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版】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当然与小城不同,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很有文化。 。但这魔力对贝多芬比较具体,那就是当时作为音乐之都的听众基础和整体氛围。 可见维也纳也真有一些魔力 因为一切展示性的文化堆积得过于密集,实在让人劳累 这句评语的最佳例证是贝多芬,他在一城之内居然搬了八十多次家,八十多次都没有离开 接下去的一个评语倒是明贬实褒: “住在维也纳,天天想离开却很难离开。 ” 我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褒是贬,但好像是明褒实贬 一百多年前已经有旅行家作出评语: “在
2、维也纳,抬头低头都是文化。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排序的语段,处在给出语段的中间部分,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我们可以借助前后文帮助我们来判断。第一句说到奥地利首都有文化的事,而 正是提到这个问题,而且衔接紧密,因此排除 A、 D两项。 说 “这句话 ”正是指 里提到的那句话,因 此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苹果公司正在设计一种电视,
3、你可以向它喊叫或打手势 它都可以明白你的意思。这一项目将为苹果和韩国电器巨头三星公司之间的战斗开辟新战场。 B北京市政府去年推出了一项融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为一体的计划,城市废品回收者大军迅速增加。 C在中国 9600万六岁以下适龄儿童中,有一半不上幼儿园,这些孩子因此错过了教育专家认为的儿童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D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星云湖,由于遭受 “外来物种 ”侵袭,目前湖内的土著鱼种大头鱼已经灭绝。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B 杂糅, “城市废品回收者 ”或 “城市废品回收大军 ”。 C 不合逻辑。“儿童发育 ”不会因为不上幼儿园而错过。 “错过 ”不应与 “阶段 ”搭配。 D前
4、一句缺谓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 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5、( ) A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应当允许百家争鸣,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 党同伐异 。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术才会更加繁荣兴盛。 B先生看着两人的背影,只是满脸 讳莫如深 地点了点头,又继续埋首于文件之中去了。 C进入竹海,楠竹密布,铺天盖地,极目远眺,茫茫竹海,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种 歧路亡羊 的感觉。 D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做了 具体而微 的讲解,而今天的演练,更让我们有了切身的体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打击。讳莫如深:紧紧隐瞒。歧路亡羊:比喻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此时只是进入竹海而迷路。具体
6、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规模较小。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成语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 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一种时尚, “文身 ”备受当今年轻人的欢迎。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被称为 “刺青 ”。
7、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一种对犯人惩罚的手段 墨刑有着密切的关系。 墨刑又称 “黥刑 ”,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一。 “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其具体做法,先在犯人的脸上或额上用刀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染上墨,把它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是五刑中最轻微的一种,然而,即便如此,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的古代,子女不能随意损害其身体,墨刑也就成为对有罪之人的严厉惩罚,能使其蒙受终生的耻辱。墨刑的由来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不同的是这种刑罚毫无审美功能,反而带有震慑、警戒、惩处的意味,它作为刑罚一开始就与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唐代中
8、晚期,首都长安乃至全国范 围内就已经出现了街肆恶少纯粹出于自愿、在身上黥刻文字或图案的 “刺青 ”现象,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就工具而言,刺青多是用针刺于表皮,而非以刀刻划;就身体部位而言,刺青者倾向于刺在臂上或身上等可被衣服覆盖之处,而非在脸上或额头等显而易见的部位;就文字或图案而言,刺青因出于自愿而带有较强的个人喜好色彩或趣味性,刺青的内容,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人选择一些印章、与个人经验有关联的诗句或具有神秘色彩的图案。曾有一个街卒在自己身上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为众人熟知的诗歌及相应的插图,荆客陈至把此人唤作 “白舍人行诗图 ”,话虽似刻薄,然而十分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仅就这一类
9、文身而言,实际上是无伤大雅的,无非是为了自娱,同时又引起他人的关注,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唐代以后,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水浒传里宋代梁山好汉史进,虽然正是凭着身上的九条青龙文身得到了 “九纹龙 ”的美称,但他在身上刺 “青龙 ”这一图案本身就暗含了某种令人不安的意图。当局者对将具有政治敏感性、僭越色彩的称号文在自己身上,并借此煽动群众以图不轨的文身者的态度是十分严厉的。 刺青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黥刑,但从对身体发肤的 侵害上讲,与黥刑同样应当作为一种刑罚。身体的神圣性使其拥有者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损害,除非有罪受惩;无罪而自行损害身体,无疑是一种大不孝,这
10、种行为本身便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衅。一个可以损害神圣身体的人,对他人也会造成威胁,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因此,在古代社会,刺青还被认为是一种跳出伦常的 “异端 ”行为,在这一点上,刺青也不同于今天的时尚文身。 (摘编自文史知识 2012年第 2期) 【小题 1】下列关于唐代 “刺青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唐代 “刺青 ”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古代的刑罚有关,第二阶段才成为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的风尚。 B到唐代中晚期, “刺青 ”现象基本在全国范围出现, “刺青 ”的群体是街肆恶少,他们黥刻文字或图案完全出于自
11、愿。 C它在使用的工具、所在身体部位、刺出的文字或图案所体现的个意愿、具体内容等方面均不同于古代 “墨刑 ”。 D以诗句为内容的刺青,是为了自娱,同时还能引起他人的关注,既无伤大雅,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代之前的 “刺青 ”与 后来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的 “刺青 ”并不一样,而与作为处罚手段的 “墨刑 ”关系密切。 B在古代, “墨刑 ”能成为一种使有罪之人蒙受终生耻辱的严厉惩罚,是因为这种刑罚能损害有罪之人 “受之父母 ”的身体。 C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史进身上的刺青图案,表明宋代的刺青已经变成了一种在某种
12、程度上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D如果有人想借助文在身上具有政治敏感性或僭越色彩的称号去煽动群众图谋不轨,会受到当局者十会严厉的惩处。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 有审美的功能,墨刑的由来虽然与原始社会的文身习俗有关,但它一开始就和违法乱纪者联系在一起。 B唐代街卒 “白舍人行诗图 ”刺青的内容,除了体现了这个街卒的个人喜好,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 “刺青 ”的内容自由而随意。 C从身体的神圣性上说,只有有罪的人才可自行损害身体,并以此作为受惩方式,因此,刺青是应该作为一种刑罚而存在的。 D一个在身上刺青的人,是一个无视身体神圣的人,这
13、样的人是一种 “异端 ”,是具有危险性和潜在敌对情绪甚至仇恨的人。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A(强加关联。所谓 “第一阶段 ”在唐代之前,所以不能说 “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阶段 ”,而且对 “第二阶段 ”的表述也不严密,文中只是说 “当时刺青的方法几乎和今天的文身无异 ”。 【小题 2】 C(无中生有。原文举史进的例子是要说明 “有的刺青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带有反抗、叛逆色彩的标志 ”,并未 “表明宋代的刺青 ” ) 【小题 3】 D(张冠李戴和条件缺失。被认为是 “异端 ”的是刺青这种行为,而且是 “在古代社会 ”;是 “这种行为
14、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点评: 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一代名士张伯驹 张伯驹( 18981982 ),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 “民国
15、四公子 ”,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 “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 张伯驹 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仍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字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九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 3000 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 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 ,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 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
16、: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 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 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其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 其书法源学于王羲之十七贴,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 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 “鸟羽体 ”。 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功。学戏其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 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
17、、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 “国剧学会 ”。 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现代中国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泊,在他人眼中,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 “怪异 ”,不循常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地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力量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 “毛票换大洋 ”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 “是,是,是;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 ”虽拥有偌大家业,但其生活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饮食也非
18、常随便,有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车轮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外号叫 “张大怪 ”,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 也许,正是这份狂狷和洒 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 “天下第一收藏家 ”。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国外。张伯驹对此深为痛惜,所以为了收集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四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贴;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 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 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 尽管此
19、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当时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 卖家藏 ”。经他收藏的书画名迹有 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细心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 “文革 ”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真大忍人也! ” 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一生,浓缩了近
20、代中国的 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 (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士张伯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B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苦心学戏,后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 “国剧学会 ”,最终在京剧艺术方面达到很高的造诣。 C民国时为 防止国宝流失,张伯驹债台高筑、生命堪虞之时仍坚守收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
21、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D “文革 ”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 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 【小题 2】张伯驹作为 “一代名士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 分) 【小题 3】作者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为 “大怪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请结合 “一代名士张伯驹 ”的人生经历,从 “出身 ”“趣味 ”“品格 ”“机遇 ”中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案: 【小题 1】
22、 C 3分, B 2分, D1 分; A E均不得分。 【小题 2】 他热爱国家,多才多艺,对感兴趣的事坚持执着,是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他为人狂狷洒脱,又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富有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他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 “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 ”,具有强大的文化和人格力量。(每答出一点给 2分) 【小题 3】 表明张伯驹对世俗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十分 “怪异 ”; 突出张伯驹不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单纯的性格特征; 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在许多
23、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答出一点得 2分) 【小题 4】 出身:良好的出身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能给人提供良好 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条件,有利于人的成长与成功。( 2分)张伯驹出身显贵,受过良好的教育,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又不必为生计犯愁,有时间有条件成长为文化大家。( 2分) 趣味:高雅的趣味能引 导人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能为此锲而不舍,克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 2分)张伯驹志趣高雅,不为流俗所动;尤喜读书,工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 2分) 品格:即人的品性与风格,是界定人品高下、决定人性好恶的内在因素,好品格会让人高尚脱俗,心
24、中有大局观念,面对不如意的困境时不会降格以求,而是愈挫愈勇,历久弥坚。( 2分)张伯驹淡泊名利,不媚流俗;有气节,国难当头时为避免国宝外流不惜倾家荡产,置生死于度外;乐于奉献,建国后将价值连城的收藏无偿奉献给了国 家;文革落魄时仍乐观豁达。(每点 1分,两点即可, 2分) 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只有那些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才能抓住它,获得成功。( 2分)民国混乱,张伯驹痛惜大量国宝流落国外,为此他努力搜求精品古字画,一有机遇,就不惜倾家荡产,坚决买下来,为拯救国宝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成就了他收藏鉴赏家的美名。 (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逻辑错误, “张伯驹自幼展现出的非凡的记忆力和
25、领悟力 ”与 “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 ”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D选项不够准确,是 “一度 ”成为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 E选项的 “旨在展现近现代 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 ”错。 【小题 2】这是一道筛选题,先要确定答题位置,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小题 3】引用在现代文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引用都会引用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更可信;这里引用的是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为 “大怪 ”,则体现了张伯驹对世俗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十分 “怪异 ”;突出张伯驹不追求升官发财、生
26、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单纯的性格特征等性格特征。 【小题 4】这是一道探究题,解 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第一小题需要注意,该题型选项的分值不等,所以难度更大一些,怎样选出分值最高的两项一直是困扰学生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五个选项中,两个错误的选项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倒是分值少的那个选项很难找。其实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这个分值少的选项大多都是设置理解性 的障碍
27、。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打开闸门 ( 1) 聂小汶走进那间办公室时,神情有些恍惚。 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回国之后,这大半年来,她不断在找工作、面试之中兜兜转转。不断在被拒绝,重新填写履历表、应征之间摆摆荡荡。犹如被隔绝在栏栅外的迷失的羔羊一般
28、,寒冷、饥饿、无助,委实使她心力交瘁。并非纯粹的经济不景气,并非她资格有问题。她有大学文凭,精通中英文,有辅导员的资格,甚至有张神学院文凭,又如何?她不断退而求其次,从应征广播导播、到教会同工、到基金会的秘书、到福音出版社的编辑,到商展会的协调员,碰壁就是碰壁! 这是今年来第 7份应征的工作了吧? 难怪她紧张,她精神恍惚 再一次失败,她准崩溃了! “聂 小汶,你可以进去了。 ”秘书呼唤她的名字,她打起精神,踏进那间办公室。 她面对的是一个超年轻的 CEO,叫作 ALEX,他劈头第一问题是: “根据你提供了履历,你曾经在感化院做过辅导员? ” “是的 ” ALEX皱眉,把身子微微靠向椅背。他看来
29、是那种精明干练,胸有成竹,凡事都逃不过他的锐利的目光。这种领导者,可能有不平凡的经历,可能是奖学金得主,可能毕业于国外的名牌大学。不管有多少可能,肯定一点的是,你绝对别想欺骗他。 “那么,关于 Boys Home集体逃跑事件 ” 又来了!她的精神又蹦紧了!总要面对的!是吗?逃 避不了的,是吗?就像烙印般的印记,对吗?几乎每一次面试,她都栽在这个问题上。少年集体逃跑事件,逃跑事件!谁应该为打开闸门负责?谁的疏忽? 聂小汶的眼眶一下子盈满了泪水。 ( 2) 为什么?为什么你会打开闸门?而没有锁上,是故意的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那些都是打架、混流氓、偷窃的坏孩子啊!你放走他们,没想到后果吗?没想到这
30、是多么糟糕的事吗?本来,他们在 Boys Home被改造,被管制与再教育,还有机会改过自新,重返社会。但你这样 这样轻率地放走他们,他们就会回到阴暗的后巷,继续打架、偷窃、吸毒,重新再犯罪, 重新再堕落。你为什么打开闸门放他们走?为什么? -羊,你见过羊吗?被困在羊栏里的羊。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什么,我想说什么?你体会不到吗?你真的体会不到吗?他们是人啊!我再说,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被锁困在窗口有铁支的房间里。每天运动、上课、吃饭、上厕所,剩余的时间都被关在犹如牢房的有铁栅的房间里。他们需要自由,需要被释放,而不是凶神恶煞的管理员。他们是一群有灵性,有领悟力的孩子
31、。十三岁到十五岁,那么小的孩子啊!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你会怎么想?我能怎样?当然,我承认,我犯了错,我 不该打开闸门的,我打开闸门,他们便窜进社会的各个角落,难保他们不会再遇见犯罪的诱引。他们没有足够的抵抗力。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你要为这错误,负起责任! 为什么只要我负责?这个社会不用负责吗? 社会归社会,你归你 ( 3) 小汶瞪着年轻的 CEO。他准会和许多的主导面试的主管一样,杀出同样的话吧?-你要为这错误负起责任,对不起,我们不能聘请你。 但是,年轻的 CEO 没有这么说,他静静端详着小汶半响。 “后来怎样? ” “什么后来怎样? ” “喔,我是指那些从感化院逃跑出来的孩子? ” “我
32、不知道 我没有找过他们,他 们也没有联络我。但隔了些时候,我依稀 从报章新闻看到的, 又去混社会,干贩毒的勾当,结果被逮捕。 杀了人 我时常在想,他们如果继续留在感化院,命运会否不同? ” “我还想知道,那次的事,有没有影响你的人生? ” “当然有 ” 小汶眼眶又红了。半年来,应征工作,竟然处处碰壁。 “你认得我吗? MISS NIE。 ” “你是 ” 年轻的 CEO 终于承认,他就是逃跑者其中之一。 聂小汶难以置信地瞪着 ALEX。 “你 你真的就是 Boys Home的逃跑者之一? ” “是的, 15年前的事了,难怪你认不出我了。 ” 小汶恢 复了恍惚,努力把紊乱的思绪整理出来。是真的吗?
33、她只记得在作辅导时,有个高高瘦瘦的少年,老爱问她许多问题。 ALEX微笑着: “喏,老爱问问题的那个! ” “啊,我想起来了 ” 小汶的记忆慢慢涌回来了,像溪水潺潺而流。是的, ALEX,他的中文名是刘志强。他很早就学会抽烟、赌博,后来也跟着一班少年流氓贩卖非法光碟。 15岁那年,他书包里被搜出有毒品,被关入 Boys Home!他后来发奋读书,顺利毕业;并得到奖学金,出国留学,然后回来开公司。当初,没有打开闸门,他的命运可能改写,谁知道呢?根据他所知,那些从小汶打开的 闸门逃跑出来的少年,际遇都不同。 做了牧师, 在癌症基金会作总干事 -你没有错啊,你打开闸门,让很多生命得到重生。 小汶流泪
34、了感觉身上的捆绑消失了,完全被释放了。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面试时 Alex直接就问聂小汶是否在感化院工作过,因为他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年打开感化院闸门的辅导员聂小汶。 B“犹如被隔绝在栏栅外的迷失的羔羊一般 ”一句说明十五年来聂小汶因感化院事件一直不被社会认可和接受,这让她心力交瘁。 C聂小汶放走感化院那些少年后,虽然没有找过他 们,也没有和他们联络,但她关注着报章新闻,仍然在为那些少年的成长担忧。 D文章最后写到聂小汶感觉到 “身上的捆绑消失了 ”,是因为她知道 Alex一定会录取她,她应征终将成功。 E这篇小说场景集中,以对话形
35、式展开矛盾冲突,而且情节具有巧合性,这些特点与喜剧的表现手法极为相近。 【小题 2】小说的第二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聂小汶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对于聂小汶来说,你认为她是否应该打开闸门?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A得 1分;选 B、 D不得分。 【小题 2】 交待了聂小汶打开闸门的真实想法,凸显人物性格。 对故事情节起到补充交待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引发读者思考。(每点 2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3】 心地善良,同情他人。 勇于承担,有责任感。
36、 诚实坦诚,柔韧坚强。(每点 2分。其他概括,如果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可酌情给分) 【小题 4】观点一:聂小汶应该打开闸门。 孩子的天性是需要自由、需要释放的,感化院禁锢了有灵性、有领悟力的孩子。 打开闸门会改写一些孩子的命运,使他们的生命得到重生,成为有益于社 会的人。 对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来说,如果不打开闸门,内心会备受煎熬。 观点二:聂小汶不应该打开闸门。 孩子们因犯了错误才进入感化院,在感化院的改造和教育下,孩子们有机会改过自新、重返社会。 打开闸门后,孩子进入了社会,他们会因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而重新犯罪。 作为感化院的工作人员,应该尽职尽责,从常理上讲不应该打开闸门。 (观点 2 分
37、,原因每点 2 分;只有观点而无分析不得分;其他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答 E得 3分,选 C得 2分,选 A得 1分;选 B、 D不得分。( A无法断定 Alex在 刚一见面时是否认出了聂小汶; B“十五年来 ”错; D根据文章结尾判断,原因应该是 Alex的话让她卸去了心灵的重担) 【小题 2】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先看该句在文章的哪个位置,然后再具体回答它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小题 3】该题关于聂小汶的性格特点,可以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她性格特点的句子,然后概括出她的性格特
38、点。例如,当她看到被关押的孩子们被羁押不自由时所作的决定,体现了她的善良。解答时在文中一一找出来即可。 【小题 4】本题不要 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另外,在第三小题时要注意这个 “特点(特征) ”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这里指
39、的是性格特征。组织答案:时,只要概括即可, 不用分析。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每题 3分 )( 22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
40、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41、。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 王羲之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 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谢安未仕时亦居 焉 且焉置土石 B意甚悦, 固 求市之固时俗之工巧兮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 相 送耳。低头共
42、耳语: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 而 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 “率性而为 ”性格的一组是 (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止一吊,遂不重诣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
43、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3分) (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4分) (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D( “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 ”应
44、为 “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 ”“恨 ”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小题 5】( 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没有觉得他奇特。 ( 2)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4分) ( 3)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 3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B( “抗 ”应为 “相当、匹敌。) 【小题 2】 C( A组中的 “焉 ”分别为兼词 “于之 ”和 “哪里 ”; B组中的 “固 ”分别为副词 “一定 ”和 “本来 ”; C组中的 “相 ”均为代词, 偏指第二人称; D组中的 “而 ”均为
45、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小题 3】 C( 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是 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 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小题 4】(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译出大意给 1分;讷、奇、宾语前置各 1分。( 2)这个句子中 “雅 ”、 “焉 ”、 “乐 ”,译对一个得 1分,句意 1分。( 3)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使 ”、 “耽 ”、 “后之 ”,译对一个得 1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点评:本题第一小题考察的是单音节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第 3个小题,关于人物的性格要结合文章逐一排查,理解任性而为的意思,就是坦率随意。所以做这类题
46、一定要细心。第四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试 卷的整合能力,及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由文章的内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考察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附翻译: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最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 赞他的书法笔势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47、。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 (今河南开封附近 )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遍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者来到,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 “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 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
48、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 “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 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 (佃匪 )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