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31.18KB ,
资源ID:31933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9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5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甄 选 /箴 言 聒 噪 /恬 淡 结 实 /结 构 弹 劾 /弹 丸 B 掠 影 /虐 待 舐 犊 /胼 胝稽 查 /稽 首 解 救 /解 差 C 缄 默 /信 笺谄 媚 /胡 诌屏 障 /屏 除大 度 /忖 度 D 羁 绊 /亟 待 校 正 /比 较 装 载 /记 载畜 牧 /牲 畜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 l/n, sh/zh, j/q, ji/ji。( A zhn; gu/tin; ji/ji; tn/dn; C jin; chn/zhu; p

2、ng/bng; d/du; D j/j; jio; zi/zi; x/ch。)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吴天明是许多第五代导演的伯乐。在任西影厂厂长期间,他大胆 启用 张艺谋、周晓文等一批有艺术潜质的新人,为他们提供独立拍片的平台。 B气管黏膜是保护人体的

3、第一道关卡,这道关卡被破坏后,有害颗粒物就会进入 和 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患病。 C只要算盘还在使用,珠算就不会仅仅是一种遗产,而是一种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提并论、相互补充的实用技术,它还会因可持续发展而 “永葆青春 ”。 D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陈陈相因 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启用,开始使用。与语境不符。应使用有 “提拔、任用 ”之意的 “起用 ”。 B此处应用 “并 ”。 D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含贬义,与语境不符。可改为 “口口相传 ”。 词语是高考常

4、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六近义词辨析。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词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 义的成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 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

5、解之道。 C “侃 ”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 “侃 ”中谈成的。 D为加强巡视队伍 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 “一次一授权 ”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结构混乱, “寻找解决 破解之道 ”杂糅。应为 “寻找解决 的办法 ”或者 “寻找 破解之道 ”。 C语序不当: “特有的 ”放在 “北京人 ”后面。D “减弱 ”与 “风险系数 ”不搭配,应改成 “降低 ”等词。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6、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孩子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机也更明确 学前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积累感性的经验,丰富处理问题的策略,真正做到智能上的提高 才有利于提高智能,也有助于进入小学后系统地学习其他知识 因为学龄前的儿童并未发展出足够的抽象性、概念性思维 所以只有从游戏的亲身体验中获取渗透性、经验性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而言,在游戏中积累零散经验越丰富,在上小学后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话题为学前教育,

7、所以相比较而言, 比较适合作为开头句, 构成因果关系, 中 “只有 ”“才 ”构成条件关系。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 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 1979年 5月 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

8、开头当过头,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 “右派 ”生涯,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国内掀起一股从 “左 ”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过头了 ”。 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莫把开头当过头 敢把初露萌芽的农村生产自主权称作 “开头 ”,敢把强大而无形的 阻力概括成 “视改革为 过头 ”,谁给了范敬宜这么大的胆子? 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

9、上了编者按。 1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 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 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 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

10、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 “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 ”,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 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 “五个时间纬度 ”2000 年的广州, 200年的海心沙岛, 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 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 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

11、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 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 “直给 ”;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 “电视化表达 ”。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

12、爱 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小题 1】本文所说记者要 “站在新闻的开头 ”有什么涵义?请作简介。( 4分) 【小题 2】本文是通过那些事例来推崇范敬宜的?请作简述。( 5分) 【小题 3】本文用很大篇幅写白岩松,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有直觉,够敏感,善于发现新闻。 能引

13、导受众(读者、观众)领会新闻所包含的时代气息、历史意义。 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开拓。 要有个性特点,有风格特征。(每点 1分,答对 3点给 4分) 【小题 2】( 5分) 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胆识过人。 先后担任辽宁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锐意创新成就个性风格。 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回到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评说电视新闻,有真知灼见。 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还说来生还要做记者,真懂真爱新闻事业。(每点 1 分,答对 4 点给 5 分。只举事例,没有评价(例如第 点,没有 “胆识过人 ”之类的评价),本题最多得 3分。) 【小题 3】( 6分)示例: 作者把白岩松的创新之举看

14、做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的临别之谊, 写白岩松有推崇创新、纪念范敬宜的意味 。 白岩松创新之举的成功,印证了范敬宜对电视新闻的评价,表现了范敬宜的真知灼见。 用白岩松使电视新闻的屏幕 “变得厚实起来 ”的近例,使范敬宜莫把开头当过头的远事变得如在眼前,让今天的读者更有感性体验。 用范敬宜、白岩松的事例表明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凸显作者的主张。(每点 2 分,本题最多得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文是一则通讯,属于新闻。文章的开头,即 “新闻开头 ”有 “导语 ”的意味, “站 ”有 “树立 ”、 “起标杆作用 ”的意味。有了这些理解,考生就可以找到文中诸如,当很多人

15、质疑改革开放的时候,范敬宜 “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 ”, “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 ”等信息,进而总结出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可通读全文,梳理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即可。第三、四段可以总结出第一点; “由辽宁日报、 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 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 ”,可总结出第二点; “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可总结出第三点; “老范 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 “

16、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 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可总结出第四点; “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可总结出最后一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 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文的主人公是范敬宜,作者写其他人,肯定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考生只需找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岩松的,这些方面与主人公范敬宜有什么关系即可总结出答案:。作者定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 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表达出推崇创新的意思;

17、 “这是最新鲜的 电视化表达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 ” ,作者借写白岩松,验证了范敬宜的真知灼见;作者说, “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意在告诉读者,范敬宜的精神一定会有继承者,而白岩松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考点: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再忆萧珊 巴金 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 “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我安慰她: “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18、。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 “蕴珍。 ”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 “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 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地望着我说: “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 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 “蕴珍,我在这 里,我在这里 ” 我用

19、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 ”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 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

20、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后来, “文革 ”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 一副前额皱成 “川 ”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

21、低声哭泣。 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 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境。 我应当振作起来 ,即使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 “牛鬼 ”,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 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 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小题

22、 1】第 段画线句子与文中哪句话呼应?这两处呼应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文中说在做不完的梦中只有萧珊的哭泣、愁颜, “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请你谈谈这些话语的内涵。( 5分) 【小题 3】文中第 段画线句子说 “我应 当振作起来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 “振作 ”吗?请作简述。( 6分) 答案: 【小题 1】( 4 分)与 “(第 段)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呼应( 2 分)。作用是标明似梦似幻的追忆的起止点( 1分),点明 三段的内容是恍惚中的追忆( 1分),使现实与思绪相融合( 1分),又使文章结构脉络(段落层次)清晰可辨( 1分)。本题最多得 4分。 【

23、小题 2】( 5分)这些话语反映,在作者印象中,妻子总是关心、担忧作者;( 2分)对此,作者满含感激、爱意;( 2分)同时,作者为不能给妻子带来安全和幸福感到愧疚不安。( 2 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妻子 去世后作者处境艰难。( 2分)本题最多得 5分。 【小题 3】( 6分)示例: 在梦中主动追寻 “笑声 ”,在追忆中凸显 “笑脸 ”和“亲切的声音 ”; 对甩掉精神枷锁的精神追求、对 “悲伤没有用 ”的清醒认识; 对病苦、死亡的超然态度; 生前身后都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的决心; 在冬天仍按时作息的坚持; 强忍病苦和精神折磨,努力保持风度和尊严(努力不给别人添麻烦)。每点 1分,答对 4点即可给 6

2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考生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上文三段是回忆,这里写回到现实,因此可以很容易找到照应 的句子。作用上看,一方面点明自己从回忆中加到现实,同时也点明上文的内容是回忆;另一方面在结构上也起到了使文章脉络清晰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可以从作者对妻子的情感和妻子对作者的情感两方面来考虑。从妻子对作者的角度看,妻子的愁绪和眼泪正是因为作者而生的,所以表达出妻子对作者的担忧和关心;从作者对妻子的角度看,作者回忆中的妻子总是哭泣和愁苦的,表明作者心

25、中的伤感、歉疚和思念。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就是自己认为作者是否振作了,然后从文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虽在回忆中充满了悲伤,但又时时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比方说,有规律的作息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 ”;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努力, “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 悲伤没有用 ”等,所以考生的答案:应选择 “作者振作了 ”。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郭沂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信仰为宗教,故其终极价值是宗教性的和非理性的,如西方文明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中的伊斯兰教等;而中国人的信仰则宗教、人文并行,故其终极价值为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非理性与理性齐驱,而尤以人文信仰或理性信仰为主。我归之于五个部分: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其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这五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何谓华教?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了道教和佛教外,还 有另一种更重要的宗教。它不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而且一直高居国教的地位,是最能反映中华民

27、族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如果说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团体性宗教,只为部分中国人所信仰,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所有成员所信仰。因此,我依照犹太教、印度教等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先例,称之为 “华教 ”。 华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 “天 ”不仅是自然之天、宗教之天,也是义理之天。它是信仰和理性的统一体。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祖先是我们生命所由来。民族始祖崇拜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民族祖先就 像家族祖先保佑其家族成员一样会保佑民族。圣贤崇拜的对象是往圣先贤。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故圣贤崇拜仍可看作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衍化。第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

28、。这些都可归为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为民族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而社稷崇拜的对象则为土神和谷神。至于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等,都可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它们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基础,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第四,巫术、卜筮和方术。第五,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第六,经典。华教的经典为孔子编订的六经。庄子 天下曾说古 之道术 “在于诗书礼乐者 ”。这里的 “古之道术 ”实际上就是中国原生态的宗教母体。从天下的描述看,六经为华教之载体。第七,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上述种种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蕴涵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华教的至上神是天,而只有皇帝才可称为 “天子 ”,有权力祭祀

29、上天,所以皇帝不但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权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教又衍化出许多自成一体的宗教形式。可以说,中国本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突出的是儒教和道教,但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 “民间宗 教 ”。 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 “儒教 ”这个概念。 “儒学 ”和 “儒教 ”这两个概念并行不悖,“儒教 ”不能代替或涵盖 “儒学 ”,因为儒教和儒学有各自的界限,二者的关系犹如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即儒学是一种学术体系,而儒教是一种宗教。就像佛教有庙宇、道教有道观一样,儒教也有宗教场所孔庙(文庙)。 儒教和道教一方面孕育于华教,另一方面又分别是儒学和道家

30、的宗教化,所以有两个源头。因此,既可以归之于华教系统,又可以归之于儒家或道家系统。 儒、释、道是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道家和佛教所浸润,甚至可以说 就是这些信仰系统的表现形式,所以也起到了信仰的作用。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去拜神,但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却去读庄子、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和欣赏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从中获得精神寄托,这样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到信仰里边了。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中国的宗教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则是一种宗教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分别成为不同人群的主要信仰形式。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

31、上层多倾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仰。 【小题 1】下列关于 “华教 ”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5分) A华教即中华民族的宗教,如同印度教、犹太教一样以民族命名,是与其他民族宗教并列的主体宗教。 B华教、道教、佛教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是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的全民族性的宗教体系。 C华教中的自然神灵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祖先崇拜衍化出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崇拜。 D华教以天为至上神,以孔子编订的六经为载体,以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等为表现形式。 E华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人文信仰,两种信仰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小题 2】根据本

32、文的内容,下列分析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人文,因此,中国传统信仰的地位高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B儒教是一种脱胎于华教的宗教体系,儒教又孕育了儒学这种学术体系,因此,儒学包含于儒教的范畴之中。 C无论是华教、佛教,还是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都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D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常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精神寄托,所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也可以 归入信仰之中。 【小题 3】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 “儒学 ”与 “华教 ”的关系。( 4分) 【小题 4】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信仰 “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 ”?请作简析。( 4分) 答案: 【

33、小题 1】( 5分) B E 【小题 2】( 3分) C 【小题 3】( 4分)( 1)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传统信仰的组成部分)。( 2)儒学是儒教的源头之一(儒教是儒学的宗教化),而儒教是华教的支裔。( 3)儒学是一种人文信仰,华教是一种宗教信仰,它们相互渗透。(每答对 1点得 2分,本题最多得 4分) 【小题 4】( 4分) 在中国传统信仰 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 在中国传统信仰中,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 中国传统信仰为中华民族几乎所有成员所信仰,有的阶层倾向于人文信仰,有的阶层青睐宗教信仰。(每

34、答对 1点得 2分,本题最多得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的全民族性的宗教体系是华教,道教、佛教只为部分人所信仰。 E华教是一种宗教信仰,不是一种人文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于人文信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小题 2】 试题分析: A“中国传统信仰的地位高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B“儒教孕育了儒学 ”, “儒学包含于儒教 ”错; D归因不当,把表现、事例当原因。原因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道家和佛教所浸润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35、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文,逐段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总结。由第一段 “这五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以归纳出第一点;由第五段 “中国本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 突出的是儒教和道教 ”和第六、七段可归纳出第二点;由文章最后一段可归纳出第三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 ”是作者在第一段中提出来的,所以,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需要从全文来总结。由第一段, “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其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

36、文信仰 ”,可总结出第一点;由最后一段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 ”,可总结出第二点;由第二段 “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 所有成员所信仰 ”和最后一段 “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上层多倾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仰 ”,可总结出第三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霖亭 者 ,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 之 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戚曰: “不有播,其曷有获? ”一月不雨谓之干, 再月不雨谓之亢,

37、一时不雨谓之槁,槁则无岁,无 岁 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 “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 其 不勤民,实弃守也! ” 于是罪躬简事,禁酷徙市,损膳恶服。 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其衷疚,其词伤,其足 , 其 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 辍 ,尔乃润风墨云密布并发,淹淹祁祁,自原野达 于 畎亩,无不优渥 足者。 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郡人平越守张孟奇为甘霖之歌,绅衿之能言 者 和之。 无何,荆公以内计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 “民无岁,赖公以有岁,国人望公如望岁焉,奈何夺我公? ”群走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为公留

38、行。业裹三月粮,叩阍乞还我良守,不许。荆公去之日,日集万众,积公 车不得发,两岸攀号至百里外。时余偕诸荐绅饯公州中,挥涕而别。诗云: “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 郡人乃鸠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浒。亭成,父老数十辈 造 韩子之庭请焉,曰:“伐石为亭以记太守之泽,不日成 之 矣。 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 ”余曰: “公之雨我民也,渗漉 于 闾阎,沦渍于心髓,其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诚所结,叩于天而天答之,泽于民而民戴之。 ”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进士。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再 月不

39、雨谓之亢再 :二,两个 B无 岁 是无民也岁:岁月 C行之不 辍 辍:停止 D父老数十辈 造 韩子之庭请焉造:前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甘霖亭 者 ,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绅衿之能言 者 和之。 B荆公守惠 之 明年不日成 之 矣 C太守 其 不勤民 其 形容憔悴。 D自原野达 于 畎亩渗漉 于 闾阎 【小题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撤盖谢 /乘暴赤 /日中自宫徂郊 /日行数十里 /遍吁于群神 B撤盖谢乘暴赤日 /中自宫徂郊 /日行数十里遍 /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 /暴赤日中 /自宫徂郊 /日行数十里 /遍吁于群

40、神 D撤盖谢乘 /暴赤日中自宫 /徂郊日行 /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甘霖亭是太守荆之琦为求雨所建,亭子建成十多天后雨就落下,十分灵验。 B求雨得雨,平越太守张孟奇写诗赞美,当地的士绅都说写得好。 C在惠州老百姓的盛情挽留和向朝廷申诉下,荆太守终于暂时留了下来。 D亭子建成,人们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韩日缵对荆太守的歌颂之辞。 【小题 5】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 3分)三农慰望,百谷仰荣,咸欢然谓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 ( 4分)我辈登兹亭也,如瞻顾复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诸石。 【小题 6】请指出百姓尊敬爱戴荆太

41、守的两个事例(可摘录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3分) 答案: 【小题 1】( 3分) B 【小题 2】( 3分) D 【小题 3】( 3分) C 【小题 4】( 3分) D 【小题 5】( 7分) ( 3分)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 ( 4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 【小题 6】 ( 3分) 荆公求雨得雨,百姓欢欣感激,平越守作歌,士绅唱和。 荆公要调任,百姓向朝廷请求留任。 荆公离开之日,百姓齐聚挥泪送别。 荆公走后,百姓建造甘霖亭纪念。(答出 1点得 1分, 2点得 3

4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岁:年成,收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D “到 ”。( A表提顿 /定语后置的标志。 B结构助词,的 /代亭子。C表测度 /他的。)文言虚词 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43、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 “是以 ”、 “以故 ”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内容来看 “赤日 ”“群神 ”都是名词; “自 徂 ” 可以看作是固定结构, “从 到 “ ; “数十里 ”,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几十里的意思。掌握

44、了这些信息断句就很容易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倒数第二段可以分析推断出。( A甘霖亭是为纪念荆公求雨所建。 B当地的士绅唱和张孟奇写的 歌,不是 “都说写得好 ”。 C没有 “暂时留下来 ”。)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

45、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 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 “三农 ”,所有种田人; “仰荣 ”,欣欣向荣; “格于天 ”,感动了上天。( 2)句中, “兹 ”,这个; “复 ”,回来; “勒诸石 ”,刻在石碑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6】 试题分析:本题可在通读全文,了解内容大意后,梳理出相关信息,归纳总结。第

46、二段写荆公求雨得雨,百姓欢欣感激。第三段写荆公要调任,百姓向朝廷请求留任。荆公离 开之日,百姓齐聚挥泪送别。第四段写荆公走后,百姓建造甘霖亭纪念。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参考译文】 甘霖亭是为纪念前太守荆公求雨而建的。荆公任惠州太守的第二年,是壬戌年,从夏季的五月到秋季的七月没有下雨,田地都龟裂了,郡里的人悲伤地说: “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获? ”一个月不下雨称作 “干旱 ”,两个月不下雨称作 “亢旱 ”,三个月不下雨称作 “枯槁 ”,枯槁就会没有年成,没有年成老百姓就没办法生活。太守荆公眉头紧锁说: “上天是愿意让百姓生活繁衍的,不是上天抛弃了老百姓,应该是太守不勤政爱民

47、,实际上是上天 抛弃太守啊! ” 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 士绅们都来唱和。 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 “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 ”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 “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 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 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 “采伐石料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