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浙江省建人高复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蹊 跷 ( qio) 惩 罚( chng)洁 癖 ( p) 强 词夺理( qing) B 掂 量( din) 框 架( kung) 揩 油( ki)一 哄 而散( hng) C 炽 热( ch) 倔 强( ju)字 帖 ( ti)汗流 浃 背( ji) D 泯 灭( mn)挑 剔 ( t) 徇 私( xn) 混 水摸鱼( hn)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蹊跷 qio 洁癖 p C倔强 ju 字帖 ti D挑剔 t 混水摸鱼 hn。本题注意多音字的区别,帖, ti,形容
2、词; ti,名词,请帖,写着字的小纸片; ti,临摹用的样本。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铁道部已经走过了一个花甲之年,作为国务院政府机构中唯一一个实行政企合一、扮演政企双重角色的部委,已被公众视作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一大璧垒,甚至被形容为 “铁老大 ”、 “国中之国 ”。 B救援突击队在飞机失事海域已连续搜索了三天,可是没有寻找到有关失踪飞行员的任何线索,看来飞行员生还的机率几乎为零。 C中国公务船连续几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执法,并且首次在执行渔业管辖权时,将附近一艘中国渔船上的 3名渔民带上渔政船。日本方面急了,外务
3、省要求中国驻日使馆对有关行为进行说明。 D李娜在澳网的表现仍是强势,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球技上的日臻完善,更表现在其心态上的放松、沉稳和 “无所谓 ”的胜败观,展现了一位成熟球员的风范,经过连续的过关斩将,终于进级决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璧垒 壁垒; B机率 几率; D进级 晋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对于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采取以邻为壑的右翼政策,耍弄两面派手法,一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我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称其为 “不受欢迎的人 ”,不准备安排他在 APEAC会议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 B
4、饥饿游戏整部电影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从上半年杀出,制造今年第一大冷门,然而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 乏善可陈 。 C刚刚宣布订婚了的莎拉波娃和武贾西奇一起漫步在早上的街头,两人十指紧扣, 间不容发 ,无视狗仔追拍。 D面对这次错误,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故意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甚至三下五除二 ,拒不认错,好像与己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A “对于 ”改为 “鉴于 ”或 “由于 ”。 C间不容发:比喻形势危急到了极点。 D “三下五除二 ”改为 “一推六二五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B钓鱼岛 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 “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 ”,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 3年多,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莫言被归类为 “寻根文学 ”作家,他在 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 “怀乡 ”以及 “怨乡 ”的复杂情感,也使他当之无愧
6、地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 ”前后分句互换位置。 C “激发 ”与 “共鸣 ”不搭配。 D搭配不当,重复累赘,“充满 ”前加 “他的作品 ”;后部分改为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或 “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 “贬官文化 ”。 _ , _ , _ ,_ , _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 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
7、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主要陈述 “贬官文化 ”, 句承 “贬官 ”,应放在开头, 句承 句中 “只好与山水亲热 ”,说 “文品 ”, 句说 “人品 ”, 句 “人品和文品双全 ”是对 、 句的总结, 句与 “地因人传 ”相呼应,应放在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
8、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 杨公堤随想 张抗抗 刚听说 “杨公堤 ”这个名字,不由心生疑窦 苏堤、白堤已占尽西湖风光,天上何以掉下一条杨堤?烟波浩淼的外湖里湖,哪里还有杨堤的位置? 车至杨堤入口处,不由哑然 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熟知的西山路么?很多年来,它都是一条路,一条与苏堤平行,一侧临水、两侧的法国梧桐树森然夹道的林荫路。它何时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湖堤呢? 然而脚下踩的果真是一条长堤。 路既成堤,桥也有了 盈盈湖水在桥洞下穿过来流过去,与里西湖汇合交融。 这亦新亦旧的杨公堤,在岁月掩埋了几百年之后,终于被粼粼水波托举着,似那条从雷峰塔下逃逸后归来的青蛇,从此定心驻守
9、西湖的碧水蓝天之下 。 下车从金沙堤(也叫赵公堤)步行进入湖西景区,隔水遥望赏菊听曲的清雅之地小隐园,顺着 “乡间 小路 ”前行,路边一座新修缮的江南民居很是醒目,粉墙黛瓦,质朴幽静。此屋名 “燕南寄庐 ”,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 忽而想起 “文革 ”中,几个中学同学在山里闲逛,偶然撞到这里。当时黑色的大门紧闭,一片萧瑟阴森之气,几人绕着围墙转了几圈不得进入,悻悻离去。想不到几十年后,这位耿直执着的戏曲艺术大师的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成为湖西一景,算是个小型戏曲艺术博物馆了。 然后穿过杭州花圃北侧的花丛树林,眼前又是一大片悠悠水域。 湖荡中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水回路转,总是百步可
10、歇;只见远处青山逶迤,雾霭沉浮,视 野慢慢伸展开去,水色缥缈,一时深远了许多 。再沿着水边从容前行,欣赏过岩芳水秀、五峰草堂、醉白楼、天泽楼等一座座有着曲折来历和文化内涵的楼台亭阁、雅屋精舍,可达新近落成的于谦墓。整座祠堂建筑群体气势宏大,肃穆庄严,可见杭州人民对清廉正直的才子好官于谦真切的怀念之情。 那些故居旧屋,原本就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只是被岁月的泥沙年复一年地遮没了,静默地蛰伏于湖山深处难得一见。只因这条杨堤的恢复,而终于被拂去尘埃,重见天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杨公堤仍是一条路 ,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 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 走过厚重的木桥,眼前便
11、是开阔荡逸的茅家埠水面。这就是几百年前香客由湖东乘船过湖,经由杨堤孔道去灵隐上香的水上必经之路。 湖水坦坦荡荡地延伸至远山,薄云遮日,波平如镜,湖中近岸处,随意地生长着一丛丛茂密的芦苇,几只白色的水鸟贴着水面掠过,又翩然飞去;几条小船正从堤上的桥洞里悄然探头,朝着湖湾里缠绕的水巷向另一座石拱桥划过去,欢声笑语就像水珠子一样一滴滴洒落在湖上 。那单孔石桥古朴而精巧,残破的石缝里浓密的青苔,记录着风雨的道道斑痕。 远眺湖面,隐隐可见对岸一幢幢素墙青瓦的农舍民居,参 差毗接,错落有致,黑白色的剪影沉落在湖水里。一阵微风吹过,房屋都模糊了,只一歇功夫,又从水里清晰地显现出来,湖面水色清澈。再一阵风过,
12、天上闲云游弋,湖中芦苇飘摇,远处的草堂茅屋,都浸在朦胧的水雾里了。 恍惚间觉西湖变得陌生、变得遥远了。西湖在很久以前,就应该是眼前这个样子吧。这不是 “新西湖 ”,而是一个具有乡村风情、比老西湖更老的西湖。这些星星点点的湖塘港潭,原本就在那里散落着,只是被日月存积的腐叶淤泥覆盖了。终于有这样一日,深受西湖恩惠的杭州人,要把西湖的原貌还给西湖了。果然,挖着挖着清水就涌出来了;水漫 湖西之时,杨公堤就在湖中游动起来了。如今因着这一条杨公堤的修复,竟把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都一一激活。西湖是天下人共享的西湖,无论是乡民市民草民,可随时随意漫步杨公堤。 杨公堤是由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重新疏浚西
13、湖后凌波倚山自北而南贯穿整个湖西水域而修筑的长堤,杨孟瑛当年在开湖告谕中说: “性知执法,心在利民。 ”如今,我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已变为湖中长堤。西湖的几百年兴衰,都在这长堤间了。如此说来, 杨公堤已不仅仅是一条路 。 (有删改) 【小题 1】开头 两节的四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 3分) 【小题 2】文中为什么要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 “燕南寄庐 ”?( 3分)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 “杨公堤仍是一条路 ”?最后为什么又说 “不仅仅是一条路 ”?( 5分) 【小题 4】从文中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欣赏其妙处。( 4分) 【小题 5】探究作者在杨公堤上 “随想 ”
14、了哪些内容。( 5分) 答案:【小题 1】( 1)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思考杨公堤的变化;( 2)层层设问,引出下 文对杨公堤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 3)通过类比,说明杨公堤是和苏堤、白堤一样 “占尽西湖风光 ”,丰富文章内容。( 3分,每 点 1分) 【小题 2】( 1)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照应下文,说明现在杭州人 “心在利民 ”;( 3)拓展丰富了文章内容。( 3分,每点 1分) 【小题 3】( 1) “杨公堤仍是一条路 ”是因为杨公堤具有交通使用功能,比如连接故居旧屋,方便游览。(或:杨公堤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
15、黄金漫行线。)【物质层面】( 2分) ( 2) “不仅仅是一条路 ”是因为杨公堤激活了湖西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 1分),贯通了文史,连接了不同时期的文化( 1分);折射了现在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丰富 了西湖的人文内涵( 1分)。【精神层面】 【小题 4】( 1)由眼前的杨公堤联想到雷峰塔下逃逸归来的青蛇,联想想象丰富,自然地把眼前现实和历史传说连接在一起,拓展和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比喻手法运用富有杭州地方特色。 ( 2)移步换景,由近到远细腻描写。 “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 ”“青山逶迤,雾霭沉浮 ”句子整齐,骈散结合,呈现西湖美景。 ( 3)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细腻描写。用 “水
16、鸟 ”“小船 ”衬托波平如镜,动静结合,绿白相间。用 “欢声笑语 ”以闹衬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之美。 (根据参考答案:的 要点从手法技巧和内容情感方面酌情判分) 【小题 5】( 1)幼时所知的西山旱路;( 2) “文革 ”时盖叫天故居旧屋等被遗弃;( 3)对清廉正直好官于谦的怀念;( 4)更老西湖乡村风情的原貌;( 5)明代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修筑杨公堤, “心在利民 ”;( 6)杭州人平等的精神、开阔的胸襟。 (每点 1分, 5分给满为止) 【小题 1】 试题分析:开头自然是会给下文做铺垫。 除了铺垫,自然还要明确整个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有时候作者也可能会把这
17、个放在第二段来说,但是不会再往后了,那就跑题了。所以,答题的时候要从起始的两段揣摩文章主旨。 甚至都可以用原文来概括整个文章的。 开头引用故事还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效果作用,引用的故事有时候是人们熟知的,这样可以产生共鸣和与读者的互动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把文章思想贯彻到现实生活中,贴近现实和读者。有时候引用的是典故寓言等,这就增添了文章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故事中有故事,阐述主题,发人深思啊。 除以上外,文章开头有时候会只用来渲染气氛,比如交代一些基础条件,说明文章故事的发生背景等等,让人们在读的过程中逐渐走入作者的世界。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写 “
18、燕南寄庐 ”,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景点,但同时还要从上下文中找出更多的联系来,主要是从内容和中心上来考虑。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说是一条路,后说 “不仅仅是一条路 ”,意思明显进了一层。至于各有什么含义,我们就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看了。说是一条路的,内容在第八段;结尾处说 “不仅仅是一条路 ”的,就要总结一下上文的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句子的赏析往往是从三 个方面着手的。一是内容上,也就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写;三是为什么这样写
19、。其中 “为什么这样写 ”一般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来考虑。一般表述格式为:运用了(修辞、描写角度、词语等),写出了(内容、特点等),表达了(作用、效果、情感等)。 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并不难,只要对文章随想的内容逐点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 近年来, “大数据 ”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 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 “大数据 ”,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 “大数据 ”概念是 “信息 ”概念
20、的 3 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 “大数据 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 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
21、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 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 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 2007年,只有 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 数字数据。到 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 ”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 金则以 “一场革命 ”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
22、 “大数据 ”时代会引爆一场 “哥白尼式革命 ”: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 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 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 “哥白尼式革命 ”,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 ”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 “大数据 ”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 “大数据 ”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
23、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 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 “大数据 ”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 2013 2 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 “大数据时代 ”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 C精英与
24、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D “机械复制时代 ”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 【小题 2】下列理解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 C从 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 2013年超过 98,说明了传统媒体被新媒体取代。 D印刷革命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 , 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 “大数据 ”时代,
25、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 【小题 3】根据文意,写出如何应对 “大数据 ”时代的两点建议。( 3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改变旧有的知识生产观念及方式。 变革传统信息处理技术,提升信息主宰能力。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原文 “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现在是 “大数据 ”时代,但还没有到 “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 ”,时间范围混淆。 B原文 “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
26、之中 ”选项“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 ”,偷换了文中的概念 “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 ”为 “自下而上 ”。 C对应的原文 “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 哥白尼式革命 ,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 ”让 “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 ”是 “印刷革命 ”,选项是 “大数据时代 ”,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说明了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取代 ”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抓住文中的句子 “所谓
27、 大数据 ,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 ”“在 大数据 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可以得出答案:。写出一点得 2分,写出两点得 3分。意思符合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 钱唐湖石记 (唐)白居易 钱唐湖 事,刺史要知者四事, 具 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
28、,一人立于田次,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 而 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 帖 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 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 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 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 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 以 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
29、或云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 且 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 水,谬矣!其郭内六井,李泌相公 典 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 则 虽大旱而井水常足。 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 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 若水暴涨
30、即于缺岸泄之若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 余在郡三年,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 。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 文 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注释】 钱唐湖:西湖。 官河:运河。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 具 列如左具:详细 B符下县,县 帖 乡帖:文告 C李泌相公 典 郡日所作典:掌管 D欲读者易晓,故不 文 其言文:修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节限 而 放之 B县官多假他辞 以 惑刺史 吾尝 而 望矣不赂者 以 赂者丧 C 且 湖底高,井管低 D 则 虽大
31、旱而井水常足 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惑矣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 “请水 ”,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 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
32、任。 【小题 4】 请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若 水 暴 涨 即 于 缺 岸 泄 之 若 不 减 兼 于 石 函 南 笕 泄 之 防 堤 溃 也 【小题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4分)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 4分)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若水暴涨 即于缺岸泄之 若不减 兼于石函南笕泄之 防堤溃也 ( 3分,错一处扣 1分) 【小题 5】 如果堤防修筑得 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
33、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 4分) 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名词作动词,下发文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 B以:上句,连词,表目的,用来;下句,连词,因为。 C且:上句,递进关系,况且;下句,让步关系,尚且。D则:上句,承接关系,那么;下句,转折关系,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34、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一:找虚词,定句读。 利用文言文中有断句功能的虚词来断句。 1、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且夫、无乃等。 2、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邪等。 3、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如 “嗟夫、嗟乎、呜呼 ”等。 4、用于句首的时间词前可断句:如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俄、有间 ”等。 5、用于句
35、首的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如 “故、故而、是故、以故、因、苟、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 ”等。 二、明修辞,定句读。 借助文言文讲究修辞 (顶真、对偶、排比、反复等 )的特点来断句 :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三、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2、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尔、汝、女、若、乃等, ( 2)疑问代词:谁、
36、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 3)指示代词:此、是、斯等, 四、察对话,定句读。 (紧紧抓住 “曰 ”“云 ”“言 ”) 五、辨 句式,定句读。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如:何 之有、为 所、何 为、无乃 乎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尽量直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 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 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义的连贯契合; 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关于钱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晓的四条,详细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
37、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排水管。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 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顷;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后待水位恢复时,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前)先要另外挑选两个心公身勤的官吏,一个站在田旁,一个站在湖边,会同本地界农户,根据农田面积,约定放水时间,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 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回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递进州府所属各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下发文告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小吏,动辄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 大概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 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
38、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海宁盐官镇地界,应该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运河,湖水由河道流入田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先测量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毕,再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湖堤,加高了几尺,蓄水量也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倘或不够用,就再开挖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又(用之)有余了。 民间传说开决放流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县官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有的说鱼龙无 处安身,有的说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长。而且鱼龙与民众的性命相比,哪个更要紧呢?茭白、菱藕与稻米的利益相比,哪个得利
39、更多呢?这是绝对可以知道的。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没水了,这也荒谬。况且湖底部高,井口低,湖里又有几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涌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何况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放完湖水,却要说井里没水,太荒谬了!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当年任杭州刺史时开凿的,对百姓很有好处。(井)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那么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总是充足的。 湖中里 有十几顷免税田,湖水浅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田户常与主管官吏勾结算计,偷偷排放湖水,来使私田得利。那石函桥闸、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时,都必须封闭堵住,经常派人巡视检查,
40、有一点小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责任,就不会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 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吏巡视看守,预先做好防患工作。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洪水暴涨,就在缺损处泄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同时用石函桥闸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溃堤。 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 ,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担心后人想要知晓,所以刻在石碑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修饰语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听 雨 (唐)李商隐 (宋)方岳 竹坞无尘水槛清,
41、相思迢递隔重城。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小题 1】 李诗末句历来被认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赏析其妙处。( 3分) 【小题 2】 同是听雨,方诗又表现出怎样的意境和韵味?( 3分) 答案:【小题 1】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1 分),诗人夜宿听雨,彻夜不眠。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以有声衬无声,更突显环境的寂寥和对友人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2分)。 【小题 2】方诗营造了在山中竹斋听雨清幽脱俗的意境( 1分)。诗人超脱凡俗,与万化冥合,写出一种诗意栖居的禅趣和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所谓 “点
42、睛之笔 ”,是指诗中最生动传神、最能提示作品主旨的句子。赏析其妙处,一般首先指出其艺术手法,再复述其内容,最后指出其效果或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 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所谓意境和韵味,实际上是要答一首诗所表现的画面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3-24题。( 6分) (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
43、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旦唱) 【脱布衫】下 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旦唱)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
44、,妻荣夫贵。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选自西厢记 长亭送别 ) 【小题 1】 从这段文字简析崔莺莺是怎样一个人物。( 2分) 【小题 2】请从以上【脱布衫】等曲词中任选一首,写一段文字进行赏析。( 4分) 答案:【小题 1】 多情、追求爱情; 通过崔夫人和崔莺莺对比,可以看出崔莺莺鄙视功名利禄。崔夫人想要张生 “挣揣一个状元回来 ”,崔莺莺则是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 【小题 2】 示例: 脱布衫一段:通过 “西风 ”“纷飞的黄叶 ”“寒烟 ”“衰草 ”等意象,营造了萋迷的意境和氛围,借景抒情。刻画了一个愁眉紧锁、愁肠 百结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崔莺莺长亭送别,与丈夫
45、新婚即别离的断肠之痛。 【小题 1】 试题分析:只要能紧扣所选部分来分析即可,首先是崔莺莺自己的唱词,直接表达了人物的心声,其次是和老夫人对比,人物的特点就更明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文段,一般首先指出其艺术手法,再复述其内容,最后指出其效果或作用及情感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概括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 4分 ) 记者问: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 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
46、油饼、糖蒜等带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蹭到你身上,那更是 “悲剧 ”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导致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路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答案: 地铁饮食影响车厢卫生和其他乘客。 地铁饮食容易留下事故隐患。 试题分析 :要从工作人员的回答中筛选并概括出两点理由,首先要 看清哪些是属于 “理由 ”的,再次将这些理由归类,共有三类:一是卫生方面,二是影响别人,三是安全事故。但题目规定是两条理由,答案:就要对这些理由进行整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7、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个是七字联,一个是十一字联。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 4分) 莽莽红尘 盈盈绿水 五色艳争江郎梦 三篙频送往来人 一枝春暖管城花 一息各分南北路 ( 1)题毛笔店联: ( 2)题渡口联: 答案:( 1)毛笔店联:五色艳争江郎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 2)渡口联: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盈盈绿水,三篙频送往来人。 试题分析: 对联的一般规则是: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补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 1)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 2)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