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二 9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比较下边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 1)胡为乎遑遑欲何 之 ( 2)项伯乃夜驰 之 沛公军 (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 行 休 ( 4)则知明而 行 无过矣 A两个 “之 ”字相同两个 “行 ”字也相同 B两个 “之 ”字相同两个 “行 ”字不同 C两个 “之 ”字不同两个 “行 ”字相同 D两个 “之 ”字不同两个 “行 ”字也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个 “之 ”字都是动词,到,往,去的意思;第一个 “行 ”,副词,将要;第二个 “行 ”,名词,行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
2、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或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 _,_, _, _, _, _,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在进入城市以后 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 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 戏剧结构比较简单 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 用才逐渐成熟 出场的角色也只有三四个人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3、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 敬谢不敏 ,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负责分校的管理实在难以胜任。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 运斤成风 ,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建国初期,英雄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 因人成事 ,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D纵然遭诬蔑陷害,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 马革裹尸 ,魂为狼烟,也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是豪壮的选择。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人
4、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此处与 “凭自己的力量 ”矛盾。项,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项,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项,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杀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 2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
5、开封等地医院的 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 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 B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 “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 C介词错误, “经过 ”改为 “通过 ”;主谓搭配不当,在 “80%”后加 “的患者 ”; D、结构混乱,改为 “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宾至如归的感觉 ”或者 “让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加点词其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6、2分 ) A园 日 涉以成趣 B雄州 雾 列 C 襟 三江而带五湖 D有好事者 船 载以入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为意动用法,其它三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 “体用 ”问题:立足本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7、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 “大传统 ”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 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 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 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
8、,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 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 “传统 ”,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 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 “借鉴 ”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 “主义 ”,莫名其妙的 “观念 ”,都被 “拿来 ”。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
9、路或借鉴 “主义 ”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 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逐渐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 “主义 ”,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小题 1】关于 “衡中西以相融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0、)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来源 :学&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 “衡 ”与 “融 ”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小题 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
11、“惰性 ”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为 “体 ”,创新为 “用 ”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 “惰性 ”。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 “主义 ”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D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 “衡 ”与 “融 ”强调的重点 “就
12、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 “也影响到了西方画风 ”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 “相通 ”B依据原文,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晋唐画家的 “才气、学养、心态 ”以及 “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D强加因果, “晋唐 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的原因并不是 “惰性 ”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曲解文意,原文中说 “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B “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
13、式 ”错,由原文 “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 ”可知,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保留了晋唐时期的艺术形式。 D “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14、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
15、,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 ,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 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
16、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 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
17、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 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小题
18、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 “险 ”、 “奇 ”、 “静 ”;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 “梦一样呆着 ”,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 “呆 ”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 “布旗上有个藏文字 ”、 “藏靴上一层细土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 “我 ”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
19、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 的艺术风格。 【小题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 意图?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骑手 ”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答 E3分,答 C2分,答 A1分,答 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小题 2】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强化了山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那鹰却忽地不知去向 ”,暗示骑手已经到来; “那鹰又出现了 ”
20、,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 涵。(每点 2分) 【小题 3】 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朴质自然的力与美; 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答出一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活动的主要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的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 写,使人与物有机
21、结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答出一点 2分,两点 5分,答出三点 8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呆 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不对,只能写出他当时的情态;D项, “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刻画 ”不对,文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而侧重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的描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鹰 ”在文中是一
22、个次要形象,作者对其进行描写,其用意是为了突出 “骑手 ”这一形象服务。分析时,要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进行,如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 “那鹰却忽地不知去向 ” “那鹰又出现了 ”等。可以从对环境的烘托与对骑手这一形象的作用两个方面考虑。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骑手 ”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可以围绕文中的描写及 古诗情节的发展进行分析,如写他的出场、外貌、动作、喝酒吃肉等。可以从外形、举止、性格等几个方面分条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23、,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峡谷 ”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形象,同时它对骑手性格的塑造、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效果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题目具有开放性,意思答对即可,答案:不强求一致,只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述合理,就能得到相应的分数。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分。 考点:探 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君巡检。辽人常越
24、境而 汲 ,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 迎 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 敛 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 “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 彻 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 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 “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障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 “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
25、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 “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 “太尉不能耶? ”曰: “非也,以礼让客耳 。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 何灌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3分) A辽人常越境而 汲 汲:取水。 B灌 迎 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 敛 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 彻 甲彻:穿透。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3分 ) 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或著崖石皆没镞 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
27、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 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5分) ( 2)灌至,乞入见 ,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5分) 答案:【小题 1】
28、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敛,停止,收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是说何灌在边境划界线,想阻止辽人越境取水的举动。 是说何灌射箭有力,可以说是 “行事有成 ” 是说何灌建议朝廷就地收购粮食。含 可以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何灌力守
29、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错,由原文可知,这里的 “力守京城 ”不确切,皇上让他把守的的是西部边角。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注意 “整弓、中、诵叹、劳之 ”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注意 “乞入见、控守、西隅 ”的翻译,补充出 “不许 ”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
30、: “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 ”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 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 “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
31、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 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 “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 “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 回到岷州,并加 “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之职。
32、何灌向朝廷进言: “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 ”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 “太尉不行了吧? ”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 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
33、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诉衷情 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注: 吴激原为宋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使金,被强留下来,一直未能返 宋。此词写于其即将回中原之时。 【小题 1】词的上阙是怎样表现作者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的?( 5分) 【小题 2】简析词的下阙 “忆当年 ”一句的妙处。( 6分) 答案:【小题 1】词的上阙先写 “我 ”
34、客居 “茅店 ”,因 “夜寒 ”而 “不成眠 ”,于是扬鞭催马早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2分) “催上渡头船 ”中的一个 “催 ”字,既是 “黄花细雨 ”催我快上渡船,也是 “催 ”马快上渡船,快上渡船,渡船快开,早日回家( 2分)。作者通过 “不成眠 ”、 “吟鞭 ”、 “催 ”等一系列细节的生动描写,共同凸现出其久居异乡,归心似箭的心情。( 1分) 【小题 2】 “忆当年 ”三字,把我从眼前的美景引发到了对当年的回忆当中去( 2分)。对 “当年 ”的回忆,自然是世事众多,其中是喜是悲,作者并没有明确点出,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而含蓄。( 2分)无论 “当年 ”是悲是
35、喜,现在作者所要面对的都是回乡的轻松与愉悦。颇有 “往事不回首 ”,只享受回家之乐的意味,让人产生众多感慨。(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上片 “夜塞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两句写景,但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於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这里所写旅人的内心 感受,使人想起唐代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著名诗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旅店的客人迎来第一声鸡鸣,趁着月色起身赶路,足迹印在板桥的霜上。诗人通过典型的物景,把羁旅早行的意象表现得有声有色。从旅途的感受来说,词里的含意有相似之处,但观照下句的 “残月照吟鞭 ”,则意境上是又有不同
36、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一个 “寒 ”和 “照 ”字,不仅写出了旅人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这两句是以 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具有风雅兴致的词家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 ”字却使意境陡转。柳永在雨霖铃中写过 “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的情景,那是表现一种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的意绪,而这里的催上渡船是写游子急于思归的心态。 上片以写景为主,作者把自然景象与人物心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景中含情,而情融于景。这
37、样写思念家乡之情显得十分真切自然。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 笑我华颠。 ”此情此景,十分亲切动人。初唐诗人贺知章写过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虽没有儿童笑问的场面,但儿童 “牵衣 ”, “笑我 ”头发已经花白的情景,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然而那只是往昔的场景,或者说是想象中的一幕,而此刻不得遣返,只能留下难以忘怀的思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
38、表达 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之后 , 学校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做了一个专题研究。 下面的文字摘自他们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些文字,列出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结论。( 6分)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新型环保交通工具,节能设备,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技术。与奥运会类似,世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本次世博会将目光聚焦在 “城市 ”,确定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而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着 “城市 ”。与中国一样,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一些国家的城市化走入误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发达国家
39、完成城市化后,又 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上海世博会 (15个字内 ) 研究的结论: ( 1)上海世博会 (20个字内 ) ( 2)上海世博会 (20个字内 ) 答案:研究的问题:对促进全球交流的作用。( 2分) 研究的结论 : ( 1)集中并交流了全球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 2分) ( 2)让世界各国分享城市化的得失 (经验教训 )。( 2分) 试题分析: “与奥运会类似,世博会把一个时代的科技成果高度集中起来供各国交流 ”这句话通过类比手法,暗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上海世博会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再根据后文的内容概括出两个结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
40、表达运用 E。 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4分 )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答案:示例: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一样,闪烁的 群星也拦不住你追求窗外的阳光。( 4分。每句句式 1分,内容 1分)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 1) ,知来者之可追。 ( 2)引壶觞以自酌, 。 ( 3) ,鸟倦飞而知还。 ( 4)景翳翳以将入, 。 ( 5) ,时矫首而遐观。 ( 6)登东皋以舒啸, 。 答案: (1)悟已往之不谏 (2) 眄庭柯以怡颜 (3)云无心以出岫 (4) 抚孤松而盘桓 (5)策扶老以流憩 (6) 临清流而 赋诗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