是由逐渐形成的行会组织中的主体民间艺人创作的。 C元杂剧与诗文不同,其演出具有商业性质,更关注观众的欣赏情趣、审美爱好。 D与两宋杂剧不同,元杂剧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和创作是否成国的检校者是观众。 【小题 2】下列对于 “元杂剧作者特殊性 ”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元杂剧的作者大多为书会才人。 B元杂剧的作者并非固定为某一人且有变化流动性。 C元杂剧作者有合作也有竞争。 D元杂剧作者抱着 “补充 ”和 “聊寄 ”心态进行创作。 【小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 A元杂剧最初形态为框架式,用以敷演士庶民众喜闻乐见
11、、早已流传的故事,其传播方式为 “口耳相传 ”,后文人参与才有剧本流传。 B元代科举长期停滞,使得不少文人学士投身书会,他们的加盟奠定了元杂剧坚实基础。 C古代诗人因酬和出现数人联句仅是特例,而元杂剧数人合作一剧的现象并不少见。 D元杂剧中 “次本 ”情况亦非罕见。如赵公辅东山高卧、武汉臣错勘贼、尚仲贤崔护谒浆、张生煮海等,都有 “次本 ”。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中内容的基础上,先从文中找到论述 “杂剧 ”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B项,南宋时杂剧不都是民间艺人创作,也有才
12、人的创作。所以选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D项,原文中 “元杂剧作者并非像前代文人那样抱着 补充 和 聊奇 心态走向文坛 ”,据此可知不正确。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理解能力。解 答此题,可从文中结合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 A项,原文为 “杂剧的最初形态当是框架式 ”而非 “元杂剧 ”。所以选 A。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我叫马三立
13、 20世纪 90年代,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一向低调的马三立,被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 1992年,后期为马三立捧场的合作者王凤山也去世了。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的大师级演员,能够找到一位功力相当、与之配合默契的搭档是非常不容易的,痛失臂膀,马三立的痛心、惋惜可想而知。但那时的马三立没有多少闲暇伤感,相声、观众都需要他。王凤山逝后,他就只说单口的小段节目了。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往往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乍听起来絮叨细碎,茫无头绪,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流水无痕地转入正题了,他仍旧不慌不忙,直至 “包袱 ”设就,从容 “抖 ”开,让你先一怔,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
14、,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 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 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去劳教所,刚下汽车就有两位女警察从两边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对女警察说: “能不能由一位扶着我? ”女警察不解。 “可你们看这么多记者照相,明天一准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 ”此话一出,据说扶着他的两位女警察弯下腰,半天没直起腰来! 马三立在台上说相声时经常自称 “马大学问 ”,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的面很广,从古诗文到演义 、评话、野史、传奇、志异、 “
15、笑林 ”以至科普读物都读。他认为相声演员 “肚子是杂货铺 ”,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 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戏曲和曲艺历来不分家,看戏是他的老爱好,他因此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还能粉墨登场,晚年偶尔在庆典或联欢性的戏中“客串 ”角色。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说的段子经常有大段的 “贯口活 ”,文字很长,还要背诵如流、朗朗上口,都是靠早年的苦读强记。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 他曾在纸上写下了: “风前之烛瓦上的霜,珍 惜声望,莫追时尚。 ”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 “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 ”和为人处世的 “三
16、别、三不、三对、三要 ”。盛名之下的相声大师,老来给自己立下这么多严格的规矩! 2001年,他接受第一次手术。他在住院期间仍然乐观、豁达,笑口常开。术后伤口疼痛,医生说实在太疼就打止疼针,他知道杜冷丁类麻醉药容易上瘾,忍着疼痛不让多打,还告诉医生: “少打这样的针,回头病好了出院没回家,从医院直奔戒毒所就麻烦了! ”在场医护人员都忍不住笑了。 2001年 12月 8日晚,今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 “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 80周年 暨告别舞台晚会 ”。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身材修长,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 他依然照例向观众
17、作揖示意。待如潮掌声止息下来,大厅里鸦雀无声,人们都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叫马三立 ” 他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轻轻消除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人们很难察觉他的表演是何时开始的。他还在不慌不忙地和观众聊天,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他娴熟自然地即兴抓哏,妙语连珠。相声就是让人们笑的,他要把笑进行到底。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 A风格独特、技术炉火纯青的王凤山去世后,马三立十分痛心,他决
18、定不再说对口相声,而改为只说单口的小段。 B马三立的单口小段常常以生活琐事为引子,逐渐才转入正题,让观众在忘情的笑声中咀嚼出其中发人深省的哲理。 C马三立到老都手不释卷,涉猎广泛,因为他认为相声演员 “肚子是杂货铺 ”。他还爱好看戏,这对他的表演也有帮助 。 D “风前之蚀,瓦上的霜 ”,形象地表达了马三立已步入老境: “珍惜声望,莫追时尚 ”是他的严以律己,也是保守的表现。 E本文选取耄耋之年的马三立生活中、舞台上的几个片段,点面结合,夹叙夹议,表现了这位相声大师的为人和表演风格。 【小题 2】马三立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马三立舞台表演的功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19、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马三立一向低调,却被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低调 ”的理解。 (8分 ) 答案:【小题 1】 CE 【小题 2】 幽默诙谐。被女警察搀扶、在 医院打针时说的话,表现了其人的幽默风趣。 爱好广泛。不见爱好读书、看戏,还爱好国画、书法、足球。 律己甚严。为自己定下 “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 ”和为人处世的 “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 【小题 3】 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 从对生活琐事的絮叨中不知不觉转入正题,制造笑料,含有哲理。 记忆力训练有素,到老不衰。(每点 2分) 【小题 4】低调不仅是马三立成功的关键,更是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只
20、有这样,人生才更美丽。 低调,才能放下身段,默默地充实自己。他拒绝两个女警察的搀扶,是低调;广泛阅读,充实自己,也是低 调。 低调,接近了他与观众的距离。告别晚会上,他的衣着和自报家门的方式,都使观众感受到了一位长者的可亲可敬。 低调,制造出了更佳的喜剧效果。他的单口段子,形状往往给人以絮叨之感,但 “包袱 ”抖开,常令人发笑和深思,增强了喜剧效果。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内容及结构的角度分析, A错误有二:一是 “风格独特,技术炉火纯青 ”是对马三立的评价,不是对王凤山;二是马三立说单口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痛惜王凤山的去世,而是找不到满意的搭档。 B原文是 “有时还会依稀咀
21、嚼出一丝哲理来 ”,不是每次都这样,选项说法不准确 。 D“保守 ”一说错误。所以选 CE。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探究能力。分析实用类文本中人物的性格,要根据文本对这个人主要事迹的记叙以及关于这个人的语言、行为动作和心理等的描写分析,回答本题时,最好先用简洁语言归纳出少年性格特点,在列举事例佐证。有时还要注意结合人物成长的环境和人物在家族、社会中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结合内容提炼、概括,马三立的性格特点有相声大师的幽默诙谐,不仅爱好读书、看戏,还爱好国画、书法、足球的热爱广泛 ,为人处世律己甚严,以及
22、乐观、豁达,笑口常开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可先从文本中找到与马三立舞台表演的功力表现的相关语段,然后再根据提示性的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即可。例如,马三立舞台表演的功力表现有: “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的大师级演员 ”“往往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乍听起来絮叨细碎,茫无头绪,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流水无痕地转入正题了,他仍旧不慌不忙,直至 “包袱 ”设就,从容 “抖 ”开,让你先一怔 ,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
23、 ”“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 ”“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 ”“有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的平易近人 ”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试题。回答时要紧扣 “低调 ”二字,结合马三立先生的事迹和自己的实际,将自己的理解分列几点陈述,一是肯定,可从拒绝两个女警察的搀扶,广泛阅读,充实自己,他的衣着和自报家门的方式,他的单口段 子,形状往往给人以絮叨之感,但 “包袱 ”抖开,常令人发笑和深思等去思考。一是否定,可从如果不付出努力,照样不会成为优秀者;常自称 “马大学问 ”等高调表现分析。
24、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5分)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我记得因为这个,我还笑了笑。 当时她正和儿子吵架,虽然她努力表现出家长训斥孩子的样子,可俩人看起来就是在吵架。儿子
25、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却比她高半头,她得仰着头数落他 因为那个男孩自己做主在超市买了一双耐克鞋,而且从超市一出来就立马换上了,那双旧鞋则拎在手里。 她说她天天在超市门口整理 自行车,打扫卫生,一个月才挣八百,他一双鞋就给花没了。她儿子看起来更生气,说篮球队的同学买的都是今年的新款,最便宜的也一千多,他买了双旧款,还打六折,结果还是被唠叨半天。 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库。所以我朝她点点头,说: “你
26、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 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 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 70斤。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箱子,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库门口的车厢口。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 “嗨 ”的一声将瓷砖箱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卸车和装车的价钱一样,但是比起装车,那活儿可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
27、少 ,只用四个就可以。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就算抢到了机会。她反应明显慢了,等她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有种占了便宜的兴高采烈。 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背后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 “那个女的 ”。他们说她是被亲姑姑从四川拐卖到这边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最初几年怕她跑了,老男人把她拴在屋里,整天不让她出来,直到后来她接连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她也不肯走了。 显然,他们对她既排斥又有些同情,他们觉得搬运东西是男人干的活儿,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我把一张塑料凳子递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 “一会儿车还得回来,腾空这个仓库怎么也得十
28、几车,下一趟再去。 ” 11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12我说: “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怎么又来干这个? ” 13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 “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 ”她其实很健谈,而且话里果然有些四川口音。后来,她就跟我聊开了。她说她男人年纪大了,身体不 太好,也懒,还喜欢喝酒。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读大学了,从第二学期开始就不让家里给钱了,都是自己做家教赚学费和生活费。二女儿明年也要高考了,她心气高,只想考北大清
29、华。就是小儿子从小惯坏了,不太听话。 14说这些的时候,她满脸都是笑 心疼、欣慰又有点骄傲。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经常逃课,还跟她顶嘴、吵架,有时还偷钱离家出走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 15 那姿势、口吻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有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 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16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她每次去卸车时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 17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0、,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女搬运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了使女搬运工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 B小说的语言含蓄蕴藉,描写如行云流水,叙述自然,人物形象鲜活,为读者展现了小小说表现现实生活的 艺术魅力,可圈可点。 C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加入 “我 ”与女搬运工的情感交流与情绪互动,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使人读罢心潮难平。 D小说注重从生活中取材,充满了真挚的情愫,给人带来心灵的感动;小说表现出的母子亲情的温馨主题让人感到温暖。 E 小说第 段中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身世的议论是插叙,表现了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的
31、同情,更能打动人心。 【小题 2】文章 段属于插叙,请简析其作用(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女搬运工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以 “她长得像我妈 ”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CA 【小题 2】 塑造了人物形象:通过叙写女搬运工与儿子的争吵及她的工作,彰显了她吃苦耐劳、节俭朴实的形象特点; 丰富了文章内容:交代了 “我 ”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形; 既呼应了标题,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每点 2分) 【小题 3】 吃苦耐劳:在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打扫卫生;做搬运工和男人抢着干活,不怕苦,不怕累。 节俭
32、朴素:因儿子自作主张买了昂贵的鞋子训斥他。 懂得感恩: “我 ”倒了水给她,她谢了三次; “我 ”跟司机交代照顾 她,也感激地朝 “我 ”笑。 自尊要强:为了不让 “我 ”误会,搬最大的箱子,和男人比着干活。(每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小题 4】 设置悬念,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她 ”指的是谁? “我 ”和她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勾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她长得像“我 ”妈,所以两次见到她时, “我 ”都留她,还尽力帮助她。 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暗含着作者对她真切的同情和尊重。 彰显了文章主旨,歌颂了为子女操劳、为生活所累的母亲这一群体。(每点 2分) 【小题 1】
33、试题分析:可从小说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发呢下, B项 “含蓄蕴 藉 ”不正确,这篇小说的语言应为质朴生动。 D项 “表现出的母子亲情的温馨主题 ”的说法有误。 E项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既排斥又同情,因为他们认为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应干这么辛苦的活儿。所以选 CA。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 等。 考点
34、: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 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
35、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
36、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 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
37、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 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 廖永忠传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被:表被动。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数:列举。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
38、铜锣峡。次:驻扎。 【小题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 ) 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永忠以和未至辞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 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
39、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小题 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名垂青史),这是我的愿望。(事、垂名竹帛、是,各一分)( 2)太祖派遣廖永忠将他接回应天,
40、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淹死了,太祖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廖永忠。(遣、覆、咎,各一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A项的 “被 ”解释错误,应是 “遭受 ”之意。所以选 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 写的是
41、廖永忠作战勇敢; 写的是廖永忠的战功; 写的事迹廖永忠不与主将争功,表现他的谦让: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 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个选项文字同原文相关内容仔细进行比较,以考察其正误。题中, C项错误在于,廖永忠跟随徐达平定淮东,中途被太祖召回抵御张士诚,最终平定淮东的是徐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
42、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事 ”是 “侍奉 ”之意; “垂名竹帛 ”即 “名垂青史 ”之意; “是 ”作指示代词,即 “这 ”。 “遣 ”是 “派遣 ”之意; “覆 ”是 “船翻了 ”之意; “咎 ”即 “怪 罪、责备 ”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他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小的。太祖说: “你也想取得富贵吗? ”廖永忠说: “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 ”太祖称赞了他。 陈友谅进犯龙江,廖永忠大声呐喊着冲击敌阵,各路人马跟在他后面,大败陈友谅的军队。他跟随太祖进
43、攻江州,江州城面临长江,江州城守卫防备十分牢固。廖永忠估计了城墙的高度,在战船的尾部造了一座桥,名叫天桥,让船尾朝前,乘风前进,把船尾的桥附着 在城墙上,于是攻克了江州。进升为中书省右丞。 廖永忠跟随太祖攻克南昌,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敌将张定边直接冲向太祖的船,常遇春用箭射他使他逃跑,廖永忠乘坐快船一边追击一边射箭,张定边身受百余箭,陈友谅的士兵死伤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人用七条船载着芦荻,趁着大风放火,烧毁敌军几百艘大船。又率领六条船深入敌阵搏杀,再冲杀一圈出来,敌军惊呼他为神人。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击陈友谅,陈友谅战死。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用漆牌写了 “功超群将,智迈雄师 ”八个
44、字赐给廖永忠。廖永忠跟随徐达攻取淮东,张士诚派遣水军迫近海安 ,太祖命令廖永忠把军队撤回到水寨里抵御他们,徐达于是攻取了淮东各郡。 不久,廖永忠担任征南副将军,率领水军从海路与汤和会合,攻克平定了闽中各郡。不久,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从海路进攻广东。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廖永忠到了广州以后,抓住海盗邵宗愚,列举了他的暴行后斩了他。廖永忠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怀念他的恩德,替他建了一座祠。第二年九月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领百官在龙江迎接慰劳他。 第二年,廖永忠凭征西副将军的身份跟随汤和率领水军讨伐蜀地。进军到 瞿塘峡,山势险要,水流湍
45、急,蜀军设立了铁锁桥,拦截在关口,战船不能前进。廖永忠秘密派遣几百人抬着小船翻过山地渡过关口,到了蜀军的上游。廖永忠估计他们已经到达,就率领精锐的士卒从墨叶渡出发,将部队分为两支攻打蜀军的水寨和陆寨。天快亮的时候,蜀军才发觉。上下夹攻,大败蜀军。第二天,汤和才到达,于是与汤和分道进军,约定在重庆会合。廖永忠率领水军直捣重庆,部队驻扎在铜锣峡。蜀主明升请求归降,廖永忠因为汤和还没有到达,没有接受投降。等汤和到了以后,才接受明升的投降。太祖写了平蜀文表彰他的功劳。 当初,韩林儿在滁州 的时候,太祖派遣廖永忠将他接回应天,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淹死了,太祖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廖永忠。等到大封功臣的时
46、候,太祖告诉各位将军说: “廖永忠指使跟他要好的读书人窥测我的心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只封为侯爵而没有封为公爵。 ”等到杨宪做丞相的时候,廖永忠跟他关系亲近。杨宪被杀时,廖永忠因为功劳大而得以免死。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因为犯了冒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元 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 。厮追攀, 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 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小题 1】开篇 “绿云冉冉锁清湾 ”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47、 6分) 【小题 2】结尾 “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5分) 答案:【小题 1】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 2分)。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 1分)。 “锁 ”,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 2分)。与题目相照应,交代 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1分,答出一点即可) 或者: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绿树江湾图( 2分)。 “绿云 ”指高大繁茂的绿树。 “冉冉 ”是形容树叶纷披的样子( 1分)。 “锁 ”指 “环绕 ”,树叶纷披的绿树环抱着一湾清水,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 2分)。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作了铺垫。( 1分,答出一点即可) 【小题 2】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 2 分)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 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 2分)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可结合着句子的大意,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表达效果的角度及在结构上的作用等方面答题。首先,这句写了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